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交桥客运站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呼和浩特土地面积 17224 平方公里 , 市区面积达 2054 平方公里,辖玉泉区 、 回民区 、 新城区 、 赛罕区 、 土默特左旗 、 武川县 、 和林 格尔县 、 清水河县和托克托县九个旗县区。 13 呼和浩特市地图见图 21。 图 21 呼和浩特市地图 14 ( 2)民族与人口 呼和浩特市 总人口 253 万人,其中少数民族 万人,市区人口 万人 ,流动人口 80 万人,有蒙、汉、回、满等 37 个民族。 人口构成主要是常驻人口,流动人口正在呈增长趋势。 ( 3)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状况及发展趋势分析 建国五十多年来,呼和浩特市的国民经济得到了全面发展。 “十五”期末,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累计突破 2360 亿元,比“九五”期末平均增长 28%,其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 值分别为 亿元、 亿元和 亿元,分别增长 5%、 %和 %。 五年实现了翻两番。 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 1120 亿元,超过了前九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 财政收入达到 亿元,年均增长 %。 三项 产业结构比例由 14:: 优化为 7::。 到 2020 年底,呼和浩特市工农业总产值达 700 亿元以上、年增长 27%。 工业增加值 亿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12150 元,年均增长%。 农民人均收入 4631 元,年均增长 %。 “十 五”期间是我市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最快,城市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生活改善最显著的时期,发展速度连续 5 年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保持第一,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2020 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做好迎接自治区成立 60 周年各项活动的关键之年,按照总体要求和部署,今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900 亿元,增长 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 229 亿元,增长 40%;财政收入达到 100 亿元,增长 4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14200 元,增长 1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5200 元,增长 13%;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 %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以内。 新城区 新城区地处呼市东北,北依大青山,全区面积 700 平方公里,2020 年末人口 万人,是呼和浩特市政治、军事、科研、教育、文化和信息中心。 改革开放以来,新城区的经济持续增长,经济实力15 显著增强, 2020 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比上年增长 %。 回民区 回民区位于市区的中西部,南起鄂尔多斯路,北至大青山,西接土左旗,东邻新城区,全区面积 175 平方公里, 2020 年末人口 万人,是个回族聚集区。 回民区曾是塞 北贸易重镇,现在是自治区、呼和浩特市重要的商业中心,辐射面远达周围十几个盟市和旗县区。 改革开放以来全区以经济建设中心,实施“工商并举、科教兴区、名牌推进、开放带动”四大战略,社会经济得到长足发展, 2020 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 亿元,比上年增长 %在全市所占的比重为%。 玉泉区 玉泉区位市区的西南部,是呼和浩特市的古城所在地。 全区面积 213 平方公里, 2020 年末总人口 万人,是呼和浩特市的蒙古族聚集区。 这里“召庙林立”有“召庙浩特”之称,被列为自治区级重点保护的文物古迹就有大召、席 力图召等四座。 玉泉区是我国与蒙古俄罗斯及东欧各国进行经济文化贸易和交流的重要窗口,改革开放以来,玉泉区经济持续发展, 2020 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比上年增长 %。 赛罕区 赛罕区位于市区的东南部,是改革开放后发展起来的新城区。 全区面积 1013 平方公里, 2020 年末总人口 万人。 从整体上讲,赛罕区既有政治、经济、文化集中的城区,又有地域广阔、资源丰富的农村地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赛罕区处在呼市城区发展的主方向上,为呼市城区拓展的主要地段,交通十分便利,公路、铁路四通八达,呼市机场座落 于境内,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全区耕地面积 万亩,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和技术水平位于全市前列,境内集中了国家商品粮、蔬菜生产和奶牛养殖三大基地,有明显的农业资源优势;境内集中了呼和浩特炼油厂、内蒙古化肥厂等大型工业企业,更兼如意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崛起和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规划建设,为该区的工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先后开发建设的白塔草原16 文化旅游区和巴颜镇工业小区初具规模,逐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全区经济增长迅速, 2020 年完成国内总值 亿元,比上年增长%。 呼和浩特市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历年统计见表 21。 表 21 呼和浩特市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历年统计 年份 人口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人均 GDP(元) 万人 增长率( %) 合计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89 182 1466 1990 185 1641 1991 187 1903 1992 188 2259 1993 190 3220 1994 192 4318 1995 194 4844 1996 197 5684 1997 200 6359 1998 204 6964 1999 207 7489 2020 211 8480 2020 9970 2020 14712 2020 18789 2020 25425 2020 258 29049 “ 十五 ” 时期,是我区交通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 , 全区交通事业发展取得了新的历史性跨越。 公路建设尤为突出, 到 2020年底 , 横贯17 自治区的东西公路大通道基本建成 , 全区十二个盟市政府所在地基本自治区的东西 公路 大通道以建成 ,全区十二个盟市政府所在地基本 实现以高速、一级公路连通 , 通往北京、西安、银川、沈阳等大中城市的重要出口公路以高速、一级公路打通。 一个东西全线贯通、南北纵向连通、出口公路畅通的公路网络格局基本形成。 交通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有效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高。 (1)公路 呼和浩特已相继完成机场高速路、国道 209线、省道 104线、省道102线等项目,正在开工建设的省道 103线、国道 109线、呼市绕城线在建项目,这些公路的建成,使我市形成以二环城市快速公路和绕城高速公路为构架,国、省道干线以二级以 上公路相辐射,县、乡公路基本黑色化为补充的完善快捷公路网体系。 2020年底,全市公路里程约 3749公里,公路网密度达到 /百平方公里。 高 级公路将达到 822公里,占总里程的 %,高级、次高级路面达到 1966公里,占到总里程的 %,公路好路率达到 %。 