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发电机组模拟实验平台的设计与实现硕士学位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_1。 一 I」一 _1 5 i i i i i i i i i 0 1 2 f/HZ 图 33 Von Karman功率谱密度 ARMA风速模型建立在风速序列功率谱密度的基础上,充分反映了一定时间尺度内 风速变化的统计规律和相关特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得到的风速序列所具有的功率 谱密度与 Von Karman型功率谱基本一致,所得风速序列基本能够反映实际风速的特性, 能够满足电力系统动态分析的要求 [24_25]。 风力机是风力发电系统重要的能量转换部件,它是用来获取流动空气所具有的动 能,并将风力机叶片迎风扫掠面积内的一部分动能转换为机械能。 风力机不仅决定了整 个风力发电系统的有效输出功率,而且直接影响到机组的安全、稳定、可靠运行,是风 力发电系统中核心部件之一。 根据风力机的空气动力学知识,风力机的输入功率为 P丨 =~pSv^ p7rR\^ (313) 式中 p为空气密度, S为风力机叶片扫掠面积, 7?为叶片的半径, V为风速。 风能是一种能量密度较低、稳定性较差的能源。 由于流经风力机后的风速不可能为 零,因此风所拥有的能量不可能完全被利用,这就产生了风能利用系数 Cp, Cp定义为: Cp = ^ (314) P, 其中,为风力机的吸收功率,为风力机的输入功率。 13 风力发电机组模拟实验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硕士论文 下面分析讨论下风能利用系数 : 最大极限值。 假定风力机是理想的,气流通过风 轮时没有阻力,即它没有轮毂,有无限多的叶片,没有摩擦阻力等。 其次,假定气流经 过整个风力机扫掠面时是稳态流动,并且气流通过风轮前后都是沿着风力机轴线方向 的。 如图 34所示,设风机叶片处截面积为风力机上游的风速为 V,,风力机下游的 风速为 V2。 由于风轮的机械能量从空气的动能中获取,因此 V2必然低于 V,, V2 ^ y V/ y Sv V2 V 1 V/ — ‘ V2 图 34风轮气流简图 风力机叶片处单位时间内通过的风的质量 w = (315)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叶片吸收的动能等于 风损失的动能,于是得到风力机的获得的动能: E/=;( 316) 将式 (315)代入式 (316),得到风力机的获得的动能: =|aS(V,+V2)(V,2V22) (317) 由风能计算公式,风力机的吸收的动能 (318) 那么汁算风能利用系数 Cp: Cp = ^ = ]il+^i^y(?3) (319) E, 2 V| V 丨 V, 山此 T见 (: 为么的三次函数,将式 (319)微分: 14 风力发电机组模拟实验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硕士论文 进而可利用平均风速与瑞流分量的叠加计算风速序列 v(/) = v+ v,(A:r) (312) 此种风速的数值模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根据风电场中实测风速数据提炼风速的统计特性,需确定采样周期,平均风 速,瑞流强度,风速序列的标准差和瑞流积分尺度; (2)计算实际风速的功率谱; (3)求解 ARMA模型参数; (4)实现 ARMA差分方程,即可得到短期风速序列。 20 — —1 T — T 1 1 18 16 : : i j 6 If P 山 :[If .: | ft 4 i 」 I ?? , I ‘ 2 I .丄 —— ^ 」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time s 图 31基于 ARM A模型的风速序列 图 31给出了 ARMA模型 600s时间段内仿真的结果,对应的参数为:平均风速 10m/ S,瑞流强度 ,瑞流尺度 300m,采样周期。 I .。 40 ? 30 1 .....— 20 \ I V 10 ‘ I 20 0 1 2 f/HZ 阁 32 ARMA模别产生的风逨序列的功率谱密度 12 风力发电机组模拟实验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硕士论文 2500 . ■ ‘ — r 1 1 1 T “ ““““~ v=10m/s i 2020 ; / X —— :: / \ „ n / v=8m/s N 1500 / i*39。 —/ — E : y i I H ,/ I 誦 „ v=6m/s i 丨 / I 5。 4! v=4m/s \ 1 . 1 0 咖丨丨丨 _I_ 丨邮 1 1 ‘ ‘ . 1 0 2 4 6 8 10 12 14 16 w rad/s 图 38风力机转矩输出特性曲线 风力机转矩输出特性如图 38所示,与功率特性曲线相似,风力机力矩输出随转速 变化曲线形状也为向下开口的抛物线,并在同一风速仅有一个转速点使得风力机输出最 大转矩。 但相同风速下,功率曲线和转矩曲线达到最大值的转速不同,功率曲线达到功 率最大值时的转速比转矩曲线达到转矩最大值时的转速要大。 也就是说尽管功率曲线和 转矩曲线有类似的形状,但风力机的功率最大点非转矩最大点,在研究风力机最大功率 点跟踪和最大转矩控制时需要分别考虑 [30_311。 上面介绍的风力机静态模型是风力机平均气动特性的输出值,是稳态下的风力机模 型,未考虑风力机的动态特性。 风力机的动态特性主要包括风力机的大转动惯量特性、 风的剪切效应 (Wind Shear)和塔影效应 (Tower Shadow)。 风力机模拟系统需要精确地模拟 实际风力机的输出转矩特性,包括由塔影效应和风的剪切效应所造成的脉动转矩,这就 需要在风力机建模分析时考虑风力机的动态特性,能够用解析表达式来实时计算所需模 拟的实际转矩。 实验室搭建风力机模拟实验平台,基本采用直流电机、异步屯机或者永磁屯机作为 原动机,模拟风力机的输出转斯。 然而采用屯机驱动的风力机模拟,整个模拟系统的转 动惯量很小,与实际的风力机的转动惯量存在 23个数量级的差距。 在机电运动控制系 18 硕士论文 风力发电机组模拟实验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风力机功 率和转矩模型不难得出。 由空气动力学知识可知,风力机的输出功率为 P。 =^pAv39。 Cp = ^pnRWCp (325) 式中 p为空气密度,为风力机叶片扫掠面积, i?为叶片的半径, V为风速, Cp为 风能利用系数。 图 37为桨距角。 0 为 0,不同风速时 1,风力机的功率输出特性曲线。 在 转速相同时,风力机所捕获的功率与风速有关;而在风速相同时,不同的转速风力机所 捕获的功率不同,且对同一风速仅有一个转速点使得风力机捕获最大功率,该点即为该 风速下风力机的最大功率点。 将不同风速下的最大功率点连接成线,即为该风机的最佳 功率曲线。 X lo 3 I 1 1 1 1 1 1 1 / 10m/s 2丨 —— .„ / / 5 15k . . :/ ..8m/s „: / ‘ I 4 1 ^ 」 I 卜 / 1 i Z :。 / 6m/s。 / / y ^ 1 : / 4m/s Q I || I 丨 i ■ . . 0 2 4 6 8 10 12 14 16 W rad/s 图 37风力机功率输出特性曲线 风力机的机械转矩输出特性为 T = ^ = ~pnR39。 v^Cp 0) (326) CO 2 / 式中似为风力机转速。 1由十本义研究車:点 1h桨距允,下文 SM、加说叫,均指桨距 ft为 0。 17 风力发电机组模拟实验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硕士论文 功率点跟踪控制技术 (MPPT),就是随风速变化调节风力机转速,使风力机持续运行在最 佳叶尖速比上,从而获得最大风能利用系数,实现风力机最大功率输出的目的。 风力机有定桨距和变桨距两种结构,定桨距和变奖距的区别在于桨叶节距角是否可 调。 对于变桨距风力机,风能利用系数 Cp是叶尖速比。 I和桨距角 /?的函数,改变会 影响升力和阻力在叶片上的作用,从而改变了风能利用系数 C和风轮的输出功率。 典型曲线如图 36所示。 图 36所示,桨距角 /?是用来控制风机输出功率,在同一风速下,随着奖距角的增 力口,风力机的风能利用系数 (: 变化比较平坦。 Cp曲线直接决定风力机的功率转矩特性,不同类型的风力机有不同的风能利用系 数与转矩系数,曲线一般由风机厂商根据实测风力机数据提供给用户。 叶片的结构、 长度、形状、桨距角不同都会使 Cp曲线不同。 1 1 1 r 1 ? [3=0。 / \/ / X / (3=10^\ / / \ Q。 \ ?。 .2「 ‘ p=20。 ‘■ .„ _ / \ 01 Z N. (3=30。 V 0,05 0 \ 」 0 2 4 6 8 10 12 A 图 36典〗〖 39。 