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产量400万吨的煤矿初步设计_采矿工程毕业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井巷施工进度表 .................................................................................. 74 建井工期计算 ...................................................................................... 75 矿井达到设计产量时井巷工程量 ...................................................... 77 总 结 .............................................................................................................................. 78 致 谢 .............................................................................................................................. 79 参 考 文 献 .................................................................................................................... 80 采矿工程专业 2020 届毕业设计 4 1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井田概况 矿区位置与交通: 煤矿位于 省 市 县境内,距 集团约 9km,地理坐标东经 113176。 00′,北纬 36176。 20′。 公路交通十分便利。 井田中部有东西向 309 国道穿过,南北向 208 国道从井田东部通过,另外矿井还建有铁路专用线。 北距太原市 200km,南距 市 23km,东距 北火车站 15km,交通十分便利 , 见图 11。 图 11 矿井交通位置图 井田地形、地势: 煤矿位于 盆地西部,全区广为第四系黄土 沉积 采矿工程专业 2020 届毕业设计 5 掩盖,地形平缓,局部黄土冲沟发育,为高原盆地内的河谷平原区。 总的地貌形态是西北高,东南低,北部为缓和低山丘陵区,黄土冲沟密布,地形切割破碎,中南部地形平坦,海拔标高 +930m左右。 气候: 本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燥大陆性季风气候。 温度: 根据 1978 年温差变化,最高气温 ℃ ( 6 月 30 日),最低气温 ℃( 2 月 12 日),悬差 ℃。 雨量: 根据 县历年气象资料统计,年降水量在 410~917mm,平均 ,年蒸发量在 1502~ mm,平均 mm,蒸发量为降水量的 2~ 倍。 向和风速: 最多风向北西,最大风速 14~16 米 /秒。 结冰期和冻土深度: 冰冻期为每年 10 月到次年 4 月,最大冻土深度为 75cm( 1977年 2 月)。 地震: 历史记载 1497 年 2 月, 县城附近曾发生 6 级地震(中国地震资料表上未记载级别,地震地质大队( 1970 年 10 月)编制的 地区构造体系图上定为5~ 级。 ) 省抗震工作办公室等三家单位,于 1979 年以( 79) 抗字第 1号文 “关于颁发 省地震裂度区划图及说明的通知 ”将 划分为 6 度区, 市划分 为 7 度区。 根据国家地震局颁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2020),本区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 g,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 6 度。 