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冷链物流发展策略研究_冷链运输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损失和浪费。 囚此冷链物流走进了食品制造业、走进了食品商贸业。 它所带来的社会效应就是让最好的新鲜食品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冷链物流一路走来,过程就是以冷库为点,以运输为纽带,串成了一个方兴末艾的朝阳产业。 据有关统计,我国已有冷库两万多个,尤其是农业、水产业加工的发达地区,大中小冷库分布广泛。 而冷藏运输则是支撑这些冷库货物周转的绝对力量,在冷链物流中,各式运输方式各有特点,相互支持,又相互弥补,织成了一张巨大的冷链物流网,发挥着各自不可替代的作用。 冷链物流的主体包括航空运输、海上运输、陆地公路汽 车运输和铁路运输。 从规模或总运输量来说,我国陆地公路汽车运输是冷链物流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在公路冷藏运输中又以私营小企业当家唱主角。 从冷藏运输量结构分析,我国口前公路冷藏运输约占 25%、铁路冷藏运输约占 55%、其他 (船运、航空 )约占20%。 而欧美等发达国家公路冷藏运输占冷藏运输总量的 60%~80%。 公路冷藏运输具有装卸方便、起运快、手续简便、可直达目的地等优点。 口前全国各地高架桥和快速路网络的形成,公路运输正在逐渐成为各种运输方式之首。 冷藏公路运输就是在此大环境下,伴随着我国冷藏车制造近年强劲来发展势头而 共同发展起来的。 公路冷藏运输适用于多品种,小批量,所以冷藏车以中型车为主,随着公路建设的发展,重型车将逐步成为长途冷藏保温运输的主要工具。 而轻型和小型冷藏保温车会做为短途易腐食品的主要运输工具也将得到较快发展。 铁路冷藏运输较之公路冷藏运输具有缩短运输时间、加大货物容量和相对安全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大宗冷藏货物的长途运输。 但是铁路冷藏运输存在着周期过长,不能单独完成冷藏运输,并且手续繁琐、索赔困难等不足之处。 2020 年,中铁推出冷藏普通运输、冷藏限时运输和冷藏应急运输的“门对门”的冷藏运输服务,将铁路 冷藏运输推向了个新阶段。 铁路冷藏运输以保温蓄冷设备和技术为手段,以运输网络资源为依托,以向用户提供绿色环保优质安全的冷藏体化的服务体系和完整的冷链服务解决方案的创新模式,为铁路冷藏快运起到了个启迪和示范作用。 当然,铁路冷藏运输还有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加强合理调度和配车,减少运输环节,加速冷藏车的周转,加速货物送达等,如此才能进一步提高运输质量。 ( 1)冷库、冷藏汽车等冷链物流资源相对缺乏。 我国现有冷库总容量 880万吨,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或者农产品资源较为集中的区域;拥有冷藏汽车 5万辆,占货运汽车比例仅为 %;拥有铁路冷藏车 8000 多节,仅占全国总运行 食品冷链物流发展策略研究 6 铁路车辆的 2%,大多是陈旧的机械式速冻车皮,铁路冷藏运输量仅占易腐货物运量的 25%。 ( 2)冷链流通率相对较低。 目前我国综合冷链应用率仅为 19%,冷链流通率果蔬为 5%、肉类为 15%、水产品为 23%,冷藏运输率果蔬为 15%、肉类为 30%、水产品为 40%,产品损腐率较高,仅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损失率就达 25%~ 30%,每年约有 亿吨的蔬菜和 1200 万吨的果品在运输中损失,腐烂损耗的果蔬可满足近 2 亿人的基本营养需求。 ( 3)冷链物流的市场化、社会化程度较低。 我国冷链物流业尚处于初级阶段,第三方物流比重不高。 大多数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基础设施、节点网络、信息系统、服务质量还不能够满足工商企业的要求,工商企业外包冷链物流业务的比例较低,大部分冷链产品的物流配送仍由生产商和经销商来完成。 ( 4)冷链物流市场潜力大,冷链物流企业快速发展。 中外运、中粮等社会化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强化与上下游企业的战略合作与资源整合,积极拓展冷链物流业务;双汇、众品、光明乳业等食品生产企业,加快物流业务与资产重组,组建独立核算的冷链物流公司,积极 完善冷链网络,逐步成为冷链物流业的主力军。 食品冷链物流发展策略研究 7 第 4 章 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的问题分析 食品冷链质量不容乐观 食品 从 生 产 到最后 摆 上消 费 者的餐桌 , 经历 了生 产 加工 、 冷 冻贮 藏 、 运输及配送 、 冷 冻销 售等很多 环节 , 每一 个环节 都是影 响 食品品 质 的因素 , 只有每 个环节 都有足 够 的品 质 保 证 , 人 们 吃到嘴里的冷 冻 冷藏食品才具有真正的品 质。 