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高油花生新品种国审豫花15号远杂9102繁育及良种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可研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联度分析 本项目以种子公司为主体,以科研单位为依托,以生产、贸易、加工等 企业为合作单位,将公司的高效示范推广体系、科研单位具有自主产权的新品种、新技术等科研成果以及企业的生产、加工、销售优势结合起来,有利于项目整体目标的实现。 专题综述 21 有利于种子产业的发展和科研成果的转化 种子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种子产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种子产业化就是要形成集研究、良种繁育、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具有现代化的管理体制和操作模式的新型产业。 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促进农业科研单位、种子生产部门和企业的紧密结合,培育种子龙头企业,加速花生种子的产业化进程,提高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效率,带动花 生产业的发展。 有利于提高花生的产量与质量,促进农业结构调整 种子产业的发展必将带来农业生产的产业化,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花生的区域化种植和规模化生产,促进优良品种的推广利用、加速品种的更新换代,进一步提高花生产量、品质,推动种植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 有利于花生贸易与加工企业的发展 花生在农产品贸易及农产品加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解决目前我国花生生产中品种多、乱、杂,专用性差,生产与市场需求脱节的突出矛盾;通过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生产,有利于提高优质花生初级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强花生产品的竞争优势,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通过花生的产业化,有利于促进花生生产者与企业的紧密结合,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有利于提高我国花生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扩大出口 本项目的核心技术豫花 15 号、远杂 9102 不但油分含量高,而且专题综述 22 符 合出口要求,通过项目的实施,可以显著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商品性能,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扩大出口份额。 有利于增强我国食用植物油的供给安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我国是食用植物油非常短缺的国家,国内消费量的 30%依赖进口,食用植物油的安全供给始终存在较大隐患。 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促进我国油用型花生生产的发展及产量、品质的提高,增加我国食用植物油的供给能力,缓解我国食用植物油短缺的矛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有利于进一步增强科研单位的研发能力,提高花生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 通过项目的实施,可以显著改善科研单位的条件,提升科研单位的创新能力,同时,通过研企结合科研单位可以学习借鉴企业对市场的应变能力和高效运作机制,深化研究方向任务调整,增强自身活力,为花生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第四章 项目的技术基础 依托的技术成果 优质高油花生新品种 优质高油花生新品种国审豫花 15 号 豫花 15 号是河南省农科院棉花油料作物研究所选育的优质高产早熟多抗花生新品种,于 20xx 年和 20xx 年分别通过河南、安徽、北京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于 20xx 年获得了国家植物新品种权,并得到了国家 “863”“优质专用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及繁育技专题综述 23 术研究 ”项目的资助。 目前种植面积逐年扩大, 20xx 年仅河南省就达到 100 多万亩,并受到了花生出口企业和加工企业的青睐。 