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报告披露问题探讨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5(2) 不能提供有差别的财务报告。 例如某些大型企业的分支机构因行业不同、区域不同,其利润率、物价水平、发展机会、未来前景和投资风险各有差异,通用报告过于笼统 ,无法揭示各分公司所面临的风险和机会。 这就需要企业向信息使用者提供特定的、有差别的财务报告。 (3) 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信息,在财务报告中长期被忽视。 现行财务报告只注重企业自身经济利益,而不注意反映与企业息息相关的社会、环境等相关信息。 在新形势下,信息使用者不仅关注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 ,更关注企业的社会贡献率、环境保护、资源保护等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因为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导致的管制成本足以影响企业日后长远的经营业绩,甚至导致企业破产。 ( 4) 对企业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创造的商誉和企业面临的重大风险与报酬机会以及种种不确定性很少披露; (5)财务报告的不完整性还在于它是一种 “ 通用目的 ” 的报表,随着新的会计环境下财务分析职业的兴起,市场 对此的要求越来越高。 (六) 财务报表项目的不确定性 不可否认,由于估计和判断的客观存在, “ 不确定性 ” 充斥着整个会计处理过程。 例如 FASB关于资产定义中的 “ 可能 ” 一词,就含有 “ 不确定性 ” ,然而各项资产却以非常确定的单一数字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之中。 事实上,只要现行财务报告模式下的确认以责权发生制为主,那么财务会计处理过程中的估计和判断就不可避免。 但问题在于,在财务报表上列示的单一、仿佛十分确定的数字,到底向会计信息市场传递了什么样的信息呢 ?即使加总可以抵销单一会计数据的不确定性,但也掩盖了一些十分有用的信息。 难道我们不能从个别会计报表、合并财务报表和分部报告同时并存不悖中得到什么启发吗 ?理智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不会为这些貌似精确的数字所迷惑,但是要探究其本质上的确定程度,也 不容易。 他们会通过各种途径去验证和再确认,甚至不厌其烦地对财务报表上的单一数字进行重新分解,然后再按照自己的判断重新组合和汇总。 那么我企业财务报告披露问题探讨 6 们就要提出质疑 —— 会计人员将零散的会计数据经过确认、记录和计量程序最终汇总为单一数字,而会计信息使用者又将它按照自己的需要予以分解并进行再组合,这样合了又分,分了又合,会计人员到底起着一种什么作用 ?对整个社会资源是否意味着一种巨大的浪费我们为什么不对此状况加以改进呢 ?此外,财务报告的及时性不能很好地满足信息使用者决策的需要,这也是现行财务报告模式的局限性之一。 (七)财务报表 附注存在缺陷: (1)如果使用者对附注不作认真研究,便难以阅读和理解,从而可能忽视这些资料; (2)附注的文字叙述,比报表中所汇总的数据资源更难以用于决策; (3)随着企业业务复杂性的增加,存在着过多地使用附注的危险,这样势必会削弱基本报表的作用。 五、现行财务报告制度的改进方法 为进一步满足信息披露的要求,财务报告应考虑到投资大众的广泛信息需求,将企业经营面临的机遇、风险、前景、背景等信息更全面地揭示出来。 随着现代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日趋复杂,目前的财务报告体系必须在内容、体系等方面做相应改 进,才能满足上述要求。 (一) 财务报表的改进 ( 1)不再采用单一的历史成本计量基础 前文已列示了采用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的财务报告显示出的种种局限性。 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末来的财务报告将同时采用多种计量方法,譬如针对新金融工具的出现,可采用公允市价来计量。 在选择计量基础时,随着对信息相关性的日趋重视,将来市场价值或现行价值有可能作为一种计量基础形成一套独立的会计报告模式,但就短期来看,由于可靠性等原因,似乎现行历史成本会计模式一时不能被取代。 ( 2)更多的披露不确定性和风险信息 山西财经大学 20xx 届毕业论文 7随着企业间竞争的加剧,企业的 经营与财务风险不断提高,不确定性信息大量增加,企业需要加强对不确定性和风险的控制,财务信息使用者也迫切需要更多了解这方面的信息。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1987 年发表了《风险与不确定性特别工作小组报告》,专门对重大风险、不确定性和财务弹性的披露问题发表意见。 因此,财务报告将更多的披露有关企业经营风险和不确定性的信息。 ( 4)财务报表附注的内容将日趋增加,形式灵活多样 前文中指出许多影响企业经营状况的非财务因素无法披露,类似的这种信息应在财务报表附注中说明,因财务报表的复杂化,无法包容更多的信息,而某些必要的说明又 必须加以补充,所以要在附注中说明。 另外,还有一些采用与报表不同基础编制的信息等内容将更多的扩充到表外的附注中去,以便使财务信息使用者更多地获知企业各方面的信息。 报表附注可采用旁注、附表和脚注(底注)的形式: ①旁注:指在财务报表的有关项目旁直接用括号加以说明。 旁注可揭示的信息包括: ,如在 “ 长期投资 ”项目后注明 (按购买法 ); ,如在某项资产后注明 “ 已作为抵押 ” ,或在 “ 应收票据 ” 项目后注明 (其中已向银行贴现 ); 目; ,如在存货的历史成本后用括号说明其现行市价;。 ②附表:指为了保持财务报表的简明易懂而另行编制一些反映其构成项目及年度内的增减来源与数额的表格。 ③脚注 (也称底注 ):指在财务报表后面用一定文字和数字所作的补充说明。 底注的主要作用是揭示那些不便于列入报表正文的有关信息。 但仅是对报表正文的补充,它不能取代或更正报表正文中的正常分类、计价和描述。 企业财务报告披露问题探讨 8 一般来说脚注可提供: , (如某些资产项目已作为抵 押 ), (如无形资产的构成项目 ), ,这些信息对理解和使用报表信息是十分有益的。 ( 5) 鼓励企业进行适当的自愿披露,包括披露一些有一定依据的预测性、前瞻性会计信息和管理当局的意图等。 (二) 建立实时财务报告系统,提高信息报告的及时性 财务信息披露的严重滞后不仅给信息使用者带来诸多不便,有时也为某些别有动机的人提供了可乘之机。 人们迫切要求及时获得可靠的信息,信息技术在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使建立实时报告系统成为可能。 电子联机实时财务报告将取代传统手工的财 务报告系统,从而大大提高企业财务报告信息的相关性、及时性相可靠性。 建立实时财务报告系统后,企业所发生的各种生产经营活动和事项都将通过计算机网络实时反映在财务报告上,并将其存储在可供使用者查阅的数据库中,使使用者随时查询企业的经营成果、财务变动情况及其它主要事项,虽然电子联机实时报告系统给传统财务会计及报告理论带来冲击,但相信它是会计改革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必然产物。 (三)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报表附注披露问题的对策 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要与国际惯例接轨 (1 )、恢复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的定义是指“公平交易中, 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 公允价值会计是指以公允价值作为资产和负债的主要计量属性的一种会计模式,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 现在,我国的市场环境和会计人员的素质正在不断完善和提高,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将是必然的。 公允价值应该是最真实、公允的计量企业的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