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变电所的电气系统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 24] 过电压保护 „„„„„„„„„„„„ „„„„„„„„„„„„ „ [ 25] 66KV 电源进线 „„„„„„„„„„„„ „„„„„„„ „„„ „ [25] 线路入口端(包括 66KV 入口 10KV 配出口) „„„„„„„„„„„ [25] 10KV 室外母线入口处装设避雷器 „„„„„„„„ „„ „„„„„ [25] . 4 独立避雷针 „„„„„„„„„„ „„„„„„„„„„„„ „„ [ 26] 5 . 2. 5 配电装置的绝缘配合 „„„„„„„„„„ „„„„„„„„ „„ [ 27] 参考文献 „„„„„„„„„„„„„„„„„„„„„„„„„„„„ [ 28] 1 铁路变电所的电气系统设计 一 引论 电力系统的一般概念 电能是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能源,电力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电能是由发电厂供给的为了经济起见,发电厂多建在动力资源丰富的地方,需要输送,因为发电厂远离大中城市和工厂企业、电能被输送到城市和工厂企业后,还需要进一步分配到用户和生产企业的车间。 由发电厂、输电、配电线路、变电所和用电设备组成的整体,称为电力系统,如果把发电厂的动力部分也包含 在内,又称为动力系统,至今为止,电能尚不能大量储存,所以电力系统生产和供应中的三大过程(发电、输变电、用电)是一次完成的,这是电力工业的显著特点。 对供电系统的基本要求 保证电能的质量标准 , 衡量电能质量的主要指标是电压,频率和波形、同时应保证足够的可靠性。 保证供电的连续、可靠性。 降低供电成本 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 电力负荷的分类 按用户的可靠性要求可分为三级: ( 1)一级负荷:突然停电时将造成人身伤亡,重大设备损坏,重要 产品出现大量废品,引起生产混乱,重要交通枢纽、干线受阻、重要城市供水、通讯、广播中断等,因此造成巨大损失或重要政治影响者。 ( 2)二级负荷:突然停电时,会引起严重减产、停工、生产设备局部破坏,局部交通受阻,大部分城市居民正常生活被打乱。 ( 3)三级负荷:不在前两级范围之内的都属于三级负荷。 此级负荷停电时造成的损失较小。 一级负荷是最重要的电力用户,应由两个独立电源供电,特别重要的电力用户,应有两个独立供电电源点(如两个发电厂,一个发电厂和一个地方电网,两个地方变电所等)。 二级负荷应尽量有两 回线路供电,且两回线路引自不同的变压器或母线段,确有困难时,允许由一回专用线路供电。 三级负荷属于一般电力用户,可以用单回路供电。 变电所的作用和工作原理、分类 变电所的作用 变电所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变换和调整电压、变换和分配电能的场所,往往担负着向用电设备直接供电的任务。 1 变电所一般由变电所、配电装置,(包括高低压开关,电压和电流互感器、避雷器、母线等设备及相应的各种构筑物),控制与信号设备、继电保护装置和测量仪表,通讯及电源设备,继电保护装置和测量仪表,通讯及 电源设备,导线及电缆等组成。 有些变电所还装有调整电压和无功功率的电力电容器组、静止补偿装置或调相机等设备。 上述设备中、除控制与信号部分、继电保护装置、测量仪表、控制电源和通讯设备等低电压电气设备外,其余部分称为一次设备,由一次设备组成的网络系统又称为一次系统。 变电所的分类 按电压的升降分类,通常分为升压变电所和降压变电所两大类。 ( 1)升压变电所多与发电厂建在一起、所以又称为发电厂升压站,它把发电机电压升高,用高压或超高压输电线路把电能送到远处的负荷区,或与其它的高压变 电所联结成统一的电力网络系统。 ( 2)降压变电所按性质和规模将划分区域变电所,地方变电所,终端变电所三种。 区域变电所:(一次变) 主要特点是电压等级高,进出回路多,变压器容量大,在系统中地位比较重要,其高压侧均在 110千伏以上,低压侧也在 35 千伏以上。 它由大电网供电,通过降压后主要向地方变电所供电。 地方变电所:(二次变) 地方变电所多由区域变电所或发电厂供电,通过降压主要向终端变电所供电,它的高压侧一般为 10110 千伏,低压侧多为 610 千伏。 终端变电所 多数是工业企 业变电所和农村的乡镇变电所,它的高压侧多为 1035 千伏,低压侧为310 千伏和 千伏 /220 伏系统。 终端变电所主要由地方变电所或发电厂供电,降压后直接向各种用电设备供电。 本设计是高压侧 66 千伏,低压侧 10 千伏的铁路变电所的低压侧部 分 的配电系统和保护系统。 用户负荷为 4000 千瓦。 设计说明 某 火车站由于扩建增加新的大型用电设备,用电负荷增大,原有的铁路变电所已不能满足需要。 因此需要另新建铁路变电所对其供电,建成后就可以满足用电需要,并考虑适当裕度及扩建要求。 设计依据 工程 计划书。 上级批准文件。 工程协议书。 设计范围、建设规模 本设计为铁路变电所的本体设计 66KV 室外变电设备。 10KV 室内配电设备。 线路继电保护系统、防雷系统。 1 选址、所在地物理及气象情况 选址应遵的原则: ( 1)变电所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 ( 2) 铁路 变电所应尽可能靠近负荷中心,以使电压损失、电能损耗和有色金属材料的消耗量减少。 ( 3)进出线方便。 ( 4)尽量避免设在多尘和有腐蚀气体的场所。 ( 5)应考虑地形和地质条件。 ( 6)运输方便、能够将体大量重的变压器等设备运输到位。 ( 7)避免电讯通信干扰。 ( 8)留有发展扩建余地。 ( 9)有利于防洪排水。 ( 10)有利于职工生活。 按上述原则,参考用户负荷分布情况,经过两次方案论证、决定将所地址选在负荷中心区的 火车站以西 500 米 的一角处,处于负荷中心位置,距区域 66千伏网络线路 公里,运输方便、供电线路均采用电缆线路引入及配出用户负荷, 66千伏架空线路引入。 所在地气象条件: 属 省Ⅱ级气象区,最高气温 40℃、最低气温为 20℃,主导风冬季为西北风,夏季为东南风,最大风速 25m/s,海拔 120m,最大冻土层 米,地震度为 6 度。 地区气象条件地理资源表: 资料内容 用 途 年最高气温 选变压器 最热日平均最高温 选室外母线 年连续三次最热日昼夜平均温 选空气中电缆 最热月平均温度 选室内导线、母线 土壤中 地下电缆 年雷电小时 ,雷电日数 防雷装置 土壤冻结深度 地下装置 主要涉及内容 ( 1)确定配电系统图(一、二次结线 ) ( 2)确定电气布置原则 ( 3)短路电流计算 ( 4)主导体和电气设备选择 ( 5)继电保护装置和整定计算 ( 6)确定防雷和接地保护方案 二 电气主接线 电气主接线又称一次接线或主接线 , 是多种主要电气设备如发电机、变压器、开关,互感器、线路、电容器、电抗器、母线、避雷器等)按一定顺序要求,连接而成的、分配和传送电能的总电路,将电路中各种电气设备用统一规定的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绘制而成的电气联结图,称为电气主接线图。 其中分配电能部分即配电系统图。 电气主接线对电气设备的选择、配 电装置的布置、运行的可靠性、灵活性、操作与检 1 修的安全以及今后的扩建、对电力工程建设和运行的经济节约等等,都有很大影响、最基本设计所需要的,也是基础的部分。 由于主接线的确定,变电所的形式也就随之确定下来了。 