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机电设备选型毕业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地表位于 96~ 107 勘探线, 长约。 走向北东 50~ 55 度,倾向面东,倾角 43~ 65 度,落差 14~ 78m。 ( 3) F7 走向逆断层 在高泉塘井田精查报告中命名为沙盘背逆断层。 走向北东 35~ 50 度,长 2km过 104 勘探线后被 F10 断层切断。 断层面倾向南东,倾角 10~ 50度,落差 10~ 56m。 断层的破碎带内发育构造透镜体、断层角砾岩、糜棱岩、断层泥等;断层面上和附近的岩上可见及水平擦痕和斜冲擦痕;断层面呈舒缓波状,其附近的岩层呈现强烈的挤压状态,属压性兼扭性断裂。 (4) F8走向逆断层 向北东延展过 99线之后被 F10 断层切断,长约 1km。 断层走向与 F7 断层基本一致经北东 50 度,倾向南东,倾角 50 度左右,落差 15~ 30m。 该断层仍是 F7 走向逆断层的分支构造,并与其组成了剖面上的“入”字型构造。 11 上述四条断层,从地表到深部均有较多工程点控制。 断层性质、产状、落差较可靠。 其中 F F F7 断层对 6 煤层破坏性较大, F8断层对 6煤层无大的影响。 2. F10 走向逆断层 为石里山向西翼规模最大的断裂,纵贯全井田。 走向北东 35~ 50 度,倾向南东,倾角 32~ 45 度,落差不详。 3. F15 走向逆断层 位于 96~ 112 勘探线之间的大冶灰岩之中,长 约 4km,走向北东 30~ 40 度,倾向南东,倾角 65~ 76 度,落差 80~ 130m。 对可采煤层并无影响。 4. F11 斜交逆断层 F11 断层落差较大,为本井田南部天然边界。 2. 3 煤层特征 2. 3. 1 煤层特征 本井田龙潭组上段厚约 247m,含煤 10 多层,而层位较稳定的自上而下编号为: 7煤层。 煤层总厚平均为 ,含煤系数为 %。 主要可采煤为6煤层 ,局部可采为 5煤层 , 7 煤层仅偶尔可采现将各煤层描述如下 :表 231所示。 3 煤层直接顶为灰白色中粒砂岩,局部黑灰色砂质泥岩。 底板为 砂质泥岩或粉砂岩。 煤厚 0~ 米 ,平均厚。 可采 17 个点,可采率 27%。 煤层结构简单。 5 煤层直接顶、底板均为黑色砂质泥岩,局部为粉砂岩。 煤厚 0~ 米,平均厚 米。 可采 38个点,可采率 51%,可采范围分布零星。 煤层结构复杂,通常 2~ 4 个煤分层,最多者达十余层,夹矸多为泥岩或炭质泥岩,在见煤的钻孔中有 26 个点夹 1~ 7 层夹矸,占 44%。 高泉塘矿井在南二横硐和北四横硐均已穿见 5煤层,并在北四横硐布置了一个采区,但由于厚度变化急剧,结构复杂,不可采点频繁出现,加上顶板倾角变化大,开采困难 ,停止回采。 注销储量 万吨。 综合上述, 5 煤层沿走向及倾向厚度变化大,可采率低,且分布零星,属极不稳定的局部可采煤层。 6 煤层顶板岩性变化较大,通常直接顶为黑灰色的粉砂岩或砂质泥岩,局部为细砂岩。 煤层底板为深灰色粉砂岩或细砂岩。 煤厚 0~ 米,平均 米,可采 64 个点,可采率 71%。 该煤层结构较复杂,一般 2~ 3个分层,其夹矸为泥岩、粉砂岩,个别为砂岩。 据矿井资料夹矸多呈透镜状,长一般 2~ 20 米,宽 5 米左右。 厚度变化剧烈,但有规律可寻。 综合上述, 6 煤层全区大部分可采,具突然增厚、变薄现象 ,但有一定规律可寻,属较稳定至不稳定,趋向不稳定的煤层。 7 煤层直接顶、底板为灰黑色砂质泥岩或粉砂岩,底板偶尔有砂岩。 煤厚 0~ 米,平均 米。 可采仅 8个点,可采率 14%。 煤层结构简单。 详情见煤层特征表 2- 3- 1。 12 表 231 煤层特征表 煤层号 穿过层位 见煤点 可采点 可采率(%) 煤 厚 煤层结构 煤层稳定性 间 距 最小~最大 最小~最大 变异系数(%) 平均 (m) 平均 (m) 3 62 37 17 27 0~ 简单 极不稳定 ~ 5 74 59 38 51 0~ 143 复杂 极不稳定 37 37~ 102 6 90 89 64 71 0~ 126 较复杂 较稳定至不稳定 67 ~ 89 7 59 21 8 14 0~ 简单 极不稳定 39 2. 