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山羊高效培育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鸡胚化弱毒疫苗。 2030日龄和 7 月龄的各注射一次预防羊快疫、羊猝狙、羊肠毒症的四联菌苗,其它羊的疫苗如脑炎疫苗、传染性胸膜肺炎苗、羊口疮苗等,要有选择地进行免疫注射;在 11 月份进行一次体内寄生虫驱治。 选用广谱、高效、低毒的丙硫咪唑、左旋咪唑、依维菌素、阿维菌素等;及时治疗普通疾病。 绒山羊养殖技术 讲座 简介 1.在组群时尽量选择纯种或具有杂种优势的羊只。 2.一般来说种公羊、羯羊产绒量最高,青年羊次之,经产母羊最低,故在群体结构中应使羯羊占有适当高的比例。 3.进入冬春后加强绒羊的饲养管理,注意饲喂配合饲料、青贮饲草等,使蛋白质饲料在日粮中不得低于13%,粗纤维不低于20%。 在矿物质中要注意钙、磷、硫的补充,特别是硫是构成绒毛不可缺少的物质,足够的硫对提高绒毛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4 .适时改变饲养方式。 在牧区进入冬季,大部分羊受胎后,最好全部采用舍饲圈养,待来年春末产完羔、梳完绒后再转入放牧,这样既可避免产绒期绒被挂掉,又可提高产羔成活率。 5.定期药浴防止体外寄生虫病(如 疥螨病)也是提高产绒量必不可少的措施之一。 如何提高农区舍饲羊的采食量 农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植物生长期长。 农作物生产不仅为农区养羊提供了充足的精饲料来源,同时也提供了相当丰富的粗饲料来源。 农区还有许多草山草坡、滩涂地、田边角地,可为养羊提供丰富多样的青绿饲 料。 农区养羊一般以舍饲为主,不仅不会造成生态问题,而且利用农作物秸秆舍饲养羊,可减少因焚烧秸秆而造成的空气污染,同时还可为农区种植业提供大量的优质有机肥料,改善土壤肥力和结构,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农业生产系统的综合产出率。 山羊与绵 羊都喜好采食前先用鼻子嗅,凡是有异味、污染、沾有粪便或腐败的饲料,或已践踏过的草都不爱吃,并且也喜欢饮清洁的饮水。 所以,绵羊与山羊在采食、饮水上是非常挑剔的。 农区长期舍饲的羊只比放牧的羊只的采食量往往较少、膘情较差、体质较弱、体形较小、生产性能较低。 因此,需要采取以下措施提高农区舍饲羊的采食量。 一、 精饲料与饲草合理搭配 舍饲羊的食欲一般较差,因此,在生产中应选择和调制适口性好、多样化、易消化的饲料,确保营养全面和均衡,以满足羊只生长发育、繁殖、增重对营养物质的需求。 羊的日粮应有较高的营养浓度。 由于羊是 反刍动物,日粮中的粗饲料应占日粮总量的 2/3,精饲料可占日粮总量的 1/3。 为提高羊日粮的营养浓度,可把粗饲料经粉碎、软化或发酵后与精饲料混合,有条件的可制成颗粒,为粗饲料被采食利用创造条件。 二、饲喂时先粗后精 若没有条件或没有必要对粗饲料进行粉碎、制粒等情况下,生产中应先把青草、作物秸秆、青干草等粗饲料铡短至 12 厘米长再喂羊,等羊吃完粗饲料后再喂给精饲料。 这样可促进羊只多采食。 饲喂原则是少添勤喂。 在给羊投喂草料时,羊只的食欲一般比较旺盛,少添勤喂可使羊总有不足之感,不至于厌倦挑剔。 成年羊每天饲 喂 3 次,时间可分别在 6 时、 12时、 18 时左右,羔羊可适当增加 12 次,夏季可对时间进行适当调整。 冬春季节由于昼短夜长,晚上可加喂 1 次。 另外,再补给羊一定量的干草,让羊自由采食,以弥补有些羊只出现采食不饱的现象。 尽量不采用地面饲喂,在羊舍内挂设铁丝焊制或木制的轻型草架,既省草、省时、省工又卫生。 这种饲喂方式比较接近自然牧食的习惯,有利于羊只的生长发育,减少疾病发生。 少添勤喂还可防止羊鼻孔喷气而使饲料变味。 同时,还能不断观察羊的采食情况,随时发现抢食、停食、不足或剩草料现象,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三、更换草料 时应逐渐过渡 羊对饲草、饲料都有一定的适应期,骤然更换草料会打乱羊的采食习惯,轻则羊只不安,采食减少,重者消化机能紊乱,引起便秘或腹泻,甚至死亡。 