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kv无人值守变电站电气部分设计学士学位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46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通 信网络 ...............................................46 PROFIBUS现场总线技术的应用 ..........................................................46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结构设计 .............................................................47 微 机保护的设计 .........................................................................................50 主变压器保护 ......................................................................................50 保护配置 ......................................................................................50 差动保护 ......................................................................................50 瓦斯保护 ......................................................................................52 微机线路保护 ......................................................................................53 线路三段式电流保护各段保护范围 ...............................................53 线路三段式电流保护动作电流的整定 ............................................54 自动控制 ....................................................................................................55 9 总结 .........................................................................................................................56 参考文献 .........................................................................................................................57 致谢 ................................................................................................................................58 附录 ............................................................................................................................. 1 35kV 无人值守变电站电气部分设计 1 1. 前言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近年来 , 随着“两网”改造的深入和电网运行水 平的提高 , 大量采用远方集中控制、操作等自动化技术的变电站投入运行 , 既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 又减少了人为误操作的可能。 采用变电站综合白动化技术是变电站计算机应用的方向 , 也是电网发展的趋势 , 值得人力推广。 因此 , 认真研究农村变电所的先进设计方案和综合自动化技术方案是一项十分重要工作。 中国农网变电所的建设设计经历了一个逐步改进提高的过程。 由 60 年代的简易化变电所到 70 年代的工业化模式所 , 都未发挥理想的性能。 在总结以上两种模式的基础上 , 80年代以来 , 根据“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的建设原则 , 全国建成农村小型化变电所上千 座。 进入 90 年代以来 , 农村变电所义在小型化模式基础上开始朝无人化模式发展。 本课题就是结合 某地区 的负荷特点及 自 然状况而提出的 , 其目的就是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建设一座省城郊区的无人值班变电所模式。 无人值班变电所是一种先进的运行管理模式 , 它是以提高变电所设备可靠性和基础自身化为前提 , 并借助微机远动技术 , 由远方值班员取代现场值班员实施对变电所设备运行的有效控。 无论新建或是将常规变电所改造成无人值班变电所 , 均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1. 运行和管理费用低。 由于采用新型高压设备及完全户外式设备布置 , 运行费用仅为常规变电所的 1/10。 2. 