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筑路机械厂办公设计计算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寸的确定 框架柱的截面尺寸 , 11( ~ )12 18cibH , (1~ 2)cchb , iH 为第 i 层层高。 本结构中层高为 ,故 cb =( 180~320) mm。 框架柱截面尺寸还应根据公式  c NcNA f估算。 式中: ( ~ ) vNN , vN 负荷面积 ( 12~14) kN/ m178。 层数,  N 为轴压比。 仅估算底层柱 ,本结构中,边柱和中柱负荷面积分别为(  ) m178。 ,(  )m178。 ,层数为 5 层;该框架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 8 度,建筑高度 30m,其轴压比限值 N =。 C30 混凝土 , cf = N/mm178。 边柱 14 5 10 cA     mm178。 中柱 14 5 10 14 .3cA     mm178。 取柱截面为正方形,则边柱、中柱截面分别为 359mm 359mm, 419mm419 mm,考虑到施工、计算简便以及安全因素,各柱截面尺寸从底层到顶层均取为 500 mm 500 mm。 梁尺寸确定 框架梁高为梁跨的 1/81/12,次梁高为梁跨的 1/101/14,梁宽为梁高的 1/21/3。 横向框 架梁跨度为 ,次梁跨度为 ,走道梁跨度为。 故框架梁、走道梁、次梁的截面分别为 300mm600mm, 250mm500mm,250mm500mm 楼板厚度确定 走廊单向板 h=l0/35=2400/35=,双向板 h=l0/45=3600/45=80mm,为计算方 便,板厚统一取为 100mm。 次梁布置 在两道横向框架梁中间布置一道次梁,因此,双向板跨为。 6 荷载计算 作用在框架结构上的荷载通常为恒载和活载。 恒载包括结构自重、结构表面的粉灰 重、预加应力等。 活荷载包括楼面和屋面活荷载 、雪荷载、安装荷载等。 高层建筑水平力是起控制作用的荷载,包括地震作用。 地震作用计算方法按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进行,对高度不超过 40m 以剪切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 布比较均匀的结构,可采用底部剪力法。 竖向荷载主要是结构自重 (恒载 )和使用荷载 (活载 )。 结构自重可由构件截面尺寸直 接计算,建筑材料单位体积重量按荷载规范取值。 使用荷载 (活荷载 ) 侧移计算及控制 按荷载规范取值,楼面活荷载折减系数按荷载规范取用。 框架结构的侧移由梁柱杆件弯曲变形和柱的轴向变形产生的。 在层数不多的框架中,柱轴 向变形引起的侧移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在近似计算中,一般只需计算由杆件 弯曲引起的变形。 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层间位移和层高之比、顶点位移与总高 之比分别为 1: 650,1: 700。 框架结构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变形验算要求各层的层间侧移值与该层的层高之比不宜超过 1/550 的限值。 内力计算及组合 竖向荷载下的内力计算 竖向荷载下内力计算首先根据楼盖的结构平面布置,将竖向荷载传递给每榀框架。 框架结构在竖向荷载下的内力计算采用分层法计算各敞口单元的内力,然后在将各敞口 单元的内力进行叠 加;连梁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而进行调幅,按两端固定进行计算。 水平荷载下的计算 利用 D 值法计算出框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层间水平力,然后将作用在每一层上的 水平力按照该榀框架各柱的刚度比进行分配,算出各柱的剪力,再求出柱端的弯矩,利 用节点平衡求出梁端弯矩。 内力组合 第一:荷载组合。 荷载组合简化如下: ( 1) 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 ( 2) 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 ( 3) + !未找到引用源。 地震荷载 第二:控制截面及不利内力。 框架梁柱应进行组合的层一般为顶上二层,底层,混凝 7 土强度、截面尺寸有改变层及体系反弯点所在层。 框架梁控制截面及不利内力为:支座截面, maxM , maxV ,跨中截面, maxM。 框架柱控制截面为每层上、下截面,每截面组合:maxM 及相应的 N、 V, maxN 及相应 m、 V, minN 及相应 m、 V。 施工材料 第一:本工程中所采用的钢筋箍筋为 Ⅰ 级钢, fy=210N/mm178。 ,主筋为 Ⅱ 级钢, fy=300N/mm178。 第二:柱梁钢筋混凝土保护层为 35mm,板为 20mm。 第三:钢筋的锚固和搭接按国家现行规范执行。 第四:本工程梁板、柱均采用 C30。 第五:墙体外墙采用 240厚水泥空心砖。 内墙采用 200厚蒸压灰砂砖。 8 4 结构设计 楼盖设计 楼面荷载: 30mm现制水磨石 178。 100mm钢筋混凝土 25=178。 20mm石灰砂浆 17=178。 恒载小计 178。 板型划分 图 41:楼面板结构平面图 (1)gk=178。 (2)活荷载标准值办公室: 178。 走廊: 178。 其 他: 178。 (3)板的恒载设计值 g==178。 板活载设计值 q= 板弯矩计算 根据不同支撑情况,整个楼盖可分为 1, 2双向板与 3单向板。 1 区格板: l01/l02 = g=178。 q===178。 p=g+q=178。 