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公路设计土木工程系路桥专业毕业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 方向角 X Y 600 87%%d 87%%d 650 87%%d 700 87%%d 750 87%%d 800 87%%d 850 87%%d 900 87%%d 950 87%%d K2+000 87%%d 87%%d 50 88%%d 92%%d 100 93%%d 150 100%%d 100%%d 200 107%%d 108%%d 250 112%%d 113%%d 300 113%%d 350 113%%d 400 113%%d 450 113%%d 500 113%%d 550 113%%d 600 113%%d 113%%d 650 113%%d 106%%d 700 104%%d 95%%d 750 90%%d 85%%d 800 79%%d 78%%d 850 78%%d 900 78%%d 950 78%%d 78%%d K3+000 79%%d 50 84%%d 85%%d 93%%d 100 94%%d 102%%d 桩号 坐标 (米 ) 方向角 X Y 150 103%%d 200 108%%d 109%%d 250 109%%d 300 109%%d 350 109%%d 400 109%%d 450 109%%d 500 109%%d 550 109%%d 600 109%%d 650 109%%d 109%%d 700 109%%d 750 105%%d 103%%d 800 98%%d 96%%d 850 91%%d 88%%d 900 85%%d 83%%d 950 83%%d K4+000 83%%d 50 83%%d 100 83%%d 150 83%%d 200 83%%d 83%%d 纵断面设计 纵坡设计原则 (1)坡设计必须满足《标准》的各项规定。 (2)为保证车辆能以一定速度安全顺适地行驶,纵坡应具有一定的平顺性,起伏不宜过大和过于频繁。 (3)纵坡设计应对沿线地形、地下管线、地质、水文、气候和排水等综合考虑,视具体情况加以处理,以保证道路的稳定与通畅。 (4)一般情况下纵坡设计应考虑填挖平衡,尽量使挖方运作就近路段填方,以减少借方和废方,降低造价和节约用地。 (5)平原微丘区地下水埋深较浅,或池塘、湖泊分布较广,纵坡除应满足最小纵坡要求外,还应满足最小填土高度要求,保 证路基稳定。 (6)在实地调查基础上,充分考虑通道、农田水利等方面的要求。 平纵组合的设计原则 (1)平曲线与竖曲线应相互重合,且平曲线应稍长于竖曲线; (2)平曲线与竖曲线大小应保持均衡; (3)暗、明弯与凸、凹竖曲线的组合应合理悦目; (4)平、竖曲线应避免不当组合; (5)注意与道路周围环境的配合,以减轻驾驶员的疲劳和紧张程度,并可起到引导视线的作用。 最小填土高度 最小填土高度的确定:首先要在地面线以下 70cm,由于本路处于 IV 区,土质为粘性土,最小填土高度应该在 以上, 加上路面厚度 70cm,综上:最小填土高度应在路面线以上,如果是湖泊池塘,则在水位线以下 70cm 算。 拉坡设计 查规范:设计车速为 100km/h 时,其最大坡度为 4%, 纵坡长度应符合以下规定: ( 1)纵坡的最小坡长为 250m,设计车速为 100km/h 时, ( 2)不同纵坡的最大坡厂应符合:设计车速 100km/h 时,纵坡度 3%,最大坡长 1000。 纵坡坡度 4%时,最大坡长 800m:纵坡坡长 5%,最大坡长 600m, ( 3)连续上坡 (或下坡 )时,应在规定范围内设置缓和坡度,其坡度不大于 3%,长度符合规 定。 ( 4)拉坡设计时还应注意平纵配合。 竖曲线半径选择说明 ( 1)平纵面组合设计,即竖曲线的起终点最好分别在平曲线的两个缓和曲线内,其中任一点都不要再缓和曲线以外的直线或圆弧段上 ( 2)竖曲线的半径应大于《标准》中规定的竖曲线的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 ( 3)相邻竖曲线的衔接应平缓自然,相邻方向竖曲线之间最好插入小段直线段且这段直线段至少应为计算行车速度的 3S 行程,当半径比较大时应亦直接连接。 