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江小区安置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据现场实际情况,对该工程施工所需的机械设备及临时设施作如下布置: ⑪运输道路及主要出入口 工地大门迎向对外道路,对外交通十分便利。 场区内铺筑临时砼路面,砂石水泥大宗材料运输均在 砼路面上行驶,大门口设洗车台,防止出入车辆污染城区路面。 ⑫材料堆放及加工场地 砂、石堆场、水泥库,搅拌机设置建筑物边缘位置,砼的运输。 钢筋堆场及加工棚分别设在主入口处,靠宿舍及食堂边的空地,便于大型运输车辆的进出和卸货。 木工棚、模板堆场设在水泥库南侧。 ⑬施工机械的位置 分为二个相对分开的施工点,共布置高速井架 2座。 砂浆搅拌站设置容量为 350L 的搅拌机 2 台。 钢筋加工机械设置在钢筋堆场和钢筋棚内,木工机械安置在木工棚内,和钢筋棚相邻。 ⑭现场办公区布置 现场办公区布置在直对主要通道。 由一栋砖砌平房组成, 设有项目办公室、会议室、业主、监理办公室及管理人员宿舍等。 ⑮员工生活区布置 员工生活区布置在工地南侧,紧靠围墙,其内设置有食堂、宿舍、宿舍等;厕所布置在东北角。 所有生活用房采用水泥空心砖砌筑钢屋架镀锌铁皮盖顶。 ⑯施工用水布置 施工水源由建设提供的位置引入。 施工用水计算: ⑪施工用水计算: (a)施工用水: q1= Q1. N1/ K2/8 3600 q1= (27320 450/180 1+9100 150/120 1) 3600 = (68300+11375) =(b)施工机械用水量计算: q2= Q2. N2 K3/8 3600 q2= (3 200+6 400+300 4+20 4) 3600 = 4280 =(c)生活用水量计算: q3=. K4/t 8 3600 q3=450 40 8 3600=28600/43200=(d)消防用水量:选用 q3=10L/S 总用水量 Q=q4+(q1+q2+q3)=10+(++) =10+=(e)管径选择: 管中水流速 取 V=3m/s mmmQD   故取干管直径 D=100,支管φ 32 故现场引一条 DG50取水管,供生产,生活用水,另设消防干管一根管径取 DG50。 场地内主供水管采用φ 50mm沿道路四周环道布置,进楼层施工水管采用φ 50mm,其它支线采用φ 25mm镀锌水管,水管埋入地下 200mm,遇大门时,水管落低由排水沟侧面走 ,且在水管上于南、东、北角上布置三个阀门作为修理水管不影响生产之用。 ⑰施工用电布置 ⑪用电计算: 根据主要施工机具计划,按高峰期机械使用情况(见机具计划表)。 算出:Σ P1=119KW,Σ P2=194KVA 根据生产进度计划,取系数 K1=, K2= 系数 Cosφ取 照明用电按动力用电 10%来考虑。 P 动 =(K1Σ P1/ Cosφ + K2Σ P2) 则: P 总 = ( 119/+ 194) = 现场需设置 电源。 ⑫用电布置: 由变电所引电源,供项目部施工区域用电,为保证施工连续进行,小区备用 250KW柴油发电机一台,以用于停电供电。 ⑱施工围墙: 现场周边采用砌水泥空心砖围墙,高度 ,外墙面刷白色涂料。 设一个宽 ,大门采用钢管制作,大门必须用铁皮密封,大门上设置企业标志及工程名称。 并在门边设置门卫值班室。 ㈡施工现场总平面统一管理制度 项目经理部以施工总平面为依据,随时掌握现场的动态,经常进行检查,监督管理。 进入施工现场的施工人员,应一律尊重项目部的决定,服从项目部的统一指挥。 未经批准,任何单位不得在现场 任意占用场地(包括停车);不得在现场搭盖建筑物、构筑物;不得任意挖土或弃土;不得任意敷设、改移或拆除任何动力管线,不得任意挖开道路路面和路基,断绝交通,不得破坏水沟,堵塞排水管道,不得向临近工地区域排汇积水或废水。 ⑪各单位需要设置临时用房时,必须事先写出申请,经项目经理部审定许可才能动工,在施工过程中,要服从项目经理的检查和指挥,使用结束后要负责及时拆除、清理恢复原状,达到人离场净。 ⑫特殊情况下,各单位确需开挖道路路面,断绝阻碍正常交通,临时停水、停电时要提前书面申请报告,并在规定的有效期内完成,不得拖 延, 并及时按规定做好善后工作,负责恢复原状。 ⑬各单位运输及交通车辆要求按指定的道路进出与停放。 ⑭进场的大宗安装构件、材料、设备、机具要在规定进场时间和装卸作业期限完成,并在存放在规定地点,避免交通堵塞和场地占用混乱,维持现场正常有序。 ⑮施工现场的水准点和轴线控制桩有明显的标志,并加以妥善保护,任何人不得损坏。 