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福铁路客货共线铁山隧道设计毕业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 24 洞口防排水 ............................................... 24 运营通风和照明 ................................................ 25 运营通风 ................................................. 25 照明 ..................................................... 25 其它设施 ....................................................... 25 消防设施 .................................................. 25 第 6 章 施工组织设计 ............................................... 26 概述 ........................................................... 26 编制原则 ................................................. 26 施工原则 ................................................. 27 施工方法的选择 ................................................. 27 各种施工工艺 ................................................... 29 砂浆锚杆施工工艺和方法 .................................. 29 湿喷砼施工工艺和方法 ...................................... 30 隧道防排水板施工工艺和方法 .............................. 31 二次衬砌施工工艺和方法 ......................................... 32 施工工艺 ................................................. 32 施工方法 ................................................. 32 施工进度计划 ................................................. 35 施工进度计划概述 ........................................ 35 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原则和内容 ............................ 36 第 7 章 工程量的计算 ........................................... 38 进口洞口及洞门工程量计算 ...................................... 38 挖方量计算 .............................................. 38 圬工量计算 ............................................ 39 出口洞口及洞门工程量计算 ...................................... 40 挖方量计算 .............................................. 40 圬工量计算 ............................................... 41 设计总结 .......................................................... 42 致谢 .............................................................. 43 参 考 文 献 ....................................................... 44 附录 1 ANSYS 各节点坐标应力表 ...................................... 45 附录 2 ANSYS 计算隧道二次衬砌内力表 ................................ 48 华东交 通大学本科 毕业设计 第 1 页 第 1 章 绪 论 设计依据 与 原则 设计依据 1. 由设计院提供的厦门-深圳铁路客运专线岩脚隧道平、纵断面和横断面图; 2. 《铁路隧道设计规范》 行车速度: 250km/h; 隧道内设整体道床、钢轨 60kg/m。 主要设计原则 设计原则 1 在地形、地貌、地质、气象、社会人文和环境等调查的基础上,综合比选隧道各轴线方案的走向、平纵线形、洞口位置等,提出推荐方案。 2 地质条件很差时,特长隧道的位置应控制路线走向,以避开不良地质地段;长隧道的位置亦应尽可能避开不良地质地段,并与路线走向综合考虑;中、短隧道可服从路线走向。 3 根据铁路等级和设计速度确建筑限界。 在满足隧道功能和结构受力良好的前提下,确定经济合理的断面内轮廓。 4 隧道内外平、纵线形应协调,以满足行车的安全、舒适要求。 5 根据隧道长度、交通量及其构成、交通方向以及环保要求等,选择合理的通风方式,确定通风、照明、交通监控等机电设施的设置规模。 必要时特长隧道应作防灾专项设计。 6 应结合铁路等级、隧道长度、施工方法、工期和营运要求,对隧道内外防排 华东交 通大学本科 毕业设计 第 2 页 水系统、消防给水系统、辅助通道、弃渣处理、管理设施、交通工程设施、环境保护等作综合考虑。 7 当隧道与相邻建 筑物互有影响时,应在设计与施工中采取必要的措施。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概况 该隧道长 1481m, 测区属低山丘陵地貌,相对高差约 30~ 210 米,最高峰标高为222 m,山坡的自然坡度为 10~ 40176。 ,局部为较陡,进、出口为缓坡,被全 、强 风化层所覆盖,其余地段大部基岩裸露,缓坡及山顶杂草,竹木丛生,植被茂密,进口有水泥路通达,交通较为方便,出口处有山间小路,交通不便。 地层岩性 测区覆盖层为 第四系全新统:坡、洪积( Q4dl+pl)粉质黏土及坡、残积( Q4dl+el)粉质黏土 ; 下伏基岩为 燕山早期 第三次侵入黑云母花岗 岩( γ52( 3) c)及 上侏罗统上组中段兜岭群组凝灰熔岩 ( J3dl2b) , 各层岩性由新至老分述如下: 62坡、洪积层( Q4dl+pl)粉质黏土:褐黄色,硬塑 ,其中夹有少量的花岗岩质角砾,厚 2~ 6m。 属Ⅱ级普通土。 分布于隧道进口附近低洼沟槽处。 103坡、残积层( Q4dl+el)粉质黏土:褐黄色 、 褐红色 ,硬塑 ,其中夹有少量的花岗岩质角砾,厚 0~ 2m。 属Ⅱ级普通土。 广泛分布于隧道范围内地表。 132凝灰熔岩( J3dl2b): 暗绿色、灰色、灰白色、黄褐色, 碎屑结构,块状构造,节理裂隙发育 ~ 极其发育,节理面呈锈黄色,有次生矿物,隧道测区内主要出露弱风化带,与下伏黑云母 花岗岩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172黑云母 花岗岩 ( γ52( 3) c): 灰白色, 中粗 粒 花岗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斜长石、钾长石、石英和黑云母及少量锆石组成, 全风化层厚度变化较大,进口附近处厚 10~25m,出口附近厚 10~15m,属Ⅲ级硬土。 强风化层进口附近处厚 0~8m,出口附近厚 0~14m,为Ⅳ级软石,夹粒 华东交 通大学本科 毕业设计 第 3 页 径 ~3m的弱风化球状体。 弱风化层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较破碎 , 属 Ⅴ级次坚石。 地质构造及地震动参数 隧道测区内未见断层出露,在隧道洞身位置 DK112+779m 及 DK113+883m 处为凝灰熔岩与黑云母花岗岩的接触带,接触带附近地下水发育,岩体较破碎。 测区处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 水文地质条件 (一) 地表水 进口处附近紧邻漳江,出口处亦紧邻山间河流,洪水期水量均较大。 低丘地表水为地表沟水,为间歇性流水,无常年流水,水量随季节变化大。 (二) 地下水 地下水主要为表现为 第四系孔隙水 及基岩裂隙水两类: 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孔 隙水和基岩裂隙水。 由于洞身范围内第四系覆盖层厚度不大,以粘性土为主,第四系孔隙潜水不发育,并且随季节动态变化大,由地表水补给。 基岩裂隙水 发育程度受基岩风化程度、裂隙发育程度、裂隙贯通性的影响。 全风化岩属弱含水层,富水性差,强风化岩和弱风化岩的导水性和富水性主要受构造裂隙控制,具各向异性,总体地下水量不大,但分布不均,局部可能水量较大。 (三)水化学特征及其侵蚀性 根据相邻工点 取地表水作水质分析,属 +型,对砼具 中等溶出型及中等硫酸型酸性 侵蚀。 取地下水作水质简分析 , 属 +.Ca2+型,对砼具 中等溶出型及中等硫酸型酸性 侵蚀。 根据《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在环境作用类别为化学腐蚀环境时,水中相关离子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腐蚀作用等级为 H1。 环境工程地质 该隧道范围内植被茂密, 灌木杂草丛生, 水土保持良好,环境工程地质条件好,铁路建设易造成植被破坏, 水土流失 ,对环境地质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破坏,具体表现 华东交 通大学本科 毕业设计 第 4 页 为: 1. 隧道施工将会大量砍伐林木 、破坏植被 , 易 造成水土流失。 2. 隧道洞身开挖,降低地下水位, 对 附近居民 的生活 用水及植物生长造成一定影响。 3. 隧道施 工将会产生大量的弃渣,弃渣应定点堆放;弃渣场的选择至关重要,选择不当,将会诱发新的环境地质问题,如:滑坡、泥石流等。 4. 隧道施工可能诱发地面塌陷及地表水漏失等破坏地质环境条件的问题。 5. 花岗岩可能存在放射性 ,隧道开挖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隧道工程地质条件 (一)隧道工程地质概况及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测区属丘陵地貌,地形稍有起伏,测区范围覆盖层一般厚 0~2m, 下伏基岩为燕山早期 第三次侵入黑云母花岗岩( γ 52( 3) c)及 上侏罗统上组中段兜岭群组凝灰熔岩( J3dl2b) , 基岩风化层厚度变 化大,全风化层进口附近处厚 10~25m,出口附近厚10~15m,强风化层进口附近处厚 0~8m,出口附近厚 0~14m, 花岗岩残积层及全 、强风化 具有遇水软化、崩解,强度急剧降低的特点,隧道进出口均从覆盖层及全、强风化层中穿过;隧道洞身位置 DK112+779m 及 DK113+883m 处为凝灰熔岩与黑云母花岗岩的接触带,附近地下水发育,岩体破碎;花岗岩可能存在放射性,地下水 对砼具 中等溶出型及中等硫酸型酸性 侵蚀 ;除隧道进、出口及接触带附近工程地质条件较差外,其余地段工程地质条件较好。 (二)隧道工程围岩分级及主要工程地 质问题分析 表 61 隧道工程围岩分级及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分析 编号 里程范围 长度( m) 地层及构造 围岩分级 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建议工程措施 备注 1 DK112+744~ +790 46 凝灰熔岩及黑云母花岗岩 Ⅴ 地下水侵蚀性、浅埋、花岗岩全、强风化层遇水易软化、洞身围岩上软下硬 加强对水样的复查,加强围岩支护 华东交 通大学本科 毕业设计 第 5 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