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昌某公路新建工程设计交通工程毕业设计说明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0 第九章 工程概算 62 编制方法 62 概算依据 62 预算编制的依据 62 预算编制项目表 62 费用标准 63 公路基本造价 63 毕业设计总结 64 参考文献 65 外文文献翻译 66 附 录 78 致 谢 80 内蒙古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说明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第一章 概述 本设 计 主要 内容包括路线、路基、路面、路基路面排水、小桥涵设计、路线十字交叉等主干部分,以及道路交通设施、路基土石方等辅助部分。 任务根据(公路建设设计意义) 公路建设的设计依据 湖北省宜昌位于长江北岸、三峡东口,西北部是大巴山,中部巫山,西南部是武陵山,宜昌城以东属丘陵山区和平原,经济及旅游发达,主要公路已不能完全满足目前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拟在宜昌与公路沙纳线附近修建一条道路,本设计路段为其中的一部分,主要为区域之间的客、货交流服务。 公路建设的意义 湖北省宜昌与沙纳线附近城乡 经济交流频繁,原有公路已不能完全满足目前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迫切需要完善路网,提高公路密度,从而带动该地区资源开发利用并促进该地区经济发展。 区域概况 气候特点 宜昌位于中亚热带与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有四季分明,水热同季,寒旱同季的气候特征。 多年平均降 水量 毫 米。 平均气温 摄氏度,极端最高温度 摄氏度( 7 月),极端最低温度零下 摄氏度 (元月 )。 年平均大于 10度的活动积温 5200 摄氏度以上,持续天数达 250 天。 无霜期 250~ 300 天, 年平均辐射量 千卡每平方厘米,年平均日照时数 1538~ 1883 小时,日照率 40%。 年平均风速为 米 /秒, 3~ 8 月份平均风速 米 /秒 ,,是全年平均风速最大月份, 12 月~次年1 月平均风速最小( 米 /秒)。 从季节分布看,春季、夏季平均风速大,秋冬季风速小。 瞬间最大风速多为东北风、东偏北风,北风和西风,其它风向较少,全年以静风和东南风出现频率最高,静风频率为 28%,东南风为 13%。 全年平均雷暴日数 40 天,主要集内蒙古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说明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中出现在 3~ 9 月份,平均每月出现雷暴日数 天以上, 7~ 8 月平均每月出现雷暴日数 10~ 11 天。 秋冬季节平均每月不到 1 天。 一年内冬季大雾最多,春季次之,夏秋季最少。 一天中大雾多出现在凌晨 3 点至上午 10 点左右。 降水量及水文地质 年平 均水量为 ~ 毫米之间。 降水量主要集中于夏半年,春夏两季降水总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 73%,秋季占 22%,而冬季降水量迅速减少,仅占全年的 6%。 6~8 月仅 3 个月的降水量,几乎占全年降水量的一半。 从月分布来看, 7 月最多, 1 月最少。 造成降水的这种年、月、季分布特点的直接原因是季风。 本区属于季风气候区,冬半年常处于来自北方 的干冷气团控制之 下,气层稳定,不利于降水天气系统的产生和发展,所以降水甚少;而夏半年,来自热带的暖湿气流强盛,在长江流域一带冷暖气流交汇,易诱发降水天气系统的发生和发展,导致降水量的急骤增加。 全年的降水日数中,以小雨的天气日数为主,约占总降水日数 的 75%左右,随着降水强度的增加,降水日数逐步减少。 全年平均暴雨日数 3 天左右,主要分布在 4~ 10 月,集中出现在 6~ 8 月。 11 月到次年 3 月,没有暴雨出现。 4~ 5 月、 9~ 10 月出现暴雨的频率明显低于 6~ 8 月。 1小时最大降水量为 毫米, 24 小时最大降水量为 毫米。 年平均空 气相对湿度为 75%, 7 月份空气相对湿度达到最大 (80%),其次是 8 月份,冬季 1~ 2 月份最小,仅为 73%左右,其余月份为 75~ 77%。 空气相对湿度的时间分布与降水分布一致, 降水多的季节或月份,空气相对湿度较大,降水少的季节,空气相对干燥。 本区境内水系属外流水系,以长江为主脉,河流多、密度大、水量丰富,年平均总水 量 立方米,市境内长度大于 10 公里的河流有 99 条,其中集水面积载 50 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 64 条,总长 3793 公里,总集水面积占全区的 %。 本区主要河流有长江、清江、沮漳河、黄柏 河、香溪 河。 地形与地貌 区内地形比较复杂,高低相差悬 殊。 西部山地占全区总面积的 69%,主要分布在西部,大部分山脉在海拔千米左右不少山脉海拔高度在 1000 米以上。 中部丘陵处于山地与平原的过渡地带,由低山或坡度较缓、连绵不断的高阶地经长期风化、剥蚀和切割而成,海拔 100 米~ 500 米 ,坡度 5 度~ 25 度 , 占总面积的 21%,分布在远安、宜都、夷陵的东部和当阳北部。 