因此在生产中更换草料时应逐渐过渡,不可骤变。 四、适当投喂青绿多汁饲料 天然牧草、人工栽培的牧草、青绿饲料作物、细枝嫩叶、块根块茎、瓜类等青绿多汁饲料,其水分含量高,干物质含量低,干物质中粗蛋白质含量高,维生素种类多、含量大,无机盐含量丰富且比例适当,碳水化合物含量较多,适口性好,羊只喜食,是羊很好的保健饲料。 经常投喂能扩充羊胃的容积,提高羊的食欲。 五 、让羊饮足水 羊的瘤胃是一个大发酵罐,瘤胃内容物含水量为8494%,羊只吃进的饲草、饲料只有在足够多的水分浸泡下才能与瘤胃内的厌氧性纤毛虫、细菌和真菌等进行充分混合而被分解消化。 若饮水不足,会直接影响瘤胃微生物对饲草饲料的消化,从而反馈性地降低羊的采食量。 为促进羊只多饮水,可采用把玉米面或混合精饲料、食盐等用开水冲成糊状,然后对上凉水。 冬天水温应高一些,夏天水温要低一些。 羊每天每采食 1 千克干物质约需水 34 千克。 六、加强羊只运动 舍饲羊的运动量较放牧情况下少。 而羊运动量不足,不仅会造成羊 的采食量减少,还会造成羊的体质较弱,易患呼吸系统及肢蹄疾病等。 舍饲条件下为促进羊只的运动,应设置足够大的运动场。 运动场可设为环形,除让羊自由运动外,每天还应定时定量地轰赶羊群,以强迫其运动。 七、添加增食剂 羊用嗅觉寻找食物是一种最基本的生物学功能,嗅觉化学感受器受香气的刺激而兴奋,并传兴奋于消化器官而引起羊的食欲。 因此,在饲料中可适当添加香附、花椒、辣椒、桂皮、姜、大蒜、葱、小茴香、芫荽、白芷、艾叶等增香剂、辣味剂,能驱风散寒、健胃消食,长期添加可促进羊的采食量。 夏季养羊十要点 一、管好羊舍 夏季,羊舍更应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若羊舍是平瓦屋面,可刷上白石灰,或搭盖遮阳物;羊舍南北墙底部开设空气对流窗;羊舍的朝阳面设置遮阳棚。 此外,羊舍还应安装纱门、纱窗,防止苍蝇、蚊子进入。 无论是平养法还是高架法养羊,为防止饲草的浪费,必须设置料槽。 二、增加采食 增加采食是保证羊的良好膘情,特别是在夏秋炎热季节,由于羊的采食量下降,增加饲喂次数,就成为减少和预防热应激的主要方法。 如果羊的采食受阻,饲料的营养浓度再高也不能保证羊的健康以及生产的正常进行。 三、增加营养 夏季更要加强羊的营养,提高日粮的营养浓度,进 一步增强羊对高温环境的抵抗能力。 成年羊,每天补饲精料 200 克左右;刚断奶的羔羊每天补饲精料 100 克左右。 每百克精料中,饼类应占 25%,若是加入棉饼或菜饼,需经过去毒处理:用水浸泡 24 小时,再用清水漂洗。 四、喂好饲草 夏季宜给羊只选用适口性好、营养价值高的牧草(如青豆秸、紫花苜蓿等),特别是刚断奶的羔羊和怀孕母羊更需注意这一点。 舍饲饲草应干、青搭配,干草选用青干草、山芋藤、花生蔓为最佳,饲喂时,先喂干草后喂青草,以防止羊只贪吃、暴食含水分过高的牧草而产生拉稀和腹胀疾病。 另外,不要饲喂霉烂变质的饲草饲料。 五 、放牧夜饲 对于放牧的羊群,要实行早、晚放牧,上午 9 时以前,羊只必须归圈休息;下午 5 点钟以后再外出放牧。 夏季,夜间最好实行补饲,补饲时间宜为晚间 10点左右,过晚不利于羊只休息与消化;补饲时不但要注意饲料的数量还应注意抓好质量。 六、增水补盐 夏季是高温季节,应保持饮羊的水盆不断清洁的水,让羊自由饮用。 每千克体重添加 克食盐,以维持羊只机体内酸碱平衡。 七、避暑降温 在夏季,尤其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注意遮阳,避免阳光直射,同时采取剪毛、加强通风,以利于羊体表散热。 八、休息增抗 夏季更要创造适合羊休息的圈舍环境和运动场环境,使羊只在高温环境下能够保持机体的生理机能,增强抵抗力,维持正常生产。 九、防疫驱虫 注射防疫。 在怀孕母羊临产前 20~ 30 天和 10~ 20天于后腿内侧皮下注射两次羔羊痢疾甲醛菌苗 2~ 3 毫升,可预防羔羊痢疾。 没有注射过 W(口蹄疫)疫苗、羊痘疫苗的羊只,一定要补注。 定期驱虫。 入夏后,要对羊只注射阿维菌素,每千克体重 毫升,以驱除体内外寄生虫,并定期注射羊厌气菌病五联苗。 十、防治疾病 防治腹泻。 羊只拉稀时,可采用早上空腹口服庆大霉素的办法治疗。 用 2 支 8 万单位的庆大霉素,连服 2 天即可。 防羊口疮。 