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移民供水工程高效节水补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甚至是十年十旱,最大的问题就是缺水, 发展的关键在水、希望在水。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自治区相继建成了固海、固海扩灌、红寺堡、盐环定四大扬黄灌溉工程与多处中小型库井灌区,已发展灌溉面积 175 万亩,灌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2300元左右。 但灌区以外更大范围的雨养旱作区,由于缺水,生态环 境脆弱,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艰苦,生活贫困,经济发展落后, 农民人均纯收入仅 1000 元左右,不到扬水灌区的 50%,是中部干旱带的贫困区,是宁夏最需要扶持的地区。 目前自治区政府已经采取多种有力措施,变被动抗旱为主动调整, 变单纯追求解决生存问题为追求解决生态、生产、生计、生育相统一, 在旱作区发展硒砂瓜、马铃薯等特色农业近 100 万亩,效益显著。 2020 年 4 月, 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我区时明确指出: ―要切实解决好中部干旱带的人畜饮水问题,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要抓 13 好以水利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尤其是抓好引黄灌区节 水措施和中部干旱带节水农业。 ‖2020年 5 月,温家宝总理 在中部干旱带调研时 指出: ―对全区讲,宁夏总体是干旱地区,除沿黄地区有水利条件,可引水灌溉,其他地区靠天吃饭,自然条件、生态环境十分恶劣,这也是长期困扰经济发展的因素。 因此,宁夏要考虑加强抗御自然灾害、尤其是旱灾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 为了加快宁夏中部干旱带的脱贫致富步伐,自治区单位先后三次召开固原工作会议,两次召开中部干旱带会议,提出了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总的要求、思路目标和措施,制定了《宁夏中部干旱带发展纲要》,批准了《宁夏中部干旱带县内移民规划》、 《宁夏中部干旱带农村饮水安全总体规划》、《宁夏中部干旱带高效节水补灌总体规划》等规划,经过 5 年努力,在中部干旱带发展设施农业 20 万亩,南部山区发展 30万亩,把扬黄、库井灌区建设成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设施产业带,旱作雨养区建设成抗旱稳产型的特色农业产业带,构建起抗旱减灾长效机制, 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营造 坚实的物质基础。 按照《宁夏中部干旱带县内移民规划》、《宁夏中部干旱带高效节水补灌总体规划》, 自治区党委、政府 决定, 以固海、红寺堡、固海扩灌、盐环定四大扬水工程为水源依托,延伸拓展供水范围,发展设施农业 15 万亩、特 色农业 100 万亩,使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特色、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 150 万亩 ;将自然条件极差、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地区,实施县内生态移民,整建制的搬迁到水土资源条件较好的扬黄灌区,规划 2020~ 2020 年实施生态移民 万人。 根据《宁夏中部干旱带县内移民规划》和《宁夏中部干旱带同心县生态移民规划》, 同心县 规划了 16 个生态移民安置区,整建制搬迁窑山、田老庄、张家塬、马高庄、预旺等 5 乡镇 83 个行政村 万户 14 万人;整行政村搬迁王团、河西、韦州 3 镇 29 个行政村 万户 万人。 生态移民总规 模为 万户、 万人, 开发安置移民土地 万亩。 韦州-下马关-预旺节水灌溉项目区 则是 自治区、同心县 规划的重点地区之一,规划 以红寺堡扬黄五干渠为水源,主要采用拉水补灌、穴灌点灌、膜沟灌等高效节水补灌措施,发展 枣薯 、 枣瓜、马铃薯 等优势特色作物和日光中棚为主的设施农业,开发节水 灌溉土地 30 万亩 ,其中安置县内生态移民用地 万亩,就地旱改水 万亩 , 安置生态移民 63858 人。 本工程是韦州-下马关-预旺节水灌溉项目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开发土地 万亩,其中安置县内生态移民用地 万亩,就地旱改水 万亩,安置生态移民 40687 人。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 依据 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5)国务院《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 (6)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 (7)国务院《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 ; (8)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 (9)《宁夏回族自治区 取水许可制度实施细则》; (10)《宁夏回族自治区节约用水条例》 ()。 