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68吨每年苯一甲苯连续精馏装置工艺设计_课程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加入。 最终,完成苯与甲苯的分离。 三、精馏塔设计 工艺条件的确定 苯与甲苯的基础数据 表 31 相平衡数据 温度 /℃ 85 90 95 100 105 POA /Kpa POB /Kpa 40 46 54 86  x 0 y 0 表 32 苯与甲苯的物理性质 项目 分子式 相对分子量 沸点 /℃ 临界温度 /℃ 临界压力 /Pa 苯 C6H6 甲苯 C6H5CH3 表 33 Antoine 常数值 组分 A B C 苯 甲苯 表 34 苯与甲苯的液相密度 温度 /℃ 80 90 100 110 120 )//( 3, mkgL 苯 810 8 )//( 3, mkgL 甲苯 815 表 35 液体的表面张力 温度 /℃ 80 90 100 110 120 )(苯 mmN // )(甲苯 mmN // 表 36 液体的黏度 温度 /℃ 80 90 100 110 120 )苯( smpL a., )甲苯( smpL a., 表 液体的汽化热  温度 /℃ 80 90 100 110 120  苯 /(KJ/Kg)  甲苯 /(KJ/Kg) 温度的条件: 假定常压,作出苯 — 甲苯混合液的 txy图,如后附图所示。 依任务书,苯和甲苯的相对摩尔质量分别为 kg/kmol和 ,原料含苯 ,塔顶苯含量不低于, 塔底苯含量不大于 ,则:可算出 : 原料液含苯的摩尔分率: Fx 塔顶含苯的摩尔分率:D 塔底含苯的摩尔分率:Wx 查 txy图可得, tD=℃ ,tW=℃ ,tF=℃ 全塔平均温度 tm=( *) 1/2=℃ 操作压力选定 最低操作压力:取回流罐物料的温度为 30℃,由它们的安托因 方程 00  tptP BA 甲苯:苯: 计算得: POA =, POB =. 由泡点方程 XD=(PminPOB)/(POA POB)=,可得 Pmin=. 取塔顶操作压力 P=+*1000= 9 由以上可知,摩尔分数为 xf=, xD=, xw= 、塔底产品的平均摩尔量 原料液的平均摩尔质量: MF = + (1- ) = 塔顶液的平均摩尔质量: MD = + (1- ) = 塔底液的平均摩尔质量: MW = + (1- ) = 质量物料恒算与负荷计算及其结果表 全塔物料衡算: 进料液: F=1650( kg/h) /( kg/kmol) =总物料恒算: F=D+W 即 D+W= 苯物料恒算: FwD FxWxDx  即 D 83+ W 118=0. 388 联立解得: W= D= 做 XY曲线 由文献 [1]中苯与甲苯的汽 液平衡组成可以找出5 521  m算出。 如 苯( x) 甲苯( y)的相平衡数据 温度 /℃ 85 90 95 100 105 POA /Kpa POB/Kpa 40 46 54 86 x 0 y 0 本方案中,塔内压力接近常压(实际上略高于常压),因操作压力偏离常压很小,所以其对x~y 平衡关系的影响完全可以忽略。 将上表中数据作图得 x~y 曲线 : 10 求 Rmin 从而算得 苯 甲苯物系在某些温度 t 下的 a 值(附 x 值) 从而推出m 所以平衡线方程xxxxy )1(1   因为 q= 所以 Q 线斜率31k且过点)( , FFxx 因此得 Q 线方程:  xy 计算得 Q 线方程与平衡线方程交点 ),( qq yx=( ,) in qqqD xy yxR 又因为 Rmin  故 R= = 操作线方程 精馏段操作线方程为:  nDnn xR xxR Ry  nn xy t( ℃ ) 85 90 95 100 105 α 图 1 苯 — 甲苯混合液的 yx 图 11 提馏段操作线方程为: 0044839。 39。 39。 1   nn nwn xy xVWxxVL 用图解法得出理论塔板数 作图如后面附图所示 TN=15(包括再沸器) ,进料板为第 8层 其中 NT精=7, NT提=7(不包括再沸器 ) 求平均塔效率 ET 前面已计算 可知 平均塔温为 tm =( *) 1/2=℃。 由经验式 [3] )(  TE 式中,μ — 塔顶及塔底平均温度下的液体的平均粘度;  — 塔顶及塔底平均温度下的相对挥发度 在℃ 苯的粘度 :273.厘泊。 甲苯的粘度 :厘泊。 