砂、石、水泥、钢筋、模板及其它经常性大宗施工材料,应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分批分期进场,场地要统一规划,严格控制占用地盘,切实贯彻落实科学管理,严禁随心所欲,造成浪费,或堵塞交通运输等事故发生。 ⑯所 有临时设施必须按照施工平面图规划要求办,按质量标准办,不能马虎凑合,降低标准。 ⑰对整个现场的布置和保持,管理人员要经常督促并落到实处。 施工总进度安排 计划工期 290天,详见“施工进度网络计划”,阶段控制计划: 290天 . 办公楼桩基础: 20天; 地下室结构: 36天;第 20天至第 56天 主体结构: 95天;第 56天至第 151天 装修工程: 104天.第 184天至第 288天 第五章施工测量 施工测量放线工作是设计与施工之间的桥梁。 它既是建筑结构各施工阶段的先行工序,又是竣工阶段检查的工序,它贯穿于整个施工 的始终,起着指导与衔接各施工阶段、各工种之间的施工与配合的作用。 从施工准备与场地控制网的测设,建筑物定位与基础放线,结构施工中的标高与竖向的控制,在内外装修,和工程结束后的竣工测量以及变形观测每个工程阶段都离不开测量工作。 它是保证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的基本工作之一。 在建筑工程施工测量中,由于要求竖向控制精度高,结构复杂,装修现代化等,要求测量精度至毫米级;由于平面、立面造型多样化,要求测量放线方法灵活多变;又由于工程量大、工期短,要求主要轴线和标高控制标点能长期牢固地保留;又由于施工测量工作项目多、工作量大, 与设计、施工各方面的关系密切而要求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和在整个工程的进行中做好各个环节的测量验线工作,更是至关重要的。 为此,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都要对测量放线工作给予高度重视。 平面控制网测设 ㈠场区平面控制网面设原则 ⑪平面控制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底的原则。 ⑫布设平面控制网形首先根据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 ⑬选点应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 ⑭桩位必须用混凝土保护,需要时用钢管进行围护,并用红油漆做好测量标记。 ㈡场区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及复测 由于该工程占地面积较大,所以适宜测设三角网来控制场区平面。 具体地说,根据总平面图提供的红线坐标,利用 Leica TCA2020 全站仪 (测角 ,测距 1+1ppm)验证所提供坐标点的正确性,测一个三角网,经角度、距离校测符合点位限差要求后,作为主场区首级平面控制网。 场区平面控制网的精度等级根据《工程测量规范》要求,控制网的技术指标必须符合下表的规定。 等级 测角中误差 () 边长相对中误差 一级 177。 5 1/30000 ㈢建筑物的平面控制网 首级控制网布设完成后 ,建立建筑物平面矩形控制网。 建筑物平面矩形控制网置于首级平面控制网上。 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为保证建筑物竖向施工的精度要求,在场区内建立高程控制网。 高程控制的建立是根据甲方提供的场区水准基点 (至少提供三个 ),采用 DS3水准仪对所提供的水准基点进行复测检查,校测合格后,测设一条附合水准路线,要求联测场区平面控制点,以此作为保证施工竖向精度控制的首要条件。 ㈠高程控制网的精度,不低于三等水准的精度。 在布设附合水准路线前,结合场区情况,在场区与甲方所提供的水准基点间埋设半永久性高程点,埋设后,再进行联 测,测出场区半永久性点的高程,该点也可作为以后沉降观测的基准点。 ㈡场区内至少应有三个水准点,水准点的间距应小于 1 公里,距离建筑物应大于 25 米,距离回填土边线应不小于 15 米。 建筑物的定位放线 ㈠进场后同建设单位、监理公司和施工单位对规划红线、控制点进行交接验收,根据各点的坐标值、标高值校核其间距、夹角、高差。 根据各控制点,测定建筑物各轴线、边界线、墙柱控制线,标高控制点等。 (主轴线测量放线定位图 )。 放线后应汇同建设、监理单位对施测的轴线进行复测,验线无误后,才可作为结构控制轴线使用,注意做好 记录,办理好签字手续,作为竣工文件存档。 