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m以上孔桩专项施工方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以达到钢筋笼在搬运和吊放过程中不变形。 在钢筋 笼的外侧,绑上砼垫块,以控制保护层的厚度 ( 50mm) ,使其符合设计要求。 孔深的钢筋笼进行分段 加工,连接 时采 用冷搭接 ,搭接长度按 35d, 接头数按 50%错开。 16 M、 钢筋笼安装: 钢筋笼制作为分段, 先 将下一节钢筋笼吊放于孔 底,就位后,再 把上一节钢筋笼吊 起 放入, 主筋对准后进行 搭接。 N、桩身混凝土浇筑:桩身采用商品砼浇灌,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 160~ 220mm。 桩体混凝土 要 一次 浇筑 完成 , 以确 保其浇筑 质量。 砼浇灌完毕后,砼在终凝前应检查桩筋位置及桩顶标高是否正确并在 桩基砼浇灌完 12h 以后灌水养护 14 天。 桩芯砼必须按规定和要求留试件,每个浇筑台班不得少于 2 组,每组应为 3 块(压 7 天和 28 天抗压强度)。 已灌注完混凝土和正在挖孔未完的桩口,应设置井盖和围栏围蔽。 待所有桩全部浇灌桩芯砼后的第 7 天,请专业部门进行一柱一桩,每根动测检验,合格后可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 O、 浇筑时根据现场实际地形, 搭设钢管脚手架,架设 砼输送 泵管,并利用塔吊配合,将泵 管 逐节安装到孔底, 未端离孔底高度 达到2 米 (不宜大于 2 米) 时即可浇筑砼。 混凝土边灌注边插实,采用插入式振动器和人工插实相结合的方法,以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度。 随着砼浇筑高度的升高,逐节拆除砼输送管。 对于桩身上部混凝土采取正常施工方法,每根桩混凝土需连续 浇灌,分层振捣密实 ,一次完成。 如遇特殊情况必须留设施工缝时,则在砼表面均匀插上短钢筋,以后在其上浇新砼时,再把缝清理干净,打成麻面,然后浇灌砼。 P、 浇筑桩芯砼前 做渗水量测定,当涌水量不超过 升 /秒且积水深度未超过 100mm 时,可采用普通砼浇筑,涌水量超过 升 /秒,且桩孔积水量高于 100mm 时,应采用水下砼: 17 灌注水下混凝土应遵守下列规定: 1)、 开始灌注时,预制混凝土隔水球塞吊放的位置应临近水面,导管底端到孔底的距离应为 ,排塞后不得将导管插回孔底。 2)、 开灌前储料斗内必须有足以将导管的底端一次性埋入水下混凝土中 以上深度的混凝土储存量。 3)、 随着混凝土的上升,要适当提升和拆卸导管,导管底端埋入混凝土面以下一般宜保持 2~ 4m,不 宜大于 6m 和不得小于 1m, 严禁把导管底端提出混凝土面。 4)、 在水下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应有专人测量导管埋深,填写好水下混凝土灌注记录表。 5)、 水下混凝土灌注应连续进行,不得中断。 因此灌注前应有严密的施工组织设计及辅助设施,一旦发生机具故障或停电、停水及发生导管堵塞、进水等事故,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并同时做好记录。 6)、 提升导管时应避免碰挂钢筋笼。 当混凝土面接近钢筋笼底时,应严格控制导管的埋管不要过深, 当混凝土面上升到钢筋笼内 3~4m 再提升导管,使导管底高于钢筋笼底端,以防钢筋笼上浮。 应控制最后一次混凝土的灌注量,不使桩顶超高或偏低过多,一般应控制在设计桩顶标高以上约。 Q、 混凝土浇筑到桩顶时,应适超过桩顶设计标高,以确保在剔除浮浆后,桩顶标高符合设计要求。 桩顶上的钢筋插铁一定要保持设计尺寸,垂直插入,并有足够的保护层。 R、 雨期施工:雨天不能进行人工挖孔 桩 的工作。 现场必须有排18 水措施,严禁地面雨水流入桩孔内,致使桩孔塌方。 ① 混凝土基础施工时考虑随时准备遮盖挡雨和排出积水,防止雨水浸泡、冲刷、影响质量。 ② 桩基施工前,除 整平场地外,还需碾压密,四周做好排水沟,防止下 雨时造成地表松软。 S、 孔桩开挖过程中, 如遇块石、岩石,采用风镐难作业时,用无声爆破或小药量松动爆 破形式,并编制详细爆破方案,经有关部门批准 后执行。 爆破人员必须持有效证件上岗,爆破时设警戒区域,孔口覆盖严密,专人示警爆破,现场所有孔内作业人员必须全部撤离,严格按爆破规程操作。 爆破后先用鼓风机向孔内通风,吹净岩粉及烟雾后方可下人清渣。 每一作业 断 面需用风钻打深度 1 米以上的探孔以探察以下岩石是否存在岩溶及临空面,如有,需调整爆破方案予以清除,以保证作业人员安全。 爆破方案应选用浅眼松动爆破。 