led点阵电子显示屏控制设计毕业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着广告屏显示内容的多媒体化 ,对控制器传输速度,运算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控制器的种类也在不断发展以适应要求,从最初的 8051 单片机,到 PIC 单片机,又到 FPGA,直到现在的 ARM 处理器。 不同功能档次的广告屏对应着不同的处理器。 ( 1) 以传统 8051 单片机为控制器的 LED 显示屏。 因受到单片机运算速度及通信速率的限制, LED 动态显示的刷新率不可能做得太高。 对显示效果和移动算法的处理也比较吃力,在实际显示效果上有比较明显的闪烁感。 除此之外,传统 8051 单片机的内部资源贫乏,仅 128 字节的数据存储器,几 K 字节的程序存储器,无E2PROM, SPI。 这就需要对单片机扩展外设,无疑增加了硬件成本。 因此, 8051 控图 21 字符 “B”的过程 图 LED 点阵电子显示屏控制设计 8 制的条屏只能用于显示内容及其简单,不需要经常更改显示内容的场合。 ( 2) 以 PIC 单片机为控制器的 LED 显示屏。 因 PIC 单片机是 RISC 架构的工业专用单片机,处理指令的速度有所增加,抗干扰能力优秀,型号种类繁多。 作为条屏的控制器,可以明显的改善显示效果,同时 PIC 单片机内部的资源较丰富,可节省外部电路设计难度,同时降低了硬件成本。 因此,以 PIC 单片机为控制器的条屏目前仍是单色条屏市场的主流。 ( 3) 以 FPGA(复杂可编程逻辑门阵列)为控制器 的 LED 显示屏。 FPGA 以高速、并行著称。 是近年来新兴的可编程逻辑器件。 用他作为 LED 显示屏的控制器,能够高速的处理色阶 PWM 信号、高速的完成动态扫描逻辑、高速的完成字符移动算法。 因此被运用于双基色、三基色的显示系统。 但是其成本较高,开发难度较大。 ( 4) 以 ARM( 32 位 RISC 架构高性能微处理器)为控制器的 LED 显示屏。 ARM有着极高的指令效率,极高的时钟频率。 因此其运算能力非常强大,内部资源也十分丰富,极大的简化了硬件设计的难度,缩短了开发周期。 在条屏的运用中,能用 ARM来实现花样繁多的显示方式,以及高 色阶,多像素的全彩屏驱动。 ARM 与 FPGA 的组合更是功能强大,除了海量存储技术,无线更新技术外,还能实时地显示视频信号。 因此,以 ARM 为控制器的显示屏常为视频全彩屏。 LED 点阵电子显示屏控制设计 9 3 系统整体设计方案的选择 主控单元的选择 方案一:用可编程控制器 PLC 做主控芯片, PLC 具有强大的逻辑运算和控制能力,运算速度快,但价格比较高,增加了整个系统的成本,且布线麻烦。 方案二:采用 AT89S51 单片机做主控芯片, AT89S51 单片机具有价格低、编程灵活 和布线简单等特点,降低了整个系统的成本,而且支持在线编程,缩短了开发 周期。 通过以上对比,本设计采用第二种方案。 显示模块的选择 方案一 :采用列扫描, 3*16*16 的点阵模块要扫描 96 次。 而想让点阵模块不出现闪烁现象,必须要让显示频率高于 50HZ,也就是说显示完所有小灯的时间不长于20ms,3*16*16 点阵模块显示完一次要扫描 96 次,显示一次需要的时间比较长,因此不宜采用此方案。 方案二:采用行扫描, 3*16*16 的点阵模块,只需扫描 16 次就可以显示完一次所需要的时间比较少,故采用此方案。 驱动电路的选择 方案一:把行引脚直接接到单片机的 I/O 口上,但如果 点阵做的比较长时,占用I/O 口较多,而且 随着点阵长度的增加而增加,所以不宜采用此方案。 方案二:列驱动利用 74HC595 移位寄存器采用串入并出的方法,行驱动利用74HC154 四线十六线译码器提供行选通信号, 74HC245 驱动即可满足要求。 