该品种在 19971999 年河南省花生区域试验中, 3 年平均亩产荚果 公斤,籽仁 公斤,分别比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对照种豫花 1 号增产 %和 %。 在 1999 年河南省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荚果 公斤 ,籽仁 公斤,分别比对照豫花 1号增产 %和 %。 在 19971999 年安徽省生产试验,两年平均荚果亩产 公斤,籽仁 公斤,分别比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对照种对照鲁花 9 号增产 %和 %。 在 19981999 年全国(北方区)花生区试中,两年平均亩产荚果 公斤,比对照鲁花 9 号增产 %;在 20xx 年全国(北方区)花生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荚果 公斤 ,籽仁 公斤 ,分别比对照鲁花 9 号增产%和 %。 在 199820xx 北京市花生区试中,平均亩产荚果 公斤,籽仁 公斤,分别比对照鲁花 9 号增产 %和%。 199920xx 年参加北京市花生生产试验,两年平均亩产荚果 公斤,籽仁 公斤,分别比对照鲁花 9 号增产 %和%. 该品种籽仁平均蛋白质含量 %,脂肪含量 %。 该品种高抗网斑病(发病为 0 级 )、枯萎病,抗叶斑病、锈病(发病均在 2 级以下),耐病毒病。 抗旱耐涝性强。 该品种植株直立、疏枝,一般主茎高 厘米,侧枝长 厘米,总分枝 8 条,结果枝 7 条。 叶片宽椭圆形,深绿色,较大。 荚果普通专题综述 24 型,果嘴锐,网纹细深。 百果重平均 克。 籽仁粉红色、椭圆形,百仁重 克,出仁率 %,生育期 115 天左右。 该品种适宜于河南及我国北方花生产区种植。 优质高油花生新品种国审远杂 9102 远杂 9102 是由河南省农科院棉花油料作物研究所以栽培种白沙1016 为母本,以花生属二倍体野生种 为父本,经种间有性杂交、染色体倍性操作选育而成, 20xx 年分别通过河南省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获得了国家 “十五 ”首批主要农作物新品种 “后补助 ”,于 20xx 年获得了植物新品种权;目前种植面积逐年扩大, 20xx 年仅河南省就达到 10 多万亩,因内在品质及外观品质俱优,深受花生出口企业和花生加工企业的欢迎。 远杂 9102 属于珍珠豆型品种。 植株直立、疏枝,连续开花,主茎高一般 30—35cm,侧枝长 34—38cm,总分枝 8—10 条,结果枝 5—7条;叶片宽椭圆形,微皱,深绿色,中大;荚果茧形, 果嘴钝,网纹细深,百果重 165 克;籽仁桃形,粉红色种皮,有光泽,百仁重 66克,出仁率 %,夏播生育期 100 天左右。 经农业部油料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接种鉴定,高抗青枯病,其固氮能力强( 1 级);经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鉴定抗叶斑病。 抗旱性强,耐瘠薄。 该品种在199920xx 年河南省区试中,两年平均亩产荚果 公斤,籽仁 公斤,分别比对照白沙 1016 增产 %和 %。 在20xx20xx 年河南省生产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荚果 公斤,籽仁 公斤,分别比对照白沙 1016 增产 %和 %。 在专题综述 25 199920xx 年全国(长江流域片)花生区试中,两年 22 点次平均亩产荚果 公斤、籽仁 公斤,分别比对照品种中华 4 号增产%和 %,在 20xx 年全国花生生产试验(全国长江流域片)河南正阳试点,亩产荚果 公斤(地膜覆盖栽培)、籽仁 公斤,分别比对照品种中华 4 号增产 %和 %。 在高产示范中亩产已突破 400 公斤。 据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多年测试,远杂9102 蛋白质含量平均为 %,脂肪含 量平均为 %;油酸含量平均为 %;亚油酸含量平均为 %。 远杂 9102 适宜在河南及山东、河北、安徽的夏播花生区种植,也适合在长江流域的四川、湖北等省种植。 尤其适合在青枯病重发地区推广。 优质花生品种繁育技术 项目技术依托单位根据多年的研究结果,结合我国花生良种繁育实际,制定了花生四级种子生产技术规程,并由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作为地方标准颁布实施,克服种出多门,种性难以统一的弊端,能够有效地保持品种种性,延长品种寿命。 本项目将严格按四级种子生产技术规程进行种子繁育,并 与南繁相结合,提高种子的繁育速度,加快推广进度,充分发挥优良品种的作用。 优质高效综合生产技术 在其他项目的资助下,技术依托单位已针对豫花 15 号、远杂 9102各自的特点,从栽培生理、平衡施肥、病虫害生物防治及高效低毒农专题综述 26 药的筛选与利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初步建立了优质高油花生新品种豫花 15号、远杂 9102的优质高效生产技术体系,通过本项目的进一步组装和熟化,可有效保证优质高油花生的优质、高效生产。 