爆破施工时要根据方案控制填药量,爆破前要进行炮眼封堵,用双层胶皮进行覆盖,并有 专人示警爆破 以确保爆破施工过程安全。 注:基础基坑施工,进入持力层范围内时,应采用机械或手工凿岩,以保证地基承载力强度。 T、孔桩开挖时,当桩间距小于 2 倍桩直径且小于 或相邻排桩小于 时,应采用跳挖施工。 U、桩基础底面嵌岩深度不应小于19 ,对于桩底面范围内溶、溶槽中的软弱土层及石茅、悬臂及基岩面起伏较大的基坑位置,应整平基坑底面并清除松散层,对持力层埋深较大和遇溶蚀洞隙的孔桩,应加强 护壁的刚度和强度,并做好通风及排水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L、排水:开挖过程中,如有少量地下水要随挖随用吊桶将泥水一道吊出,如渗水量较大,则在孔底一侧挖集水坑,用高扬程水泵排出。 质量标准 ( 1)保证项目 A、 混凝土的原材料、砼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B、 施工过程中应对成孔、清渣、安放钢筋笼、灌筑混凝土等进行全过程检查,复验孔底持力层。 C、 成孔深度和终孔岩土层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D、 桩芯浇灌混凝土量不得小于计算体积。 E、 桩芯混凝土浇筑时,每浇注 50m3 必须有 1 组试件,小于 50m3的桩, 每根必须有一组试件。 F、 灌注桩工程质量必须符合《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 2020 第 (强制性条文):灌注桩的桩位偏差必须符合表 (见下 C ) 的规定,桩顶标高到少要比设计标高高出。 浮浆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20 G、 施工结束后,应对桩基质量进行检测。 其检测方法可采用低应变法 或 超 声波透射法进行 检测,检测时受检的桩混凝土强度至少达到设计强度的 70%,且不得小于 15Mpa。 H、当土质好时,护壁混凝土强度达到 ,常温下约 24h方可拆模; 当土质差时,护壁混凝土强度达到 50%方可拆模。 ( 2)基本项目 A、 钢筋笼的主要搭接 长度,错开距离,必须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钢筋笼加劲箍和箍筋、焊点必须密实牢固,漏焊点数不得超出规范的规定要 求; B、挖孔中心线与桩中心线重合,轴线的允许偏差不得大于177。 50mm, 同一水平面上的孔圈,下交直线的偏差 (垂直偏差 )不得大于1/200; C、 护壁砼厚度及配筋,应符合设计要求,护壁直径(外、内)误差不大于 50mm。 允许偏差项目:挖孔灌浇桩尺寸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见下表 项 次 项 目 允许偏差( mm) 检验方 法 1 钢筋笼主筋间距 177。 10 2 钢筋笼箍筋间距 177。 20 尺量检查 3 钢筋笼直径 177。 12 4 钢筋笼长度 177。 100 5 桩径 + 50 拉线和尺量检查 6 桩位 177。 50 拉线和尺量检查 21 7 垂直偏差 1/200 ( 3)成品保护 A、 已挖好的桩孔必须用钢筋网盖好,防止土块、杂物、人员坠落。 严禁用草袋、塑料布虚掩。 B、 已挖好的桩孔应及时组织验收,并及时浇筑砼,间隔时间尽量短,有积水的桩孔应及时排出,避免地下水浸泡。 以防桩受到水的浸泡,影响桩基设计承载力及其桩身周围的地质变化。 C、 桩 孔上口外圈应做好挡土台,防止灌水及掉土。 挖出的泥土及岩石应集中堆放或及时运走,孔口周边 2m 范围内严禁堆放泥土。 D、 保护好已成形的钢筋笼,不得扭曲、松动变形。 吊入桩孔时,不要碰坏孔壁。 串桶应垂直放置,防止因砼斜向冲击孔壁,破坏护壁土层,对桩的浇注质量造成影响。 E、 钢筋笼不要被泥浆污染;浇筑砼时,在钢筋笼顶部固定牢固,限制钢筋笼上浮。 F、 桩孔砼浇筑完毕,应复核桩位和桩顶标高。 将桩顶的主筋或插铁扶正,用塑料布或草帘围好,防止混凝土发生收缩、干裂。 G、 施 工过程中妥善保护好场地的轴线桩、水准点。 不得碾压桩头, 弯折钢筋。 孔桩施工质量通病的防治 水下砼浇筑质量通病处理 ① 隔水球塞按规定尺寸严格制作。 每次设置隔水球塞时,必须试验一下是否能顺利通过导管。 不合格的隔水球塞不得使用。 22 ② 灌注过程中拆卸下来的导管要及时冲清内壁,以防导管内壁残留的水泥砂浆凝结后,会妨碍隔水球塞顺利通过。 ③ 要切实保证第一次灌注时足以将导管的底端一次性埋入水下混凝土中 以上的深度。 储料斗中的混凝土储量必须保证足够。 第一次灌注时需多少混凝土量,要认真计算。 以免出现差错。 ④ 灌注时要随时测量混凝土上升情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