呼和浩特市区现有等级客运站有两个,另外在车站西街立交桥及如意开发区内各设有一处临时发车点,目前现有场站比较拥挤,设施及管理较落后,发展潜力有限,难以满足全市客运发展的需要及旅客的出行需求。 据客运站总结统计,平均日发送量约 2万多人次,营运线路 346条,全市乡镇(苏木 ) 客运班车率达到 100%.各公路客运站基本情况见下表 22。 表 22 公路客运站场基本情况表 客运站名称 位置 占地面积 (平方米) 建筑面积 (平方米) 旅客发送量(万人 /日) 长途汽车南站 石羊桥西路 11 号 20741 14097 长途汽车北站 车站西街 14200 3366 如意开发区发车点 如意开发区 — — 18 立交桥发车点 车站西街 1400 — 合计 36341 17463 (2)铁路 呼和浩特市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铁路枢纽,是连接我国东、西部枢纽,铁路交通十分方便,境内现有铁路 821公里, 铁路运输可直达兰州、银川、乌海、成都、沈阳、天津、北京、宁波等重点城市,区内可直达二连浩特、满洲里等重要口岸城市及各盟市地区。 铁路建设以完善路网布局、提高运行速度、畅通出口通道为重点 并 加快京包、京兰等干线铁路提速步伐。 规划建设准(格尔)东(胜)铁路、呼(和浩特)准(格尔)铁路,在蒙中经济区形成环形铁路网。 同时,配合呼准铁路的建设,在城市南部建成环城铁路。 铁路运输稳步增长,铁路建设项 目增加,今年呼和浩特市铁路网规划批准在如意开发区建设呼和浩特市铁路东客站。 (3)民航 航空运输业增势强劲,空中运输网络日趋完善。 在巩固、培养已有航线、航班的基础上,积极开辟新的航线、航班。 目前机场路与公路、城市道路连接、四通八达,民航业已经成为呼和浩特市地区公出及居民出行的重要途径之一。 目前呼和浩特已有通往国内各主要城市的航线 48条,有国际航线 2条,可直达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 另外还开通了呼 港、呼 上海 东京等不定期包机航线。 呼和浩特机场是国家航空口岸机场,已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口岸机场,现已达到二级机场标 准,可供飞机昼夜起降,年吞吐量达到 35万人次。 市综合运输历年客运量统计见表 23,其变化趋势见图 22。 19 图 22呼和浩特市综合交通历年客运量变化情况 表 23 呼和浩特市综合交通历年客运量统计 单位:万人 年份 公路 铁路 民航 客运量 客运量 客运量 1995 年 816 220 1 1996 年 861 222 1 1997 年 984 242 1 1998 年 1393 279 1999 年 1829 319 2020 年 2101 379 2020 年 2324 398 2020 年 3150 413 2020 年 2985 384 2020 年 3690 2020 年 3764 析 ( 1)经济发展形势分析 《呼和浩特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 一 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十 一 五”期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 经济发展。 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20%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年历年客运量完成情况 公路 客运量 铁路 客运量 20 均增长 18%以上;财力较快增长,财政收入达到 220亿元,年均增长22%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 3500亿元,年均增长 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 760亿元,年均增长 20%。 城市发展。 中心城市功能明显增强,与首府相适应的现代化基础设施框架初步形成。 主城区布局得到明显调整和优化,城市建设实现“大变化”的目标。 人民生活。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稳步提高,全面小康的各项目标基本实现。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226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8000元;城乡 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以内。 生态环境。 建立起与可持续发展基本适应的生态环境保障体系和循环经济促进体系;争创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森林城市,城乡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末降低 25%左右。 旅游发展。 旅游环境明显改观,接待设施日臻完善,旅游交通便利、快捷,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双休日、“春节”、“五一”、“十一”长假的全面实行,旅游已成为人们消费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成为城乡居民消费的一个亮点。 “十 一 五”期间,是呼 和浩特市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全面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产业化进程,全面加强城市建设和改造,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以加速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为支撑、以建设现代化首府城市为总目标,把呼和浩特建设成为具有较高现代化水平和层次品位、浓郁民族文化和草原特色、良好环境质量和适宜人居、较强综合服务功能和辐射劳动力的草原大都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水平,改善政府公共服务,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首府,力争综 合经济实力进入西部省会城市前三名、达到全国省会城市中等偏上水平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 1000美元。 ( 2)经济社会环境变化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分析 交通运输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必须顺应经21 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并充分考虑经济社会环境变化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 建立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交通”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以前所未有、举世罕见的速度增长,但也付出了沉痛的资源、环境、生态和社会和谐等方面的代价,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对 20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功经验的总结,是新时期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 为此,在“十 一 五”期 间,交通运输发展也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以解决交通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促进和谐交通的发展。 — — 新时期经济发展趋势对交通运输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交通运输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要基本 完成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从粗放型发展向集约、环保型发展的转变 ,运输服 务 和安全水平明显提高,运输有效供给能力明显增强,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运输结构趋于合理,科技进步对行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更加明显,法规体系和市场机制得到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