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层框架结构办公楼设计计算书_(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4 65244 6125 3 65244 6125 2 65244 6125 1 27776 2728 风荷载作用下框架柱轴力与梁端剪力 层号 梁端剪力 /kN 柱轴力 /kN AB 跨 BC跨 CD 跨 DE跨 A 轴 B轴 C轴 D轴 E轴 6 5 4 3 2 1 24 V 右 M ①+②+④ V ①+②+③ 1 左 M ①+②+③ V ①+②+④ 中 M ①+②+④ V 右 M ①+②+④ V ①+②+③ 注: 恒载为 GKM 和 GKV 活载、风载为 QKM 和 QKV 以上各值均为支座处弯矩和剪力 表中各弯矩单位为 kNm,剪力为 kN 用于承载力计算的框架梁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基本组合表(梁 AB) 层 部位及内 力 恒载 活载   组合项 目 值 组合项目 值 组合项 目 值 6 左 M ①+② V 中 M ①+② V 右 M ①+② V ①+② 1 左 M ①+② V 中 M ①+② 25 注: 恒载为 GKM 和 GKV 活载、风载为 QKM 和 QKV 以上各值均为支座处弯矩和剪力 表中各弯矩单位为 kNm,剪力为 kN 用于承载力计算的框架梁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基本组合表(梁 BC) V 右 M V ①+② 用于承载力计算的框架梁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基本组合表(梁 BC) 层 部位及内力 恒载 活载 左风 右风     组合项目 值 组合项目 值 组合项目 值 6 左 M ①+②+④ V ①+②+④ 中 M ①+②+③ V 右 M ①+②+④ V 1 左 M ①+②+④ ①+②+③ V ①+②+④ 中 M ①+②+③ V 右 M ①+②+④ V 26 层 部位及内力 恒载 活载   组合项目 值 组合项目 值 组合项目 值 6 左 M ①+② V ①+② 中 M ①+② V 右 M ①+② V 1 左 M ①+② V ①+② 中 M ①+② V 右 M ①+② V 用于承载力计算的框架梁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基本组合表(梁 CD) 层 部位及内力 恒载 活载 左风 右风     组合项目 值 组合项目 值 组合项目 值 6 左 M ①+②+④ V 中 M ①+②+③ V 右 M ①+②+④ V ①+②+③ 1 左 M ①+②+④ V 中 M ①+②+③ V 右 M ①+②+ 27 ④ V ①+②+③ 用于承载力计算的框架梁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基本组合表(梁 CD) 层 部位及内力 恒载 活载   组合项目 值 组合项目 值 组合项目 值 6 左 M ①+② V 中 M ①+② V 右 M ①+② ①+② V ①+② 1 左 M ①+② V 中 M ①+② V 右 M ①+② V ①+② 用于承载力计算的框架梁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基本组合表(梁 DE) 层 部位及内力 恒载 活载 左风 右风     组合项目 值 组合项目 值 组合项目 值 6 左 M ①+②+④ V ①+②+④ 中 M ①+②+④ V 右 M ①+②+④ V 28 用于承载力计算的框架梁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基本组合表(梁 DE) 层 部位及 内力 恒载 活载   组合项目 值 组合项目 值 组合项目 值 6 左 M ①+② V ①+② 中 M ①+② V 右 M ①+② V 1 左 M ①+② V ①+② 中 M ①+② V 右 M ①+② V 1 左 M ①+②+④ V ①+②+④ 中 M ①+②+④ V 右 M ①+②+④ V 用于承载力计算的框架柱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基本组合表( B轴柱) 层 部位及内力 恒载 活载 左风 右风     组合项目 值 组合项 目 值 组合项目 值 3 上 M ①+②+③ ①+②+0.7④ ①+②+③ N 下 M ①+②+ ①+②+0 ①+②+ 29 用于承载力计算的框架柱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基本组合表( B轴柱) 层 部位及内力 恒载 活载   组合项 目 值 组合项目 值 组合项目 值 3 上 M ①+② N ①+② 下 M ①+② N ①+② V ①+② 1 上 M ①+② N ①+② 下 M ①+② N ①+② V ①+② 截面设计与配筋计算 查表得:混凝土 C30:fc = , f t=, f= 钢筋强度: HPB235:f=210,f=235 HRB400:f=360,f=400 5 1 0 0 3 3 6 01 51 cusyb hE f (1)框架柱截面设计 1)轴压比验算 N ③ .7③ ③ V 1 上 M ①+②+③ ①+②+④ ①+②+③ N 下 M ①+②+③ ①+②+③ ①+②+③ N 1489 V 30 底层柱 Nmax= 轴压比 ][ 3   cc Af Nu 则 B 轴柱轴压比满足要求 2)截面尺寸复核 取 mmh 565356000  KNV ax  因为 0 05 6 5 bhw 所以 2 1 25 6 56 0 0  KNbhf cc 满足要求 3)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柱同一截面分别承受正反向弯矩,故采用对称配筋 B 轴柱: kNkNbhfN bcb 2 2 32 5 1   一层:取最不利组合为 : mKNM  KNN  (永久荷载控制) mKNM  KNN  (可变荷载控制) 第一组内力 mKNM  KNN  在弯矩中 设有由水平荷载产生的弯矩,柱的计算长度 mdl  mmNMe 30  ae mm2030600 mmeee al 5 4 4  1 5 2 2 3 6 0 3 21  N Af c 取  hl 取  0 5 5 6 55 4 4 0 0 11)(1 4 0 011 221200  hlhe i mmahee i   31 mmea 20 bbcsbccbbhfah bhfNebhfN    3 4 ))((010120101 )()2(001sycss ahfxhbxfNeAA mmbfNx c 31   3 7 4)355 6 5(3 6 0 )21 5 5 95 6 5(1 5 5 96 0 8 1 2 2 339。   SS AA 按构造配筋,由于纵向受力钢筋采用 HRB400,配筋率 %  22m i nm i n 9002600% mmAA xs   查表得,每侧实配 4 20 ( 239。 1256mmAA SS  ) 第二组内力: mKNM  KNN  弯矩中由风荷载产生的弯矩大于 75%,柱的计算长度 h 取下列中较小值 ,)([0 Hl vu   Hl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