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mw机组打孔抽汽供热改造可研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G供热之双重影响, A阀后压力 P 低进必定低于 P ,安全条件乙也得到满足。 上述自动调节过程是为便于叙述,分步说明,实际上是连续跟踪平稳调节。 以上 分析是在以热定电工况下的情况进行的,若电网调度要求改变发电机功率或热力用户改变参数(供热压力),其热控自动系统也能根据汽轮机变工况原理保持平稳调节,使发电机功率、供热汽量及供热压力均可在给定上下限之间的指定值运行,并确保有关参数满足机组安全经济设计规定。 调整结果使由低压导汽管抽出蒸汽量(即供热蒸汽量)等于或基本等于进入 3低压缸减少之蒸汽量。 据此,该 N200— / 535/ 535 三缸三排汽 200MW纯凝汽机组,可按上述技术改造方案,成为“两用型”热电联产机组。 即在不需要供热时,可以纯凝方式发电, 仍保持原有之发电功率、热耗率等原设计之技术经济指标,而在需要供热时,又能立即转入热电联产方式运行。 目前, 2 号机供热机组改造正在安装中,换热首站已委托辽宁节能规划设计院正在设计中。 2. 改造 的业绩及水平 目前浑江发电厂两台哈汽生产的 200MW机组已进行了供热机组改造,应用效果良好。 四、 改造的 方案论证 :在机组的低于导汽管上进行抽汽打孔 , 接引三通及管路加装阀门引致换热首站。 优点:节省造价。 当夏季外界不用热负荷时,可关掉供热系统,使机组正常发电。 缺点: 供热面积小。 , 对机组进行存供热改造。 优点:供热面积大。 缺点:造价高,当外界热负荷低时,机组不能全部进行发电。 五、 改造的 主要内容及实施条件 的主要内容 更换中低压导汽管。 安装弹簧支吊架,安装供热管路及安全门管路。 在 四号机中低压联通管开 抽汽 孔, 在连通管中间的水平直管段两边增加连接法兰,采用螺栓与垂直管段相连接; 、在一根连通管的适当位置上一侧打孔抽汽,两个连通管中间由联络管连接; 、在两个连通管抽汽口后面各安装一个碟阀,适当控制抽汽压力; 、在抽汽工况时,联 通管的压力应该控制在 - 范围内,压力太低对中压缸末几级不利,太高对中压缸后面的低压缸不利,如果压力高于 ,请适当打开蝶阀,以降低压力。 、抽汽管引出后在。200mw机组打孔抽汽供热改造可研报告(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而我国粮食损失率达 %。 据统计,我国每年果蔬腐烂超过 8000 万吨,居全球首位,造成的经济损失达 750亿,占整个行业产值的 30%。 按农业部规划,到 2020 年,我国农产品产 后处理率达 45%55%。 如果能使我国果蔬损耗降低 3%5%,每年可减少果品损耗 200 多万吨、蔬菜1000 多万吨。 如果储藏保鲜量占到总产量 15%20%,全国果蔬产值可增加 120160 亿。
发展趋势不相适应。 在国内外液压机产品中,按照控制系统,液压机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以继电器为主控元件的 传统型液压机;一种是采用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的液压机;第三种是应用高级微处理器(或工业控制计算机)的高性能液压机。 三种类型功能各有差异,应用范围也不尽相同。 但总的发展趋势是高速化、智能化。 发展趋势 (1) 高速化,高效化,低能耗。 提高液压机的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2) 机电一体化。
连接三种。 铆接结构的尺寸准确而无内应力,对振动负荷有较好的适应能力,但制造工艺繁杂;焊接结构施工简便,但是由河北工程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9 于焊缝复杂,内应力大,在强烈的振动负荷下往往发生焊缝开裂甚至造成构件断裂。 焊接结构产生内应力的原因是由于焊接时构件仅在局部地方受热,构件各部分温度变化不均匀,发生不同程度的膨胀和收缩。 因为,焊接时金属受热要膨胀,距焊缝越近的金属膨胀越大
镇足纳村位于岔河镇东北面,距镇政府所在地 5 公里,距毕节市区 10 公里;东临梨树镇新寨村,西与沙朗村接壤,南面是岔河镇神司村,北靠鸭池镇沙石桥村。 全村下辖 11个村民组,聚居汉、苗、白等民族。 全村总人口 3985 人,其中农业人 口 3875 人,非农业人口 110人,全村有野生刺梨上万株,主要分布在田间地坎、四旁,每年农户采收出售 5 万余斤。 通过合作社引种无籽刺梨和合作社规模场建设
空气系数取 ~。 本次设计是在锅炉额定负荷下进行的考虑到是固态排渣炉,屏式水冷壁,炉膛的漏风系数 Δα=[10]。 四 、锅炉的基本特征参数 锅炉的额定容量是 2020t/h,即 De=2020t/h,再热蒸汽流量 Dzr=1700 t/h。 主 蒸汽压力 取 : P0= 主 蒸汽温度取 : T0=570℃ 查表 [11]计算可得过热蒸汽焓值: h〃 gg = kJ/kg 再热蒸汽进口温度 :
.................................. 87 项目的盈亏分析 ................................................................ 87 风险敏感分析 .................................................................. 88 评价的结论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