验线允许偏差如下: 长度允许偏差 L≤ 30m 177。 5mm 30m< L≤ 60m 177。 10mm 60m< L≤ 90m 177。 15mm L> 90 177。 20mm ㈡建筑物轴线测量控制方法 采用楼板留洞孔,铅垂仪垂直视线法。 首先于首层板面布设 DJZ3 铅垂仪设站位置控制点,设置固定标志。 以上各层施工时,置 DZJ3 铅垂仪于控制点上,整平对中好仪器后,通过铅垂仪的铅垂视线由洞孔引测各控制点至所需楼层板面接收靶上投点,为了消除竖轴不垂直水平 轴的误差,让水平度盘分别在 0、 90、 180、 270 度向接收靶上投点,观察光斑位置变动情况,并作好标记,若有变动,其变动位置对称点连线的交点,可视为精确的铅直正中心点;在置经纬仪于板面标志点上,首先检核点间角度,用钢尺检核距离,要求角度误差在 10 秒、距离误差在 2mm 之内,即可把点之间连线测设于板面上供弹线用。 ㈢垂直度控制 特点:垂直度的控制是关系到施工质量的重要一环,施工中建筑物外轮廓的垂直度控制由经纬仪在四角处以首层轴线为基准向上投测校核偏差;在控制内部轴线和墙、柱垂直时以激光经纬仪向上投测控制点, 并利用线锤来校核建筑物的垂直度,每层的墙柱垂直度控制由线锤和经纬仪校核完成,以便及时进行调整,也可以采用场外控制的办法。 (四 )沉降观测 本工程根据设计要要求共设 6个永久观测点,建筑物大角和伸缩缝两侧各设置一点,共 16个观测点。 主体每施工一层观测一次,砌体每完成二层观测一次,以后每两个月观测一次,直到工程竣工。 第六章主要分部 (项 )工程施工方法 基础 桩机就 位 → 起吊预制桩 → 稳桩 → 打桩 → 接桩 → 送桩 → 中间检查验收 → 移桩机至下一个桩位 采用 GPZ— 800 型静压桩机施工。 3成桩顺序 施工段按先深后浅的顺序施工。 施工段内对桩群密集部分,采用由中央向四周的顺序沉桩;对狭长区域,则采用双流水或多流水沉桩顺序施工。 并结合具体桩位布置确定。 4测量放样 选用 J2经纬仪、 AL222自动安平水准仪及 50m钢卷尺等。 根据建立的控制网络,进行平面位置及标高的测放,平面位置放样采用直角坐标法,标高的放样均用水准测量的方法。 测量放样的精度严格执行国家测量规范及施工规范,且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控制桩及建筑 物轴线的测放误差不得大于 10mm。 20mm,单排桩不小于为 10mm。 标高的测放误差控制在177。 50mm 内。 桩垂直度的偏差控制在 %内。 测量技术要求 现场由项目技术负责人主持测放工作,测量技术人员在施工前测放好控制桩。 在施工过程中,对所设立的控制点妥加保护,施工前应复核一次,以保证样桩桩位测放的精度。 测量放样的有关数据都必须提前进行内业计算,经复核无误后方可进行样桩测放。 内业计算要求,方位角计算至秒,距离、坐标计算 至毫米。 样桩桩位测放后,周围撒上白灰以示标志或做其他标志,便于打桩时查找。 同时必须进行测量复核验收,并及时办理书面验收手续存档。 加强中间环节的验收,当每根桩最后一节桩打至地面时,应进行桩位位移的测定,做好记录,作为今后竣工验收的参考依据。 样桩桩位要经常检查,丢失补上,多余拔除,以防漏打或多打。 工程桩以标高控制为主,同时控制好贯入度,测量技术人员应根据设计要求和现场水准点参数计算送桩深度。 并采用水准仪跟踪控制送桩深度至桩顶标高,做好数据记录。 桩身垂直 的控制,用两台经纬仪正、侧面 90 度正交校正导杆和桩的垂直度。 在打桩现场或附近设置水准点,数量不宜少于 2 个,用于抄平场地和检查桩的入土深度。 妥善保管测量资料,施工结束后提供完整的资料,包括内业计算数据放样略图,测量复核单,成果说明、中间验收记录、桩垂直度记录等。 管桩选用 供应商的选定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委托有生产资质、信誉好、质量保证体系完善,供货可靠的专业厂家加工制作。 委托加工前,对管桩供应厂家的概况、 生产能力、质保体系、生产资质等进行审查,并报业主、监理部门审核。 质量控制 严格按《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DBJ13— 57)图集及有关施工验收规范、标准对管件制作进行控制、验收。 管桩应有标注型号、规格及生产日期,有各项制作施工记录并提供砼强度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