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段平面布置设计_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配件加修间、轮轴间和滚动轴承间 (包括存轮场 )有着更加密切的联系,因此布置时将各车间紧凑的布置在一起。 根据 客车段 的具体情况,转向架间采用流水作业,转向架间侧跨在修车库旁边,转向架间长度取 90m,跨度取 24m,根据检修作业要求配置各种专用检修设备和起重运输设备以及压缩空气管路、电焊、电源线路等设施。 设两台 10t 电动桥式起重机,其走行轨面距修理线 的高度采用。 具体布置参见附图 102 修车库与转向架间平面布置。 兰州交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17 第三 节 配件加修间设计 一、配件加修间的用途和位置 配件加修间用来对转向架配件的煮洗、除锈、探伤、焊修、打磨及机械加工,对制动梁的分解、检修组装及拉力试验,制动配件以及其他车辆配件的铆工修理。 表 43 客车段配件加修间主要设备 序号 名称 主要规格及设计图号 附注 1 普通车床 C 620型 2 马鞍车床 自制专用设备 加工心盘及 发电机皮带轮用 3 牛头刨床 B 666型 4 交流弧焊机 BS330型 5 圆柱立式钻床 Z 5040型 6 缓冲器分解组装压机 7 风动油压镶 套机 标辆 0007 8 电磁探伤机 9 双头砂轮机 φ 400mm 10 电焊工作台 二、配件加修间设计 配件加修间属于“丁”类生产,建筑物耐火等级要求二级,采光标准为Ⅲ级。 起重机为中级工作制,跨度取 18m,长度取 60m,面积 1080m2。 室内设 1 台 1t 地面操纵电动单梁起重机,其轨顶标高为 6m,并配备 3 个平衡吊。 电焊作业区设矮墙和移动式挡光屏,墙面采用蓝色。 拉力试验器的周围设防护栏杆,以策安全。 大门外开,门宽考虑通行电瓶车和叉式装卸车,取为。 室内采用混凝土地面,并做 5%排水坡。 为了 加强自然通风,尽快排除焊接产生的害气体和烟尘,采用平开和中悬组合侧窗,并在熔焊工作台处装设局部排风系统。 零件的煮洗或冲洗利用转向架冲洗机,不另没煮洗或冲洗设备。 第四节 轮轴间及轮对存放场设计 客车进行段修时,轴承、轴箱装置须从轮对轴颈上全部分解下来,轴承、轴箱、轮对分别进行除锈、清洗、检修,轴承 、轮对分别进行探伤,轴承须经检测,轮对旋削踏面,进行动平衡试验,根据轮对轴颈的径向和长度尺寸 ,选配轴承轴箱进行总组装。 上述工艺通过 4 条检修流水作业线来实现。 4 条检修流水作业线是轴箱作业线、轴承作兰州交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18 业线、轮对作业 线和组装作业线。 轮对存放场供存放备用良好轮对及待送检修的不良轮对,为了轮对的方便运输和取用,一般都将轮对存放场设计在轮轴间附近。 存轮线一般采用双行交错排列式。 一、客车轮轴车间工艺流程 从转向架间分解后的轮对进入轮轴间后,先进行尺寸测量和外观检查,车轮腹板及腹板孔的检修,及轴箱组件的拆卸,车轴除锈,然后对轮对进行电磁探伤和超声波探伤,、合格的轮对直接送到存轮场备用,有问题的轮对分别进行检修,检修完成后进行二次探伤和动平衡试验, 并测量轮对的相关尺寸,合格后交检交验,送往存轮场或下一个车间等待后续工序。 具体工艺流程如图 42所示 图 42 轮对检修工艺流程图 轮对检修根据以上流程设置了轮轴分解间、轮对外观检查间、轮对清洗间、荧光磁粉探伤间、超声波探伤间及轮对机加工间等。 转向架大分解时间相对集中,因此在轮轴分解工位前要留出足够的线路以存放分解出的轮对,其长度按每日分解出的轮对数确定。 二、轮轴间设备 轮轴间主要设备有轴箱作业线、轴箱冲洗除锈机、轴箱内孔除锈机、轴箱配件清洗机、轴箱烘干机、橡胶密封圈压装机、橡胶密封圈透光检 查仪、 2t单梁桥式起重机、轴承作业线、轴承清洗除锈机、轴承铆钉机、轴承铲拔钉机、滚子磁粉探伤机、环形件探伤机、轴承精洗机、轴承检测仪器、微型计算机、轮对作业线、分解机械手、分解转轮机、轴承退压机、轴承提升机、油泵站、温控感应加热器控制屏、轮对冲洗除锈机、荧光磁粉探伤机、超声波探伤仪、超探转轮机、旋轮车床、轮对动平衡试验机、 2t 单梁桥式起重机、组装作业线、电热鼓风箱、定量给油器、轴承、轴箱、轮对组装机、轮对跑合试验台、 2t单梁桥式起重机、及各种工艺装备。 兰州交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19 二、轮轴间的设计 轮轴间是承担轮对的检查、除锈、探伤、 机加工以及滚动轴承退卸和压装等作业。 