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82kw工程车辆传动系统分动箱的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0 2 1 0 1 . 5 0 . 9 7 N m m 1 4 5 7 9 1 0 N m mT T i         《机械设计》 表 107 选取齿宽系数 d=。 《机械设计》 表 106 查得材料的弹性影响系数 12E MPaZ  ; 《机械设计》 图 1021c 按齿面硬度查得输入轴齿轮 Z1 的接触疲劳强 度 极 限 Hlim 1 600 M Pa  ; 中 间 轴 齿 轮 Z10 的 接 触 疲 劳 强 度 极H lim 10 600 M Pa 。 《机械设计》公式 1013 计算应力循环次数 1 1 h60N n jL ( 32) 式中 n1齿轮的转速, 1 500 / minnr ; j为齿轮每转一圈时,同一齿面啮合 的次数, 1 1j ; Lh为齿轮的工作寿命, 分动器工作寿命为 5 年,每年为 300 天,单班制,每天工作 8h。 代入数据得: 81 10N ,则 8 812 1 3 .6 1 0 2 .4 0 1 01 .5 0NN i     6. 由 《机械设计》 图 1019 取接触疲劳寿命系数 : 1  ;2 。 7. 计算接触疲劳许用应 力 取失效概率为 1%,安全系数 1S ,由《机械设计》 1012 得 洛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10   H N 1 l i m1H 1 0 . 9 3 6 0 0 M P a 5 5 8 M P a1K S    ( 33)   H N 2 l i m 2H 2 0 . 9 5 6 0 0 M P a 5 7 0 M P a1K S    ( 34) 设计计算 Z10 的分度圆直径 d6t,由公式( 34),代入  H 中较小的值:  2 2t0 E 336tdH1 1 . 3 1 4 5 7 9 1 0 1 . 5 1 1 8 9 . 82 . 3 2 2 . 3 2 m m 1 7 8 . 9 m m0 . 3 1 . 5 5 5 8KT Zud u            v 6 t 1 3 . 1 4 1 7 8 . 9 5 0 0 m / s 0 . 3 1 2 m / s6 0 0 1 0 0 0 6 0 0 1 0 0 0 1 . 5dnv       ( 35) b 齿宽的理论值为: d 6 t 0 .3 1 7 8 .9 m m 5 3 .6 7 m mbd    ,考虑到分动箱的总体重量及尺寸结构,取齿宽 32 mmb。 bh 模数: 6tt 10 1 7 8 . 9 m m 4 . 9 7 m m36dm Z   齿高: m m m mhm    齿高值比: 32  根据 = m/sv , 8 级精度,由《机械设计》图 108 查得动载荷系数v  ; 直齿齿轮, Hα Fα 1KK; 由《机械设计》表 102 查得使用系数 A  ; 由《机械设计》表 104 用插值法查得 8 级精度小齿轮支撑非对称布置时,  。 洛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11 由 , Hβ  ,查《机械设计》图 1013 得 Fβ  ;故载荷系数 AVH α H β 1 . 5 0 1 . 0 1 1 . 0 5 0 1 . 5 7 5K K K K K      ( 36) 1. 按实际得载荷系数校正所算得分度圆直径,由《机械设计》 1010a得: 336 0 6 t t1 . 5 7 51 7 0 . 8 9 m m 1 8 2 . 2 m m1 . 3Kdd K    ( 37) 2. 计算模数 m 10101 8 2 . 2 m m 5 . 0 6 m m36dm z   按齿根弯曲 强度设计 计算公式及参数的选定 《机械设计》公式 105 得弯曲强度的设计公式为  6 F a Sa3 2d 1 0 F2KT Y Ym z  ( 38) 式中 m— 模数; K— 载荷系数; T6— 6 轴所传递的转矩; d — 齿宽系数; Z10— 齿轮 Z10 的齿数; YFa— 齿形系数; YSa— 应力校正系数;  F — 弯曲疲劳许用应 力。 洛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12 表 31 齿形系数 FaY 及应力修正系数 SaY 注 : a=20。 、 1ah 、  、  ( m 为齿轮模数)。 数可近似地取为 Z 时的齿形系数及应力修正系数。 由《机械设计》 图 1020d 查得齿轮 Z1 的弯曲疲劳强度极限FE1 700 MPa  ;齿轮 Z10 的弯曲强度极限 FE10 700 MP a  ; 《机械设计》图 1018 取弯曲疲劳寿命系数 FN1  , FN10 。 3. 