3. 2 煤质 主采 6煤层灰分一般在 10%左右,走向和倾向变化不大,变化范围均 在低灰之内。 煤种为无烟煤。 详情见煤层分析资料表 232。 表 232 煤层分析资料表 煤层 煤层工业分析 胶质层厚度(m/m) 粘结性 水分 (%) 灰分(%) 硫分(%) 磷分 (%) 可燃性挥发分 (%) 发热量 (卡/g) 3煤 5 6 ~ ~ ~ ~ 3420~ 7622 7 ~ ~ ~ 6984~ 7368 7176 13 煤的物理性质及煤岩特征 主采 6煤层为黑色,具弱金刚光泽,以粉末状再胶结为主,夹有片状和细条带状结构,层状构造,断口呈土状。 滑面多,多为质软易碎的粉煤,块煤极少量,比重 ~ ,由暗煤及亮煤组成,属半暗型煤。 6煤层镜质组合含量普遍较高,一般 90~ %,丝质组含量低,一般在 10%以下。 煤岩结构以均一状结构为主,矿物杂质少 ,一般在 10%以下。 煤岩类型为亮煤亚型。 成煤环境可能以较深积水还原环境为主。 煤化阶段属无烟煤。 煤的化学性质 本矿井主要可采的 6煤层及其它局部可采煤层,属于特低硫、高发热量的优质无烟煤。 全矿区煤的平均灰分为 %,全硫含量一般低于 1%,发热量一般为 7063大卡 /kg,水分小于 5%。 煤层变质程度高,本矿井主要可采的 6煤层及其它局部可采煤层,属于特低硫、高发热量的优质无烟煤,为优质动力用煤和民用煤。 2. 3. 3 瓦斯与煤尘 钻孔瓦斯煤样测试及瓦斯分带 本井田瓦斯样采用“真空罐”法采取 ,先 后在 28 个钻孔中采瓦斯样 42个进行脱气和分析。 根据瓦斯分析资料 ,各煤层均保存有一定数量的瓦斯。 6 煤层分析结果 ,自然瓦斯成份 :CH4=27~ 87%,N2=0~ 43%,CO2=7~ 24%。 运用瓦斯分带理论 ,6 煤层中瓦斯成份随深度可以大致划分为二个带如下表 2— 3— 3: 6煤层瓦斯带划分结果表 表 233 瓦 斯 带 名 称 瓦斯成份( %) 分带依据(孔) 2CO 4CH 2N 2N - 4CH > 10 < 80 > 947 991 1010 1020 10711 1031 1031 1031 10511 1090 10912 等孔。 4CH < 1016 > 80 < 6 980 991 10008 等孔。 本矿井属低瓦斯矿井 ,相对瓦斯涌出量为 178。 日 ,无煤 (岩 )和瓦斯突出 ,无煤层自然发火倾向 ,无煤尘爆炸危险性。 煤尘 和自燃 根据邻近爱和山井田所作的 3 个煤尘爆炸试验资料,煤质为: %43~Wt ,%2212~Ag , %75~V 。 爆炸性试验火焰长度及岩粉量为零,得出无煤尘爆炸性的结论。 本井田内 6煤 V 值一般小于 7%,煤质与其基本相同,完全具有可比性,且挥发分对可燃物的百分比在 1%以下,故 6 煤层一般属无煤尘爆炸危险性的煤层。 本井田煤种属无烟煤,生产井和老窑调查尚未发现煤炭自燃现象,煤质含硫 低,变质程度高,应属不易自燃的煤层。 地温 未发现地温异常区。 一般垂深第增加 100 米地温增加 1度,个别钻孔,在垂深超过 400 米后,每加深 100 米,地温增加 2度。 14 2. 4 水文地质 2. 4. 1 地表水 本井田内较大的地表水流有源头冲溪、黄沙冲溪、梓木溪。 小溪雨季流量sm~ ,旱季流量 sm~。 小溪的流量统计特征值,其离差系数 ~。 小溪的年地下径流量 333 10156910388 m~ 。 上述小溪的主要流径大冶组地层,对煤层开采影响小。 井田内水库较多,主要的有瓦泥塘、豆子塘、樟冲水库。 其中位于井田边缘107~ 108 勘探线间的樟冲水库为最大,蓄水量约 64 万立方米。 由于水库距主要开采煤层垂深四百余米,所以对未来矿井充水没有影响。 2. 4. 2 岩层含水性 第四系( Q):一般是冲积、坡积的松散沉积物,主要由砾石、砂、亚砂土、亚粘土组成。 一般厚 ,含孔隙水。 泉水流量 sm~。 水质为低矿化度的 NaKHCO —3 型。 白垩系下统( 1K ):主要由褐红色粉砂岩组成,厚度大于 100m。 