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管理工程系(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对空射击英雄 ” 的孙福祥 ;有在淮海战役中抱着炸药包勇炸黄伯韬兵团司令部的二级战斗英雄 周惠忠 ;当兵 11年立功 12次、在渡江战役中侦察有功荣获华东军区战斗英雄(电影 《 渡江侦察记 》 中的原型)王树功 … 北大荒精神的由来  1967年 — 1975年知识青年下乡  六七十年代, 54万 全国大中城市的知识青年,踏着转业官兵、支边青年和科技知识分子的足迹浩浩荡荡地开进了北大荒。  知识青年,是一支充满朝气和队伍,是在北大荒开发史上诸多队伍中数量最多、文化程度最高、流动性最大的一支。 尽管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如潮水般涌来,后来又如潮水般退去,但是,他们毕竟把青春留在了北大荒,在老一代北大荒人的言传身教下,他们了解了生活、懂得了人生,北大荒精神对他们的成长起了重要的作用。 他们始终把北大荒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他们给北大荒带来了城市文明。 可贵的是,他们中仍有两万多人留在这里,成为北大荒的中坚力量 “早上三点半,地里三顿饭,晚上看不见”,是知青在北大荒参加夏锄时的写照。 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垦区的机械化程度还是相对比较低的,夏锄生产主要靠人力来完成。 参加夏锄生产的也不仅仅是农工排的兵团战士,连机务排、后勤排甚至学校的学生都要参加, “ 顶着星星出,戴着月亮归,沉重地修理地球,是我们神圣的天职 ……” 这是当进在知青中流行的一首歌曲,也是描写的这一情景。 北大荒知青  据有关方面统计,至今已有近千名城市下乡知识青年长眠于辽阔而神奇的北大荒,永远守望着这片青春的处女地和至今依然战斗在这里的北大荒人。 今天,绝大多数知青已成为共和国各条战线上的中坚。 从北大荒的土地上走出了 聂卫平、张德英、姜昆、赵炎、何新、梁晓声、张抗抗、李晓华 等一大批享誉海内外的棋圣、世界冠军、艺术家、作家、企业家。 他们中的许多人都认为自己的知青生活无悔于青春,无悔于时代。 因为正是在那里,艰苦卓绝的垦荒生活铸造了他们刚毅顽强、百折不挠的北大荒人性格;十年浩劫,复杂的社会环境又培养他们刻苦学习、勤于思考的北大荒人气质;人生道路坎坷、重重的磨难又练就了他们自强不息、勇于开拓的北大荒人品格。 他们说,北大荒精神哺育了他们,没有北大荒就没有他们的今天。 北大荒变成北大仓 —— 现状  北大荒集团 是国家 120家大型企集团试点企业,并跨入了国家 500强企业行列,集团下设九个分公司, 1个上市公司, 105个农(牧)场 ,2318个农牧生产队, 1814个各类工商运建服企业,总人口 160万人,从业人员 70万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10万人。 集团年生产粮食90亿公斤,注册资金 60亿元,资产总额已达 500 亿元人民币, 20xx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已构建起以米、面、油、乳、麦、酒、药、肉八大龙头企业,其生产模和能力在全国同行业中均处于领先地位。 集团有 60余家企业 9大类 148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 经过 50多年的艰苦奋斗和开发建设,北大荒集团与 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建成了我国规模最大,农业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国有农场群,是一个以粮食生产为主,农林牧渔全面发展、工商运建服综合经营,社会形态比较完整的经济社会区域 北大仓  北大荒的开发建设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 人铸造着历史,历史也铸造着人。 50。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