煤田开发历史: 矿区解放前即有小窑开采,五十年代末国家投资大规模开发,于 1959 年成立 矿务局。 2020 年 8 月 矿务局改制成立 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属 省授权经营的 12 户国有重点企业。 矿业(集团)以下辖 、 、 、 4 对生产矿井。 矿区内现有生产矿井: 煤矿周围主要有 煤矿、 煤矿、 煤矿和 煤矿等。 1水源: 煤 矿水源地位于工业场地东南角,现有 3 眼井, 2 用 1 备。 水质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每天可向矿井工业场地和居住区提供 6000m179。 生活用水;另外矿井工业场地内还有临时水源井 5 眼,每天可提供 2020m179。 生活、生产用水。 矿井现有生活给水系统完全能够满足矿井 延深 后的要求。 1电源: 电厂是矿区的自备电厂,位于 矿附近,现装机容量 225MW,现有两回 110kV线路向 矿 110kV变电站供电。 矿 110kV变电站位于 矿,是矿区的一座中心变电站,两回电源引自库西开闭站 ,导线型号为 LGJ300m㎡ ,长度 采矿工程专业 2020 届毕业设计 6 3km;另两回引自 电厂,导线型号为 LGJ240m㎡ ,长度 16km。 该变电站设三台主变压器,容量为 ,电压等级为 110/35/6kV,运行方式为两台运行一台备用。 西坡 35kV 变电站,双电源均引自 矿 110kV 变电站 35kV 出线间隔 Ⅰ 、 Ⅱ 段母线,导线型号均为 LGJ150,线路长度均为 ,主变容量为 2。 该站位于 矿的南侧。 煤 矿建有一座 6kV开闭所,其双电源以母线的方式引自 矿 110kV 变电站 6kVⅠ 、 Ⅱ 段母线,该开 闭所现担负着整个 矿井的供电负荷。 地质特征 地层 井田均为第四系黄土所覆盖,仅于北部阎村、常隆一带有二迭系上石盒子组地层零星出露。 根据钻孔揭露情况,将地层发育情况由老到新叙述如下 (见图 12) : 1. 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 O2m 岩性为灰色~深灰色厚层状石灰岩,局部裂缝溶洞发育,并为灰白色铝质泥岩、黄铁矿、菱铁矿等充填。 2. 石炭系中统本溪组 C2b 该组厚度 ~ ,平均。 岩性以灰色块状铝土泥岩为主,局部发育灰白色中厚层状中粒砂岩、砂质泥岩以及底部 式铁矿层。 与下伏地层假整合接触。 3. 石灰系上统太原组 C3t 本组厚度 ~ ,平均厚度。 底部以 K1 砂岩与本溪组分界,顶部以 K7 砂岩与 组分界,是本区的主要含煤地层之一。 主要由 4~ 5 层石灰岩及灰色砂岩、灰黑色泥岩和 7~ 10层煤层组成。 其中 15- 3号煤层为可采煤层,厚度 0~ ,平均厚度 ,但冲刷面积较大。 属典型的海陆交互相沉积,旋回结构明显,但岩性岩相较为复杂。 本组发育四层较稳定的石灰岩。 采矿工程专业 2020 届毕业设计 7 图 12 综合柱状简图 4. 二叠系下统 组P 1S 采矿工程专业 2020 届毕业设计 8 本组厚度 ~ ,平均厚度约。 是本区主要含煤地层。 岩性主要为灰白色、灰色中、细粒石英砂岩,灰色、灰黑色粉砂岩、砂质泥岩,夹 1~ 4 层煤。 其中下部的 3 号煤层为主要可采煤层,厚度 ~ ,平均厚度 , 3 号煤上部多有一层灰色细、中粒砂岩,厚度数米至十余米,为 3 号煤老顶,与下伏地层太原组呈整合接触。 5. 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 1x 本组厚度 ~ 78m,平均厚度约。 连续沉积于 组地层之上,顶部为一层紫红、紫灰等杂色含鲕粒的厚层状铝质泥岩或砂质 泥岩(俗称桃花泥岩),中下部为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灰色、灰白色石英砂岩。 底部以一层灰白色厚层状中、粗、细粒石英砂岩K 8 与 组分界。 6. 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 1sh 本组厚度 ~ ,平均厚度约。 岩性为紫红色、紫灰等杂色泥岩或砂质泥岩,灰色、灰白色、黄绿色细、中、粗粒石英砂岩。 底部以K 10 砂岩与下石盒子组分界。 