q/2=178。 g' =g+q/2=178。 单位板跨中弯矩: m1=(+)178。 +(+)178。 =+=•m 9 m2=(+)178。 +(+)178。 =+=•m 21 0 . 1 1 4 0 6 . 9 9 3 . 6 9 . 8 8 4m       kN•m 2m =178。 =•m 0x 1 00 20 4 76 m mh     2 区格板: l01/l02= g=178。 q===178。 q/2=178。 p=g+q=178。 m1=(+)178。 +(+)178。 =+=•m m2=(+)178。 +(+)178。 =+=•m 21139。 39。 39。 0 . 0 8 2 6 6 . 9 9 3 . 6 7 . 4 8 3mm      kN•m 22 39。 39。 0 . 0 5 7 0 6 . 9 9 3 . 6 5 . 0 9 7m      kN•m 3区格板: gk=178。 qK=178。 p=+=178。 跨中弯矩系数  =1/10支座弯矩系数  =1/14 3区格板跨中: 2M pl =•m 支座: 2M pl =•m 板的配筋计算 双向板配筋: 板保护层厚度取 20mm,选用 Φ8 钢筋作为受力钢筋。 则短跨方向跨中截面有效高度 h0x=100204=76mm 长跨方向跨中截面的有效高度: hoy=1002084=68mm 表 43 楼面板的配筋计算 截面 h0(mm) m(kN•m) As (mm178。 ) 配筋 实有 As ( mm) 跨 中 1 区 格 l01方 向 76 380 Φ8@150 335 l02方 向 68 190 Φ8@200 251 2 区 格 l01方 向 76 311 Φ8@150 335 l02方 向 68 144 Φ8@200 251 支 座 12 76 652 Φ12@150 754 13 76 469 Φ12@200 505 14 76 469 Φ12@200 505 22 76 336 Φ10@200 393 10 23 76 469 Φ12@200 505 33 76 543 Φ12@150 754 3 区格板配筋计算表 截面 m(kNm) 210s cMf bh  0 .5(1 1 2 )ss   0s syMA hf 选配钢筋 实配钢筋 跨中 Φ8@150 335mm 支座 Φ8@200 251mm 5区格板配筋计算表 截面 m(kNm) 210s cMf bh  0 .5(1 1 2 )ss   0s syMA hf 选配 钢筋 实配钢筋 跨中 Φ8@150 335mm 支座 Φ8@200 251mm 次梁计算 柱受力纵筋均采用 HRB335钢筋, fy=300N/mm178。 , C30混凝土, 次梁截面 250mm500mm 荷载计算 楼面传来的永久荷载标准值 =次梁自重 ()25=次梁抹灰 ()217=小计 gk=活载 qk=2=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计算跨度 l01=6600mm m=1/8pl2=1/8=•m 跨中按 T 型截面计算,翼缘宽度 bf =l0/3=1/36600=2200mm< b+Sn=3500mm 取 bf=2200mm, h=500mm, h0=50035=465mm 39。 39。 110 100( ) 1 . 0 1 4 . 3 2 2 0 0 1 0 0 ( 4 6 5 )22fc f f hf b h h        = ⋅ m m = ⋅ m 11 按第一类 T 型截面计算 62210 1 4 8 . 1 6 1 0 = 0 . 0 2 3 31 . 0 1 4 . 3 2 2 0 0 4 6 5s cMf b h      1 1 2 0 .0 2 3 32s    = 20 1074s syMA m mfh 选配 2 20+2 25 As=1610mm178。 m i n 4 5 0 .2 1 % 0 .2 %tyff   取 min %  1610 1 . 2 9 % 0 . 2 1 %2 5 0 5 0 0sAbh     屋盖设计 屋面做法: (上人屋面 ) 4mm 厚 APP 卷材防水层 178。 20mm 厚水泥砂浆找平层 20=178。 120mm 厚水泥膨胀珍珠岩 10=178。 20mm 厚板底抹灰 17=178。 100mm 厚钢筋混凝土 25=178。 恒载小计 178。 12 板型划分 图 43 屋面板结构布置图 荷载分析 (1)gk2=178。 (2)板活荷载标准值为: 178。 (3)板的恒荷载设计值: g==178。 , qk===178。 板弯矩计算 根据不同支撑情况,整个屋盖可分为 1, 2双向板与 3单向板 1 区格板: l01/l02= g=178。 q===178。 p=g+q=178。 q/2=178。 g, =g+g/2=178。 单 位板跨中弯矩: m1=(+)178。 +(+)178。 =+=•m m2=(+)178。 +(+)178。 =+=•m 13 21 = 0 . 1 1 4 0 6 . 4 5 3 . 6 = 8 . 1 6 3m     kN•m 2m =178。 =•m 2 区格板: l01/l02= g=178。 q===178。 p=g+q=178。 q/2=178。 g, =g+g/2=178。 m1=(+) 178。 +(+)178。 =+=•m m2=(+) 178。 +(+)178。 =+=•m 21 0 . 0 5 8 2 6 . 4 5 3 . 6 6 . 8 9 5m       kNm 222 0 . 0 5 7 0 6 . 4 5 3 . 6 4 . 6 9 6mm       kNm 3区格板: gk=178。 qK=178。 p=+=178。 跨中弯矩系数  =1/10支座弯矩系数  =1/14 3区格板跨中: 2M pl =•m 支座: 2M pl =•m 屋面板的配筋计算 双向板配筋: 板保护层厚度取 20mm,选用 Φ8钢筋作为受力钢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