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冲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故发生。 最后应详细检测钢筋骨架的底面标高是否与设计相符,偏差不得大于177。 50mm。 4 当灌注完毕的混凝土初凝时,即要割断定位钢筋,使钢筋 笼不影响砼的收缩,避免钢筋的粘结力受损失。 声测管安装到钢筋笼内时的驳接要求:采用套筒挤压连接,保证声测管密封,做到不漏气,不漏水、不漏浆。 二次清孔 表 灌注桩成孔质量标准 目录 允许偏差 孔的中心位置 (mm) 孔的中心位置 (mm) 孔径 (mm) 不小于设计孔径 倾斜度 小于 1% 孔深 摩擦桩:不小于设计规定 沉淀厚度 (mm) 摩擦桩: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对于直径≤ 的桩,≤ 300mm; 对桩径 或 桩长 40m 或土质较差的桩,≤ 500mm 清孔后泥浆指标 相对密度: ~ ;粘度: 17~20Pa*s;含砂率:< 2%;胶体率:> 98% 浇筑混凝土 灌注混凝土前,先就位好储料斗、漏斗,下好导管。 导管与孔底的离空高度控制在30cm~40cm 左右。 混凝土灌注采用拨球法。 灌注混凝土时,混凝土由输送泵泵送至桩位旁就位好的储料斗里。 混凝土由储料斗放至漏斗、导管。 第一次灌注时,把储料斗和漏斗中灌满混凝土并在其他工作都完全准备好以后即可拔球进行灌注。 拔球前,漏斗预留 15cm 不装混凝土,在 储料斗先开槽后才剪球,避免料斗打不开而造成剪球失败。 当首盘混凝土灌注以后,孔口的泥浆不再溢出时,测量人员应马上进行测量,看埋管深度是否满足规范要求(不小于 1米)。 测量组在测量混凝土面相对高程时,必须在桩基上选 2个以上的测点进行测量,测量结果取混凝土面高程值中的小值进行导管埋深计算。 第一次灌注后,等待输送泵将储料斗装满,即可进行第二次的混凝土浇注,如此反复并控制埋管深度在 米之间,完成水下混凝土的灌注,导管埋置深度严禁超过6m。 5 桩基混凝土顶面标高应比设计高 以上,并在灌注结束后立 即把高出部分的混凝土清除至比桩顶设计标高高 20cm 的位置,以保证桩头混凝土质量,高出的 20cm 混凝土在开始承台施工时修凿。 6 3 冲孔灌注桩施工质量的控制 人 —— 施工及管理人员 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 , 明确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岗位责任 , 落实岗位责任制。 进行施工技术交底。 对每工种分别根据设计图纸、现行施工验收规范操作、规程进行施工技术交底 , 增强 了施工人员的责任心 , 掌握各工序的主要质量控制点及对难点的控制方法。 严格工序验收程序。 在各工序质量验收过程中 , 严格实行 三检 制度 , 每道工序必须经监理验收合格后签字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作业。 对特殊工种要求持证上岗。 机 —— 施工机械、设备 对施工现场所用全站仪、钢卷尺等测量仪器须定期校验 ,出具具有法定效力的校定合格证明 ,确保施工放线、测量的准确性。 施工所用钻机、电焊机、起吊等机械设备首先须有出厂合格证。 在选择施工机械时要根据设计图纸、现场地质和施工方法进行合理配置。 料 —— 原材料及半成品 工程用原材料、半成品等到货后,材料室应对物资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及外观等进行核对验收(应有出厂检验报告),并按《 cd20 产品监视和测量管理程序》的要求填写《进场材料审批报表》,送交给质检室。 质检室根据《进场材料审批报表》和试验规程的要求确定检验 /验证项目,并通知试验室进行取样和试验。 经检验合格后才能使用,对不合格的原材料、半成品等严禁使用于工程中。 