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山区国防动员指挥大楼设计毕业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术经济合理,方便使用的目的。 平面设计根据办公楼的具体使用功能及要求、建筑面积等因素,决定平面设计成L形,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修订版)的要求,为满足建筑防火的要求,考虑到建筑物的总长度及使用的方便,我在平面设计中布置了两部楼梯,楼梯采用双跑形式,楼梯高度3600,踏步总数为24步,一跑和二跑均为12跑,踏步高度为150,踏步宽度为315,井宽100,扶手高度为1000。 再依据李必瑜主编的《房屋建筑学》中关于卫生间中大小洁具位置和数量的布置要求,在男卫生间中布置5个小便槽和4个大便蹲位,在女卫生间中设置了4个蹲位。 结合各功能空间,将主要功能空间放在朝阳侧,具体房间的大小、布置见平面图。 剖面设计建筑剖面是表示建筑物在垂直方向上房屋各部分间的组合关系,表示各部分的空间位置。 剖面设计主要是确定各部分的高度,层数,建筑的空间组合关系和空间利用以及表现结构构造等关系。 我在建筑剖面图中表示出了建筑各构件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如主梁、次梁及柱、门窗的位置等,从而使得在施工时施工人员通过建筑的剖面图及其他建筑图,能快速准确定位建筑各部分之间的位置关系(具体可见CAD绘图)。 立面设计 有人说,一个伟大的建筑设计师同时也是一个艺术家。 他会根据建筑物所在的位置和周围的大环境,根据建筑物的性质(是用来办公,还是用来作为娱乐之用),根据具体使用功能的要求,来设计建筑物的立面造型,给人以美的享受。 建筑物的美观问题,既在房屋的外部形象和内部空间处理中体现出来,又涉及到建筑群体造型的布局,还与建筑的细部部设计有关,其中房屋的外部形象和内部空间处理,是单体建筑设计时考虑美观问题的主要内容。 建筑物的体型和立面设计,必须符合建筑造型和立面构图方面的规律性,如均衡,韵律对比统一等。 在本次设计中就是考虑了这些构图的规律性,大门的位置选择以及楼梯间的布置建筑物外观的确定都经过了几次改动才最终确定为现在的方案。 为了使建筑物立面产生错落有致的布局效果,避免单调,丰富立面线条,显示建筑物的庄严大气。 采光通风设计综合办公楼采用采用内走廊形式,并采用混合式采光。 层高为3600,窗台高为1200。 根据规范中规定,办公楼的窗地比应该在1:81:6之间,而本工程的窗地比为1:6,完全符合要求。 另外,自然采光对窗户的高度要求为,而本工程的窗户最大高度为1800,虽然不满足自然采光的要求,但是也基本靠近。 综合办公楼通风问题主要是合理组织气流路径,利用穿堂风可有效地解决其通风问题。 其具体设计中是利用外墙的窗户和教室的门、窗等的直线位置,形成穿堂风,来达到大楼通风的要求。 屋面排水设计六层屋面排水采用双面外排水,排水坡度为2%,坡度为材料找坡。 所有排水方式采用有组织排水。 落水管用直径为100mm的PVC管。 建筑设计的一些心得体会记得西班牙一位世界著名的设计大师曾经说过:设计正是在客观的限制中找到可以摆脱限制的自由。 通过对毕业设计建筑方案的设计,我深刻体会到了这句话所蕴涵的意义。 设计是要受到这样或那样的种种因素制约的,而作为一名优秀的建筑设计人员所要做的工作就是在这些看似不兼容的因素中间找到平衡点,既要体现出各个相互差异的因素组合在一起的共性之美,又要不失每一个要素鲜明的个性特征。 这样不仅能赋予建筑较高的美学之神,而且更能在光与影的交相辉映中体现出建筑物伏光闪耀的灵动之感。 建筑的各个要素间是紧密联系和环环相扣的。 当然结合我这次毕业设计的实际经历来谈就是:我在毕业设计建筑方案确定的初始阶段进入了一个很大的误区:注重建筑的外观造型却将建筑的平面布置小觑轻视,这样带来的最直接恶果就是房间在功能分区上错乱不堪、柱网也极难布置,即使布置出来也是极其凌乱的。 在后续的设计工作中,我及时更正了这种错误的设计理念,加大了对平面布置的重视程度。 