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丙烯酯(pc)脱碳填料塔的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解 气量及其组成) 40℃ 组分 CO2 CO H2 N2 总量 溶解度, Nm3/m3PC 10859 溶解量, Nm3/m3PC 溶解体积流量 Nm3/h 溶解气所占的百分数 % 出塔液相带出气量及其组成 40℃ 溶解量, Nm3/m3PC 体积流量 Nm3/h 溶解气所占的百分数 % 入塔气相及其组成 30℃ 体积流量 Nm3/h 11600 600 18880 8920 40000 溶解气所占的百分数 % 出塔气相的组成 35℃ 体积流量 Nm3/h 溶解气所占的百分数 % 入塔液相及其组成 30℃ 体积流量 Nm3/h 溶解气所占的百分数 % 100 三、 热量衡算 在物料衡算中曾假设出塔溶液的温度为 40℃,现通过热量衡算对出塔溶液的温度进行校核,看其是否在 40℃之内。 否则,应加大溶剂循环量以维持出塔溶液的温度不超过 40℃。 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pVC 因未查到真实气体的定压比热容,故借助理想气体的定压比热容公式近似计 11 算。 理想气体的定压比热容: 32 TdTcTbaC iiiipi ,其温度系数如下表: 系数 a B c d Cp1( 30℃) Cp2( 32℃) CO2 8 102 105 109 38 8 CO 3 102 106 109 18 H2 3 103 106 109 90 1 N2 0 102 106 109 18 8 表中 Cp的单位为( kcal/kmol℃) /( kJ/kmol℃) 进出塔气体的比热容 Ck J / k m o 2 2 7 1 1 ipipV yCC Cpv2=∑ Cpiyi = + + + = KJ/Kmol℃ pLC 溶解气体占溶液的质量分率可这样计算: 质量分率为 % 1 1 8 4 8 2 1 其量很少,因此可用纯 PC 的比热容代之。 本设计题目中 1 .3 9 0 .0 0 1 8 1 1 0plCt kJ/kg℃ 1 1 . 3 9 0 . 0 0 1 8 1 1 0 1 . 3 9 0 . 0 0 1 8 1 4 0 1 0 1 . 4 4 4 k J / k g CpL 12 Ck J / k 0 1 8 0 1 8 tC pL 文献查得 tC pL 0 0 0 9 8 6 4 9 kJ/kg℃ ,据此算得: pLC kJ/kg℃; pLC kJ/kg℃ 本设计采用后者。 的溶解热 sQ 1 2 9 9 H kJ/kmolCO2 文献查得 146542CO H kJ/kmolCO2(实验测定值) 本设计采用后者。 CO2在 PC 中的溶解量为 =故 Qs=14654 = 1LT 设出塔气体温度为 35℃,全塔热量衡算有: 带入的热量( QV1+QL2) + 溶解热量( Qs) = 带出的热量( QV2+QL1) Qv1=V1Cpv1(Tv1- T0)=40000 30/=1683750 kJ/h QL2=L2CpL2(TL2- T0)= 1193 30=Qv2=V2Cpv2(Tv2- T0)= 35/=QL1=L1CpL1(TL1- T0)= TL1=1724717 TL1kJ/h 式中: L1= 1193+( ) kg/h 1683750++=+1724717TL1 TL1=℃ : 13 出塔气相及其组成( 35℃) V2=CO2 CO H2 N2 Nm3/h % QV2= 入塔液相及其组成( 30℃) L2=CO2 CO H2 N2 227. Nm3/h % QL2= 入塔气相及其组成( 30℃) V1=40000Nm3/h CO2 CO H2 N2 26058 11600 600 18880 8920 Nm3/h % QV1=1093738kJ/h 出塔液相带出气量及其组成( 40℃) L1=CO2 CO H2 N2 6946 11433 Nm3/h % 脱 碳 塔 溶解气量及其组成( 40℃) L1=CO2 CO H2 N2 11345 Nm3/h % Qs=1683750kJ/h 14 四、设备的工艺与结构尺寸的设计计算 uVD s4 Fuu ~ 塔底气液负荷大,依塔底气液负荷条件求取塔径 采用 Eckert 通用关联图法求取泛点气速 Fu ,并确定操作气速。 入塔混合气体的质量流量 : 39。 = = k g /hV ( 4 0 0 0 0 2 2 . 4 ) 2 0 . 3 6 8 3 6 3 7 1 . 4 2 9 注: 为入塔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 为出塔混合气体的平 均分子量 k g / k m o l3 6 2 7 1 mM Mm2 = 44 +28 +2 +28= 塔底吸收液的质量流量 : 39。 1828203. 