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型商务酒店投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第 11 页,共 87 页 2020 年 某某 市接待游客 ,同比增长 25%,其中接待入境旅游 万人次。 实现旅游综合收入 亿元,同比增长%,景区门票收入 亿元,同比增长 %。 2020 年,受地震影响, 某某 市旅游产业受到重创,全年共接待游客 456万人次,同比下降 %;实现旅游综合收入 18 亿元,同比下降 %;门票收入 亿元,同比下降 63%。 某某 市拥有丰富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 某某 市将旅游业的恢复重建确定为灾后产业恢复重建的标志和示范,按照“当年恢复秩序,三年恢复到震前水平,五年初步建成国际旅游目的地”的总体目标,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恢复行动计划。 宾馆酒店等配套服务设施是 旅游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项目建设 某某 家酒店,是恢复和发展 某某 旅游经济的需要。 项目的实施有利于 某某 市灾后重建整体目标的实现。 地震已造成 某某 市 3089人遇难, 10560人受伤, 249人下落不明;倒塌房屋面积达 461 万平方米、受损 4126 万平方米,特别是中心城区受到重创,山区、沿山区损失惨重。 青城山 某某 世界文化遗产、龙溪 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重要景区景点遭受严重破坏,旅游经济受到全域性重创。 某某 市直接经济损失将超过 800亿元。 项目建设属于生产性项目,能提高 某某 旅游接待能力,推动 某某市旅游经济和地区经济发展,有利于 某某 市灾后重建整体目标的实现。 某某 市 某某 家经济型商务酒店项目 项目区域概况 第 12 页,共 87 页 第三章 项目区域概况 某某 市概况 地理位置与区域范围 某某 市位于成都平原西北边缘,介于东经 103o2539。 42~ 103o4739。 ,北纬 30o4439。 54~ 31o2239。 9之间。 东西宽 54 公里,南北长 68 公里,幅员面积 1208 平方公里,地跨川西龙门山地带和成都平原岷江冲积扇扇顶部位。 某某 市辖 17个镇:灌口镇、幸福镇、蒲阳镇、聚源镇、崇义镇、天马镇、石羊镇、柳街镇、玉堂镇、中兴镇、青城山镇、龙池镇、胥家镇、安龙镇、大观镇、紫 坪铺镇、翠月湖镇. 2个乡向峨乡、虹口乡, 49个社区委员会、 333个村委会。 某某 市处于 “ 九寨、黄龙 — 成都、 某某 — 乐山、峨眉 ” 黄金旅游线的枢纽,距成都市区和双流国际机场分别仅有 20分钟、 40分钟车程。 气候条件 某某 市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空气清新,气候宜人。 历年最冷月平均气温℃,最热月平均气温 ℃。 平均年降雨量为。 降雨量年内分配不均,年际总量变化不大;在空间分布上不均匀,由东南向西北,幅度在 1100~ 1800mm之间; 雨季平均开始于 5月 21 日前后,平均结束于 9月 14 日前后;一次降雨持续最长日数 20天。 区内主导风向: NW,C,风向频率( %): 1 41,最大风速 17 米 /秒,平均风速某某 市 某某 家经济型商务酒店项目 项目区域概况 第 13 页,共 87 页 米 /秒,本地无台风出现。 年平均最大相对湿度 80,最小相对湿度 75,月平均最大 84,月平均最小 60;年平均最大绝对湿度 ,最小绝对湿度 ,月平均最大绝对湿度 ,月平均最小绝对湿度 ; 30年来的气象监测表明, 某某 市空气湿度指数低于成都市各区(市)县。 历年平均气压 ,极端最高气压 , 极端最低气压 ; 最热季节的平均气压 ,最冷季节的平均气压 ,雨季气压。 全年晴天日数 120天,阴天日数 95 天,雾天日数 7天,历年平均日照时数 小时,历年平均雷暴日数 28天。 基础设施条件 某某 境内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和铁路运输,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成为成都平原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交通枢纽,其经济辐射半径立足成都,覆盖西部九省一市,成为台资企业抢占西部发展空间的桥头堡。 文化、旅游资源 某某 市是国际旅游名城,有被誉为 “ 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 ” 的古老的 某某 水利工程;有 “ 青城天下幽 ” 之称的青城山,是中国道教发祥地。 