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场工程组织施工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符不符合塑胶跑道施工要求,如存在隐患,必须对场地进行整改,直到符合施工要求。 (二)施工工序 地面整修: PU弹性铺设材施工前必须先将地面,一切杂物及灰尘完全清理干净,然后,仔细检查基础层面有无凸出点面,并及时打磨 修整,而且彻底处理干净。 地面水分测定:在基础层彻底清理整平后,进行基础水分测定,在含水率不大于 8%标准情况下,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材料混合搅拌: 材料配制区,必须及胶布铺垫,以确保地面整洁。 启用材料前,必须将桶面及桶盖清理干净,工具必须清洁,以防止杂质掉入料中。 先将硬化剂(透明液状)倒入搅拌桶再将主剂(色彩液状)倒入搅拌桶,勿沿桶边倒料,避免桶边倒料造成搅拌不均匀。 搅拌时,搅拌机应上下左右移动,使材料充分搅拌均匀。 基材涂布:先涂布基材约 8mm,加入黑颗粒,将搅拌均匀的材料倒在场上,用齿状镘 刀均匀涂布。 确保厚度,然后养护 12— 24小时。 水平整理:基材涂布养护 24小时后,材料已硬化成形,进行试水找平有积水处将水吸净,再用相同材料补平。 中材涂布:水平修补完成后再全面铺设中材 2mm,特别要注意整体均匀平整,铺设完成,养护 12— 24小时。 面材涂布:用齿状镘刀涂布并控制容量,确保厚度平均。 当涂布到 厚的同时立即撒布 PU颗粒作止滑处理,待 4— 8 小时硬化后,将多余颗粒回收。 画线 放样:根据跑道图纸要求,进行严格的测量放线。 画线:使用与 PU 材料贴接性良好、不龟裂、不褪色、不变 黄的画线材料实施画线。 养护 跑道画线后须养护一周,待 PU 完全硬化后,方可使用。 人造草施工 方案 (一) 人造草场地的施工步骤 在进场施工前,对地基的平整度、坡度和表面观感进行检测,在达到平整度要求后,方可进场施工。 放线测量。 定出各功能点、线的位置,并用墨线或漆线弹出。 将人造草坪搬入场地后按球场的横向摊开, 整平后 并依次由球场的纵向一端向另一端推进。 将编织在人造草坪外沿且未能放置到功能线位置上的多余的白划线切下,放置一边待用,如果白划线是 预制 ,则必须以手工裁剪成线条。 将绿色人造草坪的各接缝处搭接 23 厘米,使用裁草推刀在搭接处中央切开,使两边的草皮尽可能搭接紧凑,然后以裁纸刀进行修剪。 将 30 厘米或 40 厘米宽的连接带沿人造草坪接缝处铺开 ,放置在人造草坪接缝处下面,尽量使人造草坪的接缝位于连接带的中央,然后将专业的连接胶水用橡皮刮板均匀地涂刮在连接带上,再把两边的草皮拼合,胶粘于连接带上,并用橡胶锤捶打,务求使结合部分粘接紧密。 如果拉直后拼合处缝隙较大,可在此处隔 25 厘米割开一道,向接口处拉伸,以确保外形美观。 在人造草坪基本拼接完毕后,再次拉线定出各功能线的准确位置,以裁纸刀切开,抽出切下的草条,将 连接带放入,刮涂胶水,把预先准备好的白划线放回,胶结后, 用工具使 连接部分粘结紧密。 采用释放粘连聚亚胺酯基的双组分反应得溶剂做粘合剂。 人造草坪全部粘接完毕后,开始用刷草机对草坪进行第一次梳理 :用刷草机将全场的草纤维梳 直。 严禁在低于摄氏 10度或雨雪天安装铺设 人造草安装完后填充石英砂(需要量: 31~ 37公斤 /平方米左右),再填充橡胶颗粒(需要量: 公斤 /平方米左右) 全部施工工序完成后,依照 足球场 人造草面层的质量要求进行检测和清场,对不合格处进行整改。 三、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 一、 质量保 证措施 (一)质量方针 我司质量方针:以精干为队伍、严谨为作风、先进的技术、科学的管理、精心的组织、细致的施工、创造出优质的产品。 (二)质量目标 本项目质量目标:优良工程,争创样板工程。 分部工程质量目标:各分部均达到优良等级。 分项工程质量目标:优良率达到 95%以上。 (三)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如图) (四)质量管理制度 材料联合验收进度 由材料管理组、技术管理组、实验室、施工管理组、质量 管理组对进场材料组织联合验收:所有原材料进场均持有出厂合格证。 同时,按规定进行检验。 合格后方可使用。 