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花非叶自是香——浅析苏轼的茶味人生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交流,并且毫不吝啬将这一份内心深处的平静赠与亲近的友人、爱护的朋友、亦师亦友的良伴。 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茶是文人之间交流感情的最佳选择。 茶圣陆羽与诗僧皎然纯洁的友情就是以茶开始。 爱茶,识茶趣的诗僧皎然与茶圣陆羽常常诗文酬赠,久而久之成为莫逆之交。 文人雅士爱茶 ,与友人分享茶是他们最大的乐趣所在。 互相赠与并附赠茶诗 会使彼此之间的感情更加的深厚。 苏轼就常常与友人一起赠茶送诗。 茶是与朋友建立 纯洁 友谊的纽带,怡然和尚与苏轼两情依 依就是来源于茶。 苏轼与黄庭坚的纯洁 他们 友谊也离不开茶的功劳。 苏轼与黄庭坚这对好朋友常常通过互相赠茶和诗表达对彼此的爱护和担忧之情。 《双井茶送子瞻》这首意味深长,饱含深情的茶诗就是 [1] 王安石 .王安石全集 [M].吉林人民出版社, 2020: 753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2105 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2 黄庭坚在给苏轼赠茶的时候写的 : 人间风日不到处,天上玉堂森宝书。 想见东坡旧居士,挥毫百斛泻明珠。 我家江南摘云腴,落硙霏霏雪不如。 为公唤起黄州梦,独载扁舟向五湖。 这首诗表达了黄庭坚与苏轼的深厚情谊。 转变命运黄庭坚为友人高兴,而当他想到苏轼可能又会遭到官场的迫害时又为友人担忧起来。 茶确实能够增进他们彼此之间的友谊,即使他们有着不同 的处世态度和相异的诗学观,那份纯洁的情感像茶一样香气弥漫。 茶使得苏轼的人生更加充实 ,于淳淳的茶之中 (二) 、 纯净的社会情 范仲淹说: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这句话也是一生宦海浮沉,居无定所的一代文豪苏轼一生的座右铭。 他的胸中满是人道主义的忧患意识,他总是敢于无情的揭露社会矛盾,政治弊病。 将心中的那一份爱物仁人,悲天悯人的热忱寄托于茶,创作了大量折射现实社会的茶作。 这些作品犹如一面镜子将政治的腐朽,官场的黑暗,仕途的坎坷,民生的多艰等社会病态全部照映出来。 无情的批判之余而又寄予无限渴望。 苏轼 对世俗的社会仍然保留着纯净的感情。 因为,沉静的茶可以略去苏轼心中的那一份焦灼与浮躁,苏轼的心灵总是离不开茶的洗涤,清泉的慰藉。 苏轼渴望社会纯净起来,渴望浑浊的社会像茶一样清新。 这个时候,苏轼自己就是一杯茶,但是他愿意将苦涩之余的甘甜奉献给社会,黑社会增添一片纯洁的净土。 苏轼政治视野极为开阔,有着忧国忧民的士大夫意识,面对社会的黑暗,矛盾,苏轼多的是指责,多的是批判。 对现实的批判中我们可以看到,苏轼内心的煎熬,内心的渴望。 他希望社会像清新的茶一样回归纯净。 《荔枝叹》是对社会矛盾极为不满时所作。 杜牧诗中云 “ 一 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 千古传诵于后世。 当荔枝成为朝廷的贡品,为谋权之人所亲睐的时候,百姓的祸害也就诞生了。 宋哲宋绍圣二年( 1095)大文豪苏轼被贬到惠州这个盛产荔枝的地方。 在大赞 “ 日啖荔枝三百颗 ” 的同时,忧国忧民之心随之而来。 这部诗作,讽古刺今,强烈地批判时政,进步思想浓烈,深深地同情人民。 在《荔枝叹》中苏轼首先对汉唐奸臣争相贡荔作了强有力的批判。 昏君为了博美人一笑,荔使惊尘溅血也在所不惜,可恶而又可恨。 继而发出这样的呼唤,揭示主题 : “ 我愿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2105 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3 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 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 瑞。 ” 大意是这样的:让老天爷可怜一下无辜的百姓,荔枝这样的物品不适宜继续生长下去了,它只会让百姓遭受痛苦,陷入祸害。 对于百姓来说,最大的福瑞就是有足够充饥的粮食,可以免于挨饿,有足够保暖的衣物,可以停止受冻。 