含水弱。 樟冲组( ZJ1 ):由泥岩、粉砂岩、中至粗粒砂岩、砾岩及角砾岩组成。 平均厚 ,中至粗粒砂岩裂隙率 ~ %,吸水率 ~ %。 含孔隙裂隙水。 粉砂岩、砾岩及角砾岩等含水微弱。 水质为低矿化度的 NaKHCO —3 型。 大冶组( dT1 ):以泥灰岩为主厚 > 360m,裂隙率 0~ %,泉水涌水量sm~ 含水微弱。 水质为低矿化度的 NaKHCO —3 型。 大隆组( dP2 ):由硅质灰岩、硅质岩、硅质泥岩等组成,平均厚约 110m,裂隙率 0~ %。 泉水涌水量 sm~。 由于硅质岩、硅质泥岩 ,岩石致密 ,裂隙率低 ,可以视为相对隔水层。 水质为低矿化度的 NaKHCO —3 型。 龙潭组上段 ( 22LP ):由中细粒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及煤组成 ,厚 247m,裂隙率 ~ %。 中细粒砂岩含孔隙裂隙水 ,而粉岩砂质泥岩含水极微 ,可视为相对隔水层。 其中主要可采 6 煤顶板中细粒砂岩吸水率是 ~ %,单位涌水量是msm~ 0 0 2 3 0 0 0 2 ,含水微弱 ,对煤层开采影响甚微。 水质为低矿化度的 MgKHCO —3 型 , 或低矿化度的 MaKSOH C O —43 型。 龙潭组下段 ( 12LP ):由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及薄煤组成 ,平均厚 184m。 含水微弱。 此外 ,以风化营为为主形成的风化裂隙带 ,一般厚 15~ 140m。 含风化裂隙水。 由于接近地表 ,风化裂隙水的补给、迳流、排泄条件较好。 在山坡处常形成上层滞水 ,在冲沟、低洼处可形成潜水。 水质为低矿化度的 NaKHCO —3 型。 2. 4. 3 断层的导水性 本井田内以平行地层走向的压扭性断层为主 ,其主要断层有 10F 和 7F 、 6F 、 5F。 在 1100K 探槽中见 10F 断层 ,断层的压扭性特征明显。 将其断裂带具体划分为 : 15 角砾岩带、糜棱岩带、裂隙密集带、影响带。 角砾岩带 :砾石有砂岩、硅质岩、菱铁质灰岩。 砾石长轴方向按挤压褶皱轴向排列,最大砾径 20cm。 糜棱岩带 :被挤压破碎的细粒物质呈扁平的透镜状或鳞片状。 裂隙密集带:有张裂 隙、剪裂隙。 张裂隙被石英、亚粘土等物质充填,剪裂隙平直细小。 影响带:裂隙较少。 角砾岩和糜棱岩带被挤压紧密,组成物质中以有很多细粒物质,含水极其微弱。 裂隙密集带和影响岩带由于张裂隙被充填,只能有少量含水。 7F 、 6F 、 5F 断层虽然对煤层的破坏性较大,但其力学性质属压扭性,断层两盘煤系地层的含水性微弱,加之补给条件受到限制,所以对矿井充水影响不大。 2. 4. 4 老窑水 在本井田内 出露有 4煤层露头,沿煤层露头分布了一些老窑。 老窑在不同程度上都有积水,其动态随季节变化明显,流量 ~ 10m3/s。 水质为低矿化度的 MaKSOH C O —43 型。 综上所述,本井田内无较大的地表水体,岩层的含水性弱,断层的导水性差,老窑水不能直接对矿井充水产生影响。 井田中的地下水(除风化裂隙水外),由于受到上述因素的影响,其补给、迳流、排泄条件极差。 2. 4. 5 矿井涌水量 该矿井位于高泉塘矿井的深部,深部矿井的充水条件完全不同于浅部矿井。 由于煤层埋藏深,大气降水、老窑水等 不能直接对它产生影响,而煤系地层及其上、下覆岩层含水性均弱,不可能构成较大的充水水源。 因此矿井的充水通道,主要是开采时与浅部矿井相通,其次是井筒、未封闭好的钻孔等。 故未来矿井充水水源是浅部矿井水,井筒水,未封闭好的钻孔等渗下来的水。 由于本矿井是位于高泉塘矿井的深部,所以其矿井涌水量的大小是由浅部高泉塘矿井的涌水量而决定的,因而选择了由相关分析所建立的高泉塘矿井涌水量回归方程式: 1 7 2 0 FQ 高泉塘 +100 水平以上现在实际开采面积占原报告储量计算面积的 40%。 现 +60m 水平以上开采面积为 m ,用 40%的系数确定本井田开采面积是 m ,总计 m。 正常涌水量与最大涌水量的比值见下表 241 16 表 241 正常涌水量与最大限度涌水量的比值 1977 年 1979 年 1980 年 正 常 涌水量 最 大 涌水量 Q。