质量教育和奖惩制度 项目工程师根据公司《项目管理实施细则》制定适合本项目特点的质量教育和奖惩制度,提高相关人员的质量意识,建立质量奖惩的项目经理 项目副经理 项 目工程师 技术管理组 质量管理组 施工管理组 测量组 材料管理组 施工员 专职质量员 工长 兼职质量员 材料员 激励机制,达到提高工程质量的目的。 技术交底制度 项目部技术部门编制实施性的技术措施和操作细则,明确具体操作方法,注意事项以及质量要求,由各专业施工员进行书面交底,使作业人员心中有数。 大力推行“高质量方案监督上道上序,保证本道工序,服务下道工序”的管理措施。 “ 三检”制度和工序交接制度 每道工序完成后:由作业班组自检,施工员组织互检,质检员、技术员、施工段责任师专检后,再报验收(隐蔽工程须报业主监理验收合格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每道工序完工后,工种施工员向生产副经理,质量总监提出工序移交申请,经组织下道工序施工员,质检员进行移交验收填写交接单,进行签字。 定期检查制度 项目经理每周组织一次由质量管理机构全部成员参加的质量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 另按照我司的管理体制,公司总工室和质量管理部将每半月对在建工程进行全面质量检查一次,并以此作为对项目经理部考核的依据。 (五)质量保证基本措施 选择精干、有丰富经验的施工管理人员。 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持证。 项目经理应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对各有关质量管理部门人员进行职责分配,并详细明确各职能部门、个人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建立健全的质量责任制形成文件存档,以确保质量体系的正常运行。 实行内部质量审核,认真执行质量否决权,实行质量考察、奖优罚劣。 认真做好各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并将方案、新工艺等向各级管理人员交底,编制详细的作业指导书,加强过程控制力度,使作业在受控制渠道内运行。 制定标准工序流 程制度,在每一分项施工前,土建、安装双方一起进行必要的图纸工作,互通设计细节,研究交叉配合中有关问题,按流程顺序推进。 严格执行检验制度。 材料、设备进入现场,必须认真检验,并及时向业主及监理方提出证明、试验报告、随时将质量资料存档。 分项工程质量,严格“三检制”。 对各班组定时、定点、定部位挂牌施工,层层把关,搞好质量等级检评工作。 所有隐蔽工程记录,必须经业主、监理、专职质检员及有关验收单位签字认可,才能组织下道工序施工。 建立交叉施工的成品保护制度,各工程交接时,双方对上道工序的成品和设备进行检 查并做书面移交手续。 对现场的质量问题要进行三分析活动,即:要分析质量问题的危害性,分析出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应采取的措施,并编制纠正措施各处理方案。 根据现场的技术难点和关键部位,成立由项目工程师组织的相应的 QC 小组,组织课题讨论,加强质量,加强质量意识教育和攻关。 二、计量管理 计量工作是企业管理工作的技术基础,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企业要想提高管理水平,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达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就必须以计量工作为基础,以计量检测为保证。 这样才能控制工程质量,从而创出名 牌工程。 在整个计量管理过程中,我们必须遵照国家计量法律、法规以及GB/T1902 1—— 1994《测量设备的质量保证要求第一部分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体系》标准和国家技术监督局量函( 1995) 160 号《关于帮助 100 个企业完善计量测体系工作的通知》的规定和要求。 (一 )计量管理组织机构 为了项目计量管理的有机进行,本项目将组建以主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