计算弯曲疲劳许用应力 310 410 510 610 6310 710 1— 碳钢正火、调质,球磨铸铁; 2— 碳钢经表面淬火、渗碳; 3— 渗碳钢气体渗碳,灰铸铁; 4— 碳钢调质后液体渗碳 图3-2 弯曲疲劳寿命系数 NY  ,由《机械设计》公式 1012 得   F N 1 F E 11 0 . 8 3 7 0 0 M Pa 3 8 7 . 3 3 M Pa1 . 5F K S    ( 39) 洛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13   F N 2 F E 2F 10 0 . 8 5 7 0 0 M P a 3 9 6 . 6 7 M P a1 . 5K S    ( 310) 表 33 使用系数 AK 原动机工作特性 工作机工作特性 均匀平稳 轻微冲击 中等冲击 严重冲击 均匀平稳 轻微平稳 中等冲击 严重冲击 或更大 5. 计算载荷系数 K AVF α F β 1 . 5 1 . 0 1 . 0 1 . 0 3 1 1 . 5 4 6 5K K K K K      ( 311) 6. 查取齿形系数 由《机械设计》表 105 查得 : Fa1  , Fa2  7. 查取应力校正系数 由《机械设计》表 105 查得 : Sa 1 Sa 11. 58 1. 65YY,。 Z Z10 的  Fa SaFYY 并加以比较  F a 1 S a 1F 12 . 6 5 1 . 5 8 0 . 0 1 0 8 1 03 8 7 . 3 3YY  ( 312)  F a 2 S a 2F 10. 4 5 1 . 6 5 0 . 0 1 0 1 9 13 9 6 . 6 7YY  ( 313) 齿轮 Z1 的数值较大。 设计计算   30 F a S a 33 22d 0 F2 2 1 . 5 4 6 5 1 6 5 0 1 0 0 . 0 1 0 8 1 0 m m 3 . 5 m m1 3 6K T Y Ym z         对比计算 结果,由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得模数 m 大于由齿跟弯曲疲劳强度计算的模数,由于齿轮模数 m 的大小取决于弯曲强度所决定的承载洛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14 能力,而齿面接触疲劳强度所决定的承载能力,仅与齿轮直径(即模数与齿数的乘积有关),取齿面接触强度算得的模数 并就近圆整为 m= mm。 这样设计出的齿轮传动,既满足了齿面接触疲劳强度,又满足了齿根弯曲疲劳强度,并做到结构紧凑避免浪费。 几何尺寸计算 11 24 5 m m 120 m md z m    1 0 1 0 3 6 5 m m 1 8 0 m md z m    1 1 0 1 2 0 1 8 0 m m 1 5 0 m m22dda     1 120 m m 36 m mdbd    考虑到,齿轮材料为高强度材料,且齿面经硬化处理以及分动箱整体结构的紧凑等,取 B1=32 mm, B10=32 mm。 齿轮的结构设计 齿轮 Z10 的齿顶圆直径 1 9 0 5 0 0ad m m m m,齿宽 150b mm ,故轮的结构形式为单腹板结构,加工方法为模锻。 图 31 为齿轮的结构简图。 洛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15 图 31 输入轴齿轮的结构简图 齿轮的各部分参数确定如下: 3 56 mmD  ; 56 m m 89. 6 m mDD   ,取 2 90 mmD  ;1 ( 10 ~ 14 ) 19 0 ( 10 ~ 14 ) 5 m m 12 0 ~ 14 0 m maD d m     , 取1 140 mmD  ; (0 . 2 ~ 0 . 3 ) (0 . 2 ~ 0 . 3 ) 3 2 m m 6 . 4 ~ 9 . 6 m m 1 0 m mCB    ,取 10 mmC。 4 1 211( ) ( 1 4 0 9 0 ) m m 1 1 5 m m22D D D     ; 5 mmr ; 1 5 m m m mnnm   ; 332 m m 56 m m 84 m mB l D     ,取 60 mml  ; 考虑到齿轮与箱体壁的间距以及轴的支撑刚度,取 1 8 mml  洛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16 表 3— 4 各齿轮的相关参数 齿轮 序号 齿数 模数 齿形角 分度圆直径 齿顶高 齿顶圆 直径 齿宽 精度等级 No1 24 5 20176。 120 5   877 No2 22 4 20176。 88   877 No3 22 4 20176。 88  14 877 No4 26 5 20176。 130 5   877 No5 32 5 20176。 160 5   877 No6 30 4 20176。 120 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