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7. 第四系Q 厚度 31~ ,平均约。 是本区的主要覆盖层,岩性为棕黄色、浅黄色亚粘土,含砂质粘土,夹姜石、砂砾层,顶部 为耕植土,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地质构造 井田位于 矿区中部,构造以褶曲为主,地层走向近南北,向西倾斜,倾角 3~6176。 东部以单斜为主,伴有近东西向波状起伏;西部为近南北向褶曲。 1. 褶曲 本区姬村以东,基本为一向西倾斜的单斜。 姬村以西,则为近南北向的相互平行的背、向斜。 由东向西,依次为姬村向斜、路村背斜、老军庄向斜。 轴向近南北向,在南北两端稍有偏转,北端偏西,南端偏东,局部因受东西向波状起伏影响,走向略有变化。 背、向斜的两翼接近对称,倾角不大,多在 5186。 左右,轴部比较宽缓 ,幅度最大 110m,一般 50m上下,局部有一些东西向的小的起伏,北部 504 号孔附近有一对小的背向斜。 南部南辛庄附近有一对近南北向的背向斜。 现将主要褶曲叙述如下: 采矿工程专业 2020 届毕业设计 9 ⑴ 姬村向斜 轴向近南北,北起阎村附近,向南经 1012 号孔和 2020 号孔之间,过姬村西经 2026号钻孔至 2034 孔附近,全长 ,两翼几乎对称,倾角 4~6186。 ⑵ 路村背斜 轴向南北,北部偏东,北起 1008 号钻孔东侧,西向南经路村西,至 1029 号孔附近,全长约 ,两翼几乎对称,倾角 4~6186。 ,轴部较为平缓。 ⑶ 老军庄向斜 北自 1039 钻孔附近,过 2026 号孔,轴向变为南北向至区块 3 号拐点,全长约 6km。 2. 断层 井田断层不发育,除北部文王山南断层和东南边界安昌、中华两断层及西南边界藕泽断层较大构成 井田自然边界外,井田范围内尚发育有四条落差 20~ 30m和两条落差 5~ 10m的小中型断层。 现分述如下: ⑴ 文王山南断层:走向 75176。 东,倾向南东,为上盘下降的正断层,自东伸入本区,常 —1 号孔 3 号煤层底板高 , 513 号孔 3 号煤层底板标高 ,两者高差。 常隆附近落差 400m。 常隆西南断层上盘为石千峰 组底部地层,下盘为奥陶系及石炭系零星出露。 ⑵ 安昌断层:走向北 60176。 东,倾向南东,倾角 70176。 ,为上盘下降的正断层。 自东伸入本区,在区外 536 号钻孔所见,于孔深 530m见破碎带, K2 石灰岩和马家沟组石灰岩相接。 据地震资料,断层方向与地质推断基本符合。 推断落差 170m,该断层向西落差变小,至 1068 号钻孔附近,落差 70m。 ⑶ 藕泽正断层:位于藕泽至沙庄一带,为井田西南角的边界断层。 地表为第四系覆盖,据钻孔资料揭露。 如 1083 孔,于 ,以 组上部岩层与太原组 K2 石灰岩接触,断失 3 号 煤及太原组上、中部岩层,断距为 94m。 西南段的 2201孔在 ,断距约 10m。 东北段的 1901 孔于 ,见 组上部岩层与 3 号煤接触,断距达 30m。 此断层走向为北 52176。 东,倾向东南,倾角 70176。 ,全长为。 ⑷ 石室断层:该断层原判定是故县断层的延伸,王庄矿经生产探明并非故县断层延伸,现命名为石室断层,由王 82 号钻孔控制,根据王庄矿井下实际揭露情况,该断层走向由南西方向延伸至北二采区,性质为正断层,最大落差 18m,倾角 70176。 ,倾向东北,延伸北二采区不远处尖灭。 ⑸ F1 断 层:为 1011 号钻孔所见,推断走向北 20176。 西,倾向南西,倾角 60176。 ,为上 采矿工程专业 2020 届毕业设计 10 盘上升的逆断层。 1011 号钻孔 545m见破碎带,K 2 石灰岩重复, 153 号煤层重复,显属三个逆断裂所致,总落差 30m,延长 1500m。 ⑹ F2 断层:走向北 80176。 东,倾向北西,倾角 70176。 ,为常 2 20 20 517 号钻孔控制。 常 22 号钻孔缺失 3 号煤层以下至 K5 石灰岩以上的一段地层,据测井曲线解释,461m 有破碎带,落差 30m。 2020 号钻孔深 421m 见破碎带, K10 至 3 号煤层的间距和邻近钻孔相比缩短 15m,向西延至 2020 号钻 孔附近尖灭,向东延至 517 号钻孔附近尖灭,全长 ,为正断层。 ⑺ F3 断层:走向南北,向东倾斜,倾角 60176。 ,为上盘上升的逆断层,由 10 523号钻孔所控制。 1040 号钻孔 474m为破碎带, K2 石灰岩重复,落差 20 m, 523 号钻孔473m见破碎带, K2 石灰岩重复,落差 10m,南北延长 1520m。 ⑻ F64 断层:位于 以北,走向北 50176。 东,倾向南西,落差 10m,为上石盒子组地层露头所显示,推断延长 500 余米,为正断层。 ⑼ F65 断层:位于 F64 断层以南,走向北 75176。 东,倾向南西,落差 5m, 为上石盒子组地层露头所显示,推断延长 500 余米,为正断层。 3. 陷落柱 井田内探测到的所有陷落柱均不含水。 4. 岩浆岩 井田范围内没有岩浆岩侵入。 煤层及其顶底板岩石特征 一、 煤层 1. 含煤地层 井田含煤地层为下二迭系 组及上石炭系太原组,含煤地层总厚 ,含煤10~ 17 层,煤层总厚 ,含煤系数为 %。 ( 1) 组厚 ,含主要可采煤层 3 号煤层,煤层平均厚度 ,含煤系数%, 组顶底部、局部发育不稳定薄煤层 1~ 3 层,一般均不可采。 ( 2) 太原组厚 ,含稳定的可采煤层 153 号煤层,不稳定的局部可采煤层8 9。设计产量400万吨的煤矿初步设计_采矿工程毕业设计(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低合金钢 素结构钢、低合金钢 素结构钢、低合金钢 碳素结构钢,低合金钢 产品种类 热轧钢卷冷轧原料卷 热轧钢卷 (预留平整 ) 热轧钢卷 (预留平整 ) 热轧钢卷(预留平整)冷轧原料卷 冶炼设备及公称 吨位/t 转炉 电炉 1179。 150 转炉 2179。 ( 3)179。 110 转 炉 2179。 210 薄板坯规格 /mmmm 70/65(结晶器出口 /液芯压下后 )x850~1680
(2) 由图 查得弯曲疲劳寿命系数 1 2 (3) 计算弯曲疲劳许用应力 取失效概率为1%,安全系数为 S=,由式10-12得 111 0 . 8 5 5 0 0[ ] 3 2 6 . 9 21 . 3N F EF Z M P a M P aS 222 0 . 8 8 3 8 0[ ] 2 5 7 . 2 31 . 3N F EF Z M P a M P aS
泥由螺旋输送机送到石灰回收工段 [5]。 从苛化工段送来的白泥由螺旋输送机送入白泥干燥器,进入石灰窑进行煅烧,煅烧好的石灰,进入冷却筒。 在冷却筒内被二次风冷却,冷却后的石灰通过埋刮板式输送机进入粉碎机粉碎到一定的粒度,经过斗式提升机进入石灰仓贮存,以供使用。 燃烧用的一次风,经送风机送到空气预热器,加热到 150℃后,进入炉内,二次风则利用炉内所形成的抽力经冷却器进入炉内。
5 . 6 4 4 . 7 0 7 1 0tF T d N 31 1 10/ b / 100 / m F N mm N 查表 103 得齿间载荷分配系数 104的插值法查得 查图 1013 得 则载荷系数 1 1 . 0 6 1 . 2 1 . 3 1 1 . 7 1 7F A v F a FK K K K K 3)
所以, 方案 3 更适合。 综合比较,本论文认为榆林国际大酒店方案 3 更具有可行性和优势,所以,本论文就以方案 3 作为榆林国际大酒店的可行性研究方案为研究对象进行评估。 另外,可行性研究的重心,还包括财务评价、经济评价和社会评价。 财务评 价 作为投资者,无论是各级政府或企事业单位,还是个人,也不论其是直接投资者,还是其他形式的间接投资者,都希望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 (其中包括商业效益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上海世博会引领出的“世博经济潮”,再一次向世人展示了现代服务业特有的深度专业化与整合创新性。 加速成长的服务经济正成为新经济增长点涌现的重要力量。 现代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服务消费者、带动消费性支出、拉动 内需的同时,其服务工商业的功能也逐步展现出来。 最直接的表现是旅游业的客户群体从消费者扩大到了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