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安全工程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下,连续观测 1 个月,日最大绝对瓦斯涌出量与月平均日瓦斯绝对涌出量的比值)。 在 ~ 之间取值。 KCH4取 Q 采 =100 q 采 KCH4=100 58 =8700 m3/min 李哲 吉林矿业集团 第一煤 矿通风系统设计 12 作面温度选择适宜的风速进行计算 : Q 采 =60 V 采 S 采 (33) 式中: V 采 —— 采煤工作面风速, m/s; S 采 —— 采煤工作面的平均断面积, m2。 Q 采 =60 V 采 S 采 =60 = m3/min : 每人供风≥ 4m3/min: Q 采 4N ( m3/min) 1884744  nQ m179。 /min (34) 每千克炸药供风≮ 25m3/min: Q 采 25A( m3/min) 式中: N—— 工作面最多人数, 由已知资料得出 N 为 47 人。 A—— 一次爆破炸药最大用量, 由已知资料得出 A 值为 20Kg. 500202525  AQ m179。 /min : 15SQ 采 240S( m3/min) (35) 式中: S—— 工作面平均断面积, m2 备用工作面亦应满足按瓦斯、二氧化碳、气温等规定计算的风量,且最少不得低于采煤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的 50%。 Q 备用 ≥ 1/2 Q 采 =4350 m3/min 硐室所需风量: 井下充电室,应按其回风流中氢气浓度小于 %计算风量。 机电硐室需要风量应根据不同硐室内设备的降温要求进行配风。 选取硐室风量,须保证机电硐室温度不超过 30℃ ,其它硐室温度 不超过 26℃。 采区变电所配风量: 100m3/min, 共 1 个变电所 绞车房所配风量: 100m3/min,共 1 个绞车房 矿山安全工程课程设计 13 其他风量: 联络巷所配风量: 80m3/min, 2 个联络巷共需 160m3/min 风门漏风按 m3/min 计算, 共两扇需 m3/min。 Q 其它 =160+= m3/min 综上, Q 矿 ≥(∑ Q 采 +∑ Q 掘 +∑ Q 硐 +∑ Q 备 +∑ Q 其它 ) K 矿通 =( 8700+8700+200+4350+) = m3/min 李哲 吉林矿业集团 第一煤 矿通风系统设计 14 4 矿井通风阻力计算 矿井通风总阻力的计算原则 ,不应超过 2940pa。 ,新建矿井宜按井巷摩擦阻力的 10%计算,扩建矿井宜按照井巷摩擦阻力的 15%计算。 吉林矿业 第一煤矿 北二 采区 矿 井井巷的局部阻力宜按井巷摩擦阻力的 10%计算。 各分支井巷摩擦阻力计算 矿井通风阻力:风流在井巷中流动时,沿程受到井巷及其他障碍物的碰撞,冲击,摩擦所产生的阻力。 该项内容必须在各井巷尺寸(L、U、S)及摩擦阻力系数(α )选定后、矿井通风系统确定后、各用风地点风量确定后才能进行。 紊流和层流相反,流体质点在流动过程中有强烈混合和相互碰撞,质点之间有能量交换,质点的流动轨迹极不规则,除了有总流方向的流动外,还会有垂直或斜交总流方向的流动,流体内部存在着时而产生、时而消失的涡流。 摩擦阻力系数α 不同的井巷,不同的支护形式,α值不同。 确定α值的方法有查表和实测两种方法。 查表确定α值。 查表确定α值法,就是根据所设计的井巷特征(指支护形式、净断面积、有无提升设备和其他设施等),通过表查出适合该井巷的α标准值。 实测确定α值。 在 生产矿井中,通常需要掌握各个巷道的实际摩擦阻力系数α值,目的为降低矿井通风阻力,合理调节矿井通风量,提供原始的第一手资料。 所以,实测摩擦阻力系数α值有其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井下巷道的风流大多属于完全紊流状态,矿井通风工程上的紊流磨擦阻力fh (单位为 Pa)计算公式为: 矿山安全工程课程设计 15 23 QSLUhf  ( 41) 式中 α —— 井巷的摩擦阻力系数( kg/m179。 或 N 42/ms ); L—— 井巷的长度; U—— 井巷的周长; S—— 井巷的断面积; Q—— 井巷的风量。 ( 1) 分支 1: 主井井筒 由已知资料得出α为 ,长度 L为 340m,周长 U 为 ,截面积 S为 ㎡,风量 Q为 179。 /s,代入公式得: PQSLUh f   ( 2) 分支 2:副井井筒 由已知资料得出α为 ,长度 L为 330m,周长 U 为 ,截面积 S为 ㎡,风量 Q为 179。 /s,代入公式得: PQSLUh f   ( 3) 分支 3:井底车场 由已知资料得出α为 ,长度 L为 ,周长 U 为 ,截面积 S 为 ㎡,风量 Q 为 179。 /s,代入公式得: PQSLUh f   ( 4) 分支 4:轨道大巷 由已知资料得出α为 ,长度 L为 ,周长 U为 ,截面积S为 ㎡,风量 Q为 179。 /s,代入公式得: PQSLUh f   ( 5) 分支 5:轨道大巷 由已知资料得出α为 ,长度 L为 ,周长 U为 ,截面积S为 ㎡,风量 Q为 179。 /s,代入公式得: 李哲 吉林矿业集团 第一煤 矿通风系统设计 16 5 423 PQSLUh f   ( 6) 分支 6:轨道大巷 由已知资料得出α为 ,长度 L为 ,周长 U为 ,截面积S为 ㎡,风量 Q为 179。 /s,代入公式得: PQSLUh f   ( 7) 分支 7:采区轨道上山 由已知资料得出α为 ,长度 L 为 ,周长 U 为 ,截面积 S 为 ㎡,风量 Q 为 179。 /s,代入公式得: PQSLUh f   ( 8) 分支 8:采区轨道上山掘进 由已知资料得出α为 ,长度 L 为 ,周长 U 为 ,截面积 S 为 ㎡,风量 Q 为 179。 /s,代入公式得: PQSLUh f   ( 9) 分支 9:采区轨道上山 由已知资料得出α为 ,长度 L 为 ,周长 U 为 ,截面积 S 为 ㎡,风量 Q 为 179。 /s,代入公式得: 5 123 PQSLUh f   ( 10) 分支 10:采区轨道上山 由已知资料得出α为 ,长度 L 为 ,周长 U 为 ,截面积 S 为 ㎡,风量 Q 为 179。 /s,代入公式得: PQSLUh f   ( 11) 分支 11:采区轨道上山 由已知资料得出α为 ,长度 L 为 ,周长 U 为 ,截面矿山安全工程课程设计 17 积 S 为 ㎡,风量 Q 为 179。 /s,代入公式得: PQSLUh f   ( 12) 分支 12:采区轨道上山 由已知资料得出α为 ,长度 L 为 ,周长 U 为 ,截面积 S 为 ㎡,风量 Q 为 179。 /s,代入公式得: PQSLUh f   ( 13) 分支 13:行车绕道 由已知资料得出α 为 ,长度 L为 ,周长 U 为 ,截面积 S 为 ㎡,风量 Q 为 179。 /s,代入公式得: PQSLUh f   ( 14) 分支 14:行车绕道 由已知资料得出α为 ,长度 L为 ,周长 U 为 ,截面积 S 为 ㎡,风量 Q 为 2m179。 /s,代入公式得: PQSLUh f   ( 15) 分支 15:行车绕道 由已知资料得出α为 ,长度 L 为 ,周长 U 为 ,截面积 S 为 ㎡,风量 Q 为 2m179。 /s,代入公式得: PQSLUh f   ( 16) 分支 16:行车绕道 由已知资料得出α为 ,长度 L为 ,周长 U 为 ,截面积 S 为 ㎡,风量 Q 为 179。 /s,代入公式得: PQSLUh f   ( 17) 分支 17:行车绕道 李哲 吉林矿业集团 第一煤 矿通风系统设计 18 由已知资料得出α为 ,长度 L为 ,周长 U 为 ,截面积 S 为 ㎡,风量 Q 为 2m179。 /s,代入公式得: PQSLUh f   ( 18) 分支 18:火药库 由已知资料得出α为 ,长度 L为 200m,周长 U 为 ,截面积 S为 ㎡,风量 Q为 179。 /s,代入公式得: PQSLUh f   ( 19) 分支 19:采区变电所 由已知资料得出α为 ,长度 L为 ,周长 U为 ,截面积S为 ㎡,风量 Q为 179。 /s,代入公式得: PQSLUh f   ( 20) 分支 20:绞车房 由已知资料得出α为 ,长度 L为 ,周长 U为 ,截面积S为 ㎡,风量 Q为 179。 /s,代入公式得: PQSLUh f   ( 21) 分支 21:皮带大巷 由已知资料得出α为 ,长度 L 为 ,周长 U 为 ,截 面积 S 为 ㎡,风量 Q 为 179。 /s,代入公式得: PQSLUh f   ( 22) 分支 22:采区皮带上山 由已知资料得出α为 ,长度 L 为 ,周长 U 为 ,截面积 S 为 ㎡,风量 Q 为 179。 /s,代入公式得: PQSLUh f   矿山安全工程课程设计 19 ( 23) 分支 23:采区皮带上山掘进 由已知资料得出α为 ,长度 L为 ,周长 U为 ,截面积S为 ㎡,风量 Q为 179。 /s,代入公式得: PQSLUh f   摩擦 风阻 的计算方法 对于已经确定的井巷,巷道的长度 L、周长 U、断面 S 以及巷道的支护形式(摩擦阻力系数α)都是确定的,摩擦风阻 fR (单位为 kg/ 7m 或 N 82/ms )的计算式如下 3SLURf  ( 42) 式中 α —— 井巷的摩擦阻力系数( kg/m179。 或 N 42/ms ); L— — 井巷的长度; U—— 井巷的周长; S—— 井巷的断面积; Q—— 井巷的风量。 (1) 分支 1: 主井井筒 由已知资料得出α为 ,长度 L为 340m,周长 U 为 ,截面积 S为 ㎡,代入公式得: 823 /183。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