供电可靠性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 一方面 , 变电所设备可靠性和基础自动化的提高 ,可极大地缩短事故停电时间和缩小事故停电范围 , 另一方面 , 遥控的实现使调度值 1班员能直接对变电所各出线的负荷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 , 因而能进一步加强负荷管理。 3. 能在不新增投资的条件下多供电。 新型无人值班变电所提高了负荷率 (一般都在10%以上 ), 使电网在不增加新的投资条件卜多供电。 而且 , 白动化程度提高后 , 维修停电和事故处理等时间大大缩短 , 因而也能多供电。 4. 提高安全运行水平。 由于变电所有较高的自动化水平 , 因而可减少人员误触电事故和误操作事故。 5. 供电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由于有载调压的主变压器及无功补偿装置实现遥控 , 因而母线电压能维持在较为理想的水平 , 电压合格率在常规变电所基础上至少提高 5%。 可以预见 , 农村无人值班变电所必将在全国蓬勃发展。 国内外研究现状 我国的智能变电站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 国家电网公司在《国家电网公司“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在 “ 十一五 ” 期间要研究、实施示范智能变电站。 国内各网省公司纷纷开始智能变电站试点工程的建设。 目前 , 智能变电站技术很多 , 存些已成熟 , 有些还在研究阶段 , 有的还处于概念阶段。 如 : 1. 一次设备智能化的实践 : 目前已有应用。 35kV 无人值守变电站电气部分设计 2 2. 二次功能网络化的实践 : 目前已有工程应用。 3. 设备状态检修的实践 : 智能一次设备状态检修的实践 , 继电保护二次设备状态检修的实践 , 目前正在 展研究。 4. 站内智能高级应用方案研究 : 智能告警及分析决策经济运行与优化控制等 , 正在研究阶段。 5. 分布协同智能控制与智能保护研究 : 目前正在研究阶段。 6. 主变压器应用新型光栅式温度在线监控系统 : 目前正在研究阶段。 7. GIS 组合电气应用 SF6 压力、微水在线监测系统。 智能变电站研究、建设工作尚处于赴阶段 , 重点工作主要集中在智能化开关设备的研究开发 , 尚不具备大范围推广应用的基 本条件。 主要问题表现在 : 1. 智能变电站没有相应的设计规范、验收规范、装置检验规程、计量检定规程、运行规范等 , 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研究、摸索并制定。 2. 智能变电站技术尚不成熟 , 在智能设备检测装置、一体化信息、平台开发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 3. 智能变电站的投产 , 使得原有的检验手段已不能满足现场检验的需要 , 亟待研究新的检测方法 , 配置相应的检测仪器。 4. 智能变电站与传统变电站的导致在维护界限、人员分工等方面需要重新划分。 国外的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 国外的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是从 20世纪 80 年代开始的 , 以德国西门子公司为例 , 该公司于 1985年投运了第一套变电站自动化系统 LSA678,此后陆续在德国及欧洲投运的该型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达 300多套 , LSA678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1995 年在中国正式投运。 LSA678 系统结构有两类 : 一类是全分布式系统 ; 另一类是集中与分布式相结合的系统。 这两类系统均由 64MB 测控系统、 7S/7U 保护系统和 8TK开关闭锁系统三部分构成。 20 世纪 90 年代 , 日本在多座高压变电站采用了以计算机监控系统为基础的运行系统 , 其主要特点是继电保护装置下放至 关站 , 并设置微机控制终端 , 采集测量值和断路器触点信息 , 通过光缆传输到主控制室的后台计算机系统中 , 断路器及隔离 关的操作命令也由主控制室通过光缆下达至终端执行。 总体上来看 , 国外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同国内的发展趋势基本上一致 , 分布式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已逐步成为技术发展的主流。 设计 (论文 )的主要研究内容 本变电站初步设计包括了 : 1. 所设计变电站的基础资料数据分析。 2. 所设计变电站负荷计算及变压器选择。 3. 所设计变电站电气主接线的设计。 4. 所设计变电站短路电流计算。 5. 所设计变电站主要电气设备选择。 6. 所设计变电站主要变压器的保护 , 等内容。 35kV 无人值守变电站电气部分设计 3 1 负荷 分析 负荷分析是确定供 电对象(即用户)的用电负荷大小和重要性的一个过程 , 供电对象(即用户)的用电负荷大小和重要性反映了该变电所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 进而影响到变电所内电气设备的选择 , 因此它是确定电力系统的首要条件。 负荷的分级 本次变电站设计为一 35kV 区域性变电站 , 以供给附近地区的工业、农业和民用电。 由于不可能对所有的用电单位和用电设备都采取相同的供电措施,所以供配电设计应首先对用电单位和用电设备进行负荷分级。 负荷分级应根据用电单位(即建筑物)和用电设备的规模、功能、性质及其在政治、经济上的重要性进行确定。 负荷分级的目的 和意义在于根据不同的负荷级别确定用电单位和用电设备的供电要求和供电措施,以保证供电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先进性和合理性。 