ZD 的选择,半径控制,竖曲线要素计算 变坡点 JD4: K1+ , 21 ii 为凹曲线,0,0 1 6 1 3 7 0 ii mR 5000取竖曲线半径 曲线长: mRL 840 1 6 0 0 0 切线长: mLT 422842 外距: mRTE 0 0 02 422 22 竖曲线起终点桩号: QD4 终点桩号 K1+ ZD4 起点桩号 K0+ 42 + 42 K1+ K1+ 变坡点 JD5: K2+100 , 21 ii 为凸曲线,00 0 8 0 5 1 3 7 ii mR 9000取竖曲线半径 曲线长: mRL 0 8 0 0 0 切线长: mLT 外距: mRTE 2 竖曲线起终点桩号: QD5 终点桩号 K2+100 ZD5 起点桩号 K2+100 + K2+ K2+ 变坡点 JD6: K2+ , 21 ii 为凸曲线,00 3 2 2 0 5 ii mR 3000取竖曲线半径 曲线长: mRL 3 2 0 0 0 切线长: mLT 492 外距: mRTE 2 竖曲线起终点桩号: QD6 终点桩号 K2+ ZD5 起点桩号 K2+100 49 +49 K2+ K2+ 设计高程计算见竖曲线表 横断 面设计 横断面设计原则 横断面设计必须结合地形、地质、水文等条件,本着节约用地的原则选用合理的断面形式,以满足行车舒适、工程经济、路基稳定且便于施工和养护的要求。 横断面几何尺寸选择 序 号 桩 号 竖曲线 纵 坡( %) 交点间距 ( m) 直线段长 ( m) 标高( m) 凸曲线半径 R( m) 凹曲线半径 R( m) 切线长T( m) 外距 E( m) 起点桩号 终点桩号 + - 1 起点K0+000 2 3000 3 6000 4 5000 5 100 9000 6 3000 7 3000 8 3000 9 3000 10 终点+200 路基宽度按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设置,为 26m。 两边行车道各宽 ,硬路肩横坡与路拱横坡相同都为 2%,硬路肩与行车道采用相同的结构,作紧急停车带使用。 并利于以后加宽。 ( 1)边坡坡度:路堤边坡坡度一般是 1∶ ~ 1∶ ,取 1∶。 ( 2)边沟采用梯形状的边沟,示意图如下: 1∶ 1.5201∶ 1.560 90120 9060护 坡 道 边 沟\ 边沟示意图(单位: cm) ( 4)公路用地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规定一级公路在整个路幅范围以外不少于 的土地为公路用地。 超高计算 超高缓和段 超高缓和段的过渡形式 :从直线上的双向路拱横坡,过渡到圆曲线上具有超高横坡度的单向坡断面,这一变化段称为超高缓和段。 1)无中央分隔带的公路 ( 1)绕路面内边缘旋转 先将外侧车道绕路中线旋转,待达到与内侧撤到构成单向横坡后,整个断面再绕未加宽前的内侧车道边缘旋转,直至超高横坡值。 适用:一般用于新建工程及以路肩边缘为设计高程的改建公路。 ( 2)绕路面中心线旋转 先将外侧车道绕路中线旋转,待达到与内侧车道构成单向横坡,整个断面一同绕路中线旋转,直至超高横坡值。 适用:一般用于改建工程,尤其是以路中心标高作为设计标高的情况。 ( 3)绕路面外侧边缘旋转 整个断面再绕未加宽前的外侧车道边缘旋转,直至超高横坡值。 适用:一般用于挖方的工程。 2)有中央分隔带的公路 ( 1)绕中间带的中心线旋转 先将外侧车道绕中间带的中心线旋转,待达到与内侧行车道构成单向横坡后,整个断面一同绕中心线旋转,直至 超高横坡值。 此时中央分隔带呈倾斜状。 ( 2)绕中央分隔带两侧边缘旋转 将两侧行车道分别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使之各自成为独立的单向超高断面。 中央分隔带形状保持不变。 ( 3)绕各自行车道中线旋转 将两侧行车道分别绕各自的中线旋转,使之各自成为独立的单向超高断面。 此时中央分隔带两边缘分别升高与降低而成为倾斜断面。 超高缓和段的构成 路面在缓和段上要经过准备阶段、双坡阶段和旋转阶段等三个阶段,才能从正常路过渡到圆曲线上的全超高断面。 ( 1)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也叫做提肩。 在进入超高缓和段之前的 L0= 1~ 2m 范围内,把路肩横坡抬高到与路面相同的横坡,即使路基顶面变成简单的双向横坡。 ( 2)双坡阶段 先保持路面内侧不动,外侧绕路中线向上旋转到与内侧同坡,这一过程成为双坡阶段。 其所需要的长度即为双坡阶段长度 L1。 超高的构成 ( 3)旋转阶段 当外侧路面变成与内侧相同的单向倾横坡后,路面保持内侧边缘线不动,整个路面绕内边缘线向上旋转,直到缓和段终点。 其所需要的长度即为旋转阶段长度 L2。 全超高断面全超高值的计算 超高值就是指设置超高后路中线、路面边缘及路肩边缘对路基设计高程的高差。 路基设计高 程一般是指路肩边缘的高程,在设置超高 、加宽路段,为未超高、加宽前的路肩边缘的高程。 直线段及不设超高、加宽的平曲线上的标准横断面中,路中线与设计高程的高差为 h 中 : 绕路面内边缘旋转的超高值计算: 圆曲线段的全超高断面 圆曲线上任一点相应的超高值都相等。 超高缓和段长度 超高缓和段必须有一定的长度。 超高渐变率:在超高缓和段上由于路基抬高,外侧路缘纵坡较原设计纵坡增加了一个附加纵坡。 绕路面内边缘旋转:路面外缘最大抬高值 h=bib Lc=h/p=bib/p 超高缓和 段上超高值的计算 超高缓和段的渐变是按路面外边缘线相对与设计高程的高差值随离开缓和段起点的距离成正比例增加的规律进行的,而路中线及路面内边缘线随之也做相应地变化。 