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家隧道设计说明书_毕业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计可靠合理、使用安全等方面。 重视隧道设计前的水文地质调查、勘测的预设计(初步设计)工作,必须进行施工中的地质超前预提及变位量测工作,处理好隧道支护结构形式和支护时间、通风方式的选择与方案的设计,及时进行信息化反馈施工设计。 这种动态设计、动态施工、动态管理是符合地下工程不确定性客观规律的,是克服施工中不确定性因素的重 要手段,是确保安全、可靠、适用、优质建成工程的关键。 隧道修建完成后,运营监控、防灾救灾的优化设计也是未来主要研讨课题。 二 O一三届土木工程(岩土 与 地下 结构 工程方向)毕业设计 3 新奥法是本世纪四十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它是以喷射混凝土和锚杆为主要支护手段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把隧道的衬砌支护与围岩看作是相互作用的整体,既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又使支护起到加固围岩的作用。 在确保隧道稳定的基础上,使设计更加经济、合理。 目前这种方法还处于经验设计阶段,需在实施过程中根据现场量测数据加以修正。 新奥法与传统的矿山法相比,更能结合实际地质条件。 随着理论上的日益完善,将会在地下工程中 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立题的目的: 通过本课题的毕业设计,使我们了解隧道工程有关设计和施工规范,并能较为系统地掌握隧道工程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 熟悉隧道设计的全过程,掌握隧道设计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基本程序和基本技术,获得隧道设计的基本训练。 培养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本技能,提高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毕业后尽快适应社会工作奠定基础。 立题的意义:毕业设计是大学四年以来最重要的一项学习内容,是对四年所学知识的总结和运用。 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在课程设计的基础上,运用学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结合工 程实际,参考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工程设计图集及其他参考资料,独立地完成所要求的设计任务。 同时系统地掌握设计计算步骤、方法,培养我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走上工作岗位,从事有关设计、施工等具体实践工作奠定基础。 本隧道设计 本设计之 赵家 隧道位于 国家高速公路成渝环线重庆江津至四川合江段 , 赵家 隧道起止桩号为 K9+225~ K9+485,全长 260m。 通过对隧道区内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当地自然地貌与气象的考虑并结合安全、经济等方面的因素所设计的 赵家 隧道,将体现出公路隧道便捷、节能、经济、环保等优点。 陈攀 : 赵家 隧道设计 4 第 2 章 设计原则及技术标准 设计原则 隧道设计应能满足规划、运营、施工、防排水等要求;其结构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以满足使用的需要 , 隧道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 隧道横断面内净空尺寸根据建筑限界、地质条件及结构受力条件进行设计,并考虑了洞内装饰、运营设施的安装以及因沉降及变形等所需的空间。 隧道洞口应贯彻“早进洞,晚出洞”原则,避免大刷大挖,以保持原有山体的稳定及周边环境。 避免设于地质不良、排水困难地段。 当地形等高线与路线斜交或其它因素引起的边仰坡过高时,考虑设置明洞或其它 支挡建筑物。 洞门型式应结合地形及地质条件,并考虑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力求经济、美观、民俗性。 特别应适应驾驶人员视觉条件过渡的需求。 隧道衬砌的结构设计,根据隧道地形及工程地质条件、两端路线的布设条件、施工方法及工期要求等进行。 暗挖隧道采用喷锚构筑法进行设计和施工,采用复合衬砌形式。 围岩 较 差的衬砌向围岩 较 好的延伸, II类围岩延伸 10m, III、 IV 类围岩延伸5m;偏压衬砌向非偏压衬砌延伸 5m 以上。 隧道支护衬砌参数根据数值分析计算,并结合工程类比确定。 隧道按信息化设计和施工。 施工时根据监测反馈信息,必要时 对设计参数和施工方法进行调整,以保证隧道结构安全、经济。 对于地质条件较差、浅埋及偏压地段,衬砌结构应予加强,并采取适当的辅助施工措施保证施工安全。 隧道内采用 水泥沥青 混凝土路面。 隧道洞口边仰坡应严格控制开挖高度,同时作好必要的坡面防护和地表排水。 坡面防护尽量以绿化和恢复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为主要手段。 隧道弃碴应尽量作为路基填方使用;余碴应集中堆放,并作好防护措施。 严禁弃于河流、水库及沟内,施工中产生的有害废水,必须经过处理后方可排放。 