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率课堂教学(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528”,然后在与学生的配合下得出这个数能被“ 2”整除,不能被“ 5”整除的结果,接着,老师让同学们都准备一个多位数,自己先计算出来能不能被 2 或 5 整除,然后再来考考 老师,每个同学报一个数,看老师能不能直接看出来哪些能被 2 整除,那些能被5 整除,哪些能同时被 2 和 5 整除,哪些既不能被 2 整除又不能被 5整除。 这个时候,教室的气氛变得异常活跃,大家像不把老师考倒不 7 罢休似的,十分积极提问。 但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多位数都能快速准确的判断能否被 2 或 5 整除,学生们感到十分惊讶。 接着,教师进一步质疑:“你们可以不用计算,就能一眼看出一个数能否被 2 或 5 整除吗。 ”学生一个个摇头,都被难住了。 此时,掌握新知识便成为了学生们最大的愿望。 此时,教师就设置了一个悬念,它让学生都处于一种急切想知道方法的 心理状态,从而激起了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浓厚兴趣,把学生顺理成章地带入了学习新知识的数学天地。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它对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有重要的作用 .精当有效地提问是一门艺术,它可以使学生享受精神生活并获得充分的自由去快乐地学习。 【 4】 课堂提问事实上是一种由教学目标决定的教学手段,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促进知识理解和掌握,完善教学结构,熟练技能方法;第二:指明思维方向,集中学生注意力;第三:因材施教,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第四: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增强学生学习的能力。 其次,我觉得提问主要讲究以下三个方面: 明确地提问 提问是为了学生能够积极思维。 提问只有明确具体,才能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 比如,有一位老师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引入 1/3+1/4后提出问题:“ 1/3 和 1/4 这两个分数有什么特点。 ”有的学生回答:“都是真分数。 ”还有的学生回答:“分子都是 1。 ”很显然,这一问题问的不明确,学生的回答没有到达老师的提问意图。 如果改问:“这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吗。 分母不同的分数能不能直接相加。 为什么。 ”这样的提问即直接又明了,有助于学生理解为什 么要通分的道理。 灵活地提问 8 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面对老师的提问,学生难免会有意想不到的回答,这就要求教师的提问要灵活多变。 比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奇偶性及奇偶性判断方法”时,在黑板上板书这样一个题目:“观察一列数: 1 18 2 4 ......前 2020 个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 ”有一个学生得出这列数的规律是从第三个数开始前面两个数的和等于第三个数,以此类推;接着老师提问:“那么这列数从奇偶性方面来观察,有什么规律呢。 ”有的学生就在心里嘀咕着:“奇奇偶奇奇偶奇奇偶奇奇偶 ......” ,其中有一个男同学就大声回答:“老师,这列数的奇偶性规律是这样的,从第一个数开始,每三个数为一组,奇偶性分别为奇奇偶。 那么第 2020 个数的奇偶性就是用 2020 除以 3 等于 667 还余 2,所以第 2020 个数的奇偶性就相当于每个周期中第 2 个数的奇偶性,根据奇奇偶这个规律,第 2020 个数的奇偶性为奇。 ”这个时候,老师继续追问道:“回答得不错,但我们现在问的是前 2020 个数的和的奇偶性哦。 又是怎样的呢。 ” 这个时候学生蒙了。 老师接着说,我们可以继续从这列数的周期来入手,经过老师的提醒后,一个矮一点的学生回 答:“哦,是一样的,每个周期中的三个数是奇奇偶,它们的和是偶,那么一共有 667 组偶数相加,和仍然为偶数,再加上剩余的两个奇数,和为偶数,因此前 2020 个数的和为偶。 ”大部分同学们纷纷点头,这个时候有一位高个子同学站了起来:“老师,如果不从第一个数开始,从第二个数或从第三个数开始的话,这样子可以得出一样的结论吗。 ”这时,老师并不是到此为止,让学生下课后再去思考,而是提出:“如果从第二个数开始的话,这列数的周期又会变成什么呢。 从第三个数开始呢。 ”这一问立刻引起了全班同学的强烈的求知欲,纷纷开始讨论。 这种问题来 自学生,最后又由学生自己解决,不仅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大有好处,而且还能一定程度上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进行逻辑性提问 教师上课提出的问题应当符合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由浅入深,有着严密的逻辑性。 最好是一个环节紧扣着另一个环节,这样可以让学生对新的知识点有一个逐步理解并深化的过程。 9 比如,有一个老教师在教学“等底的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面积关系”时,拿出来一个长方形以及一个平行四边形并提出了以下几个设问: ①这个平行四边形可以拉扯成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 ? ②拉扯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长方形的周长相等 吗。 ③拉扯后,平行四边形的一条底变成了长方形的什么。 ④拉扯后,平行四边形的这条底上的高是不是就是长方形的宽呢。 ⑤拉扯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面积相等吗。 ⑥那么,我们又可以怎样来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 ⑦为什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可以用底乘以底边上的高呢。 这样的提问不仅具有很好的逻辑性,还有一定的启发性。 让学生在很好地理解平行四边形拉扯成长方形后与自身的周长、面积的比较的同时,还发现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由来,大大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视野。 总之,教师要善于把提问面向全体学生,要善于抓住提问的技巧去狠狠刺激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为接下来的成功的课堂做好下一步的铺垫。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提出,课堂讨论不再局限于以往的单一模式“老师问,学生答”。 慢慢演变成了“老师问,学生答;学生问,学生答;学生问,老师答”的新三维模式,学生慢慢成为了课堂学习的新主人,同时为了学生能主动活泼地学习,能充分地展示自己,能在思辨中去探求新知,课堂讨论也就自然而然演变成为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数学课堂讨论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它可以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与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 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 10 随着新课程实验的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比如讨论小组的设置比较随意,讨论时机把握得不够好,讨论方法不科学,以及讨论氛围没形成等问题,导致讨论课堂上看上去热热闹闹,实际上没有任何效果。 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讨论的最佳效果呢。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课堂讨论要注意的问题: 建立合理的讨论小组 以往的小组讨论模式基本是建立在同桌讨论,前后讨论或者是以一小组为单位式的基础之上,这样安排讨论小组的话,往往会导致有的小组学习能力特别强,而有些小组的学习能力特别弱的局面,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合理地建立讨论小组。 我觉得讨论小组不仅仅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来建立,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及性格等因素来建立。 这样的话,就可以照顾到各个知识水平不统一学生,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讨论中来,取长补短,达到“双赢”的目的。 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俗话说:“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 学”,这句话深刻地说明了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直接影响到整堂课的教学效果。 那么我们可以怎样去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呢。 前面也提到了首先要求教师自身非常有吸引力,教师对数学,对学生的一个热爱程度,其次我们可以针对讨论本身的特点(学生参与,时间长)去给学生多一点时间,让他们去想,去说,去做,去讨论,去质疑,去交流,去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积极地辩论。 只有这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才会提高,参与度才会加大。 只有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各个层次的学生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把握恰当的讨论时机 课堂讨论的时候,我 们要紧紧把握住讨论的时机,不能过早也不能过迟。 过早的话,学生还没有想到该如何去讨论,该从哪一个地方开始讨论,这样的话往往收不到效果,白白浪费时间;过迟的话,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