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消费法律激励机制的研究_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涛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中共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报告指出: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突出位置,坚持科学发展观、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山东科技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10 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其根本动力就是发展绿色消费。 国家部门、各地政府相继出台多项政策鼓励绿色消费,加快绿色经济的发展。 2020 年 1 月 21 日,国家财政部、发改委联合发布了“高效照明产品推广财政补贴资金管理办法”。 ① 5 月 9 日,又发布了“关于下达财政补贴高效照明产品推广任务的通知”,公布了各地区推广节能照明产品的任务,实施步骤等。 这一政策的出台,必将极大地刺激高效照明产品的消费市场,同时也将带来经济效益及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安徽铜陵市 市政府出台《铜陵市引导绿色消费促进政策》。 《促进政策》鼓励商业及餐饮服务业企业在新建、改造经营设施和经营过程中,广泛使用先进节能降耗产品。 对于采用的技术、工艺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或产品单耗达到国内 领先水平,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本行业能起到示范带头作用的,原则上按其投资总额的 10%予以补贴,最高补贴金额不超过 50万元。 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龙头企业在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居民区设立管理规范的再生资源 “ 绿色回收站 (亭 )” 30 个以上、围绕产业集群设立固定或流动的生产性再生资源 “ 绿色回收站 (亭 )” 20 个以上并实行连锁。 (二) 、我国有关绿色消费法律激励机制相关措施。 为了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国家将采取六大措施 ,推动全社会走绿色循环经济之路。 ② 第一是加快制订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法律法规。 着手制订绿色消 费、资源循环再生利用,以及家用电器、建筑材料、包装物品等行业在资源回收利用方面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各类废物回收制度;制订充分利 ① 王劲峰 、 王殊壬:“政策引导绿色消费 — 以节能灯推广为例”,载《中国环保产业》 2020 年第 6 期。 ② 《发展首都绿色流通事业的对策研究》课题组:“我国绿色消费影响因素的剖析”,载 《中国流通经济》 2020 年第 4 期。 山东科技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11 用废物资源的经济政策,在税收和投资等环节对废物回收采取经济激励措施。 第二是加强政府引导和市场推进作用。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继续探索新的循环经济实践模式,积极创建生态省、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生态市、生态示范区、生态工业园区、绿色村镇和绿色社区。 第三是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继续淘汰和关闭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设备和企业;用清洁生产技术改造能耗高、污染重的传统产业,鼓励发展节 能、降耗、减污的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建立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基地,大幅度降低农药、化肥使用量。 第四是倡导绿色消费。 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和绿色消费意识;各级政府要优先采购经过生态设计或通过环境标志认证的产品,以及经过清洁生产审计或通过 15014000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产品,鼓励节约使用和重复利用办公用品;逐步制定鼓励绿色消费的经济政策。 第五是探索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制度。 在经济核算体系中,要改变过去重经济指标、忽视环境效益的评价方法,开展绿色经济核算,并纳人国 家统计体系和干部考核体系。 目前,将重点开展环境污染和生态损失及环境保护效益的计量方法和技术研究工作,并进行统计和核算试点。 第六是建立循环经济的绿色技术支撑体系。 以发展高新技术为基础 ,以开发经济体系生态链接技术为关键 ,开发和建立包括环境工程技术、废物资源化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等在内的“绿色技术”体系。 (三) 、我国现行绿色消费法律激励机制相关立法实践。 ① 绿色消费立法目前在我国基本上处于意识的萌发状态。 现有关于绿色 ① 参见邱晗:“绿色消费促进法律制度研究”,载《江西财 经大学学报》 2020 第 10期。 山东科技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12 消费的立法也只是现有的出现在其他相关法律规定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第十六条规定各级 人民政府应当优先采购节能、节水、废物再生利用等有利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产品。 2020 年向人大起草的《循环经济立法》中涉及以下 8 方面的内容:循环经济发展的规划;循环经济发展的产业指导制度;循环经济发展的科技支撑和示范制度;生产者的衍生和产品回收制度;绿色消费制度;重点污染企业强制实施体制;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循环经济发展的公众参与制度。 绿色消费制度是其内容的一部分。 就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状况,现有的消费模式来看,绿色消费应该单独立法。 4 我国绿色消费法律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 我国绿色消费存在的问题 就我国现状现状看,制约着绿色消费的因素可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探讨。 第一,国家经济实力和国民消费水平。 一方面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消费者对绿色支付的能力,绿色商品,绿色服务的价格成本相对高,对消费者的支付能力有一定要求。 另一方面绿色产品开发不足也是我国绿色消费程度不够的原因之一,消费决定着生产,但生产反过来影响消费。 如果存在约束消费者选择绿色产品的因素,或制造商提供绿色产品的市场基础不存在,在利润最大化的情况下,制造商往往不会选择绿色生产方式。 毕竟企业以利益为第一选择,在选择绿色生产不能获得其他 投资的利润水平时,其生产开发的积极性就不存在了。 