785kg/ hL 入塔混合气的密度(未考虑压缩因子) 361 k g / 3 1 4/ RTpM mV 吸收液的密度 3kg/m1184L ( 40℃) 吸收液的粘度,依下式计算得到: o g TL L mPa s(平均温度 35℃时的值) 选 50gD mm塑料鲍尔环(米字筋),其湿填料因子 1m120 ,空隙率 ,比表面积 32 /ta , BainHougen 关联式常数 KA ,。 15 ( 1) 选用 Eckert 通用关联图法求解 Fu 关联图的横坐标:( v/ l) ’ /V’ =()查 Eckert 通用关联图得纵坐标值为 ,即: 1202084/1000 FLLVF ugu m/Fu ( 2)选用 BainHougen 关联式求解 Fu 8/14/1328/14/1321184235081184lg FLVLLVtFuVLKAagu 14m/ m/FFuu取 11 m / ~ u 根据设计 u=2 求取塔径 Vs=40000 ()()=D=(4 )= 本次设计取 D=3200mm 3 核算操作气速 u=4Vs/ D2=4 178。 =则 操作气体速度取 u= 16 4 核算径比 D/d=3200/50=6410― 15(满足鲍尔环的径比要求) 5 校核喷淋密度 采用聚丙烯填料表面 L 喷, min=( MWR) at = =() (通常对于直径不超过 75mm 的散装填料,最小润湿速率可取为 179。 /( m h)。 对于直径大于 75mm 的散装填料,可取为 179。 /( m h) ) L 喷 = )/(5 1 9 1 9 3 7 8 8 2 8 2 0 3 232 hmm (满足要求) 五、填料层高度的计算 塔截面积Ω == 178。 = ㎡ 因其他气体的溶解度很小,故将其他气体看作是惰气并视作为恒定不变,那么,惰气的摩尔流率 mV m 4 0 0 0 0 ( 1 0 .2 9 ) / ( 2 2 .4 3 6 0 0 ) 0 .0 4 3 8V 又溶剂的蒸汽压很低,忽略蒸发与夹带损失,并视作为恒定不变,那么有。碳酸丙烯酯(pc)脱碳填料塔的设计(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球的气隙,单位: m; m— 小球的质量,单位: Kg; F(i, x)— 电磁力,单位: N。 g— 重力加速度,单位: m/2s 当小球处于平衡状态,其加速度为零,即所受合力为零,小球的重力等于小xxxx 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8 球受到的向上的电磁力,即: 20200( , ) ( )im g F i x K x ( ) 二、电磁铁中控制电压与电流的模型
........................................................................ 72 第十二章 社会效益 .......................................................................................................... 73 ...
,约为几个毫米。 系统框架图如下 12 所示: 交流电源整流滤波高频逆变器原边补偿一 次 侧线 圈二 次 侧线 圈副边补偿M功率调节等效负载松 耦 合 变 压 器 图 12 基于分离式变压器的无线供电电路示意图 天津工业大学 2020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3 目前,这种技术已经在部分领域中得到应用,包括电动牙刷、电动剃须刀、无线电话、净水器等。 如图 13 为英国 SplashPower
)左右,其比模量也比钢高。 材料的比强度愈高,则构件自重愈小,比模量愈高,则构件的刚度愈大,从这个意义上已预示了碳纤维在工程的广阔应用前景,综观多种新兴的复合材料 (如高分子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 )的优异性能,不少人预料,人类在材料应用上正从钢铁时代进入到一个复合材料广泛应用的时代。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当材料受力时,会发生两种极端的破坏情况。 当纤维和树脂界面粘结较差时
设计任务 这次设计为自主设计,来自于铝厂阳极组装现场,根据新型铝厂电解铝的阳极组装工艺要求,完成阳极组装工艺中小车、运输电机及夹钳动作控制系统的主电路、 PLC 控制电路设计和机械控制程序设计。 自动控制系统由可编程控制控 制柜、电机控制台、运输小车等控制系统组成 ,。 该系统以 PLC 为主,加上电气控制、敏感的检测部分、电动机,液压阀等相互协调动作,实现碳素阳极组装过程的自动化控制。
多、最广泛的 是树脂基复合材料 [8]。 碳纤维增陶瓷基复合材料 陶瓷具有优异的耐蚀性、耐磨性、耐高温性和化学稳定性 ,广泛应用于工业和民用产品。 但是对裂纹、气孔和夹杂物等细微的缺陷很敏感 .用碳纤维增强陶瓷可有效地改善性改变陶瓷的脆性断裂形态 ,同时阻止裂纹在陶瓷基体中的迅速传播、扩展。 目前国内外比较成熟的碳纤维增陶瓷材料是碳纤维增强碳化硅材料 ,因其具有优良的高温力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