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绿色青饲料加工建设项目可研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争力和调整当地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技术进步为支撑,以开 发利用废弃秸杆回收利用为主,利用当地丰富的粮食 秸秆 资源,采用先进的配方和挤压制粒工艺,建设年产 250000吨 绿色青饲料深加工 ,生产安全、绿色无污染的优质饲料,以满足农业 可行性研究报告 [8] 结构调整当中迅速发展的畜牧业生产对于优质饲料的需求。 主要建设条件 自然条件 项目区 武威地处西北内陆,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阴雨天较少,全年日照时数达 3968小时,年平均气温 ℃ ,日较差 15℃ 左右,气候温和干燥,夏秋季比较凉爽, 具有玉米 、豆类、 苜蓿 及 各种粮食作物生产的独特条件 ,营养成份全面,耐贮藏运输,品质优于其它地区 生产的同类产品。 温凉的气候,充足的光照,较大的日温差等自然条件为发展 玉米 、豆类、 苜蓿 及 各种粮食作物等 生产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是 种植畜禽青饲料原材料的 最佳区域。 项目建设地供水有 杂木 河水 供给 ,完全可以满足项目建设需求。 项目区域地表岩性主要有粘 质壤土,在建筑地基影响范围内岩性较单一、均匀,相对比较稳定,无不良物理地质现象。 工程建设区均为理想的工程地质,地震动峰加速度 (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 8度)。 交通 条件 武威市是中国铁路东西大动脉的重要地段,铁路交通非常发达,兰新、兰新三四线、干武铁 路穿越境内,特别是亚欧大陆、兰武电气化铁路、兰新铁路复线,干武电气化铁路为武威市对外联系及交流提供便利条件。 省内 G30线、国道 312线、省道 308 线、省道 211线、营双高速公路、金武高速公路、西武二级公路以及金色大道等一系列道路为武威对外联系提供方便。 可行性研究报告 [9] 社会条件 根据 武威 市 2020年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武威 市 “十二五”期间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采取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先进生产方式和文明绿色的消费方式 ,完善再生 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 政策环境为 武威市 绿色青 饲料 经济项目 为 年产 250000 吨 绿色青饲料深 加工 建设项目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项目投入总资金及效益情况 经投资估算,项目总投资 万元,其中建筑工程 万元,设备购置及安装工程费 ,其他费用 ,预备费 万元。 项目争取 企业家 投资 5000 万元, 总投资中 合作社 自筹资金 万元, 本项目建成后,正常年产值 12250 万元,年总成本 ,经营成本 ,利润总额 万元。 平均投资利润率 %,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 %,税后财务净现值 万元,静态投资回收期 (含建设期 )。 结论与建议 该项目符合 武威市 国民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建成后对改善项目区 绿色 饲 料 加工业 及畜牧业 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促进经济 循环 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项目区属石羊河流域,随着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 武威 片治理规划的全面开展,畜牧业发展是提高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举措,项 可行性研究报告 [10] 目的建设为农村养殖提供了 绿 色青饲料 保障,从而可提高农民养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实现经济循环发展 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重要保证。 项目的建 设效益显著。 其社会效益主要为充分利用植物 秸杆,加工成为良好的养殖饲料,其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及经济效益都比较明显。 项目建设指导思想明确,符合当前甘肃省及 武威 市大力推行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导向。 同时其技术条件 在国内已比较 成熟,总体布局合理,建设方案优化,技术经济指标合理。 建设土地及水电供应条件较好,区位条件优越。 项目建设从技术、经济及建设条件方面分析均是可行的。 经初步的可行性分析评价,项目不仅有 显著的经济效益,而且其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非常显著,项目的建设对提高农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和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区域 循环 经济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项目在社会经济、自然条件及投资等方面建设条件较好,项目的实施不但是可行而且是十分必要的。 建议尽快立项建设。 可行性研究报告 [11] 第 2章 项目区基本情况及必要性 行业发展规划及政策 武威市 根据“十二五” 规划的要求 , 紧紧抓住国务院支持 农业 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机遇,在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针对“十二五”时期国内外发展环境的新特点,突出体现统筹兼顾的要求,争取把握和处理好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内需与外需、投资与消费、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改革发展稳定等重大关系,使发展中各个方面相互适应、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实现经济 循环 发展和社会和谐的有机统一。 《中国国民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十二 五期间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 在保证粮棉油稳定增产的同时,提高养殖业比重。 加快发展畜牧业和奶业,保护天然草场,建设饲料基地,改进畜禽饲养方式,提高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水平。 