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阵led多功能系统设计与制作_单片机论文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I/O资源。 为解决静态显示占用较多 I/O 资源的问题,在多位显示时通常采用动态显示方式,动态显示是将所有数码管的段码线对应并联在一起,由一个 8 位的输出口控制,每位数码管的公共端分别出一位 I/O 线控制。 显示不同数码时,由位线控制各位轮流显示。 位线控制某位选通时,该位应显示数码的段码同时加在段码线 4 上,即每一时刻仅仅有一位数码管是被点亮的,当轮流显示的速度较快(每秒24次以上),由于人眼的视觉暂留现象,看起来就像所有位同时显示一样,这时,我们就能看到稳定的图像了 点阵显示 原理 点阵显示器实际上就是 LED 显示器,构成显示器的所有 LED 都依矩阵形式排列。 从内部结构看,点亮 LED 的方法就是要让该 LED 所对应的 Y线、 X 线加上高、低电平,使 LED 处于正向偏置状态。 使用多行扫描的方式,可以实现很多动态效果,点阵显示器常采用扫描法,扫描方式包括:行扫描和列扫描。 行扫描就是控制点阵显示器的行线依次输出有效驱动电平,当每行行线状态有效时,分别输出对应的行扫描码之列线驱动该行 LED 点亮。 列扫描控制列线依次输出有效驱动电平,当第 n列有效时,输出列扫描至行线,驱动该列 LED 点亮。 行扫描和列 扫描都要求点阵显示器依次驱动一行或一列( 8个 LED)。 具体就 8x 8的点阵来说,把所有同 1行的发光管的阳极连在一起,把所有同 1 列的发光管的阴极连在一起(共阳极的接法),先送出对应第一行发光管亮灭的数据并锁存,然后选通第 1行使其燃亮一定时间,然后熄灭;再送出第二行的数据并锁存,然后选通第 2 行使其燃亮相同的时间,然后熄灭;以此类推,第8 行之后,又重新燃亮第 1 行,反复轮回。 当这样轮回的速度足够快(每秒 24次以上),由于人眼的视觉暂留现象,就能够看到显示屏上稳定的图形了。 3 系统硬件部分设计 硬件电路大致上可以分 成单片机系统及外围电路、列驱动电路和行驱动电路三部分。 单片机系统及外围电路 单片机采用 89C51 或其兼容系列的芯片,采用 24M 或更高频率的晶振,以获得较高的刷新频率,使显示更稳定。 单片机的串口与列驱动器相连,用来送显示数据。 P1 口低 4位与行驱动器相连,送出行选信号; ~ 口则用来发送控制信号。 P0 和 P2口空着,在有必要时可以扩展系统的 ROM 和 RAM。 列驱动电路 列驱动电路由集成电路 74HC595 构成,它具有一个 8位串入并出的移位寄存器和一个 8位输出锁存器的结构,而且移位寄存器和输 出锁存器的控制是各自独立的,可以实现在显示本行各列数据的同时,传送下一行的列数据,即达到重叠处理的目的。 5 74HC595的外形及内部结构如图 2所示。 它的输入 侧有 8个串行移位寄存器,每个移位寄存器的输出都连接一个输出锁存器。 引脚 SI 是串行数据的输入端。 引脚 SCK 是移位寄存器的移位时钟脉冲,在其上升沿发生移位,并将 SI 的下一个数据打入最低位。 移位后的各位信号出现在各移位寄存器的输出端,也就是输出锁存器的输入端。 RCK 是输出锁存器的打入信号,其上升沿将移位寄存器的输出打入到输出锁存器。 引脚 G 是输出三态门的开放信号,只有当其为低时锁存器的输出才开放,否则为高阻态。 SCLR 信号是移位寄存器的清零输入端,当其为低时移位寄存器的输出全部为零。 由于 SCK 和 RCK 两个信号是互相 独立的,所以能够做到输入串行移位与输出锁存互不干扰。 芯片的输出端为 QA~ QH,最高位QH可作为多片 74HC595 级联应用时,向上一级的级联输出。 但因 QH 受输出锁存器打入控制,所以还从输出锁存器前引出了 QH’ ,作为与移位寄存器完全同步的级联输出。 图 31列驱动及控制 6 行驱动电路 单片机 P1 口低 4位输出的行号经 4/16 线译码器 74LS154 译码后生成 16 条行选通信号线,再经过驱动器驱动对应的行线。 一条行线上要带动 16 列的 LED进行显示,按每一 LED器件 20mA 电流计算, 16个 LED 同时发光时,需要 320mA电流,选用三极管 8550 作为驱动管可满足要求。 图 32 行控制及驱动 7 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 复位是单片机的初始化操作。 其主要功能是把 PC 初始化为 0000H,使单片机从 0000H 单元开始执行程序。 除了进入系统的正常初始化之外,当由于程序运行出错或操作错误使系统处于死锁状态时,为摆脱困境,也需按复位键重新启动。 RST引脚是复位信号的输入端。 复位信号是高电平有效,其有效时间应持续 24个振荡周期 (即二个机器周期 )以上。 若使用颇率为 6MHz 的晶振,则复位信号持续时间应超过 4us才能完成复位操作。 图 33复位信号的电路逻辑图 整个复位电路包括芯片内、外两部分。 外部电路产生的复位信号 (RST)送至施密特触发器,再由片内复位电路在每个机器周期的 S5P2 时刻对施密特触发器的输出进行采样,然后才得到内部复位操作所需要的信号。 复位操作有上电自动复位相按键手动复位两种方式。 上电自动复位是通过外部复位电路的电容充电来实现的,其电路如图 4( a) 所示。 这佯,只要电源 Vcc的上升时间不超过 1ms,就可以实现自动上电复位,即接通电源就成了系统的复位初始化。 按键手动复位有电平方式和脉冲方式两种。 