在谈到我这次毕业设计建筑外观造型的指导思想时,我是这样考虑的:尽量采用直线条来营造建筑外观在竖向上的参差错落,利用直线条的多次弯折来表现建筑外观在立面的变化之美。 尽量采用直线条来营造房屋的变化,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仅能赋予建筑物以变化之美,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异形构件的出现,进而能突出传力明确、计算简便的优点,从而能够使后续的力学计算与施工工艺易于进行。 在色彩方面,我在主体采用了微暗并略带一点棕色的黄色瓷砖,并在其中零星点缀一些蓝色瓷砖,在房屋的中间部分采用深蓝色玻璃幕墙。 这样做的目的是1. 微暗并略带一点棕色能够弱化过分耀眼的黄色,又不失黄色的本色,能够起到利用暖色调的黄色吸引路人的注意的作用,在带给人们视觉欣赏的同时,又不至于给人太大的视觉刺激。 建筑的庄重感。 结合这两点目的与做法,就能更好的使建筑、夕阳余辉、周围景色三者协调一致,体现光影与色彩的融合,增加房屋的美感与跃动。 在立面表达上,正立面(即临街面)我将其处理成更具有商业色彩一些,以突出商场的位置;背立面我将其处理成更具有学校氛围,以突出学校的地位。 众所周知,建筑设计是要遵循安全、适用、经济、美观且便于后期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的原则的。 但往往设计人员注意到适用、安全、经济、美观,而忽略了便于施工。 有时设计人员为图方便,用偏于安全的简化方法计算,虽然既省事又保证安全,却增加了造价。 由此可见这五个方面各有所重,又互为矛盾,一个优秀的建筑结构设计往往是这五个方面的最佳结合。 结构设计一般在建筑设计之后,“受制”于建筑设计,但又“反制”建筑设计。 结构设计不能破坏建筑设计,建筑设计不能超出结构设计的能力范围。 结构设计决定建筑设计能否实现,在这个意义上,结构设计显得更为重要。 根据我对建筑结构的理解,建筑结构设计可分为整体设计和部件设计两部分。 整体设计包括结构体系的选择,柱网的布置,梁的布置,墙的分布,基础的选型等。 整体设计一般分主体和基础两部分进行。 设计人员根据建筑物的性质、高度、重要程度、当地的抗震设防列度、风力情况等条件来选择合适的结构体系。 是采用砖混结构、框架结构、框剪结构、框支结构、筒体,还是巨型框架等等选定结构体系后,就要具体定柱、梁、墙的分布和尺寸等。 在进行主体结构内力计算后,主体结构底截面的内力成了基础选型和计算的重要依据。 内力计算一般尽量简化为平面体系来计算,但有时必须采用空间受力体系来计算。 无论怎样,内力计算最终是对柱、梁、板、墙和块体这五种部件的计算。 也就是说,进行整体设计后,就要进行部件设计:梁和柱一般可看作细长杆件,内力情况与计算体系相符合。 单向板可简化为单位宽度的梁来计算,双向板的计算理论也较成熟,异型板的计算就较为复杂,应尽量避免。 在大量的地震作用以及配筋计算中,我还体会出了一个关于房屋设计中极限设计表达式的问题。 作为学习土木专业的学生都知道,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更科学、更合理。 作用效应S小于等于结构抗力R是结构计算的普遍适用公式。 目前结构计算理论的研究和结构设计似乎只关注如何提高结构抗力R,以至混凝土的等级越用越高,配筋量越来越大,造价越来越高。 提高抗力R的设计方法称之为被动设计法。 以抗震设计为例,一般是根据初定的尺寸、砼等级算出结构的刚度,再由结构刚度算出地震力,然后算配筋。 但是大家知道,结构刚度越大,地震作用效应越大,配筋越多,刚度越大,地震力就越强。 这样便会出现为抵御地震而配的钢筋,因为增加了结构的刚度反而使地震作用效应增强的情况。 其实,为什么不考虑降低作用效应S呢。 降低作用效应S的设计方法称之为主动设计法。 国外在抗震设计中,已有在基础与主体之间设一弹性层,以降低地震作用效应的设计;有的在建筑物顶部装一个“反摆”,地震时它的位移方向与建筑物顶部的位移相反,从而对建筑物的振动产生阻尼作用,减少建筑物的位移,降低地震作用效应。 