尽 管我 国 政府高度重 视农产 品流通安全工作 , 但在食品供 应链 的各 个环节 上 问题频频发 生。 在生 产 加工 环节 , 比如生 鲜 食品 ( 如水果 、 蔬菜 、 冷 却 肉 、 冰 鲜鱼 )在采摘 、 捕 获 、 宰 杀 后 进 行冷 却 , 预 冷到 5 摄 氏度以下 , 再 进 入低 温 , 而收 购点 基本上不 会 注意到 这个温 控要求 ; 国内 大多 数 的食品生 产 企 业还 是停留在 传统 意 义 上的自我封 闭 型的 仓储运输 物流方式和理念上 , 而且相 当 多的食品生 产企 业 物流 运 作水平 还 停留在 运输车队 的 阶 段 , 根本 没 有 专业 的技 术 以及相 关设施可言。 在 运输储 藏 环节 , 目前整 个国内 冷 链 物流行 业无 法回避的一 个尴 尬是 , 许 多 国内 食品企 业 在采用成本相 对 高昂的冷 链运输 方式上并不 积 极。 由于冷 链 物流成本大 , 农业 物流企 业 宁愿把 损 失掉 20% 的利 润 在 卖 出 产 品的价格上找回 来 , 也不愿在冷 链 物流上 进 行投入。 很多商家 为 了 追求短期的眼前利益 参 与市 场恶 性竞争 , 在商品 运输 和 贮 藏 过 程中使用常 温车运 送冷 货 , 或者冷藏 车 不制冷 , 或者租用廉价冷 库贮 存食品 , 导 致食品 质 量 严 重受 损 , 食品安全 无 法得到保 证。 在销 售 环节 , 大部分企 业没 有 专 用的食品和非食品 销 售平台 , 同 时 平台中 间 也 没有 温 度隔离 , 外界 温 度干扰 着 冷藏 温 度 , 而冷藏 温 度也向外散 发。 既造成了能源上的浪 费 , 也 无 法保 证 食品 质 量。 鲜 牛奶保 质 要求一般 为 10℃ 以下 , 若要 绝对 保 证 在保 质 期 内 保 鲜 , 必 须 要保 证 它在出厂 、 运输 、 销 售直到消 费 者 饮 用的各 个环节 基本都在 10℃ 以下。 然而 ,在炎 热 的夏天 , 这条 “ 冷 链 ” 难 以 保 证连续。 冷 链滞 后 , 牛奶保 鲜 成了 问题 , 企业 不得不以降价方式 来 消化 过 剩的牛奶 , 成 为残 酷的 现实。 牛奶企 业发 展 “ 冷 链 ”物流成 为 了企 业 是否可以 脱 离 “ 价格 战 ” 的 关键。 对 于食品物流中最基本的 温 度控制 , 国内 基本上都 没 有 达 到。 冷链物流的硬件设施陈旧落后,冷藏运输效率低。 我国的冷冻冷藏运输行业与国际标准相差巨大。 内地货运车辆约七成是敞篷式设计,只有约三成为密封式或厢式设计,而备有制冷机及保温箱的冷藏车辆连 食品冷链物流发展策略研究 8 一成都不到。 特别是我国的铁路冷藏运输设施非常陈旧,大多是机械式的速冻车皮,缺乏规范保温式的保鲜冷冻冷藏运输车 厢,冷藏食品运量仅占总货物运量的1%。 公路运输中,易腐保鲜食品的冷冻冷藏运输只占运输总量的 20%,其余 80%左右的禽肉、水产品、水果、蔬菜大多是用普通卡车运输。 总体而言,发达国家预冷保鲜率为 80%~ 100%、果蔬采后损失率 5%,冷藏运输率 80% ~90%,冷藏保温汽车占货运汽车比率 1%~ 3% , 可见,中国目前的冷链设施和冷链物流装备不足,我国预冷保鲜率为 30%、果蔬采后损失率 20%~ 40%、冷藏运输率10%、冷藏保温汽车占货运汽车比率 %,在硬件设施和运输效率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原有设施设备陈旧,发展和分 布不均衡,无法为易腐食品流通系统地提供低温保障。 仓储方面:冷库结构不合理,布局分散,利用率不高。 冷藏设施和冷链装备不足,原有设备陈旧,现新有设备成本高,发展和分布不均衡,同时无法给易腐食品流通提供低温保障。 国内冷链物流技术更需要提高,目前有效的温度控制设施投入有限,冷藏物流供应连的管理和操作人员严重缺乏,全程冷藏控温运行管理制度急需建立。 由于保鲜技术落后,加之在易腐品低温仓储以及冷藏运输环节没有做到全程的冷链物流, 80% 90%左右的水果、蔬菜、禽肉、水产品都在普通卡车运输,致使每年有 100 万吨的水果腐烂变质或贬值处理,捕捞的鱼类每年约有 40 万吨左右烂掉。 有关估计,我国易腐食品的损耗和浪费每年高达上亿元。 另外每年约有 20% 25%的果品和 30%的蔬菜在中转运输和存放中腐烂损坏,总量每年达上亿吨,价值约为 750 亿元。 我国目前的冷库总容量为 700 多万立方米,很多冷库只限于肉类、鱼类的冷冻贮藏,而当生产淡季和原料资源不足时,冷库往往处于闲置耗能状态。 其中也有蔬菜和果品的冷藏,而且大多数的冷库经营都是个体企业,冷库的类型因此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由于各类食品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