通过以上对比,本设计采用第二种方案。 根据本设计任务所规定的功能要求,该设计以 AT89S51 单片机为控制核心,显示电路采用动态扫描方式进行显示时,每行有一个行驱动器,各行的同名列共用一个列驱动器。 [4]由四线十六线译码器 74HC154 给出的行选通信号,从第一行开始,按顺序 依次对各行进行扫描(把该行与电源的另一端接通)。 另一方面,根据各列锁存的数据,确定相应的列驱动器是否将该列与电源的另一端接通。 接通的列就在该行该列点亮相应的 LED;未接通的列所对应的 LED 熄灭。 当一行的扫描持续时间结束后,LED 点阵电子显示屏控制设计 10 下一行又以同样的方法进行显示。 全部各列都扫描过一遍之后 (一个扫描周期) ,又从第一行开始下一个周期扫描。 只要一个扫描周期的时间比人眼 1/ 25 秒的暂留时间短,就不容易感觉出闪烁现象,就可以在显示屏上得到稳定的图形或文字。 该方法能驱动较多的 LED,控制方式灵活,而且节省单片机的资源。 显示数据传 输采用串行传输的方式,控制电路可以只用一根信号线,将列数据一位一位传往列驱动器, 在硬件方面无疑是十分经济的。 但串行传输过程较长,数据按顺序一位一位地输给列驱动器,只有当一行的列数据都已传输到位之后,这一行的各列数据才能并行 地进行显示。 对于串行传输方式来说,列数据准备时间可能相当长,在行扫描周期确定的情况下,留给行显示的时间就太少了,以致于影响到 LED 的亮度。 采用串行传输中列数据准备和列数据显示的时间矛盾,可以采用重叠处理的方法。 即在显示本行各列数据的同时,传输下一列的数据。 为了达到重叠处理的目的,列数据的 显示就需要有锁存功能。 对于列数据准备来说,它应能实现串入并出的移位功能。 这样本行已准备好的数据打入并锁存器进行显示时,串行移位寄存器就可以准备下一行的列数据,而不会影响本行的显示。 系统框图 如图 31 所示。 图 31 系统框图 LED 点阵电子显示屏控制设计 11 4 系统硬件电路的设计 硬件电路主要由单片机系统及外围电路、列驱动电路 行驱动电路、 LED 点阵显示屏 四部分组成。 单片机系统及外围电路 单片机采用 AT89S51 和更高的频率的晶振,以获得较高的刷新频率,使得显示更稳定。 [5]单片机 P2 口的 低四位与四线十六线译码器 74HC154 相连接,用来作 行 显示信号线,单片机 P2口的高四位与六片级联的 74HC595 相连接,用来作 列显示信号线。 单片机的 P0、 P P3 口空着,在有必要的时候,可以扩展系统的 ROM 和 RAM。 单片机系统及外围电路 图如图 41 所示。 列驱动电路 列驱动电路有集成电路 74HC595 构成。 它具有 8 位串入并出的移位寄存器和一个 8 位输出锁存器结构,而且移位寄存器和输出锁存器的触发脉冲信号都时各自独立的,可以在显示本行各列数据的同时,传输下一行的列数据,即达到重叠处理的目的。 74HC595 的外形及引脚如图 42 所示。 图 41 单片机系统及外围电路图 LED 点阵电子显示屏控制设计 12 它的输入侧有 8 个串行移位寄存器,每个移位寄存器的输出都连接一个输出锁存器。 引脚 SI 是串行数据的输入端。 引脚 SCK 是移位寄存器的移位时钟脉冲,在其上升沿将发生移位,并将 SI 的下一个数据打入最低位。 移位后的各位信号出现在 各移位寄存器的输出端,也就是输出锁存器的输入端。 RCK 是输出锁存器的打入信号,在其上升沿将移位寄存器的输出数据打入输出锁存器。 引脚 OE 是输出三态门的开放信号,只有当其为低电平时输出锁存器才开放,否则三态门为高阻态。 引脚 SCLR 是移位寄存器的清 0 输入端,当其为低电平时移位寄存器的输出全为 0。 由于 SCK 和RCK 两个信号是相互独立的,所以能够做到输入串行移位和输出锁存器互不干扰。 芯片的输出端为 QAQH,最高位 QH 可作为多片 74HC595 级联应用时,向上一级的级联输出。 