所以,在我国绿色生产还没有达到规模,消费者对于绿色产品山东科技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13 的选择余地就大大缩小。 ① 第二,国民消费倾向与环保意识。 近现代中国为了经济建设忽略了许多环境保护、人类身体健康的问题,一味的促进消费拉动经济使得中国人渐渐淡泊了环保、生态的意识,这样使得绿色消费难以发展。 消 费意识对人的消费行为有很大的影响,树立科学的生态消费观或生态消费意识,是衡量一个国家 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我国居民的消费意识虽然近一些年来虽有很大的提高,但与绿色消费的需要还有很大的距离,相当一部分 人不知道什么是绿色食品,也没有意识到环境问题与自身的密切关系,往往认为绿色消费是政府的事情,与自己利害关系不大,不仅很大程度上忽视各种小事、细节,还会做出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举动,也有一部分人为了追求眼前的利益,完全不计较长远的生存,为了蝇头小利破坏环境。 还有一部分消费者在消费时,偏离自己的理性判断,如超出实际消费能力的高消费,超出实际需求的炫耀性消费、奢侈型消费等。 上述几种消费清醒因其不具长久性、不具代表性而使社会需求失真,容易产生供需失衡,容易刺激低收入阶层的不平衡,引发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严重阻碍绿色 经济的发展。 如果消费者对绿色消费有科学的认知,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吃、穿、用、住更注重环保、对水、空气等公用性消需的质量要求更迫切,则会引导绿色消费的潮流,成为促进绿色消费的重要途径。 第三,我国现行政策与相关措施仍然不够存进全民的绿色消费、推动整个社会的绿色经济发展,没有专门的立法来引导整个生产、消费的过程,而且应该落实到具体过程上。 对于中国目前的发展水平,想要建设完整的法律机制来引导绿色消费 ① 参见李建勋:“ 中国绿色消费制度困境与路径选择 ” ,载《 生态经济 》 2020 年第 10期。 山东科技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14 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但应该着手绸缪,一步一步来完善。 我国绿色消费法律激励机制的完善建议 国家和国 际的法律往往落后于事态的发展,人类的法律制度必须不断完善,使人类的活动与自然界的永恒的普遍规律相协调。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出发,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对现行的法律法规进行全方位的评价,推动其向可持续发展法律制度的变迁,并且按照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实现可持续发展法律制度的创新。 我国绿色消费的推进急需绿色消费法律激励机制的相关立法,来制约和引导消费模式的逐步转变。 非绿色消费行为在我国仍然十分普遍,正在严重影响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 绿色消费具有“正能量”推进绿色经济快又好发展,实现生态文明社会 的构建。 对于中国现在面临的困境,究其根源在于政府缺失正确引导绿色消费,没有有效利用法律手段来激励绿色消费。 我国绿色消费的发展急需相关法律机理机制的“令行禁止”。 即不提倡、政治甚至禁止非绿色生产、消费,鼓励、引导甚至规定绿色消费模式。 结合目前我国的绿色消费的困境和日、德关于建立促进绿色消费的法律政策体系,我国绿色法律激励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展和完善。 (一)、立法层面:立法先行 ,依法推动绿色消费的健康发展。 对于绿色消费促进的规范和具体要求分散体现在各部不同的法律法规中,主要体现在那些有关污染预防的循环 经济立法中,比如企业排放、环境污染、资源保护和回收等方面 ,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促进绿色消费的要求。 ① ① 高辉清 、 钱敏泽 、 郝彦飞:“建立促进绿色消费的政策体系 —— 日、德经验与中国借鉴”,载《经济观察》 2020 年第 8 期。 山东科技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15 (二)、政府政策方针层面:整顿、规范绿色消费市场。 首先,要制定绿色消费市场的标准,我国已经加入 WTO,这些制度和法规还必须尽量与国际市场接轨,参照国际标准、国际环境标志 ,有助于打破国际市场的“绿色壁垒”,增强我国绿色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其次,加强市场的监督管理。 立法的目的是为了执法,确保绿色市场的有序性,增强消费者的购买信心。 第三 ,要求政府进行税收制度改革,增加生态税,对绿色产业加以扶持,对破坏生态环境的企 业 ,增加征收环境成本税,超过限度必须 叫停。 这样技能保证公平竞争,又能促进绿色企业的发展。 最后 ,重视科学技术,大力发展绿色产业。 从生产、流通、回收环节进行科技攻关,开发节能节源、无公害的绿色产品,实行无污染包装、运输、储存,建立有序的废弃物处理和回收体系。 ① (三) 、国民意识层面:绿色消费教育、加深绿色消费法律意识。 意识是行为的先行体,树立了绿色观念,人们就会自觉地追求绿色的生活方式,进行绿色消费,从而默认的实现了绿色消费模式。 ① 参见黄贤锁:“强化政府职能 发展绿色消费 ” , 载 《 福建 财会管理干部学报 》 2020 第 1 期。 山东科技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16 结论 综合以上论述,可以得知造成我国绿色消费法律激励机制现状的原因:国民 消费水平低下;国民消费倾向和环保意识淡薄;我国绿色消费法律 立法的欠缺。 如何完善我国绿色消费法律激励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立法先行,制定促进绿色消费的法律、法规,通过法律激励绿色消费,规范绿色消费;第二,政府需要贯彻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及促进绿色消费法律激励机制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第三,加强绿色消费法律意识,通过绿色消费法律激励机制逐步改变国民的消费意识,从而实现绿色消费模式的转变。 对于我国绿色消费法律激励机制的发展,最核心的是立法先行, 主要体现在那些有关 生态环境的 循环经济立法中,如企业排放、环 境污染、资源保护和回收等方面 ,此外,在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绿色法律、法规”也十分重要,以及环境预防和治理的相关立法,都有利于我国绿色消费法律激励机制的完善与发展,在此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绿色消费法律激励机制发展得十分理想。 山东科技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17 参考文献 [1]崔成,牛建国 .《日本绿色消费与绿色采购促进政策》 [J].国外能源 ,2020,( 6) . [2]《发展首都绿色流通事业的对策研究》课题组 .《我国绿色消费影响因素的剖析》 [J].中国流通经济 ,2020 ,( 4) . [3]高辉清,钱敏泽,郝彦飞 .《建立促进绿 色消费的政策体系 —— 日、德经验与中国借鉴》 [J].经济观察, 2020,( 8) . [4]黄贤锁 .强化政府职能 发展绿色消费 [N].福建 财会管理干部学报,2020(1). [5]剧宇红 .绿色消费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