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教育公平与人的全面发展_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和社会公平的实现。 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不仅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目标,也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石。 教育公平观念体现在国家层面就是将各种教育法规和政策付诸于实践,在我国,党的 教育方就针是要通过 各种政策和法规 大力发展教育,促进 普遍意义上的 教育公平,保障每社会成员 都有受教育的机会,最终促进 个体 的全面发展。 结现阶段我国正在 建设和发展社 会主义 和谐社会,这就要求我们更要注重教育公平,不仅是因为教育公平能够很好地 解决 平等与差异的统一、公平和效率的兼顾 之间的问题 , 更为重要的是教育公平本身相对于社会其他财富所体现的价值来说更为独立和不可替代的价值,就是创造和保障人力资源和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因此更要注重教育公平。 五 当前我国教育公平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 教育事业密切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的实现和社发会展的各个方面是否健全,历来都人们被看作是发展提高、缩小社会差别的重要手段。 那么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原则,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 的机会,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对保障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公平是一个伴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民主化逐步扩大和深入的过程,不同的阶段,问题与重心都不同,然而,虽然近些年教育的发展十分迅速,却由于一些 历史和现实 的原因,我国的教育发展还很不平衡,仍然存在一些教育权利方面的问题,区域之间 (特别是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教育公平与人的全面发展 8 之间 )、城乡之间存在不小的发展差距,性别差异之间和民族差异之间和家庭经济状况不同所造成的教育机会不均等、和一部分社会弱势群体得不到享有社会教育资源的问题相当突出。 同时,教育领域的职能异化 例如乱收费问题,尤其是高校高学费、招生腐败等种种教育产业化带来的问题更加剧了教育的不公平。 公平的教育环境可以使人民无差别的享有受教育的机会,然而教育公平的缺失将 严重 阻碍个人乃至社会的发展,阻碍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我国教育公平的现状 我国城乡、地区之间 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和各种原因所造成的严重的教育差距,是我国的基本教育国情。 据对 2020 年全国人口普查千分之一抽样调查分析,影响我国教育不平衡的主要因素可以按类别、程度划分为城乡教育差距、地区教育差距、民族教育差距、性别教育差距。 教育差异是教育机会不均等的外 在表现。 1 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的不公平 在我国很多地区 农村学生比起城市学 生所受教育机会少,享受的教育资源也非常有限。 这是一直以来关注的城乡差异问题的体现。 当前的农村教育的基本面貌是农村人口平均接受教育成度不足 7 年,我国四分之三以上的文盲集中于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不能很好地解决。 全国每年 约 有 160 万适龄儿童不能进入小学,100 万名小学生进不了初中 , 而表现在在校生中为学历越高,农村人口比例越少。 辍学率居高不下。 以 2020 年为例,全国小学生小升初的比率为 %,农村的为 %,城市小升初比 率比农村高 个百分点。 全国初升高比率为 %,农村为 %,城市初升高与农村的比较竟高出 倍。 见表 13 13 分城市、县镇和农村的初中和高中的升学率 ( %) 年份 小学毕业生的升学率(普通初中) 初中毕业生的升学率(普通高中) 全国平均 城市 县镇 农村 全国平均 城市 县镇 农村 1965 1971 1975 1980 198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教育公平与人的全面发展 9 1990 1995 1998 2020 2020 14 15 岁以上人口中分城乡的学历人口比例 (%) 小学及以下 初中 高中 中专 大专 本科 研究生 农业 非农业 15 19902020 普通中学分城镇、农村的学校数和在校生比例( %) 1990 1995 2020 2020 学校数 初中在校生 高中在校生 学校数 初中在校生 高中在校生 学校数 初中在校生 高中在校生 城市 县镇 农村 2 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公平 主要是东西部资源分配不均。 对于东部发达地区来说不论是师资、设施、培训机构,还是信息来源都优越于西部地区,对于处在偏远农 村或西部的学生来说是极其不公平的。 3 重点院校与一般院校资源配置的失衡 由于重点学校占有的教育资源远远比普通学校多很多,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所谓的“起跑线”上,择校费就是再昂贵,也因为自己的孩子在分数上达不到所谓“择优”的那个标杆,不得不争着将孩子送往重点学校。 虽然义务教育阶段的重点学校制度已经被教育部明令废止,但实际上取而代之的“实验中学”仍然被各种光环所笼罩,在投资、贷款、师资、基建、招生等各个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令广大家长和学生趋之若鹜,择校热演变成教育不公的最突出表现之一,于是巨额 的“择校费”应运而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教育公平与人的全面发展 10 且水涨船高,让众多家庭苦不堪言。 4 女童与男童在受教育时的期望不同 女性教育参与机会的不平等是我国教育不公平现象的一个持久而衡新的话题。 女性教育问题集中在西部的边远贫困地区,主要表现为入学接受教育的女生数量不多。 在初中阶段中途辍学和义务教育后没有选择继续深造的学生中,女生的比例明显要高于男生。 这也是 中国 传统的文化思想意识而导致的对女童的不公平,这主要是针对于农村地区来说。 城乡或者东西 部地区的教育不公平还体现在课程的设置上。 大家都知道新课改教科书的编写者几乎都是北师大、南京师大、华东师大的专家编写。 尽管在调研时也去了一些农村学校了解情况,但是内容大部分是面向的城市文化。 这对于具有农村文化的学生来说是很难与课本文化相融合的,从而导致 考试 的失利,对他们来说是不公平的。 (二)当前教育公平缺失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 提高教育公平性的首要问题是国家在公共财政体制中确立教育支出的重点地位,尤其是增加基础教育的政府拨款。 国家应该加速建设规范化的公共教育财政体制,保障基础教育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这是教育事业健康和稳定发展的基础。 中央政府要帮助那些低收入地区的教育公共开支赶上其它地区。 中央政府和省政府都有责任和县政府一道来资助农村基础教育 1 教育权利公平的缺失影响人的全面发展的起点公平 教育权利公平是教育价值层面上的公平,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是人的发展的必要的、最低的权利,它是公民生存、发展和各种利益、愿望实现的基础和 前提。 《联合国人权宣言》规定,不论什么阶层,不论经济条件,也不论父母的居住地,一切儿童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教育权利的不平等尤其是义务教育的不平等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起点的不平等。 义务教育是每个社会成员都必须接受的基本教育,应该是所有适龄青少年都要接受的教育。 如果义务教育公平缺失,就意味着出身于贫困家庭的孩子不能享受与富裕家庭孩子平等受教育的机会,不能与富裕家庭的儿童处于同一水平的起跑线上。 一个人在青少年时期能否受到良好的教育,不仅影响到自身的全面和终身发展,还影响到全民族素质提高和社会的进步。 因此,国家有责任保障 全体公民平等的受教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教育公平与人的全面发展 11 育权利,以维护人权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让每一个人都有条件尽可能充分地发展他的潜能,这是一种良好的公共政策、良好的 政治哲学。 2 教育资源公平缺失导致不同地区以及城乡之问人的全面发展的差异 在教育资源的配置上,国家公共政策有重城市轻 农村 的倾向,尤其在以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往往优先考虑城市的各种待遇,形成城市中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