规程、规范及标准依据 15 (1)《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 (DL 5020- 93); (2)《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 (SL 252- 2020); (3)《防洪标准》 (GB 50201- 94); (5)《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GB/ T 50288- 99); (6)《泵站设计规范》 (GB/T 50265- 97); (7)《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SDJ 20- 78); (8)《渠道防 渗工程技术规范》 (SL 18- 2020); (9)《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 (GB/T50363- 2020); (10)《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 (SL 72- 94); (1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 (SL204- 98); (12)《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设计规范》( SL2902020); (13)《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1/400 万)》 (14) 其它有关现行规程、规范。 技术文件及相关批复 (1)《 宁夏扶贫扬黄灌溉 工程 一期工程初步设计》(宁夏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 (2)《 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一期工程初步设计修改概算综合报告 》(宁夏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 (3)水利部《关于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一期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的批复》(水总 [2020]405 号) (4)《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宁夏扶贫扬黄灌溉一期工程建设规模及初步设计概算调整的批复》(发改投资 [2020]1821 号, ) (5)《宁夏扶贫扬黄灌溉一期工程红寺堡灌区五泵站技施设计说明 16 书》(宁夏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 (6)《宁夏扶贫扬黄灌溉一期工程红寺堡灌区五干渠技施 设计说明书》(宁夏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 (7)《同心下马关节水灌溉供水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宁夏水利水电勘测设计 研究 院 有限公司 , ); (8)《 同心东部农村饮水安全重点供水工程 (扩建 )可行性研究报告 》(宁夏水利水电勘测设计 研究 院 有限公司 , ); (9)《宁夏 中部干旱带高效节水补灌工程规划报告 》(宁夏 水利厅 ,); (10)《宁夏中部干旱带县内移民规划》; (11)《宁夏中部干旱带同心县生态移民规划》(宁夏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12)宁夏 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纪要( 103)( ) ; (13)宁夏自治区人民政府 ―关于批准的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建设征地拆迁补偿标准 ‖(宁政办 [1996]147 号)。 可行性研究工作过程简述 2020 年 3 月,受同心县水务局的委托,我公司承担了下马关高效节水补灌工程可行性研究。 在充分利用该区域由我公司完成的红寺堡五干渠工程、下马关节水灌溉工程、同心东部饮水工程等已建工程和将要开工建设的同心东部农村饮水安全重点供水工程 (扩建 )的勘测设计等前期工作成果,以及由同心县水务局等有 关部门完成的下马关生态移民水利工程实施方案等相关成果,对蓄水池、主管线等主要建筑物进行 李 补充测量和工程 17 地质勘察。 在此基础上,参考《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编制完成本报告。 工程地质 项目区 处在大罗山东侧的洪积扇中部,表层为含少量砾壤土、砂壤土,下部为角砾层 、 上第三系( N1)泥岩。 