国内的设计以被动设计为主,当然也有主动设计,如设置“塑性铰”我认为结构设计应该被动设计与主动设计相结合,但要实现主动设计还是需要先进理论和高科技的支持的。 结构设计 柱网布置图 结构计算简图竖向荷载的传递途径:楼板的恒载和均布活荷载经过次梁传递给主梁,再由主梁传递到柱,再由柱传至地基基础。 框架结构承重方案的选择:采用横向框架承重方案,可以使框架梁的截面高度较大,增加框架的横向侧移刚度。 考虑到结构布置的复杂性,而且各边跨与中间跨的荷载分布情况不同,所以采用其中的一榀框架。 横向框架计算简图22。 图22 横向框架计算简图 梁柱截面估算框架梁跨度均以轴线为准,则梁的截面尺寸估计如下: ,取; ,取;框架梁编号如图23 图23 框架梁编号 柱截面尺寸 按轴压比初步估算,计算公式如下: 柱的轴压比设计值 注: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后柱轴压力增大系数; ––按简支状态计算柱的负载面积; ––折算在单位面积上重力荷载代表值,可近似取; ––验算截面以上的楼层层数; 且: ––框架柱轴压比限值,由《抗震设计规范》可知,本方案为三级抗震等级,。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故最终取柱截面尺寸为,每层柱高为。 尺寸和材料选用(1)屋面板和楼面板(厚)选用的材料: 采用 C25 混凝土(, ),采用 HPB235级钢筋()。 (2)次梁()的材料: 采用 C25 混凝土(,),选用 HRB335 级纵向受力钢筋()和 HPB235 级箍筋()。 (3)主梁()的材料:采用 C30 级混凝土(,),选用 HRB335 级纵向受力钢筋,箍筋和其他钢筋(如构造筋)均采用HPB235级钢筋。 (4)柱()的材料:采用 C25 级混凝土(,),选用 HRB335 级纵向受力钢筋,箍筋和其他钢筋(如构造筋)均采用 HPB235级钢筋(=210)。 (5)基础的材料选用: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采用独立基础和联合基础;采用 C25 级混凝土(,);选用 HRB335 级钢筋 ();基础下采用 100 厚C15细石混凝土垫层。 (6)楼梯的相关情况: 采用C25混凝土,HPB235级钢筋,HRB400()。 恒荷载标准值计算 屋面、楼面自重(1) 屋面恒荷载标准值30厚细石混凝土防水层 20=防水层三毡四油铺小石子 找平层:20厚水泥砂浆 20=150厚水泥石保温层 = 100厚钢筋混凝土板 25 = 15厚顶棚抹灰层 合计 (2)楼面恒荷载标准值8厚陶瓷地砖 = 20厚干硬性水泥砂浆找平层 20 = 100厚钢筋混凝土板 = V型轻钢龙骨吊顶 合计 梁的自重(1) 主梁L1 L2 自重 ()= 抹灰 ()217= 合计 (2) 次梁CL1 CL2 CL3 CL4 自重 ()= 抹灰 ()217= 合计 柱的自重 自重 = 抹灰 = 合计 窗墙自重 墙体做法: 外墙体:厚蒸压粉煤灰砌块,内墙面为 厚抹灰,外墙面贴瓷砖; 内墙体: 厚蒸压粉煤灰砌块,两侧墙面为厚抹灰。 (1) 外墙体自重: 外墙体单位面积墙体重力荷载值: ++=(2) 内墙体自重 内墙体单位面积墙体重力荷载值: +=(3) 女儿墙自重 女儿墙单位面积墙体重力荷载值: +=(4) 门窗自重 木门单位面积重力荷载为 ,钢铁们单位面积重力荷载为 ,铝合金窗单位面积重力荷载为。 活荷载标准值计算由《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可知:(1)屋面活荷载标准值: 不上人屋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 雪荷载 (2)楼面活荷载标准值: 标准楼面活荷载标准值 3 屋盖设计具体结构布置与相关尺寸如下图31所示: 图31 屋盖布置图 屋面恒荷载标准值计算 30厚细石混凝土防水层 20= 防水层三毡四油铺小石子 找平层:20厚水泥砂浆 20= 150厚水泥石保温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