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网评热议五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这一番朴素而深刻的论述,充分彰显了 “ 人民 ” 在总书记心中的千钧分量。 人民之 “ 重 ” ,体现在 “ 我将无我 ” 的胸襟情怀中。 “ 无我 ”即是 “ 忘我 ” ,忘掉一己之 “ 小我 ” ,是为了在担当奉献中成就人民幸福与民族复兴的 “ 大我 ”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那句对祖国人民 的深情告白: “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 ‘ 无我 ’ 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贡献自己。 ”“ 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 ” 这不仅是党章中的明文规定,也是一辈辈共产党人舍身为民的生动注脚,更是百年大党一路劈波斩浪、奋勇前行的根本动力。 不管是动乱年代的 “ 捐躯赴国难 ” ,还是和平年代的 “ 组织有召必有应 ” ,中国共产党人无论身处的境遇如何,只要人民有需要,只要组织有号召,一定会挺身而出。 疫情防控工作中,广大党员干部挺身一线、坚守一线,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以坚定的信念和行动,彰 显了当代共产党人的拳拳初心。 人民之 “ 重 ” ,体现在真抓实干的惠民事业中。 “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 新时代的发展理念,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新时代的发展目标,是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人民群众在发展中切实充满获得感和幸福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应该始终有这样的意识: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就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 “ 人溺犹如己溺,人饥犹如己饥 ” ,正是秉持着这种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凝心聚力、真抓实干,打响脱贫攻坚战役,高举乡村振兴大旗,一步一步将全面小康的美好蓝图变成了现实。 人民之 “ 重 ” ,体现在有呼必应的为民服务中。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 始终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需,是中国共产党人执政兴国的鲜明本色。 “ 父老生死系 ” 的焦裕禄, “ 汗洒雪域、情系高原 ” 的孔繁森, “ 安徽人民的好儿子 ” 沈浩 „„ 中国共产党人中从不缺乏这样深情爱民的好干部,他们把人民放在心里,人民便把他们高举过头顶。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 “ 群众的一桩桩 ‘ 小事 ’ ,是构成国家、集体 ‘ 大事 ’ 的细胞,小的 ‘ 细胞 ’健康,大的 ‘ 肌体 ’ 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 ” 建立党群服务中心、推行 “ 网格化 ” 党建,无不旨在将群众服务、基层治理做深、做实、做细,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最便捷、最实在、最有力的服务。 从 “ 民有所呼、党政必应 ” 到 “ 党有呼唤、全民响应 ” ,广大党员干部正以实实在在的为民服务,最大限度地为新时代改革发展事业聚民心、汇民智、凝民力。 【篇四】 5 月 22 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的审议。 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清醒认识到,自己手中的权力、所处 的岗位,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只能用来为民谋利。 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切实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不慕虚荣,方能实诚为民。 凡事兴于实、败于虚。 我们党向来注重发扬务实精神,历来以 “ 名必有实、事必有功 ” 为荣,坚持 “ 不采。习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网评热议五篇(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