工程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是黄土的湿陷性, 已建的下马关扬水工程 经过 1 年 多 的运行,未发现影响工程正常运行的工程地质问题,从工程地质角度讲 ,经过工程措施处理后 是安全可靠的。 工程任务和规模 工程任务 及规划水平年 本工程的任务是:灌溉、供水综合利用。 现状年为 2020 年,设计水平年为 2020 年。 土地 开发规模 及种植结构 本次规划灌区属 红寺堡扬水五干渠以上 灌区,其范围北起 五干渠 ,南至 下马关南部的大郎顶 , 惠平公路东西两侧,控制高程 1436m~1680m,总土地面积 万亩。 根据自治区中部干旱带生态移民 规划 ,并考虑同心县下马关地区的实际情况, 按当地旱改水人均 3 亩水浇地(补灌)、同时预留 1 亩旱地,县内移民人均 2 亩水浇地考虑, 开发高效节水补灌面积 万亩,其中 下马关扬水已建工程控制 6 万亩, 新 开 发 万亩。 根据项目区的土壤、气候条件,以及宁夏中部干旱带近几年特色 18 种植试验示范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初步拟定下马关生态移民区种植结构以地膜马铃薯、枣薯间作为主,并适当发展设施农业。 考虑到马铃薯种植的倒茬和灌区配水的需要,安排一定比例的枣瓜间作面积。 种植结构比例为:设施农业按户均 1 亩控制,种植面积为 万亩,占规划种植面积的 %;枣、薯间作种植面积为 万亩,占 %;马铃薯种植面积为 万亩,占总面积 %;枣、瓜间作种植面积为 万亩,占 %。 灌溉制度 项 目区年降水量 不足 300mm,其中 2/3 集中在 6~ 9 月,因此 7 月份以前以春季保苗补水灌溉为主, 7 月份以后主要利用天然降雨。 灌区全部 采用管道输水方式,其中已开发的 万亩采用明渠输水,未开发的 万亩采用低压管道输水。 田间灌溉方式 :设施农业采用滴灌,大田作物 采用 人工点灌 方式。 管道输水渠系水利用系数采用 , 田间灌水利用系数取 ,调蓄设施蒸发渗漏损失取调蓄水量的 3%,计算本项目以红寺堡五干渠为起点的灌溉水利用系数 采用。 作物灌水时间及灌水次数主要根据下马关地区的气候特点,结合作物生 长对水的敏感性确定,在作物需水的敏感期灌关键水。 大田作物 灌水 均 按 3 次设计, 4 月中旬 开始, 6 月下旬 结束 , 每轮灌水 10~ 15 天 , 日平均灌水时间 12 小时 ; 设施农业(日光拱棚)自 4月下旬至 9 月底,灌水间隔为 10 天左右,灌水次数按 20 次计算 ,日灌水时间采用 24 小时。 枣瓜、枣薯间作 、 马铃薯 的 灌溉定额 分别 采用 42m3/亩 、 48m3/亩 、 19 45m3/亩 , 设施农业 200m3/亩,综合净灌溉定额 ,毛灌溉定额。 最大日均净流量 万 m3/d,最大流量。 综合需水量 灌溉需水量: 下马关生态移民区高效节水补灌工程项目区的年净灌溉水量和毛灌溉用水量分别为 万 m3和 万 m3。 非灌溉需水量 : 主要考虑村镇生活用水和乡镇企业用水。 人均最高日居民生活用水量 40L/人 •d,水源保证率不低于 95%。 人口 以 2020 年为基准年,规划水平年采用 2020 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取 12‰ ,则规划水平年的人口为 万人, 其中下马关项目区 万人,预旺项目区 万人, 年净需水量 万 m3。 考虑 管网漏失水量和未预见水量 10%,年总需水量为 万 m3。 乡镇企业用水 只考虑 下马关 项目区, 暂按农业用水的 5%考虑,年工业净用水量为 万 m3/a,毛用水量为 万 m3/a。 项目区年需水总量为 万 m3,其中,农业灌溉年需水量 m3,工业年需水量 m3,村镇居民生活年需水量 万 m3。 包括预旺项目区生活用水在内的 项目 总 需水量见表 1- 1。 表 1- 1 项目区 总 用水量规划表 序号 项目 净用水量(万 m3) 毛用水量(万 m3) 下马关 预旺 小计 下马关 预旺 小计 1 灌溉用水 2 非灌溉用水 村镇生活用水 工业用水 3 合计 20 供需平衡分析 可供水量 本项目以红寺堡五干渠为水源。 五干渠设计流量 , 加大 流量。 五干渠灌溉面积 万亩, 已建的红城水灌区和下马关喷灌灌区,设计灌溉面积分别为 万亩和 万亩,四干渠、五干渠超规划新增开发土地面积的新增用水量,均在四、五干渠原设计的配水指标内调剂解决,不新增用水指标。 在设计工况下,包括已建的下马关扬水灌区 6 万亩用水在内,五干渠设计 工况 尚有 ,加大 工况 尚有。 考虑到泵站、干渠的安全运行等因素,实际 按 设计、加大工况各占 50%考虑,平均流量 ,年供水 180 天 、日均供水 22 小 时 ,计算富余水量为 1853 万 m3。 区域生态移民总需 水量 同心县韦州-下马关-预旺区域生态移民项目有 6 片,即:韦州甘-旧庄子、韦州南门、罗山东坡、阎圈、下马关。 需水量均根据下马关项目区的用水指标估算。 韦州甘-旧庄子 : 年净用水量 万 m3,总需水量 万 m3。 韦州南门 : 年净用水量 万 m3,年总需水量 万 m3。 罗山东坡 : 年净用水量 45 万 m3,年总需水量 50 万 m3。 韦州阎圈 : 年净用水量 万 m3,年总需水量 万 m3。 下马关 : 年净用水量 ,年总需水量 万 m3。 预旺 : 年净用水量 万 m3,总需水量 万 m3。 以上 6 片生态移民项目区年总需水量 万 m3。 其中 韦州甘-旧庄子 和南门项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