品质快速检测技术 拟采用近红外快速品质分析技术。 技术依托单位已开展 了该项技术的研究,并积累了大量的数据,本项目的实施将加速该成果的应用。 技术的来源与知识产权状况 本项目的核心技术是远杂 9102 和豫花 15 号,均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棉花油料作物研究所选育,拥有 100%的知识产权,并于 20xx年分别获得了植物新品种权。 项目申报单位 “河南豫研种子科技有限公司 ”是河南省农科院棉花油料作物研究所控股的种子企业,对河南省农科院棉花油料作物研究所新品种、新技术拥有独家开发、经营权。 河南省农科院棉花油料作 物研究所已授权河南豫研种子科技有限公司对豫花 15 号、远杂9102 两个品种进行经营开发。 技术水平与创新性 品种的创新性 花生新品种国审豫花 15 号和国审远杂 9102,其品质性状优异,综合性状突出,居国内领先水平。 品质优异,适合油用 两品种脂肪含量分别达到 %和 %,在 1991 年以来国家专题综述 27 审定的 30 个品种分别居第一、第二位,不但高于目前推广品种,而且高于国家优质油用型花生品质标准,是理想的油 用型品种,而且商品性好,符合出口要求。 花生品种脂肪含量比较 品种名称 脂肪含量 % 国家高油品种标准(脂肪含量 %) 一般品种脂肪含量 豫花 15 号 55 远杂 9102 产量水平高 两个品种在参加的各类试验中,均比对照品种平均增产(籽仁) 10%以上,表现出很大的丰产潜力。 豫花 15 号、远杂 9102 试验产量结果 品 种 名 称 试验类型 对照种 名 称 点数 产量(公斤) 荚果 籽仁 产量 增产 % 产量 增产 % 豫花 15号 河南 区 域 试验 豫花 1号 26 生 产 试验 7 安徽 生 产 试验 鲁花 9号 8 专题综述 28 北京 区 域 试验 鲁花 9号 13 生 产 试验 5 全国 (北方区) 区 域 试验 鲁花 9号 13 生 产 试验 7 郑 9102 河南 区 域 试验 白沙1016 15 生 产 试验 23 全国 (长江流域) 区 域 试验 中花 4号 20 生 产 试验 1 注:(其中豫花 1 号、鲁花 9 号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花4 号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抗逆性强 经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农业部油料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等单位鉴定,豫花 15 号高抗网斑病、叶斑病,耐涝性特强;远杂 9102 高抗青枯病,抗旱性强,根瘤固氮能力强,耐瘠薄。 专题综述 29 豫花 15 号、远杂 9102 的抗逆性表现 品种名称 抗病性 抗逆性 豫花 15 号 高抗网斑病、叶斑病 抗倒、耐涝性强 远杂 9102 高抗青枯病、抗叶斑病 抗旱性强;固氮能力强、耐瘠薄 适应性广 上述品种已通过河南和国家审定,在本省的试验中均表现突出,且在全国的试验或在邻近省份的示范中也表现突出,表现了较强的适应性和丰产性。 育种技术的创新性 远杂 9102 是利用远缘杂交技术,通过花生野生种与栽培种的种间杂交,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对胚珠及幼胚进行离体培养,突破了种间杂交不结实的技术难关;利用染色体加倍技术,解决了种间杂交后代不孕的技术难题,加大定向选择力度,育成了具有野生种血缘、综合了双亲优良性状的高产、优质、抗病花生新品种,这是我国第一个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直接利用花生野生种育成的花生种间杂交新品种,是花生育种技术的重要突破,其综合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良种繁育技术 拟采用的 四级种子生产技术是一项新的种子繁育体系,即以育种家种子为良种繁育的基础,通过育种家种子、原原种、原种、良种的逐级扩繁,满足生产对优良品种的需求,实现了我国良种繁育技术体系与专题综述 30 国际的接轨,在技术上解决了传统良种繁育体系中存在的 “选择 +繁育 ”的问题,最大限度地维持了品种的优良种性;在体制上克服了 “种出多门 ”的弊端,有效地保护了育种的权益,有利于实现种子的产业化。 技术的成熟度与可行性 豫花 15 号、远杂 9102 均已通过了国家审定,获 得了行业准入许可,在河南及周边省份的试验、示范中,表现了优质、高产、稳产,其技术成熟度高、可行性强。 品种繁育的四级种子生产技术已形成生产技术规程,并作为地方标准颁布实施,其技术成熟度高、可行性强。 相配套的优质高效综合生产技术及产品品质快速检测技术,前期已做了大量的工作,体系已基本建立,经示范切实可行,在项目实施熟化、完善后,即可大面积实施。 关键技术对行业技术进步的意义及作用 远缘杂交育种技术的突破,为有效利用花生野生种、拓宽花生栽培种的遗传基础,提高育种水平和效率,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重要手段;优质高油花生品种的选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