主接线的设计原则 主接线设计依据 变电所在电力系统中地位和作用:本铁路变电所为电力系统中的一般变电所。 变电所的分期和最终建设规模:本变电所依据 510 年铁路电力系统发展规划进行设计。 负荷大小的重要性:本变电所为二次负荷变,一般由两个电源独立供 电,且当任何一电源失去后,能保证 2级负荷供电。 主接线设计的基本要求 主接线应满足可靠性、灵活性和经济性三项基本要求。 (一)可靠性: 研究主接线可靠性应注意的问题: ①主接线可靠性的衡量标准是运行实践,可靠性的定量分析则只做参考。 ②主接线的可靠性要包括一次部分和相应组成的二次部分在运行中综合的可靠性。 ③主接线的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备的可靠程度,采用可靠性高的电气设备可以简化接线。 ④要考虑变电所在铁路电力系统中的地位作 用。 主接线可靠性的具体要求 ①断路器检修时,不宜影响对铁路电力系统的供电。 ②断路器或母线故障以及母线检修时尽量减少停运的回路数和停运时间,并保证对一级负荷及全部或部分二级负荷的供电。 ③尽量避免地方一次变及本变电所全部停运的可能性。 ④大机组、超高压电气主接线应满足可靠性的特殊要求。 (二)灵活性 调度时,应可以灵活地投入和切除变压器和线路;调配电源和负荷,满足系统在事故运行方式、检修运行方式以及特殊运行方式下的铁路系统调度要求。 检修 时,可以方便地停运断路器、母线及其继电保护设备,进行安全检修而不致影响铁路电力网的运行和对用户的供电。 扩建时,可以容易地从初期接线过渡到最终接线。 (三)经济性 主接线在满足可靠性、灵活性的前提下,要做到经济合理。 投资省 ① 主接线应力求简单,以节省断路器、隔离开关,电流和电压互感器、避雷器等一次设备。 ② 要使继电保护和二次回路不过于复杂以节省二次设备和控制设备、电缆。 ③要能限制短路电流,以便于选择廉价的电气设备或轻型电器。 节省占地面积,合理使用资源。 电能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1 高压配电装置的基本接线、适用范围及主接线的选 择 可选择的接线方式 有汇流母线的接线。 单母线、单母线分段、双母线、双母线分段,增设旁路母线或旁路隔离开关等。 无汇流母线的接线。 变压器 —— 线路单元接线,桥形接线,角形接线。 66KV10KV 高压配电装置的接线方式,决定于电压母线等级及出线回路数,按电压等级的高低和出线回路的多少,有一个大致的适用范围。 对 66KV 侧接线方式进行论证 考虑重要负荷的可靠供电, 66KV 侧进线为双回线,并采用两台变压器,所以宜采用桥形接线:桥形接线是优于单元接线方式的,是单母线分段的变形。 其优点是结构简单,断路器检修时可保证重要负荷供电连续性,并且双回进线也可以互为备用。 内桥接线:如图 a,为内桥接线,它适用于线路较长,故障断开或检修机会较多的变电所。 并且两台变压器除检修外,一般都可同时运行,操作机会少。 外桥接线:如图 b,桥接线设在单元断路外侧。 适用于线路较短,故障断开机会较少的变电所。 但检修断路器时应停运一台变压器,而使配电输出容量减少,这是其缺点。 综上所述,本设计选用内桥式接线为宜。 对二次配电主接线方式进行论证 由于对用户负荷的调查中,有重要的一级负荷用户,已经按用户要求设置双回线送电,其它重要负荷已由另外的变电所送电,以保证其可靠性,因而在本设计中应对此种情况予以考虑。 单母线接线: ①优点:接线简单清晰,设备少,操作方便,便于扩建和采用成套装置。 ②缺点:不够灵活可靠,任一元件(母线或母线隔离开关)故障或检修,需切除整个配电装置、停电。 ③适用于一台发电机或一台主变的情况。 单母线分段或单母线分 段带旁路 ①优点: 1)用断路器把母线分段后,对重要负荷用户可以从不同母线段引出两个回路,有两个电源供电。 2)当一段母线或母线相关设备故障时,分段断路器(母联)自动将故障母线切除保证正常段母线不间断供电和不致使重要用户停电。 