近年来,养殖业从传统的农村副业,一跃成为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动物产品供给的一个支柱产业。 养殖方式也从传 统的家庭养殖向着以良种推广、规模养殖、饲料加工、动物营养、饲养技术、疫病防治、生产环境、加工机械、经营管理等配套、实用技术为支撑的分散养殖与规模养殖相结合的生产和经营方式转变。 饲料工业适应分散养殖与规模养 殖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从上世纪 70 年代后期至今,已经实现从起步打基础到快速发展、稳步提高的飞跃。 一个以饲料加工、饲料原料开发、饲料添加剂生产和饲料机械制造业为基础,以饲 可行性研究报告 [12] 料科研、标准化、质量监测、行业管理、宣传教育、信息咨询和法规建设为保障的饲料工业体系已基本建成。 饲料加工能力、产品品种及产量大幅度增 加,质量提高,饲料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二位,成为世界第二饲料生产大国。 饲料工业的发展,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节约了大量的粮食,为解决我国人均耕地逐年减少,人口不断增加,人民对动物性食品需求日益增长的需要,为丰富人民的“菜篮子”,改善人民的膳食结构,稳定物价水平,活跃农村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做出了巨大贡献。 绿色青 饲料工业也将面临着一定的挑战,特别是我国疆域辽阔,自然资源分布差异很大,加上受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影响,逐步形成了东部、中部和西部梯次发展的饲料工业布局。 东部沿海地区得益于优势的地域、良好 的经济发展基础和训练有素的劳动者,无论是饲料谷物生产、饲料资源开发利用,还是饲料加工,水平都远远高于中西部地 区。 而广大西部地区由于受自然条件等因素的限制,饲料生产水平低下,而西部地区往往是畜牧业发展地。 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发祖国西部,全面发展和提高综合国力,这是历史发展和新的机遇。 我国西部包括重庆、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共 10 个省、市、区,西部的国土面积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 56%,人口是全国总人口的 23%。 由于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西部的饲料工业一直处于弱小的境地,饲料产品比重小,据有关资料显示, 1998 年西部配合饮料产量只占全国产量的 16。 20%。 1999 年开始,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方针,加大对西部基础设施、生态建设的投资 可行性研究报告 [13] 力度,促进西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西部饲料工业的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大好机遇。 目前,国际、国内经济 向好 ,为大力发展“食品工业、能源化工、现代服务业和劳务经济”四大产业, 武威 市提出紧抓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支柱龙头 合作社 培育这两个关键,努力提高工业整体发展水平,通过一批重点项目的实施,培育状大优势产业,积极引进新兴产业,有重点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努力提高制造业的比重,更进一步发挥 工业在创税、就业方面的主导作用。 同时提出了四项措施,一是突出抓好现有 合作社 ,支持重点 合作社 做强做大,使现有生产能力发挥出最大效益。 二是强力推进项目建设。 抢抓国家和省上扩大内需的机遇,集中力量谋划建设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多方倾斜支持重点项目建设。 三 是 积极推进节能减排。 争取至 2020 年实现工业总量、工业效益、工业固定资产、工业吸纳就业人数及工业可持续发展五个方面新的突破。 该项目是利用 玉米 、豆类、苜蓿及其它植物秸杆 加工 绿色 颗粒饲料,项目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 武威 市循环经济各项政策都为项目的 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政策 条件。 项目区社会经济现状 武威市总面积 万平方公里, 2020年各种农作物种植面积 万亩,比 2020年增加 , 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比上年减少 万亩,下降 %;经济作物播种面积 万亩,比上年增加 ,增长 %。 粮食总产量达 ,比上年增加 万吨。 可行性研究报告 [14] 近年来武威市 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 , 以牛羊建设、农作物秸秆利用、标准化养殖等为重点,加快发展草食畜牧业。 草食畜牧业 增加值 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 1 个百分点以上 ,畜牧业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由现在的 %提高到 %。 加强规模化养殖(场)青贮窖建设,配套完善青贮加工机械, 预计 2020 年 内新建青贮窖。 2020 年全市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GDP)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增幅比上年提高 ,比全市同期增幅高。 分别比凉州区的 高 1 个百分点。 比民勤的 13 高 个百分点。 比古浪县的 高 个百分点,增幅在全市各县区中位列第一位。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增长 %;第二产业 增加值 亿元,增长 %;第三产业增加值 亿元,增长 %。 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 ::,与上年的 ::的产业构成相比,一产比重下降 ,二产比重上升 个百分点,三产比重下降 4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支出趋于合理。 2020 年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 亿元,比上年增长 64%,增速比全市 %高。 全县一般预算收入为 亿元,增长 64%,增速比全市的 %高 个百分点。 财政支出结构 继续调整,加大民生支出力度, 2020年财政支出完成 125818 万元,增长 ,其中住房保障支出 3642 万元,同比增长 %,城乡社区事务支出 1878 万元,同比增长 %;农林水事务支出 亿元,同比增长 ;环境保护支出 2855 万元,增长;医疗卫生支出 6670 万元,同比增长 %。 