由于超高渐变过程是经过三个阶段完成的。 ( 1)起始断面 经过提肩,路肩与路面相同横坡度的双坡断面。 ( 2)双坡断面( x≤ L1) 双坡断面就是指双坡阶段内任一点的断面,即从超高缓和起点至路面外侧变成与内侧相同坡度这一阶段内的断面。 则 在双坡阶段中,路中线是保持不变: 路面内侧的横坡保持不变,但当路面设置加宽时,路面及路肩边缘则随路面 加宽值的渐变而作相应地变化。 ( 3)旋转断面( x≥ L1) 设旋转阶段中任一点离开缓和曲线起点地距离为 x( xL1),其路面横坡度为 Ix,在超高缓和段上,超高坡度是由零按直线比例增加到设计超高坡度 Ib值的,故 可得旋转阶段上的超高值计算公式如下: 本公路经勘察分析暂。湖北省公路设计土木工程系路桥专业毕业设计(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项目背景 屈家岭遗址 概况 图 21 屈家岭 文化遗址 区位图 湖北省荆门市 屈家岭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7 图 22 屈家岭遗址现状图 遗址名称 屈家岭遗址, 1988 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类型为古遗址,公布批号为 3- 0194- 1- 014。 遗址位置 屈家岭遗址位于湖北省荆门市屈家岭管理区屈家岭村及京山县雁门口镇高墩村
在以往的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出前人对阐述盈余质量的特征、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同时结合对上市公司的情况进行阐述,使我们对此领域的国内成果有了很多的了解,但是,从国内外的研究中也不难看出关于盈余质量的评价角度比较单一,没有综合考虑到影响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的多方面因素,对盈利质 量评价指标的选择上存在着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所以本论文将从湖南省上市公司入手,研究湖南省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问题
认真优选施工方案,合理利用现有资源,统筹兼顾,实现方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以高速、优质、低耗、文明、安全为施工目标。 二、编制依据 湖泉金秋休闲运动度假区旅游小镇一期 E 区工程(八标段) 建筑、结构施工图、强弱电施工图、给排水施工图等; 云南正华建筑有限责任公司编制的 湖泉金秋休闲运动度假区旅游小镇一期 E 区工程(共十个标段)施工投 标文件 法律法规
2 252 252 252 王甫洲 109 109 109 109 109 109 109 109 109 109 109 洞坪 110 110 110 110 110 110 110 110 110 110 110 水布垭 920 1380 1840 1840 1840 1840 1840 1840 1840 老渡口 90 90 90 90 90 90 90 90 潘口 250 500 500
德育为首,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以构建平安和谐校园、创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坚持“学校以教师为本,教师以学生为本、学生以发展为本”为办学理念,形成了“团结勤奋、诚信自强”的优良校风。 先后被授予县级“示范学校”、“治安先进单位”、“教育科研基 7 地学校”、“普九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教研成果丰硕,我校主持的“恩施自治州中学语文创新教学的研究与实验”被定为国家 A 等成果
2;湖面面积 km2。 某某湖 流域总面积 ,其中林业用地 ,占 %;农用、居民、交通等用地 ,占 30%;湖面面积 ,占 %。 湖滨缓冲带“退田、退房、退塘”还湖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14 3 某某湖 缓冲带概况 缓冲带范围界定 缓冲带界定工作基础 与研究 目前,国内的缓冲区设置已广泛用于自然保护区的建设过程和跨行政区 域的水质保护中,如丹东鸭绿江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置有缓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