丨曲线 而在未知风力机输出特性的情况下,国内外许多文献都采用一种风能利用系数的经 验公式來求収风能利用系数曲线,从而建立风力机模型。 经验公式如下式: Cp{X,p) = ( 一 ^ 5)t厂 12 5。 (323) 中 M变量与叶尖速比 /1 和桨距角之问的关系如下: 1 1 … — :: — ~ ■ ■ ■ ■ (324) 又〄 1 + 39。 + 1 风力机建模的关键是求出风力机的风能利用系数 c,只要风能利用系数曲线已知, 16 硕士论文 风力发电机组模拟实验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今 4(12: ^— 3(?2) (320) 2 V, V, 令上式等于零,求极值,得 amp。 = 1或 1时 C/7取极值。 考虑实际情况,风速比值不可 V, 3 能为负数,所以取 1 = 1,那么计算风能利用系数最大值: V, 3 Qn,ax = ^ (321) 式 (321)即为贝兹理论的极限值。 但由于能量的转换过程中风能不可能完全吸收利 用,存在能量损失,风力机的实际 Cp远达不到 ,一般在 ?。 风力机的 Cp是关于叶尖速比义和桨距角广的函数。 对于定桨距风力机, Cp只与 A有 关,典型 CA曲线如图 35所示。 叶尖速比。 I是风力机的运行参数,为叶片的叶尖线速 度与风速之比,可以表示为 A = ^ (322) V 式中,如为风轮角速度,尺为叶片的半径, V为风速。 | , i—— —— 上 _ ^^^Cpmax 了。风力发电机组模拟实验平台的设计与实现硕士学位论文(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的大中型风电机组倍受青睐。 在“九五”期间的4 年间,共装机 万千瓦,占全国风电总装机容量的 %。 虽然风电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最近几年的发展较缓慢,与发达国家比差距还非常大,德国 2020 年的装机容量为 267 万千瓦,累计达到1461 万千瓦,而我国 2020 年的装机容量仅有 10 万千瓦,累计达到57 万千瓦。 从 1984 年研制 200kW 风电机组以来,已经历时整整 15
83。 34 本章小结 35 5 谐波抑制与无功补偿 .......................................................................................................... 36 无功及谐波的危害 36 谐波的 危害 36 无功功率的影响 36 有源逆变器的无功及谐波分析 37 V 无功及谐波的分析
1VTud2d1ucbauuuacuabuacabcbcababcac uuuuuuuabuu acab abu cbu cau ba ubc uac u udutωtωtωu 2u 2Lud 负载VTVTVTVTVTVTabc123456i aTnd 2i d风力发电电能变换 装置的毕业设计 14 位依次差 60。 ;共阴极组的脉冲依次差 120。 ,共阳极组也依次差 120。
离约 2200 按照 ****风力发电场远期发展规划,总装机容量为 49500 千瓦。 经技术经济比较,该风力发电场需通过 66 千伏系统向地区电网供电。 由于本期工程安装49500 千瓦的风力发电机组,因此,需在风电场内建设一座 66 千伏升压站,及66 千伏线路(采用 LGJ240 导线),通过 220 千伏 ****变电所联网。 目前县级公路已修建至场址附近,场址处距 ****市区 约 9
1W 的大功率 LED。 因此不需要配置逆变器。 工程学院毕业设计 (论文 ) 4 图 11 风光互补大功率 LED路灯的结构图 1. 2 大功率 LED驱动电路相关情况介绍 1. 2. 1 白光 LED 的技术概况 白光 LED 的发展 发光二极管 LED 出现以来,人类一直在努力追寻实现固体光源的实现,随着 LED制造工艺的进步和新型材料的应用和开发,白光 LED
就越大;反之,障碍物(如防风带等)实度越小,则孔隙度就越小。 障碍物输入数据要经现场实际勘察后才能确定,或提供一定比例的可以明确描述障碍物特征的地图来确定(见图 11)。 4)复杂地形数据输入 复杂地形对风的影响可以由高灵敏度的 “ 上升式 ”极坐标网表示并输入。 该输入坐标网可以是直角坐标或极坐标,或者是等高线地图,它们之间可进行转换。 5)计算系数输入 除上述 4 项输人数据外,在 W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