本设计中轮轴间设置了轮对检查、除锈、探伤流水作业线和轮对机加工作业区、滚动轴承退卸作业区及滚动轴承、轮对同温压装分间。 轮轴间属于“丁”类生产,建筑物耐火等级一般要求二级,采光标准为Ⅲ级。 起重机属于中级工作制,设 2t 电动单梁起重机。 为便于从机床设备和股道山运轮对,根据起重机吊钩的极限位置,设备离端墙的距离是2m。 根据检修作业量和任务,设计轮轴间长度 42m,跨度 756m2,门宽取 内侧墙上每隔 6m 左右安装一个照明设备和一个电源插座。 三、轮对存放场起重机设 计和存轮线布置方式 为了方便吊运轮对,起重机跨度采用 17m,存轮场设预制钢筋混凝土柱,柱经为 6m,为了方便排水,地面设 5%的排水坡度。 存轮场按每次吊运一个轮对考虑,一股设 2t 电动单梁起重机一台。 考虑转向架互换,设 5t 电动单梁起重机。 存轮线用旧轨或轻轨铺设在混凝土支墩上。 存轮场平面以 4条检修流水作业线为骨架,充分考虑轮对从分解检修到组装工序多,且体积大又不利于吊运的情况,利用其滚动的特殊条件 ,使轮对分解、检修到组装连续流动 ,形成以轮对作业线为主控线的格局。 第五节 标准化制动间设计 目前,全路定型、 统一推广的标准化制动间,是在原有制动间的基础上,经过改建或扩建,提高了检修质量,扩大了空气制动系统的检修能力,加强了制动间的工装设备,使各项指标均达到了技术要求。 它与目前的制动间相比其优越性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改善工作环境。 技工艺流程划分了工作区域,并采用玻璃隔断,以保证采光的要求。 门窗加强了密封,以减少落尘量 2.提高检修质量。 提高工作环境的清洁度。 加强各部件的清洗。 实施对工序过程中零、部件的检修质量的控制手段,提高了零部件的检修质量。 3.加强工装设备。 普温设置三通阀 (或分配阀 )的外 部清洗及零部件的二次清洗设备。 采用微机控制试验台。 安装传输装置。 增设空气净化装置。 4.承担部分站修所空气制动配件的辅修任务。 而且还节约了投资。 一、制动间的工作范围 客、货车辆段制动间主要承担以下工作。 1.对车辆空气制动装置的各零、部件,如三通阀、安全阀、分配、塞门、软管、闸调器等制动配件的检修和试验工作,同时还承担各种阀类、单车试验器的检修和试验兰州交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20 工作。 2.在制动配件集中修理的车辆段,制动间还承担着各列检所、站修所、制动检修所、客车技术整备所等单位所需的空气制动配件的检修和试验 工作。 3.负责对段内单车试验器、列车试验器的检修工作,另外还要对三通阀、分配试验台进行定期的检修和日常维修保养工作。 二、制动间设计 制动间检修的配件种类很多,根据三通阀、软管、塞门和阀类这些主要配件的检修作业性质和工艺流程,设三通 (包括分配 )的检修间和试验间,塞门和软管、阀类的检修试验和外部清洗间。 三通阀检修间细分为三通检修、组装、试验、发放分间,分别进行三通阀的分解、清洗、修理、组装和发放工作各个分间利用传送带传送三通阀。 塞门、软管和类检修间进行软管的检修和试验,各 种类、塞门、闸调器等配件的分解、清洗、检修和试验工作。 外部清洗间专门进行三通、塞、软管、类的外部清洗工作。 另外,三通检修间还担负着段内制动机试验设备的检修和日常维修保养工作。 三通阀、分配阀检修分间和试验分间应为木地板或水磨石地面。 制动间根据三通阀、分配、软管及塞门的检修作业要求配备相应的检修设备,除三通阀检修工作台、三通研磨机、三通阀及分配试验台、闸调器试验台等数量按检修工作量确定外,其余设备参照规范配套设置。 制动间长度取 48m,跨度取 18m,面积 756m2,设计两层独立建筑,楼内两端设零件提升机。 一 层布置阀类抛丸、清洗设备及制动软管、塞门、罐车阀等的试验检修设备和一条传输线;二层中部布置一条纵向传输线,其两侧依次布置制动阀拆卸、零件清洗、检测、研磨、组装、试验设备,设制动阀智能存取设备。 第六节 滚动轴承车间设计 在铁路车辆的行车事故中,车辆燃轴、切轴事故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因此,要搞好铁路运输,确保行车安全,就必须提高新造轴承的可靠性和切实提高轴承的检修质量。 滚动轴承间是车辆轴承检修的重要基地,科学地组织轴承间的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轴箱由轴箱走行棚进入轴箱检修间经过清洗、打磨、烘干后检修.