可行性研究报告 [15] 项目 概况 项目承办单位 武威市 绿色青饲料深加工 合作社 成立于 2020年 7 月,合作社 位于 武威市 高坝镇台庄村 ,占地面积 333500平方米 , 是以 农民 ***自发联合本村 15户 村民 组成,是 武威市 第 一家自发成立的合作组织,现有社员 250 人。 本合作组织成立后,社员集资 万元, 并希望有理想、有胆识的企业家加盟、投资 5000 万元。 绿色青 饲料 深加工厂建成投产后,除满足当地牲畜养殖 的需求外,并可惠及方便周边养殖场和小型暖棚养殖户 500 户近 2020 余人。 合作社制定了较为规范的《合作社章程》,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通过召开成员大会选举产生了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 合作社内部成立了市场销售部、技术指导部、 绿色青 饲料加工部、财务部,各部门明确责任,各负其责,保证了合作社的正常运转。 合作社坚持“民办、民管、民受 益”的原则,实行独立的会计核算,成立和健全了管理机构,制定了管理制度。 合作社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入社自愿、退社自由、服务至上、规范管理”的办社宗旨,开展“四统一”的经营服务活动:即由合作社统一配制饲料,兽药和技术指导;统一培训合作社成员;统一防疫措施和消毒工作;统一良种选育和调配。 绿色青 饲料 深加工 经济项目建成后,不但可以满足当地的 牲畜 的生活需求, 而且 有效地提高了 人 民生活质量,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改项目不但 改变了农民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改善了村容村貌, 而且提高了环境卫生水平 ,实现了农村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促进了生态农业的良性发展。 可行性研究报告 [16] 人员、 技术力量 武威市 绿色青饲料深加工项目 合作社 成立于 2020年 7月 , 法人代表***是以 饲料 加工开发为主 ,经营范围包括饲料生产、 销售。 合作社 以甘肃农业大学、 相关科研为技术依托,聘请有关专家、教授为技术顾问,合作社 具有较强的技术力量,为本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项目建设对于调整及优化该区农业产业结构是必要的 围绕 武威市 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和优质畜禽产品基地建设目标,以市场为导向,加快 武威市 高坝镇台庄村 绿色 饲料 深加工 及有机肥循环经济建设项目示范基地的建设步伐,提高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同时要不断加大舆论的宣传引导,强化一体化服务功能,提高科技含量,完善经营运作,从而使 武威市 高坝镇台庄村 绿色青 饲料 深加工 及 回收当地绿色牲畜进行 加工循环经济项目产业化经营迅速上规模、上台阶、上档次、上水平。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使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配置更加趋于合理。 绿色青饲料深 加工应用于配合饲料和颗粒饲料的突出特点在于配合饲料的加工促进了当地剩余粮食的就地转化,。生态绿色青饲料加工建设项目可研报告(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 《建筑电气设计技术规范》 (GBJ1083) ( 31) 《 工业 与民用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292) ( 32)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J1987) 编制目的、编制内容 编制目的 建设新塘 镇 生活垃圾填埋场 渗滤液处理工程 是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环保总局环监 【 2020】 44 号文件,切实 治理 新塘陈家林片区 环境污染的必经之路,对改善陈家林片区环境状况
标是通过选择合理的垃圾处置技术,达到垃圾处理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首先,最优先的方案是避免产生垃圾;如果必须产生,产出量要求最小。 其次是按照实际情况最大可能地进行回收利用。 然后,处理的目标是能源回收 **减少最终处置量。 国外垃圾处理技术 1. 堆肥 整体上来看,无论是 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堆肥技术原理都是基本相同的,不同之处在于堆肥的原料。 堆肥作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手段之一
................................................................. 46 八、环境保护与检测 ............................................................................................................... 46 设计依据
,甚至是十年十旱,最大的问题就是缺水, 发展的关键在水、希望在水。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自治区相继建成了固海、固海扩灌、红寺堡、盐环定四大扬黄灌溉工程与多处中小型库井灌区,已发展灌溉面积 175 万亩,灌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2300元左右。 但灌区以外更大范围的雨养旱作区,由于缺水,生态环 境脆弱,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艰苦,生活贫困,经济发展落后, 农民人均纯收入仅 1000 元左右
gLi nesToPoints Selection. Font .NameSelecti on. Font .Size1iveWi ndow. View. Spl it Special wdPaneNoneThenActi iveWi ndow. Acti vePane. View. TypewdNor malVi ewAct i ntVi ew 展和保证 我国农业现代化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大,其中旅游已成为一大消费亮点,这从黄金周涌动的人流可得以明证。 另外,消费者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决定了休闲旅游需求呈现旺盛趋势。 人们的工作节奏加快,而且工作压力大。 工作中的人犹如机器,工作一段时间是需要检修的,人经历了 一段紧张的工作,必然需要一种方式释放压力,“找个地方玩玩”是人们普遍接受的放松自我的一种选择。 而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变使人们远离了自然,人们很久已没有“柴门闻犬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