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与安卓手机通信工具设计与实现(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Driver) 、 音频驱动( Audio Driver) 、 蓝牙驱动( Bluetooth Driver) 、 Wifi 驱动、 电源管理( Power Management)等。 搭建 Android 开发环境 在开发之前,我们首先要搭建好 Android 的开发环境。 ( 1)所需工具 简单介绍及 下载:  JDK 下载 , JDK 5 或者以上版本。  Eclipse 下载, 版本在 以上。  ADT 下载: Android Development Tools( ADT)是一个 Eclipse 插件,它是为了减少 Android 开发的复杂度而存在,这个使得“程序猿”在使用 Android开发更加方便。  SDK 下载: SDK 包含了 jar 文件,运行环境及相关工具 . ( 2)工具的安装: 1. JDK 7 的安装和 系统 环境变量配置。 2. Eclipse 的安装, 安装或者自定义安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 3. 下一步是安装 ADT 插件。 首先打开已安装好的 Eclipse 软件,在菜单栏中点击 Help 项,在子菜单中选择 Install New Software 项,在随后弹出的窗口中,点击Add 按钮,在随后弹出的窗口中的 name 输入栏中,给 ADT 插件命名,然后点击Archive,浏览和选择已经下载好的 ADT 插件压缩文件。 然后点击 OK,这样就安装好了 ADT。 图 42 ADT 安装界面 4. 重启 Eclipse,然后在打开的软件界面中的菜单栏中选 Window 项,在子菜单中选 preferences 项,在随后弹出的窗口中,点击 Android,然后在左边就会出现相应的内容,点击 SDK Location,然后选择已解压的 SDK 文件的位置。 然后点击OK。 这样我们的 SDK 就安装好了。 然后重启 Eclipse,这样就可以进行 Android 开发了。 图 43 SDK 安装界面 Socket 编程 这个系统因为涉及到计算机和手机通信,所以必须要把其中一个当服务器,另 9 一个当客户端。 本次系统设计是把 PC 端当做服务器,手机当做客户端。 服务器开启监听程序,手机端的 APP 程序发出请求,或者服务器端发出请求, APP 端响应网络请求。 上面用到的技术其实就是 Socket 编程 , Socket 也称为套接字,一般被用于描述IP 地址和端口,应用程序的通信是通过 Socket 向网络发出请求或者应答网络请求。 Socket 因为用到协议,而协议分为安全可靠( TCP/IP)和不安全可靠( UDP)两种,而这个系统需要互传文件,需要保证服务 器和客户端数据一致,所以选择 TCP/IP协议。 HTTP 协议 现在,网络已深入人们日常生活,我们可以利用网络进行工作、学习和娱乐等。 每一刻都有数以亿万计的网络资源在流动,如图片、文本文件、应用程序、音频文件、各种压缩包等,它们就像资源海洋,使人们畅游其中。 而 HTTP 可以从这“海洋”中,快速且可靠的把需要的资源搬到 Web 浏览器上。 HTTP 在网络传输协议中的位置如图( 44)所示 图 44 网络传输协议结构图 HTTP 的特点 从图 44 中,可以看出, HTTP 是基于 TCP 协议的网络传输协议,而 TCP 是可靠传输的面向对象连接的网络协议。 其特点:( 1)支持客户端 /服务器端的工作形式;( 2)可靠性: HTTP 是基于 TCP 协议的网络传输协议,所以其是可靠的传输协议, 用户在访问信息时就不用担心其完整性了,因此对用户来说,这是件好事。 而对因特网应用程序开发人员来说也同样如此,因为这样就无需担心 HTTP 通信会在传输过程中被破坏、复制或产生畸变了。 开发人员可以专注于应用程序特有细节的编写,而不用考虑因特网中存在的一些缺陷和问题。 ( 3)无连接性:这个特性使总体传输数据时间减少,因为在使用 HTTP 传输数据的时候,在没有进行报文互传的时候,是不需要客户端和服务器建立连接的,当需要时才连接,不需要时就断开连接,这有利于快速传输。 ( 4)无状态性:这个特性使服务器的设计简化,让服务器更快速的响应客户端的请求。 因为使用 HTTP 协议时,服务器不需要记忆功能,不用记得这个客户端以前有没有访问过,访问了几次,而是只要每次响应客户端跟第一次一样。 10 HTPP 的操作过程 当启动服务器后,服务器就会创建一个进程,它不断是监听 Socket 创建的端口号 80,这样就可以及时发现是否有客户端向它发送连接的请求。 当有客户端对这个端口发送请求连接时,就会响应并建立连接,然后发送报文体,等待服务器发送客户端所需的文件作为响应。 然后网络连接断开。 在服务端响应请求和客户端发送请求,或者服务端发送请求和客户端响应请求时,都必须遵循 HTTP 传输协议的规则。 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交互过程如图(图 45): 图 45 客户端与服务器端 HTTP 交互图 HTTP 的报文结构 ( 1)请求报文:从客户向服务器发送请求报文。 ( 2)响应报文:从服务器到客户的回答。 HTTP 的请求报文由三部分组成: 1. 开始行,相当于一个识别标志,用来区分是请求报文,还是响应报文的。 2. 首部行,用来记载浏览器、服务器或报文主体的一些信息。 3. 实体主体,按实际需要而定,一般用不上。 11 第五 章 系统详细设计 通信工具的服务器的搭建 为了实现一个能手机和 PC 之间互传文件的软件系统, 设计思路是 在 PC 端搭建一个服务端程序来向外部提供 Web 服务,手机客户端向服务端发起请求, 服务器响应请求,然后服务器向客户端向客户端发起请求,客户端响应请求,如此 循环, 达到 PC 端和手机端双向通信的效果。 服务端采用 Tomcat 应用容器,通过 Servlet程序提供服务。 服务端提供下载服务的是 这个 Servlet,通过在 中配置 servlet 和其对应 url 映射后,启动服务端应用,就可以通过HTTP 的方式请求文件下载 LoadFile 这个 servlet 对应的服务。 LoadFile 核心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LoadFile extends HttpServlet { public void doGet(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throws IOException, ServletException { OutputStream o = ()。 byte b[] = new byte[1024]。 // the file to download. File fileLoad = new File(d:/temp, )。 // the dialogbox of download file. (Contentdisposition, attachment。 filename= + )。 // set the MIME type. (application/xtar)。 // get the file length. long fileLength = ()。 String length =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