煤矿机电设备选型毕业设计(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动式多媒体教学、板书讲授、案例分析、参观实验演示等 煤矿特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方案 1 安全培训专业 掘进机司机 2 安全培训目的 使培训对象掌握掘进机司机必备的安全基础知识、安全技术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达到独立上岗的工作能力。 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具备掘进机司机安全工作资格。 3 安全培训教学目标 了解煤矿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增强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提高遵章守纪的自觉性
岩及煤层组成,该段是平顶山煤田的主要含煤段,含甲、乙、丙、丁、戊五个煤组,其中戊、丁煤组成为主要可采煤组。 下段厚 421— 701 m,一般厚 586 m。 上石盒子组上段是一套灰白、肉红色厚层状中至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局部为巨粒并含小砾,具明显的直线型斜层理及韵律分选特征,硅质胶结、坚硬,为陆相碎屑沉积。 岩性、岩相非常稳定,具有独特的“平顶山”地貌形态,故有“平顶山砂岩”之称。
100 中 480 486 480 下 482 472 479 二氧化碳 上 484 480 487 0 中 480 486 480 0 下 482 472 479 0 煤矿瓦斯等级鉴定 9 矿井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涌出量鉴定基础数据表 永登煤业 有限公司丰阳煤矿 西 2 煤工作面 工作面回风巷 2 #测点 气体名称 旬 别 日 期 第一班 第二班 第三班 三班平均涌出量m3/min
4 我国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发展 矿井安全监控系统是以矿山井上,井下各主要生产和辅助生产环节的作业环境条件和作业状况为监控对象,并以各种类型传感器为参数数据收集元件,以数字信息处理为技术基础,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 .一种实现分散和集中监测,控制的自动化系统。 它是矿山实现遥测,遥讯,遥控和全面自动化的一个及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目前,安全监测系统主要侧重与环境参数的集中监测,如 :检测氧,甲烷
杆全部支护完后,方可继续掘进下一循环。 ( 7)最大空帮距为生产班进度 +最小空帮距。 最大空帮距为 5 米 ,最小空帮距 为 2 米。 ( 8)顶板稳定情况下,锚索最大滞后距离为 ;顶板破碎等情况下,减小循环进度,每循环生产班必须及时跟到位方可组织生产。 (二)、砼底板施工 施工顺序 检查巷道高度 — 模板安装、校验模板 — 摊铺砼 — 振捣 — 提浆抹面 — 拉毛 — 成品保护
北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15 井田内岩溶水的水位标高为 850m。 10 号煤层标高西南部局部低于奥陶岩溶水 水位标高。 10 号煤层存在一块带压区域, 8号煤层带压区域又小一点, 5号煤层仅有一小块带压区域,(见煤层 充水性图)。 按 西南边界突水危险性最大的点 S 点计算突水系数。 利用附近 ZK13 号钻孔和综合地层柱状图资料, 5号煤层底板标高取 83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