检修后的轴箱 存放轴箱的检修、存放做到不落地,检修过程中设有轴箱存放架、修竣的舶箱存放在轴箱存放柜中,待修的轴箱存放在轴箱走行棚内。 兰州交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21 一、轴承一般检修(段检)的基本原则 轴承一般检修 (段检 )是对新造或大修轴承在装车后的质量保证期内进行的状态修。 这种修理有如下要求。 1.必须在经过铁路局认证并经铁道部批准的车辆段、车轮厂的滚动轴承间内进行。 2.严格实行轴承原套检修,除密封座、密封罩组件和中隔团外,禁止轴承外圈、内圈及滚子组件进行互换或拼修。 3.对轴承外因、内圈及滚子组件按照技术条件及工艺 要求进行检查、检测并对轴承外困施行探伤检查,按规定标准组装、注油和轴承压装。 4.实行轴承的使用寿命管理,凡达到规定使用年限者,应送厂大修或报废。 5.轴承检修实行严格的质量保证制度,各种修程均须按规定的质量保证期实行质量保证。 二、轴承检修基本工艺流程及作业要求 滚动轴承检修根据轴承分解、清洗、探伤、检测和组装存放等作业要求设置了轮轴 清洗间、轴承探伤间、轴承检测间、轴承存放间。 滚动轴承经过清洗、分解探伤、检测组装后存放并将轴承走行公里及轴承检测数据输入微机进行管理。 轴承一般检修 的基本工艺流程如下: 轴承退卸→第一次清洗(粗洗)→轴承分解(拆卸密封罩组件)→外圈除锈→第二次清洗(精洗)→烘干→轴承检查→检测→喷淋→烘干→轴承组装(压装密封罩)→定量注油→包装→存储轴承与轮对压装。 上述工艺流程作工艺布局要做到“三条线三分开”。 轴承退卸与压装要分开。 轴承分解与组装要分开。 轴承清洗与检查、检测组装要分开。 但轴承组装、定量注油可同室进行。 根据实际情况,在保证总体工艺布局合理的前提下,实现轴承退卸、分解、清洗;轴承检查、检测;轴承组装等三条作业线。 检修作业间的组成 及要求。 (1)检修作业间的组成包括轴承退卸、清洗间,轴承检查,轴承检测间,轴承组装间, (轴箱 )轴承存放间,轴承与轮对压装。 同时,还应考虑与轴承检修作业有关的轮对检修作业间。 它们之间工艺流程要顺畅、衔接好。 (2)对作业的要求:轴承的退卸、清洗、检查、检测、组装工作在清洁明亮的专用工作间内进行。 轴承检测间要求清洁、干燥、密封性好,有良好的照明,铺设木地板或水磨石地面。 室内空气清洁度为 24h 自然落尘量,客车的应不大于 60mg/ m2,货车的应不大于 80 mg兰州交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22 / m2。 室内温度为 16— 30℃,相对 湿度不大于 60%。 为保证达到环境要求,检测可装置空调设备。 轴承组装间的落尘量,客车的应不大于 80 mg/ m2;货车的应不大于 120 mg/ m2。 温度为 16— 30℃,相对湿度不大于 60%。 轴承存放间应防尘、防锈。 需有专用的存放(柜) 架,不得置于地上。 存放间落尘量,客车的应不大于 80 mg/ m2;货车的应不大于 120 mg/ m2,相对湿度不高于 40%。 总组装间,即 (轴箱 )轴承与轮对组装,室内温度应不低于 10℃。 车轴、轴承及其附件应在同一室温下测量,在测量前的量具应同温 8h 以上,若同 温未在同一室内,则各室间的温度差应不大于 5℃。 总组装间,可设固定或升降的专用组装台,高度应高出地面 400mm,以方便组装和检测,长度最少应能摆 4 个轮对,特别是室内外温差大的地区,必须提前将轮对放在室内,以便满足轮对与轴承保持同温 8h 以上的要求。 滚动轴承间与轮轴间独立设置。 滚动轴承间有轮对输送线、分解组装作业线,并与轮轴间、转向架间或轮对存放场相通,其轨道中心距侧墙不小于 3m。 三、滚动轴承间设计 本设计中滚动轴承间布置于轮轴间的一侧,其基本尺寸为:长度 30m,宽度为 18m,面积 540m2。 按检修工艺要求,车间内布置检修作业间、轴承检测间、轴承总组装间。 车间内配备以下主要设备仪器:轴承退卸机、 10t 单柱压力机、轴承密封罩拆卸机、轴承清洗机、轴承检测工作台 (包括照明设施、轴承专用转动器、 5倍或 10 倍放大镜、轴承检测仪等 )、外因探伤机、定量注油机、固定式轴承压装机和轴承存放架 (柜 )等设备。 第七节 空调车间设计 随着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和旅游事业的不断发展,旅客对乘坐铁路客车舒适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近年来空调客车的数量有了很大的增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