东部平原位于 江汉平原西缘,海拔 在 100米以下,占总面积的 10%,内蒙古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说明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分布在枝江、当阳东南部、城区东南部和宜都、远安沿长江、清江下游两岸、沮漳河流域谷地两侧。 宜昌市位于长江北岸、三峡东口,地跨东经 110176。 15′~ 112176。 04′、北纬 29176。 56′~31176。 34′之间,东西最大横距 公里,南北最大纵距 公里,地势最高 2427 米。 地质与土质 本区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地质构造较为复 杂,距今 18 亿年前的元古界到距今百万年前的新生界之间的各个地质时代的地层均有分布,且发育完整,出露齐全。 地层是中国南方标准地层区之一,出露的许多典型地质剖面在中外地质领域享有盛名。 黄花场奥陶系剖面地层发育完整,化石丰富齐全。 本区无大断层通过,地壳相对稳定,无孕震构造。 地质构造总的轮廓是,地域内中、北部为黄陵背斜,东边有当阳盆地,西边为秭归盆地,南边为长阳背斜、仁和坪向斜,西南边为五峰向斜 ,西北边为神农架背斜,北侧为台缘褶皱带。 从地质力学角度看,为新华夏系一级构造第三隆起带南段与淮阳山字型构造体系的复合部位。 本区土壤类型较为复 杂,主要有水稻土、潮土、黄棕壤、黄褐土、石灰(岩)土、红壤、黄壤及紫色土等,这 8 个土类占全区总耕地面积的 %。 其中水稻土占总耕地面积 %,潮土 %,黄棕壤占 %,其他 5 个土类的面积占总耕地面积比均小于 5%。 黄壤分布于 本区海拨 500~ 1200 米的中山区,居基带红壤之上 ,册地黄棕壤之下。 其 分面下限阪峰较高,群山较低。 土壤层次分异明显,呈酸性,有机质含量较高,平均比红壤高 %,其它矿质氧分与红壤相近或略丰,富铝化作用、淋溶作用和粘粒淀积现象较为明显。 多表现较为严重的水土侵蚀,该土壤的农业垦种历史较长,利用方式多种多样,结构面上经常覆有铁、锰胶膜或结核。 一般质地粘重,土体紧实。 石灰土分布广泛,遍及 80%的县、市。 保留了母质特征,富含碳酸盐, PH 值较高,一般在 以上,为中性至微碱性,土质较粘,含砾石较多,石芽出露面积大 ,荒山荒坡较多,不便于耕作,低产土壤比重较大。 紫色土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 , 速效磷、钾含量的丰缺差异较大。 土壤一般通气透水性能良好,具有一定的保肥蓄水能力。 内蒙古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说明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道路等级和主要技术指标的论证及确定 设计原始资料 道路等级的确定是根据道路所在地区的地形,道路的性质,使用任务及交通量,经过充分的技术经济论证,最后参考《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 JTGB01—2020) (以下简称《标准》) 中对道路等级的规定从而确定的。 设计相关原始资料如下: ( 1) 约 4 公里湖北宜昌地区地形图,比例 1:2020 ( 2) 根据调 查资料,基本年交通量组成如表 所示 : 表 交通量组成 车型 数量 (辆 /日) 桑塔纳( 2020) 512 黄海( DD680) 349 东风( EQ140) 627 黄河( JN163) 549 ( 3) 交通量年增长率: 5% 确定公路等级 交通量换算采用小客车为标准车型。 确定公路等级的各汽车代表车型和车折算系数规定如表 所示: 表 车型和车辆折算系数 汽车代表车型 车辆折算系数 说明 小客车 ≤19座的客车和载质量 ≤2t的货车 中型车 19 座的客车和载质量 3t~5t 的货车 大型车 2 载质量 14t 的货车 拖挂车 载质量 14t 的货车 内蒙古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说明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表 基年交通量及组成 车型 桑塔纳( 2020) 黄海( DD680) 东风( EQ140) 黄河( JN163) 辆 /日 512 349 627 594 换算系数 1 2 )1(0 )1(  nd rNN (式 11) dN —远景设计年平均日交通量 (辆 /日 ) 0N —基年年平均日交通量 r —年平均增长率 n —交通量预测年限 为了加速本地 的经济发展,考虑到对外运输的必要性,初步假定公路等级为二级,预测设计年限为 15 年。 日)辆 /(3 1 6 N 日)辆 /(6 2 6 5%)51(3 1 6 4)1( )115()1(0  nd rNN 《标准》 规定双车道二级公路应满足各种车辆折合成小汽车远景设计年平均日交通量为 5000~ 15000 辆 /日。 计算结果 日)辆 /(6 2 6 5dN 大于《标准》中的 5000(辆 /日 ),因此,结合该地区经济发展 前景确定该公路等级为二级。 主要技术指标 根据《标准》并结合当地地形,确定二级公路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 1)基 本规定 设计行车速 度为 60km/h; 车道宽 ,双车道,路面宽 7m; 路肩采用硬路肩与土路肩相结合,其中硬路肩为 ,土路肩为 ; 路基宽 2+2+2=10m; 路拱横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