但因 QH 受输出锁存器打入控制,所以还从输出锁存器前引出了 QH39。 ,作为与移位寄存器完全同步的级联输出。 图 42 74HC595 的外 形及引脚图 LED 点阵电子显示屏控制设计 13 其引脚说明 如 表 41 所示。 表 41 引脚说明 其真值表 如 表 42 所示。 表 42 真值表 其时序图 如图 43 所示。 LED 点阵电子显示屏控制设计 14 列驱动器图 如图 44 所示。 图 43 时序图 图 44 列驱动器图 LED 点阵电子显示屏控制设计 15 行驱动电路 单片机的 P2 口的低四位输出的信号经四 线十六线译码器 74HC154 译码后生成16 条行选通信号线,再经过驱动器驱动对应的行信号线。 一条行信号线上要驱动 48列的 LED 进行显示,需要引入电流驱动器,根据 该系统的电流需求,选用 74HC245三态门即可满足要求。 四线十六线译码器 74HC154 74HC154是一款高速 CMOS器件, 74HC154引脚兼容低功耗肖特基 TTL( LSTTL)系列。 74HC154 译码器可接受 4 位高有效二进制地址输入,并提供 16 个互斥的低有效输出。 [6]74HC154 的两个输入使能门电路可用于译码器选通,以消除输出端 上的通常译码 “假信号 ”,也可用于译码器扩展。 该使能门电路包含两个 “逻辑与 ”输入,必须置为低以便使能输出端。 任选一个使能输入端作为数据输入, 74HC154 可充当一个 116的多路分配器。 当其余的使能输入端置低时,地址输出将会跟随应用的状态。 74154 这种单片 4 线 —16 线译码器非常适合用于 高性能存储器的译码器。 当两个选通输入 G1 和 G2 为低时 ,它可将 4 个二进制编码的输入译成 16 个互相独立的输出之一。 其外形及引脚图 45 所 示。 图 45外形及引脚图 LED 点阵电子显示屏控制设计 16 其真值表 如 表 43 所示。 表 43真值表 三态门 74HC245 总线驱动器,典型的 TTL 型三态缓冲门电路。 由于单片机等 CPU的数据/地址/控制总线端口都有一定的负载能力,如果负载超过其负载能力,一般应加驱动器另外,也可以使用 74HC244 等其他电路, 74HC244 比 74HC245 多了锁存器。 三态门 74HC245 引脚图如图 46 所示。 第 1 脚 DIR,为输入输出端口转换用, DIR=“ 1” 高电平时信号由 “ A” 端输入图 46 74HC245 引脚图 LED 点阵电子显示屏控制设计 17 “ B” 端输出, DIR=“ 0” 低电平时信号由 “ B” 端输入 “ A” 端输出。 第 29 脚 “ A” 信号输入输出端, A1=B、 A8=B8, A1 与 B1 是一组,如果DIR=“ 1” OE=“ 0” 则 A1 输入 B1 输出,其它类同。 如果 DIR=“ 0” OE=“ 0” 则B1 输入 A1 输出,其它类同。 第 1118 脚 “ B” 信号输入输出端,功能与 “ A” 端一样,不再描述。 第 19 脚 OE,使能端,若该脚为 “ 1” A/B 端的信号将不导通,只有为 “ 0” 时A/B 端才被启用,该脚也就是起到开关的作用。 第 10 脚 GND,电源地。 第 20 脚 VCC,电源正极。 其真值表如表 44 所示。 表 44 真 值表 LED 点阵电子显示屏控制设计 18 行驱动器图 行驱动器电路如图 47所示。 LED 点阵 块 结构及点阵屏 LED 点阵 显示屏是由半导体发光二极管像素点均匀排列组成。 其内部结构 图 如图 48 所示。 图 47 行驱动器电路 图 48 内部结构 图 LED 点阵电子显示屏控制设计 19 引脚分布图如图 49 所示。 点阵块实物图如 图 410 所示。 图 49引脚分布图 图 410 点阵块实物 图 LED 点阵电子显示屏控制设计 20 系统整体电路图 系统整体电路图 如图 411 所示。 