设计依据 ( 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CJJ3790) (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2020) ( 3)《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JTG D702020) ( 4)《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 ) 二 O一三届土木工程(岩土 与 地下 结构 工程方向)毕业设计 5 ( 5)《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JTG F602020) ( 6)《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1082020) ( 7)《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JTJ01194) ( 8)《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JTJ00489) ( 9)《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 范》( JTG D402020) ( 10)《铁路隧道设计手册》中国铁路出版社 1995 年版 (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 ( 12)交通部《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 1996 年 1 月 1 日) 主要技术标准 隧道按高速公路 双向四车道连拱 隧道设计。 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如下: ( 1) 行车速度:隧道设计车速为 80Km/h。 ( 2) 隧道建筑限界: 隧道单洞建筑 限界净宽: ;行车道宽度: ;限界净高: 5m ( 3) 设计交 通量: 近期 16700 辆 /日、中期 28500 辆 /日、远期 38700 辆 /日。 ( 4) 行驶方向:单向行驶 ( 5) 设计荷载: 高速 公路 ( 6) 隧道 内路面横 坡度: 2% ( 7) 隧道内路面纵坡: % ( 8) 隧道内卫生标准: CO 允许浓度:正常行使时为 150ppm 交通阻塞时为 250ppm( 15 分钟内) 烟雾允许浓度:正常时, K≤ 交通阻塞时, K≤( 20 分钟内) 陈攀 : 赵家 隧道设计 6 第 3 章 工程概况 地理位置、地形地貌 赵家 隧道位于 国家高速公路成渝环线重庆江津至合川段 , 赵家 隧道起止桩号为K9+225~ K9+485,全长 260m。 隧道穿越区的地形主要是 石龙峡附近 的山岭、坡地、台地和沟谷,由于岩石成份的不同和地质构造作用,岩体呈现有块状、碎块状、整体状和破碎状,在地面形成陡崖、 陡坡,石球、石蛋等异常发育,形状各异。 山岭植被茂密,以相思树等高大乔木为主。 赵家 隧址区属构造剥蚀区,地貌形态属丘陵山地。 山脊走向北西~南东向,最高峰海拨。 拟建隧道洞身从山体北翼由北东~南西向穿过,洞身最大埋深约。 进、出洞口地 形下缓上陡、坡度 12~ 30度。 山体植被茂盛,灌木丛生,石蛋、石球等地质体较发育,部分基岩裸露。 东侧为丘陵山地,西、北、南三面地形较低,有沟谷或山前斜地等环绕。 气象、水文 重庆市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湿润。 多年平均气温 18℃ ,极端最高气温℃ ,极端最低气温 ℃ ;降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 ,历年最大降雨量 1707mm,最小降雨量 ,( 3~ 9)月为雨季, 10 月至翌年 2 月最少,一年平均降雨天数 120 天, 6 月份降雨量最多,平均 , 12 月份最少,平均。 隧道规模 赵家 隧道为 连拱 隧道,隧道 全 长 260m,起讫桩号: K9+225~ K9+485, 属 短 隧道。 二 O一三届土木工程(岩土 与 地下 结构 工程方向)毕业设计 7 工程地质情况 地质构造 隧道位于石龙峡附近,石龙峡背斜西翼,单斜构造,岩层为侏罗系中统上沙庙组紫红色、暗紫红色泥岩、泥质砂岩、粉砂岩与黄灰色、暗紫色长石石英砂岩互层,砂岩层厚,呈镜透体或具有分叉、交错层等特征,层理明显,节理不甚发育,属硬质岩,坚硬致密,完整性好,页岩性软,易风化剥落,隧道开挖后拱部无支护可产生掉块,侧壁稳定,地下水不丰富,隧道开挖不会遇到突发性灾害涵水,局部有 股状滴水或湿润,对隧道影响甚微。 隧道所处位置为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主要成分为泥岩,是 一种由泥巴及 黏土固化而成的沉积岩,其成分与构造和页岩相似但较不易碎。 粒度 (即 4μ m)主要由 粘土矿物 组成。 含粉砂泥岩,粉砂质泥岩,钙质泥岩、硅质泥岩、铁质泥岩、炭质泥岩、锰质泥岩, 黄色 泥岩、灰色泥岩、红色泥岩、黑色泥岩、褐色泥岩, 高岭石粘土 岩、伊利石粘土岩、高岭石 伊利石粘土岩。 水文地质条件 ( 1)地下水 隧址区内地下水主要赋存和运移于强风化带及构造破碎带的裂隙中。 地下水类型为潜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下渗及相邻含水层的侧向渗透补给,受地形、地貌影响变化较大,勘察期 间测得各钻孔混合水位标高为 ~。 ,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预计地下水位年变化幅度约( 5~ 8) m。 由于隧道洞身主要受力区位于微、弱风化花岗岩中,故洞内地下水主要来自与隧道相交的构造裂隙破碎带,受构造控制明显。 本隧道以压扭性断层为主,构造裂隙多呈闭合状,间隙小,透水、储水性能较差,因此地下水量总体不大,但也不排除局部断裂带较宽、富水性相对较好的可能性。 根据地区工作经验,洞内弱风化花岗岩一般呈淋湿状态,有渗透水、滴水现象,断裂带偶有成股水流涌出,局部水量较大。 据水质分析 ,水中 PH 值为 ~ , Mg2+为 ~ , HCO3为 ~, SO42为 ~ , Cl为 ~ ,侵蚀性 CO2为 ~。 按 Ⅱ 类环境,弱透水土层考虑,依行标《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JTJ06498)有关标准评价,地下水对砼无腐蚀性。 (2) 地表水 陈攀 : 赵家 隧道设计 8 区内地表水系不发育,多为短小干沟呈放射状延向周边低洼处,流域面积小,流程短,坡降大,因此枯、丰期流量悬殊。 