3)没有旁路母线后,可以使断路器检修时,由旁路断路器代替线路断路器,负荷由旁路母线送出。 ②缺点: 1)引出线为双回路时,常使架空线路出现交叉跨越。 为克服这一缺点,并考虑城区线 1 路走廊、空间紧张问题,可采用地下电缆线送出。 2)扩建时需向两个方向均衡发展。 ③ 适用于配电装置出线回路在 6 回及以上时。 经过论证,本设计采用单母线,断路器分段,带有旁路方式的接线。 因为负荷配出线为 14 回路,考虑予留每段各 3 回路共 20 条配出线路。 这种接线既保留了单母线接线的可靠性低的缺点,并且由于采用旁路母线的结构方式,使断路器检修时,可以做到不间断供电。 其最终确定主接线如图。铁路变电所的电气系统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验路段;根据试验路段确定压实设备的类型、最佳组合方式、碾压遍数及碾压速度、工序,每层材料的松铺厚度、材料的含水量等。 D.土方路堤填筑施工 路基土方填筑施工中,为使每道工序互不干扰,并满足规范要求,便于作业和检查,确保每个施工段的填筑碾压质量,路基填筑按三阶段、四个区段和八个施工工艺流程进行施工。 ① 填筑施工时,自卸汽车卸车后,先用推土机粗平,再用平地机精平。 将合格的材料均匀
................................................................ 26 XXXX 大学(北京)高等教育本科生毕业设计 1 1 绪论 工厂供电的意义和要求 工厂 供电,就是指工 厂所需电能的供应和分配,亦称工厂配电。 众所周知,电能是 现代 工业 生产的主要能源和动力。 电能既易于由其它形式的能量转换而来
工程,要求工业供水保证率 97%,农田灌溉保证率 75%。 该工程属Ⅲ等工程,主要建筑物按 3 级建筑物设计。 由于下游有重镇,因而设计洪水标准为百年一遇洪水,洪峰流量 3100m3/s,校核洪水的洪峰流量 4550 m3/s,正常蓄水位 605m,死水位 588m,相应死库容为1075 万 m3。 根据铜钱坝水库设计洪水标准 ,推求得 典型洪水过程线与设计、校核洪水过程线
地河北省保定市属暖温带亚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 变化明显,春季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多雨而集中,秋季天高气爽,日照多足,冬季寒冷干燥。 降水量多集中在 6~ 8 月,大风多集中在三四月份。 按对铁路工程影响气候分区为温暖地区。 年平均气温 ℃ ,最冷月 (一月 )平均气温- ℃ ,最热月 (七月 )平均气温 ℃ ,极端最高气温 ℃ ,极端最低气温- ℃ ,年平均降雨量 ,年平均无霜日 210 天
以及山西五台、岚县等地。 我国储量中 1/2 已经占用,而且平均品位仅约 33%,只及澳大利亚、巴西等富矿资源国平均品位的 1/2。 我国铁矿石 生产 规模仅保持在 ~ 亿吨之间。 其中,国有重点矿山年产量占 48%,地方集体和民营矿山产量占 52%。 今后,即使新建大红山铁矿年产铁矿石 400 万吨、白马铁矿年产 600 万吨、高村铁矿年产 500 万吨、黑沟铁矿年产 300 万吨
立基础和条形基础开挖均采用反铲挖掘机。 ②基础上部采用明沟排水,防止地面水流入坑内。 ③基坑开挖:先进行测量定位,抄平放线。 定出开挖宽度,独立基础留 300mm 工作面,条形基础留 200mm工作面。 依据基础埋深按地质条件和规范要求,可得独立基础放坡 1: ,挖土深度为 ,条形基础不放坡,挖土深度为。 ④挖土机械为 WY60 型反铲挖掘机,基坑上行走,开挖停机面下的土壤,不需设置进出口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