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p与can总线通信系统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320LF2407, TMS320LF2407 控制器是 TI 公司专为基于控制的应用而设计的,它将高性能的 DSP 内核和丰富的微控制器外设功能集于单片之中,每秒执行 20 兆条指令的运算能力,几乎所有 的指令都可在 50ns 的单周期内完成,使得 TMS320F2407 控制器能提供比传统 16 位微控制器和处理器强大得多的性能。 它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32 位中央算术逻辑单元, 32 累加器, 16 位 *16 位并行乘法器, 3 个定标移位器, 8 个 16 位辅助寄存器和一个用于数据存储器间接寻址的专用算术单元; 544 字 *16 位片内数据 /程序双口 RAM。 16K 字 *16 位片内程序 FLASH,224K 字 *16 位最大寻址存储范围,支持硬件等待状态;四级流水线操作,八级硬件堆栈,六个外部中断; 兼容 TMS320C2系列 DSP 的指令集; 12 路比较 /PWM。 通道, 3 个 16 位通用定时器, 3 个具死区功能的全比较单元, 3 个单比较单元, 4 个捕获单元; 双 10 位 A/D 转换器; 28 个可单独编程的多路复用 I/O 引脚; 基于锁相环( PPL)的时钟模块;带实时中断的看门狗定时器模块; 串行通信接口( SCI)和串行外设接口( SPI)。 单片机最小系统的设计 采用 AT89C52 单片机作为系统的控制器。 它是一种低功耗、高性能 CMOS 八位微控制器,具有 8K 在系统可编程 Flash 存储器。 时钟使用外部时钟电路晶振选择12MHz。 复位电路使用上电加手动的复位电路。 图 单片机最小系统图 本科生课程设计(论文) 4 CAN 总线控制器 SJA1000 SJA1000 是一种独立控制器,用于移动目标和一般工业环境中的区域网络控制( CAN),它是 PHILIPS 半导体 PCA82C200 CAN 控制器 BasicCAN 的替代产品而且它增加了一种新的工作模式 PeliCAN, 这种模式支持具有很多新特性的 CAN 协议 . 图 SJA1000实物图 收发器 PCA82C250 PCA82C250 是 CAN 协议控制器和物理总线之间的 接口,该器件对总线提供差动发送能力并对 CAN 控制器提供差动接收能力。 图 82C250实物 图 82C250 抗瞬间干扰,保护总线;斜率控制,降低射频干扰( RFI);差分接本科生课程设计(论文) 5 收器,抗宽范围的共模干扰,抗电磁干扰( EMI);热保护;防止电池和地之间的短路; 高速率(最高可达 1Mbps);具有抗汽车环境下的瞬间干扰,保护总线能力 ;采用斜率控制( Slope Control),降低射频干扰( RFI); 过热保护; 总线与电源及地之间的短路保护; 低电流待机模式。 6N137 光耦合器 6N137 光耦合器是一款用于单通道的高速光耦合器,其内部有一个 850 nm 波长AlGaAs LED 和一个集成检测器组成,其检测器由一个光敏二极管、高增益线性运放及一个肖特基钳位的集电极开路的三极管组成。 具有温度、电流和电压补偿功能,高的输入输出隔离, LSTTL/TTL 兼容,高速 (典型为 10MBd), 5mA 的极小输入电流。 特性: ① 转换速率高达 10MBit/s; ② 摆率高达 10kV/us; ③ 扇出系数为 8; ④ 逻辑电平输出 ; ⑤ 集电极开路输出 ; 工作参数:最大输入电流,低电平: 250uA 最大输入电 流,高电平: 15mA 最大允许低电平电压 (输出高 ): 最大允许高电平电压: Vcc 最大电源电压、输出: 扇出 (TTL 负载 ): 8 个 (最多 ) 工作温度范围 :40176。 C to +85176。 C 典型应用:高速数字开关,马达控制系统和 A/D 转换等 图 6N137引脚 图 信号从脚 2 和脚 3 输入,发光二极管发光,经片内光通道传到光敏二极管,反向偏置的光敏管光照后导 通,经电流 电压转换后送到与门的一个输入端,与门的另一个输入为使能端,当使能端为高时与门输出高电平,经输出三极管反向后光电隔离器输出低电平。 当输入信号电流小于触发阈值或使能端为低时,输出高电平,但这个逻辑高是集电极开路的,可针对接收电路加上拉电阻或电压调整电路。 本科生课程设计(论文) 6 总体接线图 本系统采用的总线控制器是 SJA1000,为增强 CAN 总线节点的抗干扰能力,SJA1000 通过高速光耦 6N137 后与 PCA82C250 相连,这样能很好地实现本系统与 CAN总 线的电气隔离,图 为 CAN 总线控制器总仙女驱动电路连 接图。 图 CAN总线控制器,总线驱动器电路连接图 TMS320LF2407 内部集成一个完全的 CAN 控制器, CAN 控制器通过 CAN 驱动芯片PCA82C250。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