加料液体的平均粘度:m= Ax+( 1 Ax) B= 厘泊 )(  TE。 求实际塔板数 精馏段实际 板层数 精 提馏段实际板层数 精 全塔实际塔板数 N = 26 塔的精馏段操作工艺条件及计算 平均压强mP 塔顶操作压力计算 PD= 98kPa 每层塔板压降 △ P= 第二塔板 P1=98+= 精馏塔进料口上第三板 P 精馏塔进料口下第二板  12 进料温度的计算 wx 对应的温度为塔底温度,为Wt℃。 对应的温度为塔顶温度,为℃。 精馏段平均温度: Ct m  )(1  提馏段平均 温度: Ct  )(2  平均塔温为 tm =( *) 1/2=℃。 第二塔板的温度: CN ttt DF  , Ct  由 txy图得 , 11  xy 精馏塔进料口上第三板的温度:  ttt f , 22  yx 精馏塔进料口下第二板的温度:CN ttt DF   ttt fC0 , 33  yx 综上可知: 操 作温度 操作压力 组成 x 组成 y 塔顶第二板 进料口上第三板 105 进料口下第二板 平均摩尔质量的计算 塔顶: XD=Y1=, X1=   kg/k , mVDM   685 kg/k , mLD 进 料板: 由 Fx=,查 txy图知 : Fy=   kg/k , mVF 13   ol86. 69k g/, mLFM 塔釜 :wy,wx   kg/k , mVWM   mol91. 974 kg/, mLW 精馏段平均摩尔质量 :   kg/k , mVM   kg/k , mL 提馏段 平均摩尔质量 :   kg/k , mVM   kg/k , mL 第二塔板摩尔质量计算:由 x1 = y1=,查平衡曲线(图 1),得 VmM=y1 MA+(1y1)MBK molKg /  1Lm= 2xA+(1 2) BK molKg /.  同理可得 2Vm=2Lm==3Lm= Kg/Kmol 综上可知: VmM LmM 塔顶第二板 进料口上第三板 进料口下第二板 平均密度计算 (1) 气相平均密度 Vm 计算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计算,即 14 精馏段气相密度:  31 11 / mkgRT MP m vmmlvm   提留段气相密度:  32 222 / mkgRT MP m vmmvm   (2) 液相平均密度 Lm 计算 由式 1 ABiL m i L A L B    求相应的液相密度。 对于塔顶:Dt时 ,用内插法求得下列数据 ADa 3LA .30 Kg  3LB .  3L Dm )814 . 17809 . 831/(  对于进料板:CtF  用内插法求得下列数据  A 3LA .67 Kg  LB 3L F m )795 . 5795 . 51/(  对于塔底:  用内插法求得下列数据 AWa 3LA .17 Kg  3LB .  3L Wm )780 . 86781 . 141/(  精馏段平均密度:31 .  mKgLFmLDmLm  15 提馏段平均密度:32 .  mKgLF mLWmLm  第二塔板气相密度计算:31 /)( mkgRTMPmVmmV   同理可得32 / mkgV  33 / mkgV  第二塔板液相密度计算: 由 2t=℃查手册得3/ mkgA, B= 3/mkg 8 第二板液相的质量分数为  A 31 / mkgL   同理可得32 / mkgL  33 / mkgL  综上可知: Vm ρ Lm 塔顶第二板 进料口上第三板 进料口下第二板 液体平均表面张力计算 液体表面张力 ς M Lm = iix 对于塔顶: 由Dt℃查手册得  mmNLA  mmNLB )(  mmNLD m 对于进料板: 由CtF  查手册得  mmNLA  mmNLB )(  mmNLF m 16 对于塔底: 由  查手册得  mmNLA  mmNLB )(  mmNLW m 精馏段平均表面张力: 11  mmNLm 提馏段平均表面张力 : 12  液体平均粘度计算 塔顶液相平均的黏度的计算 由Dt℃ 查表得: smPA   smPB   )( LgLgLg LDm  smPaLDm   进料板液相平 均黏度的计算 由CtF  查表得: smPA   smPB   同理可 得smPaLFm   塔底液相平均的黏度的计算 由  ℃ 查表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