隧道主要工程地质问 题评价 ◆ 进口 赵家 隧道进洞口 地形平缓,隧道轴线与 地形等高线正交,进口围岩为 Ⅴ 级围岩。 ◆ 出 口 据地面调查及地面物探资料显示, 出 洞口 地形横坡陡峭,隧道轴线与地形等高线斜交,进口围岩为 Ⅴ 级围岩。 地震 根据历史记载:在该地区及附近地区未发生 6 度以上(含 6 度)破坏性地震。 根据国家地震局《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 1990)》及《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2020)附件《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 (1:40 万 ),路段区设计毒针基本加速度值为 ,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 为。 根据隧址区出露的地层岩性特征,按《公路隧道勘测规范》的有关规定,将隧道洞身段围岩类别定为 Ⅵ 、 Ⅴ 级。 二 O一三届土木工程(岩土 与 地下 结构 工程方向)毕业设计 9 第 4 章 隧道总体设计 隧道选址 赵家 隧道位置的选择满足《公路隧道设计规范》的要求。 本隧道按分类属于 短隧道,根据地形图和各种资料进行技术、经济的比较之后,最后确定一条路线,线形对隧道很重要,一般隧道的平面线形以采用直线或大半径曲线为好。 隧道位置选择在稳定的地层中,尽量避免穿越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极为复杂以及严重不良地段,当必须通过时,要有切实可靠的工程措 施。 在本隧道中,考虑到洞口处地形不太复杂,同时为保证隧道会车视距与停车视距满足要求,综合考虑,隧道采用直线形。 隧道平面设计 隧道平面线形总体上受两端主线连接限制。 通过实地调查,充分研究了隧道所处地域的环境、地质情况,与两端主线连接条件,施工和投资等综合因素,考虑隧道采用 直线 形式,按照《公路路线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设置超高。 如图 所示 表 隧道平面设计表 隧道名称 起讫桩号 隧道长度( m) 平面线形 赵家 隧道 K9+225~K9+485 260 进口和出口位于直线上,洞身位于直线上 纵断面设计 依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JTG D70— 2020),结合线路总体高程、隧道工程所处位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以及运营过程中的通风、排水问题等综合因素。 考虑隧道内线路坡度设置为单面坡,坡度: %, 如图 所示 表 隧道纵段面设计表 隧道名称 进口桩号 设计标高( m) 出口桩号 设计标高( m) 纵坡 /坡长( %) /( m) 赵家 隧道 K9+225 K9+485 陈攀 : 赵家 隧道设计 10 隧道内净空断面设计 建筑限界 ( 1) 隧道横断面。赵家隧道设计说明书_毕业设计(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 45 东北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第 1章 引言 1 第 1章 引 言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来源 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铁路货运在现代物流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能更好的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提供运力,保证铁路货运的安全
nsigned int define TRANSFORM_FRE_TO_VELOCITY // 频率转换为速度的系数 速度 =频率 / TRANSFORM_FRE_TO_VELOCITY uchar data led[4]={0,0,0,0,}。 //存放速度的个、十、百位 uchar data Fre[4]={0,0,0,0,}。 //存放频率的个、十、百、千位 uchar count。 //
z 的石英晶振,使内部振荡器按照石英晶振的频率频率进行振荡 ,从而就可以产生时钟信号。 时钟信号电路如图 所示。 图 时钟信号电路 ( 3) 复位 RST( 9 脚) 当振荡器运行时,只要有有两个机器周期即 24 个振荡周期以上的高电平在这个引脚出现时,那么就将会使单片机复位,如果将这个引脚保持高电平,那么 51 单片机 芯片就会循环不断地进行复位 [5]。 复位后的 P0 口至 P3 口均置于
式中: Q2—— 一条支管的流量 (L/h) L2—— 一条支管的长度 (m), L2=50(m) S1—— 毛管间距 (m), S1= (m) 经计算 : 一条支管输水量 Q1=2125(L/h) 根据作物、灌溉制度等资料计算需水量 计算公式: Q0=αm A /ηTt 式中: Q0— 设计灌溉流量 A— 设计灌溉面积 ( 亩 ) α — 控制性作物种植比例(取 ) m— 设计灌水定额 ()
0 250 189 24 四房两厅及以上 (含复式、别墅) 180 1000 287 8 而赤岗项目的户型配比: 户型 套内面积 套数 小计 A 1/1 6 A39。 1/1 1 C 1 8 G 1 1 I 1 1 B 1/1 2 H 1/1 1 D 2/2 1 E 1/1 1 F 1 4 F2 1/1 1 15/33 户型 套数 比重 单间 14 52% 1 房 1 厅 12 44% 2 房
钢筋的切断和弯折:利用钢筋切断机和弯曲机施工,钢筋的弯折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5020492)的规定,施工时除监理同意,已弯成的钢筋不得重新弯折再用。 3. 钢筋的存放 在施工时 应将不同型号的钢筋标明并分别堆放,以便识别。 钢筋应保持清洁、无锈蚀、氧化皮、油脂、泥土、油漆、滴下的砂浆以及盐类或其他任何材料污染等,使混凝土与钢筋之间握固力不受到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