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廓类零件的设计与加工研究(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B6 球头刀 6 75 6 B4 球头刀 4 75 创建轮廓铣操作(一) 有上可得首先对毛坯进行粗加工 1) 单击快捷菜单栏上的创建工序命令,弹出如图 59 所示的窗口,设置加工时需要的相关参数。 系统会弹出窗口如图510 所示,设置相关参数。 图 59 创建型腔铣 图 510创建型腔铣参数 图 511 型腔铣具体参数 2) 型腔铣的中的参数如图 510所示进行设置。 3) 需要设置切削参数如图 511 显示在对话框中,有拐角,策略,余量的参数设置。 4) 非切削参数设置为如图 511 所示。 5) 如图 512 所示的设置为进给率和速度。 6) 生成的刀具路径,如图 513 所示。 作为后处理图 514 模型的 2D 仿真显示。 图 512设置进给率和速度 图 513 刀路轨迹 图 514 2D 仿真结果 创建轮廓铣操作(二) 由于 D18R2 刀具的限制,一次轮廓加工未能得到理想的毛坯余量,因此更换 D10R1 的刀具进行零件的二次轮廓加工。 1) 工序的创建为,单击菜单栏上的创建工序命令,操作步骤与创建轮廓铣操作类似,将刀具更换为 D10R1。 其他参数如图 515所示。 2) 型腔铣对话框的 参数如图 515 所 示。 3) 其中的切削参数对话框的策略、余量、拐角设定参数如图 515 所示。 4) 非切削参对话框的参数如图 515 所示。 5) 其中进给率和速度的参数如图 515所示。 6) 生成的刀具路径,如图 515 所示。 作为后处理的图 515 轮廓类零件的二维仿真结果。 图 516加工参数设计及刀具轨迹与仿真加工结果 创建表面区域铣操作 对于槽的加工可采用平面铣削方式进行加工。 由于零件的粗精加工的要求需要两次走刀来 完成加工。 创建表面区域铣操作(一) 1) 工序的创建可为,单击菜单栏上的创建工序命令,弹出如图 517 所示的窗口,设置加工时的相关参数,单击确定。 弹出如图 518 所示的窗口,设置相关参数。 图 517创建表面铣 图 518创建表面铣参数 图 519平面铣具体参数 图 520平面铣刀路轨迹 2) 一般参数如图 517 所示进行设置。 3) 其中的切削参数中的策略、余量等参数设定为如图 518 所示。 4) 非切削参设置为如图 519 所示。 5) 进给率和速度参数设置为如图 519 所示。 6) 生成的刀具路径,如图 520所示。 作为后处理图 521 为轮廓类零件的二维仿真结果。 图 521 2D 仿真结果 创建表面区域铣操作(二) 对于第二次走刀的精加工过程与第一次走刀类似,具体操作如下: 1) 创建工序步骤为,在如图所示的工序导航器的程序顺序视图中右击FACE_MILLING_AREA 节点,选择复制命令,然后右击 NC_PROGRAM 节点,选择内部粘贴命令,此时工序导航器界面(二)如图所示。 图 522 工序导航器界面(一) 图 523工序导航器界面(二) 2) 一般参数的设置如图 524 所示。 3) 其中的切削参数对话框设定参数如图 524 所示。 4) 非切削参如图 524 所示进行设置。 5) 进给率和速度的参数如图 524 所示。 6) 生成的刀具路径,如图 525 所示。 作为后处理图 526 模型的二维仿真结果。 图 524平面铣具体参数 图 525刀路轨迹 图 526 2D仿真结果 创建等高线轮廓铣操作 1) 工序的创建,在快捷菜单栏下单击创建工序按钮,系统弹出创建工序对话框。 选择如图 527 所示的相关参数,在工序子类型区域中选择 ZLEVEL_PPROFILE 按钮,在程序下选择 NC_PROGRAM 选项。 选择 B6 球头刀为刀具,在方法下选择 MILL_FINISH 选项,单击确定,系统弹出深度加工轮廓对话框。 图 527 创建轮廓铣工序 图 528 设置一般参数 2) 单击“深度加工轮廓”对话框的“指定切削区域”右侧的图标按钮,系统弹出“切削区域”对话框。 在绘图区选择如图 529 所示的切削区域(共 46个平面),并单击确定。 3) 在“深度轮廓加工”对话框的“刀具路径设置”区域的“陡峭的空间范围”下拉列表中的刀具路径参数设置,选择“仅陡峭的”选项。 其他参数如图。轮廓类零件的设计与加工研究(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19 4 实验与标定 .....................................................................................................................21 实验装置 ..............................................
17 额定斗容 (堆装斗容 ) HV 铲斗堆装的额定斗容 HV 是指斗内堆装物料的四边坡度均为 1: 2,此时额定斗容可按下式确定 (图 2— 5) 3222020 0 4 2 6 63 8 89 9 8 68mcabBbVV pH ( 212) 式中 c—— 物料堆积高度 (米 )。 物料堆积高度 c 可由作图法确定 (图 2— 5):由 M点作直线 MN与
.......................................................................... 66 【 cu_file_audit】函数 ...................................................................................... 66 【
32 霍尔效应原理图 在参杂浓度很低、电阻率很大的 N 型衬底上用杂质扩散法制作出 导电区,它的厚度非常薄,电阻值约几百欧姆。 在导电薄片的两侧对称的用杂质扩散法制作出霍尔 电动势引出端,因此它是四段元件。 其中一对成为激励电流端,另一对成为霍尔电动势输出端。 霍尔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可以用 N 型半导体霍尔元件 的 例 子 来说明。 将电流 I 通入霍尔元件的电流输入端,将霍尔元件垂直放入磁场中
具有以下特点: 1.异步电动机变压变频调速时需要进行电压电流的协调控制,有电压和电流两个独立的输入变量。 在输出变量中,除转速外,磁通也得算一个独立的输出变量。 因为电动机只有一个三相输入电源,磁通的建立和转速的变化是同时进行的,为了获得良好的动态性能,也希望对磁通施加某种控制,使它在动态过程中尽量保持恒定,才能产生较大的动态转矩。 由于这些原因,异步电动机是一个多变量系统,而电压,电流,频率
子电流 f 频率分量,之后再进行频谱分析,这可以在频谱图中突出转子断条故障特征分量 (1 2)sf 频率分量,从而大幅提高转子断条故障检测灵敏度。 希尔伯特 换方法的立足点在于笼型异步电动机存在转子断条故障时,定子电流信号可以看作一个载波频率为 f 而调制频率为 2sf 的幅度调制信号。 该 方法利用 希 尔伯特原理对定子电流信号进行解调,获取反映转子断条故障特征的调制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