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管理调研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能下放到街镇,在中心内设立住房保障、劳动就业、残疾人服务、综合执法等多个服务窗口,实行 “一站式 ”办公、 “一条龙 ”服务,这种“3+X”工作模式抓住了在基层吸附矛盾、化解矛盾的关键,靠前服务、便民服务、综合服务。 街道、乡镇领导和综治干部每天轮流接访和定期下访,密切关注社情民意,及时掌握综治信访动态,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解决在初始阶段。 深圳市不断强化人民调解工作,实现了飞跃式发展。 一是调解网络进一步完善。 在原有网络基础上,大力推进人民调解进企业、进物业、进事业单位,行业和区域性调解组织也得到较快发展,目前全市共有各级人民调解委员会 1867 家,基本做到 “ 有 9 (民间)纠纷就有(人民)调解组织 ”。 二是专兼结合、以专带兼的调解员队伍渐具规模。 一大批高素质、具有法律专业知识的人才进入调解员队伍,目前全市共有专、兼职调解员近 17000 名,其中专职调解员 800 多名,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公证员等专业力量也积极参与人民调解工作,全市 250 多家律师事务所、上千名律师参与调解纠纷近累计万宗,成为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 解工作新的力量。 三是人民调解保障体系逐步健全。 人民调解工作经费投入逐年加大, 2020 年全市共投入人民调解工作包括指导人民调解工作、调委会和调解员的补助经费达到 700 多万, 2020 年预算进一步增加至近 900 万元,为人民调解工作深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社会治安联防联控网络。 深圳市构建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重点是编织、建设好六张网,即情报信息网、基础防范网、视频监控网、网络管控网、打击整治网和区域协防网。 经过几个月的建设,深圳警方摸索出了一些有针对性、操作性的好做法,如罗湖警方把六张网分解为区域五大工 程,成立专职社区警务队,加强对重点场所和人员的管理;福田警方利用优势科技力量,开发了视频监控系统,打防管控结合,着力打击犯罪;龙岗警方狠抓大鹏半岛试点工作,并加强 “警企联动 ”,充分发挥企事业单位内保力量的作用,加强安全防范,以及信息录入、居住证办理等工作;坪山警方则依靠坪山新区管委会,全区动员,并开创性地运用 “三送三求 ”工作法,即 “一送服务,求理解;二送文化,求支持;三送平安,求共识 ”,努力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 10 (三)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 江苏省常州市通过实行以房管人、以业管人、以证管人等举措,探索出了一条流 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的新路子,促进了 “平安常州 ”建设。 该市首先实行以房管人。 通过 “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中心 ”或中介物业公司对出租屋进行托管,尤其为出租人及承租人提供房源、招租、纳税、家政等多元化服务,有效规范了房屋租赁行为。 对 “城中村 ”、 “城郊村 ”等流动人口集聚的重点区域,全市不定期组织公安、城管、工商、卫生等部门开展联合行动,强化对流动人口的管理。 实行以业管人,是该市管理服务流动人口的又一做法。 他们对用工人数多、且符合自主管理条件的厂企单位,通过签订管理责任书,指导建立流动人口协管组织,落实流动人口登记办证、法 制教育、技能培训、安全管理等日常工作。 对娱乐服务、建筑工地、路边店等外来务工 人员比较集中的场所或部位,也通过签订责任书,确定经营业主的管理义务。 对旅店业、留宿浴室,通过安装旅馆信息系统,将全市宾馆饭店、留宿浴室全部纳入系统管理。 针对流动人口中无固定住所、无正当职业、无合法身份的 “三无人员 ”,常州市重点强调登记办证率,通过 “以证管人 ”,形成无证寸步难行的严管氛围。 同时进一步完善现行暂住证的内在功能,改变流动人口 频繁变动、重复办证、一人多证的情况,在全市范围内实行暂住证注册制度,保证 “一证走遍常州 ”。 (四)城乡基层社区管理改革。 湖北省 宜昌市通过居委会直接选举,从根本上完成了社区管理体制的改革,彻底改变了过去社区居委会与政府之间的依附关系,明确了政府与社区居委会之 11 间的 “指导与协助、服务与监督 ”的关系。 同时实行社区网格化管理和 “选聘分离 ”,根据居民户数的一定比例,城区共划分为 1287个 “网格 ”,每个网格目前配备一名管理员,每名管理员全面负责网格内的信息采集、综合治理、劳动保障、民政服务、计划生育、城市管理等六项职责。 通过建立专职社区工作者队伍,既保证了政府各项行政和社会管理工作在社区的落实,又确保了社区居委会民主自治职能的归位,从而促进了社区依法自治和政府依法行政。 (五)社会组织管理。 北京 市 按照 “宽审批、严监管 ”的指导方针,大力推进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创新,切实增强社会组织服务社会的能力。 一是解决注册难题,四类审批全放开。 从 2020年起,北京对社会组织登记审批大开绿灯,工商经济类、公益慈善类、社会福利类、社会服务类社会组织的成立审批全部放开,不需要主管部门审批, 实行民政部门直接登记,建立 “一口审批 ”绿色通道, “一条龙 ”为社会组织办理登记业务,彻底解决 “找主管单位难 ”的问题。 二是促进良性发展,后续执法不手软。 降低社会组织的登记门槛,实行 “宽审批 ”,还要 “严监管 ”。 所谓 “严监管 ”,就是健全完善社会组织监管体系,加强对社会组织的后续执法力度,确保社会组织持续健康发展,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的活力。 市民政部门将评估社会组织情况,建立社会组织等级管理体系,实行社会组织分级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对社会组织的日常管理、活动管理和监督管理,并完善社会组织信息披露制度和公开承诺制度。 北京 还 将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利用专业机构 12 对 300 家社会组织进 行评估。 三是政府有效扶持,财政出钱买服务。 为了扶持培育社会组织, 该市 将加大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益服务和社会资源配置的力度。 2020 年,北京市、区两级共拿出 1亿元用于购买社会组织服务,今年这项投入将翻一番,达到 2 亿元。 此举旨在更好地发挥政府资金导向作用。 政府通过公益创投、项目招投标和资助补贴等方式,购买 600 项社会组织公益服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