所有原材料、半成品或成品都必须按“三标一体化管理手册”规定有醒目的标识,注明材料的种类、规格、来源、编号、使用部位及检测状态,且必须分类堆放整齐,并作必要 的支垫和覆盖防护。 钢筋使用前必须做好除锈工作,锈蚀严重的钢筋应作降级使用或作废处理。 环 —— 现场施工环境 在施工中注意对环境的保护 ,加强对施工噪声、废渣、废水的控制,选择低噪声的机械设备,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应尽量避免在夜间施工。 所有废渣、废水经过彻底沉淀后在进行排除,确保施工现场的整洁。 7 法 —— 施工方法 根据设计图纸及地质资料编制的冲击成孔灌注桩专项施工方案。 复测现场水准控制点和定位点,开孔前应对每根桩位进行桩位复测,误差应控制在范围之内。 检查护筒位置,应埋设正确和稳定 ,护筒与坑壁之间应用粘土填 实,护筒内径应比钻头外径大200mm,深一般为 ~,护筒中心与桩位中心线偏差不得大于 50mm。 开钻前,要求机身平稳、稳固 ,确保冲击成孔时不倾斜、位移 ,成孔所用钻具的直径必须与桩的设计直径一致。 泥浆指标的检查,正式开钻前要检查循环泥浆的粘度、含砂率及比重,泥浆质量好坏是确保护壁成孔的关键,泥浆的浓度根据地质情况进行调整。 开孔时应低锤密击,粘土层用中小冲程 ~,粉砂或中粗砂层用中冲程~,砂卵石层用中高冲程 ~,软弱土层或塌孔回填层用小冲程反复冲击, 基岩层用高冲程 ~,遇到孤石时用高低冲程交替冲击,将孤石击碎或挤入孔壁。 冲孔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地质地层中不同情况控制好冲程及泥浆比重等施工参数,也是提高工作效率、保证顺利施工的关键。 必须采取有效技术措施以防扰动孔壁造成塌孔、扩孔、卡钻和掉钻,每进尺 4~5米深度验孔一次 ,在更换钻头前或容易缩孔处均应验孔,进入基岩后每钻进 100mm~500mm 应清孔取样一次,以备终孔验收。 钻孔达到设计深度后 ,注入较稀的泥浆进行第一次清孔,使孔中较浓的泥浆能置换出来,待泥浆比重降到 ~, 才能允许提钻,泥浆应选在距孔底 20cm~50cm内取样,并用测绳量测孔深。 对预制钢筋笼的逐节检查,重点是主筋、加劲箍筋、螺旋箍筋的间距,加密区长度、主筋搭接、纵横筋交叉点的焊接质量及顶笼预留的锚固长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钢筋笼应具有足够承受运输和吊装的强度和刚度。 为此可在吊点处加强补强环筋 ,也可以采用临时设施来提高钢筋笼的刚度,待吊装就位后再将其拆除。 检查钢筋笼保护层垫块的设置,工程实践表明,泥浆护壁的桩孔,保护层垫块宜采用弧型垫块 (其接触面积大,压强小,不易压入孔壁 ),数量根据桩深及桩径进 行配置。 钢筋笼的吊装方法要正确 ,宜双点起吊 ,保持钢筋笼轴线重合。 入孔时要对准中心缓慢下放且始终需保持垂直状态,严禁左右摇摆及旋转、突起猛落、碰撞孔壁、强行冲击下放等。 钢筋笼顶标高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沉放钢筋笼的长度与孔深相吻合。 在孔口连接上下两段钢筋笼时,须将钢筋笼吊直,并将上下两段钢筋笼之间的主筋位置找正整合,上下两段钢筋笼必须保持垂直,然后进行连接,待混泥土浇筑完成后再次对钢筋进行校正,控制在规范允许偏差范围以内。 8 水下混凝土灌注时要选择合适的导管 ,使用前须在地面进行拼装,并进行必要的水密性、 水压力试验、接头抗拉和隔水栓要通过实验,确保无漏水、渗水现象,经验收合格后方能使用。 待导管下完后,利用导管选用合适的清孔方法进行第二次清孔,在混凝土灌注前须再次用测绳 (锤 )量测孔深、孔底沉渣厚度,沉渣厚度等于冲孔的深度与孔的深度差值。 沉渣厚度端承桩不大于 50mm,摩擦端承、端承摩擦桩不大于 100mm,摩擦桩不大于300mm。 否则要选择适宜的方法清理孔的沉渣,符合要求后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