发生羊口疮时,用 %~ %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创面,再涂 2%龙胆紫、磺甘油, 50%土霉素膏或青霉素、呋喃西林软膏等,每天 1~ 2 次。 平时少用粗硬饲料,严防创伤感染,发现病羊及时隔离,圈舍和用具用 2%火碱或 10%石灰乳或 20%草木灰水消毒。 夏防黑疫。 羊只发生黑疫病时,要把羊圈搬至高燥处,用抗诺维氏梭菌血清早期预防,皮下或肌肉注射 10~15 毫升。 对病程缓慢的病羊,肌肉注射青霉素 80~ 160 万单位,每天 2 次;也可静脉或肌肉注射抗诺维氏梭菌血清,每次 50~ 80 毫升,连用 2 次。 后备公、母羊的饲养管理 ( 19~ 30 月龄)这一时期的羊称为后备羊,农户多指2~ 3 岁的羊。 这一时期羊的生长迅速,各种生理、生产性状基本成熟,公羊比母羊要稍晚一些。 该阶段仍需要较高的饲养水平,应视草场情况适当补饲,每天每只补饲混合精料 ~ 千克、优质干草~ 千克、秸秆 ~ 千克,以便使其生产性能充分表现,为选种打下良好基础。 对后备公羊,饲养场应组成 30~ 60 只一群,安排有经验的放牧员特殊放牧饲养。 农户在有发情母羊的情况下,必须把后备公羊与成年公羊分开,防止争 斗而造成伤害。 对后备公羊要做好调教工作,保持人羊亲近,为配种打下良好基础。 后备母羊已完全达到性成熟,进入可繁殖阶段,同时这一时期是大多数母羊产绒量达到最高的时期。 因此,该时期饲养管理特别重要。 随着年龄的增长,母羊需要的营养也逐渐增加,应视草场情况适当补饲,以满足其营养需要。 配种前要进行短期优饲,以便发情集中,配种集中,产羔集中,饲养管理方便。 后备母羊妊娠后,要加强饲养管理,加强运动,进出圈舍,放牧时要控制羊群,避免拥挤或急驱猛赶。 补饲、饮水要防止拥挤和滑倒。 严禁饲喂发霉变质的饲草饲料。 不 饮冰冻水。 以防流产、死胎等情况发生。 后备母羊产羔时,由于是初产羊,应做好接羔护羔工作。 对母性差的母羊,要进行调教,以便养成良好的习惯。 种公羊的饲养管理 在配种前 30~ 40 天就应对种羊加强饲养,提高营养水平。 蛋白质是保证种羊体质、提高精液产量所必不可少的。 在配种期,种羊日粮粗蛋白质最低应保持在 16%以上,配种高峰期应达 18~ 20%。 此外,为恢复种羊体力,并使之精力更加充沛,还应补充一定数量的动物蛋白质,如奶粉、鸡蛋等。 同时,还要注意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的添加与平衡。 对种羊生殖机能有直接影响的矿物质及维生素有: 铜、锌、铁、硒、铬、锰、碘;维生素 A、维生素 E 和维生素 B12 等。 补饲这些物质最便捷的途径是使用添加剂和多维制剂。 一、种公羊日粮 在春季或枯草期,可以参照下面的补饲水平饲喂:玉米 1000~ 1250 克,豆饼 400 克,骨粉占日粮总量的 1~ 2%,微量元素占 %,多种维生素占 %。 在秋季配种,种羊日粮标准可调整为:玉米 750~ 1000 克,豆饼 400 克,骨粉 1~ 2%,微量元素 ~ %,多种维生素 %。 除喂饲上述日粮并补饲适量的青干草外,每日还要加喂鸡蛋 250~ 300 克。 日粮分上下午两次饲喂,自由 舔盐,保证有一定的放牧时间。 二、种羊的运动 运动可增强公羊体质,加快代谢,提高精子活力,但过度的运动则会影响种羊配种。 对其运动强度的要求是在 20~ 30 分钟的时间内驱赶种公羊运动~ 3 公里,每天早晨运动 1 次,休息 ~ 小时后参加配种。 三、采精强度 配种前每天排精 1 次,连排 3~ 4 天后休息 1 天。 配种开始后,可以每天采精 1~ 2 次,个别特殊情况可达 3 次,连采 3~ 4 天后休息 1 天。 如何确定经产母羊的配种时期 一般情况下,绒山羊的生殖机能对光照长短的变化比较敏感。 母羊从夏至开始,随着日照的逐渐变短,逐 渐出现发情的迹象,至每年 10 月份,群体较集中地大批发情,此时配种受胎率比其它时期高。 因此,从光照的角度考虑,每年 8~ 11 月份是绒山羊最佳配种季节。 影响绒山羊繁殖的因素很多,如年龄、营养、产羔强度等,特别是营养水平对母羊繁殖的影响。 在营养充足的状态下,如补饲标准高、时间长、植被状态好、母羊膘情好、身体健康,母羊在光照变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