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钢琴第一叙事曲的艺术特色和演奏方法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弹奏肖邦的作品中,我们要首先表现出他的旋律,在弹的时候务必保证旋律上面的突出,让他不被别的声部所淹没,在练习这首曲子的时候有的句子乐段旋律要突出在左手还是右手,千万不可以因为左手的伴奏让整个乐曲的旋律以及右手突出的主题所受到影响,肖邦的作品是带有非常明显的浪漫主义色彩,可是需要注意弹奏肖邦应该要保持谨慎的态度,这里说到的谨慎肯定不是说你要死板的弹,一个个节奏对准了弹,千万不可以像做数学题目一样算的很精准,我们表现的自己 内心情绪,不是在做一个很精密的仪 器,不可以限制弹奏人的内心表现。 我在弹得时候发现,我们弹奏肖邦的作品必须要尊重肖邦创作这首曲子原本的意图,肖邦创作的钢琴艺术作品是非常谨慎的,他的逻辑是非常清楚的,在练习这首叙事曲的时候可以发现包含了非常复杂的情绪变化,但是在音乐形式上是非常严密的,不是非常简单旋律上内心冲动,所以我们要重视和严格遵守肖邦标明演奏记号。 这首《 g小调叙事曲》所表现出英雄的气概慷慨,对我们更加全面的认识肖邦不屈不挠的性格,表现了浪漫的诗意和愤慨英雄是可以同时存在的,我们不可 5 以单纯的认为肖邦所创作出柔美就是肖邦钢琴风格的全部, 绝对不是无病呻吟、故作姿态,这种理解真的是对肖邦的误解,甚至可以说是歪曲。 人们常常说到“钢琴诗人”肖邦,用诗人这个字眼来形容肖邦,可是这绝对不是肖邦的全部,肖邦所创作出钢琴艺术作品其中的思想和心理活动是需要我们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如果想要更加完美的弹奏肖邦的音乐,我们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需要理性的全面的认识肖邦以前的生活、在生活中是怎么样一个人以及他在不同时期的心里面想的是什么,这都是我们自己去慢慢探索和发现。 2.《 g小调 叙事曲》 的 音乐分析 肖邦并没有把《 g小调叙事曲》写成一首传统规范的奏鸣曲式,我想他 当时的创作构思和音乐的整体形象发展的需要,所以肖邦打破以前的传统这肯定是必然的,肖邦本人之后写的更加注重钢琴作品内容的表现以为自己主观意识的表现,这样就打破了古典主义时期钢琴作品富有严密逻辑性的曲式结构。 在《 g小调叙事曲》中 ,我找到了肖邦的奏鸣曲没有相同的调整,主要是在音乐内容上面。 用主题变奏展开的手法来处理音乐发展,在展开部以及再现部都会有升华突出表现在两个主题上面,这两个主题都保持完整的结构特征,但是这两个主题都出现了三次,这就体现了变奏曲式和回旋曲式的特征;在乐曲后来的再现部它是倒置的,副部再现,主 部才是再现,肖邦在这里就强调了作为整首乐曲的主部所代表形象的时候,也有了并且加强整首曲式收拢,主部主题到了最后的部分就不出现对比,整首乐曲就完整落幕。 由此可见,这首《 g小调叙事曲》这种个性化、戏剧化的写作手法,就是肖邦在传统写作钢琴作品上有着创造性的发展,这首叙事曲不论从结构上来看和听众的听感上来说,我觉得和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整首曲子肖邦用到了回旋曲式、变奏曲式等等让这首《 g小调叙事曲》变得不一样,肖邦作为标题音乐的先行者,为这以后浪漫主义的标题音乐和交响乐等等不同音乐作品上开辟了先河。 6 分析 《 g小调叙事曲》这首乐曲的曲式结构是由五个部分组成的 :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 引子 ( 17) 4/4拍 g小调整首乐曲从庄重的引子部分引入,双手齐奏八度相同的旋律,具有朗诵性非常严肃的音调,沉重的音响效果,给听众就像是一个开场白一样,宣告这是一个非常悲愤的故事。 呈示部 ( 893) 4/6拍主部 g小调副部降 E大调,一个回旋动机引出了 g小调的和弦,这个时候作品才明确,在进入到主题的时候改成了 4/6拍,表现了哀痛的心情。 在 13小节到 13小节用到了三级上的导七和弦和自然七级的导 七和弦。 第二段( 26小节),低音的八度把感情抒发出来,接来下( 36小节到 39小节)是一种心内情绪悲凉的倾述,( 40小节到 43小节)是非常激动 的,情绪从声调非常低慢慢转到愤怒,这就形成非常明显的对比。 在 48小节上面,右手就开始半分解和弦的跨越两个八度弹奏,这就是肖邦利用现代钢琴音域非常宽广的优点发展自己独特技巧的典型。 副部的主题在 68小节到 93小节,这个整个乐段充满了热情洋溢的气息,这里就和主题产生了非常戏剧性的比对。 在 82小节开始,右手的三连音就好像肖邦本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这就是我们称他“钢琴诗人”的原因吧。 展开部 ( 94165) 4/6拍( 94105)主部 a小调( 106165)副部 A大调展开部就是围绕着主部的主题继续讲述这一段的英雄 悲剧性的色彩,和弦的丰富,音响效果宏伟,整个乐曲推向高潮。 主部的主题在 a小调上面出现,低音使用了持续音表现了自己对未知的将来感到恐惧慌张,在 106小节左手弹奏着非常饱满的低音,右手歌唱性的宣绪,肖邦他自己独有个和声爆发,在这里每一个和弦充满热情,一股能量爆发的感觉,让人听得热血沸腾。 第 163小节到 165小节一连串的音符再次引到再现部。 再现部 ( 166207) 4/6拍( 166193)副部降 E大调( 194207)主部 g小调再现部在主部的后面,这里运用了倒置的创作手段,在 166小节,旋律仍然落在降 E大调 上面,右手和弦变成了八度双音,左手琶音比呈示部多了许多,这里 7 的感情推向了高潮,在 194小节开始,乐段尾声旋律朝上的八度和平行六度渐强的利用,把整首乐曲推向了尾声,这里就引出了肖邦所独有的宣叙调。 尾声 ( 208264) g小调在 243小节左手叹息的旋律,这里体现了就仿佛体现了民族英雄的离开人世悲痛。 在第 252小节到 253小节,这里就好像教堂的钟声,把自己内心积攒的悲痛情绪爆发出来,在乐曲的到 264小节位音阶式的华彩结尾,在左右手推向八度当中,结束全曲。 分析 肖邦是浪漫主义时期最具代表的人物之一 ,他本人在创作第一叙事曲的时候,面对着新的创作任务,我在练习这首《 g 小调叙事曲》的时候可以强烈感受到肖邦创作时这种张扬的主观情感和个性特征,我想每位作曲家都有自己个性的烙印,他们也许不同程度会倾倒在标题音乐,构思常常会以文学、诗歌、戏剧等等这几类作为创作基础,有的时候肖邦不会在作品中标记有关内容,但是我们肯定可以看出肖邦的作品和艺术诗歌有紧密的联系。 例如在曲子开头的引子部分。 整首曲子的引子是很平缓的速度开头,这就像是营造了一种一位诗人即将朗诵的场面,我的感觉就像是用沉重的音调讲述了一个悲壮的故事,处在当时 自己祖国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