图 411 系统整体电路图 LED 点阵电子显示屏控制设计 21 5 点阵字模生成原理与方法 汉字字模码 为了将汉字的字形显示输出,汉字信息处理系统还需要配有汉字字模库,也称字形库,它集中了全部汉字的字形信息。 需要显示汉字时,根据汉字内码 向字模库检索出该汉字的字形信息,然后输出,再从输出设备得到汉字。 所谓汉字字模就是用 0、 1 表示汉字的字形,将汉字放入 n 行 *n 列的正方形内,该正方形共有 n^2 个小方格,每个小方格用一位二进制表示,凡是笔划经过的方格值为 1,未经过的值为 0。 汉字点阵字模有 16*16 点、 24*24 点、 32*32 点, 48*48 点几种,每个汉字字模分别需要 3 7 12 288 个字节存放,点数愈多,输出的汉字愈美观。 存放在磁盘上的字模库称为软字库,存放在由 ROM 组成的印刷线路板上的字模库称为硬字库, 也称为 “ 汉卡 ”。 字模生成原理 本设计中因为使用汉字。led点阵电子显示屏控制设计毕业设计(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的原因,其应用主要集中在各种显示领域。 随着超高亮度 LED( 特别是白光 LED) 的出现,在照明领域的应用成为可能。 据国际权威机构预测,二十一世纪将进入以 LED 为代表的新型照明光源时代,被称为第四代 7 新光源 [13]。 近年来, LED 的发光效率 正在逐步提高,商品化的器件已达到白炽灯的水平,景观灯采用的白色 LED 发光效率接近荧光灯的水平,并在稳步增长中。 但是
技 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科研、产品设计、生产技术应用开发、成套工程安装,技术培训为一体的新型股份制科技企业。 主导产品一是电容115 3051变送器、扩散硅压力变送器、热电偶、热电阻、压力表、流量及各种显示调节仪表;二是 LED日光灯、路灯、隧道灯、草坪灯等高效环保产品;三是承接各类大型工业自动化仪表成套工程的安装施工;为全面满足用户之需,我公司与浙大中自、北京易控等建立了长期的 合作关系,使
需現場試裝實測需現場試裝實測LED低衰减,荧光灯衰减率高,六个月后达不到LED的照度光照角度140176。 360176。 LED为单向发光。 光利用率可达到98%工作寿命40,000小时8,000小时LED寿命长5倍日耗电量LED不需要带镇流器工作,荧光灯带镇流器造成功率因数低实际耗电量更高。
/ 0x80,0xBF,0x86,0xCB,0xCF,0xEF,0xED,0xFD,0x87,0xFF,0xDF}。 uchar second=0。 uchar minute=0。 uchar hour=0。 uchar mstt=0。 uchar mon=1。 uchar day=1。 uchar year=12。 int disp=0。 int a=0,k1num。 sbit
;其三为改变介质的介电常数ε。 通过改变极板间的间距而改变电容进行加速度测量的称为变极距式电容加速度传感器。 间距改变电容图。 图中 2 为固定极板,3 为质量块形成的可动极板,介质的介电常数为ε ,极板间的有效面积为S , d0 为初始平衡状态下可动极板与固定电极的间距(简称极距),其位移变化是由输入加速度引起的。 极板 3 和 3 之间分别形成差动电容C1 、C2 (C1 =
DO 的精度、 PSRR、瞬态响应速度等性能。 当 reff VV 时,理想状态下,利用负反馈功能实现 LDO 输出电压值的确定,并由下式给出: )/1(V 21o u t o ffr e f RRV ( 21) 反馈网络( Feedback Network) 其作用有两个 :输出端电压 (Vouto)变化时,通过反馈网络两个电阻 1fR 、 2fR采样,传送到误差放大器的正输入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