青城山 • 某某 已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某某 市被评为 “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 、 “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 ,成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 某某 市是山水园林城市,拥有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市域林木覆盖率达 70%,被评为 “ 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 ,某某 市获 “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 、 “ 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奖 ”。 某某 市 某某 家经济型商务酒店项目 项目区域概况 第 14 页,共 87 页 总体规划概要 功能定位与总体发展目标 功能定位:国际生态、文化、旅游城市,成都市域次中心城市,现代城乡一体化都市。 发展目标:成都平原生 态屏障、生态文明中心;平原灌区水利枢纽、天府文化副中心:盆西山原旅游枢纽、国际休闲度假区:环保型工业基地、绿色工业区:生态型商务集聚区,高端服务副中心。 发展目标 人口发展目标 2020 年底市域总人口约 70万人,城镇集中区人口约 31 万人。 2020 年底市域总人口约 85万人,城镇集中区人口约 58 万人。 2050 年底市域总人口约 120万人,城镇集中区人口约 108万人。 建设用地发展目标 2020 年底建设用地总量约。 城镇集中区建设用地约 39 平方公里,人均约 135 平方米。 2020 年底建设用地总量约。 城镇集中区建设用地约 70 平方公里,人均约 120 平方米。 2050 年底建设用地总量约。 城镇集中区建设用地约 150 平方公里,人均约 138 平方米。 经济发展目标 2020 年全市完成 GDP为 114 亿元人民币,人均约 2200 美元。 2020年为 478 亿元人民币,人均约 7500 美元,年均增长率约为 15%。 到某某 市 某某 家经济型商务酒店项目 项目区域概况 第 15 页,共 87 页 2050 年为 2025 亿元人民币,人均约 22020美元,年均增长率约为 5%。 产业结构发展目标 2020 年为 14:36:50, 2020年为 5:43:52, 2050 年为 3:30:67。 城镇空间布局结构: “ 一体两翼、北山南田、组团布局 ”。 一体:由灌口、幸福、紫坪铺、玉堂、聚源组成的 某某 市中心城。 沿岷江、成灌高速路形成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区。 两翼:西南翼包括中兴、青城山、大观镇,依托赵公山一青城山一青城外山、沿沙沟河一泊江河,依托 Sl06 为轴构成,为风景名胜区和休闲度假旅游服务区。 东北翼包括蒲阳、胥家、天马,依托二峨山沿蒲阳河、成灌铁路,依托成灌铁路为轴构成,为综合性环保工业区。 北山:包括龙池、虹口、向峨山区沿龙溪河、白沙河,以 S106为轴的自然 生态保护区与山地运动旅游区。 南田:包括石羊、安龙、柳街坝区沿泊江河、沙沟河、黑石河、羊马河,以成青线、中崇路为轴的田园风光保护区与平原乡村旅游区。 城镇等级结构 中心城区、新镇区、一般镇乡、农村新型社区和旅游服务社区、农村散居林盘。 道路交通系统 城市规划区重点规划建设形成 “ 五环(弦)五射 ” 的交通骨架系统。 铁路:保留现成灌铁路及 某某 车站,作为 某某 市区大宗货物运输某某 市 某某 家经济型商务酒店项目 项目区域概况 第 16 页,共 87 页 通道和枢纽。 轻轨交通:规划成 — 郸 — 灌轻轨交通线从成都中心城到 某某 市区。 某某 市 某某 家经济型商务酒店项目 建设目标与建设内容 第 17 页,共 87 页 第四章 需求分析与建设规模 需求分析 改革开放以 来,特别是近年来, 某某 市积极实施政府主导型大旅游发展战略,把旅游业作为市域经济的主导产业大力培育,大力实施“四个一体化”(即城区与景区一体化、旅游与文化一体化、旅游与生态一体化、旅游与城市建设一体化),着力推进“旅游业三个转变”(即旅游产品由单一观光旅游向观光与休闲、度假、会展等特色旅游转变,旅游市场由国内游为主向国内游与入境游并重转变,旅游经济从门票经济向综合经济转变),加强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不断加大景区投入,打造城市品牌,调整产品结构,创新旅游营销,优化旅游环境,“行、游、住、食、购、娱”六大基础产业 要素规模逐步壮大,全市旅游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全市有导游人员 102人,景区讲解员 540人,旅游从业人员。 