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瓶内盖塑料模具设计_毕业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气守排气。 (4) 强制性排气。 该模具是采用利用配合间隙排气。 成型零件的设计 成型零件决定了塑件的几何尺寸和形状。 成型零件它直接与高温、高压的塑料流接触,因此成型零件要求具有较高的强度、刚度和耐磨性能。 成型零部件,它包括:型腔、型芯、成型杆、和成型环等。 该产品是 IT5 级精度制造的,产品外表面要求比较光滑,因此要求成型零件的抛光性能要好,表面应该光滑美观。 表面粗糙度要求。 型腔的材料选 Cr12MoV,淬火处理,并中温回火,使其达到硬度达到 55HRC 以上。 . 型腔的结构设计 由于该塑件结构比较复杂,且其精度较要求高,要求其塑件不充许出现表面刮伤,经过仔细的参考,该型腔采用开式较为合理。 毕业设计 14 查阅资料可得塑件的理想的外壁圆角半径为塑件的壁厚的 倍。 即 R= t, 即 R=,该型腔的加工,先下料,经粗加工后在磨床上进行磨削,使其 达到应有的光洁度,然后热处理,使其硬度达到 55HRC 以上,再进行精磨,最后用电火花将型腔加工出来并抛光。 . 型腔的工作尺寸计算 所谓成型零件工作尺寸是指直接用来构成塑件型面的尺寸。 它主要包括型腔的径向尺寸、型腔的深度、中心距等尺寸。 它受到塑件的尺寸精度的影响。 型腔的计算公式如下: 型腔的径向尺寸计算 Dx1=[(1+Scp)Ls3/4 △ ]+δ z ( ) =[ ]+ =+ Dx1=Dx2=Dx3=Dx4 其中 Dx 是型腔的径向尺寸, Da 是塑件最大径向尺寸,△是塑件的设计公差值,Dg 是塑件径向公称尺寸, Z是模具制造公差,一般取 Z =1/31/6△查表得 PE塑料的最小收缩率为 %,最大的收缩率为 %,由公式得 Scp=(%+%)/2 得 Scp 为%,至于塑件的精度,在此到△ 的系数为 ,当塑件的精度不同时会有变化。 型腔的深度尺寸计算: Hx1= [(1+Scp)Hs2/3 △ ]+δ z ( ) =[ 2/3]+ =+ HX1=Hx2=Hx3=Hx4 其中 HM 为型腔的深度尺寸, Hd 为制品高度最大尺寸, Hg为制品高度公称尺寸,△的系数取 2/3。 塑件表面的凹槽是通过在型腔上设一块镶块而得到的。 . 型芯的结构设计 型芯是成型塑件的内表面的零件。 此塑件用小型芯来成型,主型是用来成 毕业设计 15 0.80.80.86.33. 2图 33 型芯示意图 型塑件的内壁,塑件的内表面精度要求要稍微低一些,因此型芯的表面加工可以稍稍粗糙点。 该芯采用镶嵌式,它结构牢固,它固定在动模固定板上。 其形状尺寸如 上图所示: 其工件角度都是通过核算而得到的。 型芯选 Cr12MoV,淬火处理,使其硬度达到55HRC 以上,不至于使它在注射成型时变弯、变软。 它的加工过程是,先取一段圆棒料,在车床上车削,然后进行热处理,再进行电火花加工,使其达到所要求的形状和尺寸,最后进行磨和抛光。 型芯的尺寸计算: 型芯的径向尺寸: Lm1=〔 (1+scp)Ls+3/4△ )〕 δ z ( ) d1=〔 (1+scp)Ls+3/4△ )〕 δ z =〔 (1+) + 〕 = d2=〔 (1+scp)Ls+3/4△ )〕 δ z =〔 (1+) + 〕 = d1= d2= d3= d4 其上面字母所表示的意义和型腔的字母是一样的。 毕业设计 16 型芯的高度尺寸计算如下: Hx=〔 (1+scp)Hs+2/3△ )〕 δ z ( ) H1=〔 (1+scp)Hs+2/3△ )〕 δ z =〔 (1+) 28+(2/3) 〕 = H2=〔 (1+scp)Hs+3/4△ )〕 δ z =〔 (1+) 28+(2/3) 〕 = H1=H2=H3=H4 影响塑件尺寸精度的因素较为复杂,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 (1) 零件的制造公差; (2) 设计时所估计的收缩率和实际收缩率之间的差异和生产制品时收缩率波动;(3) 模具使用过程中的磨损。 