这也是对于统治者的控诉 ,和内心的强烈渴望。 最后三个“君不见”,开始批判现实, 由荔枝转向茶叶,叹贡茶的惨烈状况,鞭笞奸臣 “ 争新买宠 ” 的风气,为深受祸害而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老百姓的生存困境而忧虑而不平。 “ 崎岖山石上,得此一寸芽 ” 可见茶农们何等艰险地不辞辛苦地去采摘待贡的茶叶。 可是,官府却还在这个时候实行暴敛 ,进行欺诈,实属不应该。 苏轼的茶诗中他的赤子之心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他总是热情关怀苍生黎民,就像杜甫的诗中写到的那样: “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 而且总是敢于与黑暗统治做斗争,实属难能可贵。 官场黑暗,可是苏轼的心中无比的纯净。 他对社会百姓的情感也如此的纯净,令人敬仰。 二、 品的是情 鲁迅先生说过: “ 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清福。 ” [2]品茶亦是品心,心是何味,茶亦是何味。 苏轼的人生就如同一杯淡茶,带着一缕清香,一缕苦香,香味悠长却也不乏苦味,这就是一杯好茶。 有一颗敬茶之心,就可清香盈齿,清新怡然。 茶之韵味深味涩味都如同人生一般,所以品茶品的是人生,品的是那一份高洁淡雅的高尚人格,那一份悠闲自适的人生态度。 品的是情,这一份情中蕴含君子之品格,佳人之妙质,高人之风度。 从苏轼的人生中我们就可以体味到。 苏轼的一生被一贬再贬,一罚再罚,疲于奔波,困顿受挫,不变的是他那君子的风范,无需雕饰的如出水芙蓉的佳人般美丽的心。 他的一生值得仔细的追随,细细的品 味,他那饱含丰富情感的人生就像茶一样经得起推敲,耐得起品尝。 下面我们就来品品苏轼的茶味人生。 [2] 鲁迅 .鲁迅金典大全集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0: 359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2105 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4 (一)、 君子之品格 “ 李白如酒,苏轼如茶 ” 苏轼的品格犹如茶一样淡雅清高,他视茶如知己,通过品茶来体悟人生,寻求心灵超脱 , 他的一生都茶香四溢。 我们 品 读苏轼诗文,又怎能不染茶味的清香呢。 要谈苏轼的茶味人生 , 不可不读苏轼的诗文,从这些诗文中,可以探寻苏轼品茶的性情,首要之一为君子之品格,以茶喻人,是对一个人最好的赞美。 茶之中 君子的浩然正气深得苏轼之爱,品茶就是品君子之风。 苏轼的茶诗之中饱含着对君子的热爱、推崇、赞美之情。 茶柔韧而又清净并且蕴藉平和,茶中既能够反映地方的风土人情又能够反映人文品质,茶品与人品总是能够相互贯通的。 拥有高风亮节的大学者苏轼对茶高度赞美,他认为品格和德性相当高洁的茶最似君子。 《寄周安孺茶》是苏轼最为出名的茶诗。 “ 有如刚耿性,不受纤芥触。 又若廉夫心,难将微秽渎。 ” 诗中 “ 刚耿性 ” , “ 廉 夫 心 ” 正是君子之品格。 君子的气节与茶的刚耿之性和廉洁之心是一致的,值得盛赞并且发扬与传播。 苏轼对于君子那刚直的人格 也是 倍加推崇,苏轼也用行动证明了自己刚直的君子风范。 《讲田友直字序》诗中有这样一句话 : “ 千夫诺诺,不如 一士谔谔 ” 是啊,一名诤谏之士比众多唯唯诺诺之人还要可贵。 “ 诺诺 ” 即所谓的唯唯诺诺之人,不敢直言,更不会说真话总是唯命是从。 而 “ 谔谔 ” 则是勇于直言,有话直说,处事公道。 苏轼则是 “ 谔谔 ”之人,刚正的品格,浩然的气节就是苏轼做人的准则。 在新旧党派之争中,苏轼总是大胆直言,刚毅之风无处不在,即使屡遭构陷、排挤、甚至下狱也总是不失刚勇,敢作敢当 ,那份坦荡荡的君子之情溢于言表 ,如同茶一样清高,茶一样凛然。 茶的清新与君子的不屈完美结合,品茶就是品君子的坚韧敦厚。 苏轼的人品总是能够在他的茶品中完美的呈现出来,透过他的诗可 以很清楚地探寻到君子的足迹,君子的情怀。 《和钱安道寄 惠 建茶》 中的茶是这样的: 森然可爱不可慢,骨清肉腻和且正。 雪花雨脚何足道,啜过始知真味永。 同样是饱含君子之气,令人肃然起敬。 可爱之余,而又不可轻慢,骨体清秀,纯正有之,令人回味无。非花非叶自是香——浅析苏轼的茶味人生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