旅游业已成为市域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2020 年 某某 市接待游客 ,同比增长 25%,其中接待入境旅游 万人次。 实现旅游综合收入 亿元,同比增长%,景区门票收入 亿元,同比增长 %。 2020 年,受地震影响, 某某 市旅游产业受到重创,全年共接待游客 456万人次,同比下降 %;实现旅游综合收入 18 亿元,同比下降 %;门票收入 亿元,同 比下降 63%。 某某 市拥有丰富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 某某 市将旅游业的恢复某某 市 某某 家经济型商务酒店项目 建设目标与建设内容 第 18 页,共 87 页 重建确定为灾后产业恢复重建的标志和示范,按照“当年恢复秩序,三年恢复到震前水平,五年初步建成国际旅游目的地”的总体目标,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恢复行动计划。 某某 市旅游业重建,不仅仅追求旅游功能的恢复,更追求旅游设施能级的“提升”。 某某 市旅游业重建,提出了“价值再发现”理念,在来自上海的对口支援专家协助下,对旅游资源重新进行整体规划和整合。 规划中的 某某 旅游不再是简单的古遗迹观光,他们挖掘青城山的道文化和中草药资源,开始打造“中国式养生基地”; 他们挖掘青城外山、龙池、虹口山地的自然资源,引入高尔夫、漂流、攀岩、山地自行车等运动项目,开始打造“运动休闲基地”;他们还挖掘田园风光和农家乐资源,准备建设一批高端乡村连锁酒店,打造“乡村度假基地”…… 某某 市旅游业重建,也没有忘记保留地震的遗迹。 在 某某 景区,东苑门到张扉亭一段已被设为地震遗址参观点。 游客通过新建成的木结构步道 ,可看到“ 5 12”大地震给美丽的 某某 所留下的惨痛记忆。 抓住了重建契机的 某某 会变得更加美丽, 某某 的旅游业将在“浴火重生”后实现大跨越。 旅游业的巨大发展前景,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巨大的市 场空间。 建设内容及规模 某某 市 某某 家酒店建设项目建设酒店用大楼一座,总建筑面积17433㎡ ,其中: 地上建筑面积: ㎡ ,地上商业面积 ㎡ 、酒店某某 市 某某 家经济型商务酒店项目 建设目标与建设内容 第 19 页,共 87 页 建筑面积 ㎡。 地下建筑面积: ㎡ ,地下商业面积 ㎡ 、地下停车库及配套设施 ㎡。 某某 市 某某 家经济型商务酒店项目 建设场地及建设条件 第 20 页,共 87 页 第五章 建设场地及建设条件 建设场地 本工程选址 某某 市幸福镇塔子村 某某 家地块内南侧,南沿青城大道,东面规划道路,北面奎光东六街。 地块形状近似长方形,南北深约 ,东西宽约。 地势平坦。 ,项目的拟选用地符合 某某 市城市规划相关要求。 建设条件 政策环境 项目进行酒店建设,对于恢复 某某 市旅游服务设施,恢复和扩大旅游接待能力,为 某某 市旅游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打下基础,对于推动某某 市旅游经济的发展等均有重要的意义, 某某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级政府各部门均设绿色通道全力支持。 建设用地 项目选址定点已经得到 某某 市规划管理局的初步同意。 正在办理规划和用地批准手续。 项目为 某某 市灾后重建项目,已纳入该市的灾后重建规划,不涉及基本农田,项目用地规划已通过 某某 市国土资 源局规划初审。 地形及工程地质条件 地形地貌 建筑场地属岷江水系 I 级阶地,拟建场地地形整体较平坦,场地及地基整体稳定,宜于建筑。 地面绝对高程 ~ 米,相对某某 市 某某 家经济型商务酒店项目 建设场地及建设条件 第 21 页,共 87 页 高差 米。 基地现状地形地势浅丘地形,除居住林盘外,全是林地和农田。 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及场地稳定性 该区域构造属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坳陷中部西侧,处于北东走向的龙门山断裂带和龙泉山断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