其中,按键电 平复位是通过使复位端经电阻与 Vcc 电源接通而实现的,其电路如图 4( b) 所示;而按键脉冲复位则是利用 RC 微分电路产生的正脉冲来实现的, 其电路如图 4( c)所示: ( a) 上电复位 ( b)按键电平复位 ( c)按键脉冲复位 图 34复位电路 8 上述电路图中的电阻、电容参数适用于 6MHz 晶振,能保证复位信号高电平持续时间大于 2个机器周期。 电源 电路 图 35电源电路 4 系统软件部分设计 这部分重点介绍主程序和显示驱动程序的设计和要求。 系统主程序开始以后 ,首先是对系统环境初始化,包括设置串口、定时器、中断和端口; 接着自左到右 以 “ 滚动 ” 效果显示 班级姓名 ,停留约 ;,由于单片机没有停机指令,所以可以设置系统程序不断的循环执行上述显示效果。 LED 显示屏硬件电路只要硬件质量可靠,引脚焊接正确,一般无需调试即可 正常工作。 软件部分需要调试的主要有显示屏刷新频率及显示效果两部分。 显示屏刷新率由定时器 T0的溢出率和单片机的晶振频率决定。 从理论上来说, 24Hz 以上的刷新频率就能看到稳定的连续的显示,刷新率越高,显示越稳定,同时刷新频率越高,显示驱动程序 占用的 CPU 时间越多。 试验证明,在目测条件下刷新频率 40Hz 一下的画面看起来闪烁较严重,刷新频率50Hz 以上的已基本察觉不出画面的闪烁,刷新频率达到 85Hz 以上时再增加画面闪烁没有明显的改善 显示屏软件的主要功能是向屏体提供显示数据,并产生各种控制信号,使屏幕按设计的要求显示。 根据软件分层次设计的原理,我们可把显示屏的软件系统分成两大层:第一层是底层的显示驱动程序,第二层是上层的系统应用程序。 显示驱动程序负责向屏体送显示数据,并负责产生行扫描信号和其它控制信号,配合完成 LED 显示屏的扫描显示工作。 显示驱动程 序由定时器 T0 中断程序实现。 9 系统应用程序完成系统环境设置(初始化)、显示效果处理等工作,由主程序来实现。 从有利于实现较复杂的算法(显示效果处理)和有利于程序结构化考虑,显示屏程序适宜采用 C语言编写。 显示驱动程序 显示驱动程序在进入中断后首先要对定时器 T0 重新赋初值以保证显示屏刷新率的稳定, 1/16 扫描的显示屏的刷新率(帧频)的计算公式如下: )65 53 6(12161161 00 tfT o s c 溢出率刷新率(帧频) 其中 fosc为晶振频率, t0为定时器 T0初值(工作在 16 位定时器模式)。 然后显示 驱动程序查询当前燃亮的行号,从显示缓存区内读取下一行的显示数据,并通过串口发送给移位寄存器。 为消除在切换行显示数据的。点阵led多功能系统设计与制作_单片机论文设计(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CAM 刀具路径图 15 精铣参数表 16 17 18 19 精铣实体仿真效果图 设计学生: 日期: 指导教师: 日期: 20 粗铣后置处理程序单 O1234 N10 G90 G54 G0 X70. Y79. S1000 M03 N12 Z100. N14 N16 G01 F100 N18 Y70. F700 N20 Y70. F1000 N22 X70. N24 Y70. N26 X70.
,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 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4,0xFC,0x80,0x40,0x04,0x04,0x040xFF,0x04,0x04,0x04,0x00
23 第五章 结构选型 26 结构型式 26 构造尺度 26 第六章 结构计算 28 毕设条件 28 设计水位 28 设计波浪要素 28 地质 28 地震 28 结构安全等级 28 断面尺寸的确定 29 胸墙顶高程 29 堤顶宽度 30 护面块体稳定重量和护面层厚度 30 护面块体稳定重量 30 护面层厚度 31 垫层块石的重量和厚度 32 堤前护底块石的稳定重量和厚度 32 堤前最大波浪底流速
套筒,从《水轮机设计手册》上 170 页的表 8— 36 查出剪断销尺寸如下表 114: 表 114 叉头销尺寸 参数符号 数值( mm) 参数符号 数值( mm) dn 80dc h2 10 d 80gb D 68 d1 75gb b d2 79 R 2 d3 71 c 3 h 98 d0 4 h1 35 r H 163 炳灵水电站的设计 20 图 2415 叉头销 ( 12) 端盖 根据轴颈
2 上,使用情况很好。 国外的发展现状 1993 年东芝陶瓷申请的美国专利介绍用二维 C 纤维织物绕制作成 Si单晶生长炉坩埚坯体,浸渍树脂后碳化制成坩埚。 随后,在 1997 年美国Walsh 等用三维 C/C 复合材料制造了 Si 单晶生长炉用坩埚埚帮、埚托、发热体、隔热屏及支撑块等; Metter 等人制备的高纯 C/C 复合材料,制造的硅单晶生长炉的热场零部件,通过一系列的高温处理
S 间断 经临时中水回用设施处理后,达到相关标准后,回用于建筑用水或者路面洒水 生活污水 COD、 SS、氨氮 间断 施工期噪声 机械设备 噪声 连续 设 置隔音屏障、距离衰减 运输车辆 噪声 间断 施工期固废 施工 建筑垃圾 间断 及时清运、填埋或回填 施工人员生活 生活垃圾 间断 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 施工期污染源强分析 本项目施工期为 8 个月。 整个施工期间的环境污染因素主要为废水、扬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