国际上普遍的做法是将负荷按应急电源自动切换的允许中断供电时间划分为 0s、小于 、 、 15s 和大于 15s 五个级别,而我国则是沿用前苏联的做法,按用电单位或用电设备突然中断供电所导致后果的危险性和严重程度分为一、二、三级: 1 一级负荷:是指突然中断供电将会造成人身伤亡或会引起周围环境严重污染的;将会造成经济上的巨大损失的;将会造成社会秩序严重混乱或在政治上产生严重影响的。 2 二级负荷:是指突然中断供电会造成经济上较大损失的;将会造成社会秩序混乱或政治上产生较大影响的。 3 三级负荷:是指不属于上述一类和二类负荷的其他负荷。 经过调查统计后, 根据 相关 规定,我们将把 35KV 变电站的电力负荷进行分级,结果如下表 21 所示 : 表 21 35KV 变电站的电力负荷分级表 顺序 负荷名称 负荷级别 顺序 负荷名称 负荷级别 1 2 3 4 市政府 一级 5 汽车客运站 一级 学校 一级 6 图书馆 二级 电影院 二级 7 电视台 一级 多层建筑 二级 8 医院 一级 负荷计算 这里所说的用电负荷,是指在某一段时间内的最大负荷的平均值,通常采用 15min的最大平均负荷。 用电设备负荷的计算是确定供电线路接线方式,选择变压器容量、电气设备、导线截面的主要依据,负荷计算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电气设备及供电系统35kV 无人值守变电站电气部分设计 4 的运行是否经济、合理。 负荷计算方法 电气负荷计算方法有 : 需要系数法 , 利用系数法 , 二项式法 , 单位面积功率计算法 ,单位产品功率计算法等,它们的应用范围各不一样。 1. 需要系数法 : 用设备功率乘以需要系数和同时系数 , 直接求出计算负荷 ; 需要系数法计算简单,是最为常用的一种计算方法 ,适合用电设备较多,但设备容量相差不大的情况。 2. 利用系数法 : 是通过平均负荷来计算负荷的,这种方法的依据是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借助于计算机进行计算,计算结果精确但过程繁琐,一般不予以采用。 3. 二项式法 : 将负荷分为基本负荷和附加负荷 , 后者考虑一定数量大容量设备影响,只有在用电设备容量相差悬殊时采用。 4. 单位面积功率法 , 单位指标法 , 单位产品耗电量法等 , 可用于初步设计用电量指标的估算 , 对于住宅建筑 , 在设计各阶段均可使用单位面积功率法。 本设计中,用电负荷较多且容量相差不大,故宜采用需要系数法。 负荷的计算 要选择变压器容 量 , 确定变压器各出线侧的最大持续工作电流。 首先必须要计算各侧的负荷 , 包括站用电负荷 (动力负荷和照明负荷 )。 通过统计得到负荷统计表如下: 表 22 负荷统计表 用户名称 功率因数 符合容量( MV ▪ A) 出现方式 市政府 架空线路 电视台 3 架空线路 汽车客运站 架空线路 医院 3 架空线路 区域内三产 2 架空线路 其他 架空线路 在变电。35kv无人值守变电站电气部分设计学士学位论文(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总深度 H /mm 内表面积 A/ 2m 容积 V封 / 3m 2300 615 图 21 椭圆形封头 洛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8 由 2V封 + 2D L/4=38 得 L=8303mm 圆整得 L=8400mm 则 L/D= 符合要求 . 则 V计 =2 V封 + 2D L/4= m3 35m3 且比较接近,所以结构设计合理。 人孔的选择 查《压力容器与化工设备实用手册》
13 合计 ∑ Pca 9591 ∑ Qca 5357 S c a∑ 10986 河南理工大学 —— 3 6kv 变电所设计 变电所设计 9 注 1:线路类型: C—— 电缆线路; k—— 架空线路。 注 2:电机型式: Y—— 绕线异步; X—— 鼠笼异步; D—— 直流; T—— 同步 各低压变压 器的选择与损耗计算 因采用高压 6kV 集中补偿功率因数,故对各低压变压器均无补偿作用
富氧也可以缩短冶炼时间提高产量。 ⑵ 化学工业 在生产合成氨时,氧气主要用于原料气的氧化,例如,重油的高温裂化,以及煤粉的气化等,以强化工艺过程,提高化肥产量。 ⑶ 国防工业 液氧是现代火箭最好的助燃剂,在超音速飞机中也需要液氧作氧化剂,可燃物质浸渍液氧后具有强烈的爆炸性,可制作液氧炸药。 ⑷ 医疗保健方面 供给呼 吸:用于缺氧、低氧或无 氧环境,例如:潜水作业、登山运动、高空飞行、宇宙航行
,可以得 出 一 下 结 论: 方案一: 供 电 可 靠 , 运行灵 活,线 路损耗 小 ,但因 要装设 两台主 变压器和三台 35KV 高 压断路 器,使 投资较 大。 方案二: 工 作和备 用电源 均采用 10KV 线路 供电,无 需装设 主变压 器,投 资 最 少 , 但线路 损耗较 大,电 压损失严 重,无 法满足 一级负荷 长 期 正 常 运行的 要求, 故方案 不可行。 方案三: 第
*Ik3,max,B 式中 op,1保护 1中瞬时电流速断保护的动作电流; rel瞬时电流速断保护的可靠系数,考虑到短路电流的计算误差、电流互感器的误差 以及短路电流中非周期分量等因素对保护的影响,一般取 rel=; Ik3,max,B系统最大运行方式下,线路 1末端 B母线上发生三相短路时,流过保护 1的最大短路电流。 同理,各条线路上所装设的瞬时电流速断保护,其动作电流
灌区全年农业灌溉需求。 河水水质良好,总硬度 CaCO3含量 287毫克 /升,一般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和细菌指标均符合农村生活饮用水一级水标准,符合农、林业灌溉和人饮水质标准。 . 6 植被 10 项目区的植被 主要为荒漠植被,主要有红柳、胖姑娘、骆驼刺、芦苇等,其数量稀少。 . 2 社会经济情况 基本情况 224团建立于 2020年 (原皮墨垦区) ,现有人口 7311人, 职工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