以 上三方面的影响表述如下: (1) 制造误差: △ z=a i=a( +) ( ) 其中, D — 被加工零件的尺寸,可被视为被加工模具零件的成型尺寸; △ z — 成型零件的制造公差值; i — 公差单位; a — 精度系数,对模具制造最常用的精度等级。 (2) 成型收缩率波动影响: %100 M SML LLs ( ) 其 中, s — 塑件成型收缩率; LM — 模具成型尺寸; LS — 塑件对应尺寸。 (3) 型腔磨损对尺寸的影响: 为简便计算,凡与脱模方向垂直的面不考虑磨损量,与脱模方向平行的面才考虑磨损。 考虑磨损主要从模具的使用寿命来选定,磨损值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大;此外,还应考虑塑料对钢材的磨损情况;同时还应考虑模具材料的耐模性及热处理情况,型腔表面是否镀铬、氮化等。 有资料介绍,中小型模具的最大磨损量可取塑件总误差的1/6(常取 ~ ),而对于大的模具则应取 1/6 以下。 但实际上对于聚烯烃 (如像 PP)、尼龙等塑料来说对模具的磨损是很小的,对小型塑件来说,成型零件磨损量对塑件的总误差有一定的影响,而对于大的塑件来说影响很小。 塑件理想的内角圆半径应为塑件壁厚的 1/3 以上。 所以取内角圆半径为 . 型腔由于受到熔体的高压作用,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如果型腔侧壁和厚度过下,则会引起溢料和出现飞边,这样就降低了塑件的精度,严重时还会影响脱模。 毕业设计 17 因此还要计算侧壁和底板的厚度。 模具型腔的壁厚的计算,应以最大的压力为准。 此塑件是属于小尺寸塑件,侧壁长 L〈 370 ㎜,所以强 度不足是主要原因,因此应以强度计算。 型腔侧壁尺寸查表可得 S=48mm 底板厚度的计算: 按强度的条件,最大应力发生在板中,底板厚度为: H≥ (3Pbl l/4B[ς ])189。 ( ) =6㎜ H 型腔板的高度,经算得 6mm满足要求了。 合模导向机构的设计 导向机构是保证动模或上下模合模时,正确定位和导向的零件。 本副模具是采用导柱、导套导向。 导向机构它起到的作用有:定位作用、导向作用、承载作 用、保持运动平稳的作用。 导柱导向通常是由导柱和导套的间隙配合而组成的。 导柱分带头导 柱和有肩导柱。 因为该产品是成批量的生产,导柱经常运动,容易磨损,所以采用导套,这样导套坏了,可以随时更换。 小型模具采用带头导柱。 . 导柱的设计 技术要求包括:导柱的长度、形状、材料、数量及布置。 此副模具把导柱设在动模一侧,这样有利于推杆的运动。 导柱固定端与模板之间采用 H7/m6,而导柱与导套采用 H7/f7 的间隙配合。 导套也分直导套和芾头导套。 其用法与导柱的用法一样。 导套的技术要求的技术要求包括:导套的形状、导套的材料、及固定形式及配合精度。 导套采用 H7/r6 配合镶入模板。 导柱结构和尺寸如下图所 毕业设计 18 2X22X45176。 图 34 导柱示意图 取导柱的长度为 100mm,导柱的材料选 20 钢 ,淬火处理到 55~ 60HRC,导柱的前端做成锥台形,这样是为了导柱顺利进入导套,导柱固定端粗糙度 Ra 为 ,导向部分 Ra 为 该导柱的布置采用阶梯导柱对称分布。 . 导套的设计 导套采用直导套,这样简单易制作,而且也适用。 其结构和形状如下图所示: 毕业设计 19 图 35 导套示意图 导套的前端倒圆角,是为了让导柱顺利进入导套。 材料通常也采用 20 钢,热处理,使其硬度达到一定硬度,以利于耐磨。 粗糙度为 Ra 为 ,固定采 H7/r6 配合镶入模板。 . 斜导柱的设计 其材料用 T8A,硬度 HRC≥ 55,表面粗糙度≤ ,它与其固定板之间采用 H7/m6配合,斜角取 25176。 推出机构的设计 使塑件从成型零件上脱出的机构称之为推出机构。 本副模具是通过注塑机的合模机构,把力传给 推板,然后通过固定板,再通过推杆,最后传给推件板,把塑件推出的。 推出零件常分为推件板、推杆、推管、成型推杆等。 此副模具所设计的塑件是属于薄壁塑件,而且在推出时不允许有推出痕迹,所以该模具采用推件板推出,这样有利于保证塑件的精度。 此模具的设计也要满足一般推出机构的设计原则:塑件滞于动模一侧,这样有利于设计推出机构,以致于使模具结构简单、防止塑件变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