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诗经中的思妇诗怨妇诗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梁锡锋《诗经》,河南大学出版社 2020 年版,第 84 页 ② 金启华 《诗经全译》,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4年版,第 143页 ③ 金启华 《诗经全译》,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4年版,第 145页 ④ 梁锡锋《诗经》,河南大学出版社 2020 年版,第 30 页 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毕业论文 思妇诗的同与不同 5 我心。 瞻彼日月,悠悠我思。 道之云远,曷云能来。 ” ① 思念已让思妇牵肠挂肚肝肠寸断,抬头望着天空,雄雉自由自在的飞翔,而丈夫人又在何方呢,日月交替,循环往复,爱人何时才能回到自己的身边呢。 又如《王风 君子于役》 : “ 君子 于役,不知其期,曷其至哉。 ” ② 思妇伫立在门前, 看到太阳下山 , 天也慢慢黑了,牲畜动物也归来了。 突然她的目光望着远方沉思,丈夫会不会也马上要回来,只是事情并不没有照她所想的那样发展,思妇只能祈祷丈夫在外一切安好。 女子的的深情 守望表现出对丈夫的殷切思念。 丈夫的长年累月的在外服役,女子没有爱情的滋润 , 独守空房。 她们在生活上遭受困苦,精神上产生空虚,情感上受到煎熬。 女子再 没心思装扮自己,慵懒倦怠的 状态 就是因相思的而产生的心理情绪的表现,这也是对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 《 卫风 伯兮》 讲述的就是 一个为 生活和爱情所困的女人,她的头发没有光泽,像蓬草一样被风吹着。 自从爱人离开自己前往服役,她因为思念丈夫,慵懒松散,不愿意去化妆 ,足以见得她对丈夫的深情。 再有《周南 卷耳》中的妇人, “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 ③ 本要采摘一筐野菜,可是她只采了一半就不想在做了,原来是因为思念丈夫以至于无心采摘,这充分体现出因想念丈夫而产生的慵懒倦怠状态。 ① 金启华 《诗经全译》,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4年版,第 71页 ② 金启华 《诗经全译》,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4 年版,第 152 页 ③ 梁锡锋《诗经》,河南大学出版社 2020 年版,第 73 页 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毕业论文 思妇诗产生的原因 6 第二章 思妇诗产生的原因 《诗经》关注现实,作为一部“大体反映了周代的社会面貌和人们的思想感情,读它就好像读了一部周朝从后稷到春秋的发展史 ” ① 所谓典型环境塑造典型人物,这些思妇诗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当时的社会生活。 从周朝文王开始,各部族群落之间为了扩张领地,争夺资源,战争就开始连绵不断。 康王以后,随着周朝统治地位的确定,周边少数民族部落实力逐步壮大,他们开始不安分,不愿意再受到周朝的控制,战争频发。 春秋以后, 周王室 走向 衰落, 权利被分化, 诸侯 蠢蠢欲动想要自立为王,为了各自的野心挑起一切战争。 长时间的战争,不安定的生活使得国人深受其害,大量男子被招去当兵,恩爱夫妻被拆散,丈夫随军队出征,愈期而不得归,留下妻子独守空房,心里承受着愈丈夫离别 相思之苦。 《卫风 伯兮》和《秦风 小戎》就是典型的诗代表。 除 了兵役,西周的庄园经济制度,在这种有公田还有私田的情况下,男子只有在完成国家的事情才能回家,这样男子就要以使臣和征夫的身份在外劳作,《小雅 杕杜》就是这样的诗篇。 男主内女主外也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女性社会地位的低下,性 情 的软弱性。 丈夫出征,她们要服侍年迈的公婆,养育嗷嗷待哺的幼儿,还要去田间耕种,放养牲畜,砍菜伐木,织 布 裁衣,采集食物等等,这些就足够操劳了。 这么多的事情都落到她一个人身上,所以希望丈夫早日回到自己身边,共同面对生活的压力,自己的心 也可以得到慰藉。 ① 程俊英《诗经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 年版,第 3 页 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毕业论文 怨妇诗的同与不同 7 第三章 怨妇诗的同与不同 怨妇诗的哀而不怒 《诗经》中的爱情婚姻诗,有充满幸福欢乐的, 固然也另有饱含波折疾苦的。 在男女不平等的夫权社会,婚姻的幸福对妇女来说,常常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而已,《诗经》中表现婚姻不幸的哀歌,为数不少 ①。 诗 中 表达的哀怨之情,分为 “哀伤 ”和 “悲怨 ”两种。 在这类诗里,女子是被同情的一个群体,她们被抛弃,却没有把过错归咎到男子身上,而是将矛头指向自己或者别的原因上,替男子开脱罪名。 诗歌 反映 妇女 的真实的生活和悲惨命运。 《诗经》里描写的女子多性格温顺对丈夫又恭 敬,就算丈夫犯错了,词里行间的也只是含怨,没有太多的责怪,更何况是对他们发怒。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卫风 氓》以怨妇的口吻哭诉婚姻的悲剧,生动叙述了她与丈夫相爱到结婚以及后来被丈夫虐待和遗弃的完整过程。 这位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的年轻少女,善良有勤劳,婚后她勤勤恳恳,夙兴夜寐,吃苦耐劳。 可是当她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的时候,丈夫却变心了,回到娘家还要遭受兄弟的讥笑。 她相信婚前的誓言承诺,全心全意地爱着一个人,为了家庭付出,她没有抱怨家境的不富裕,而是更加辛勤的工作。 生活富裕了,却没想遭到枕边人的背叛。 面对这个曾 经最爱的人,她没有用激烈的言语去谴责,也没有表现的特别愤怒,只是发出了“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② 的悲叹,悔恨于自己当初太天真,轻意的相信对方,才会酿成这样不可挽回的悲剧。 《邶风 日月》中的女子更是悲哀,丈夫追求她的时候甜言蜜语,待她甚好。 女子也把丈夫当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可是婚后不久就开始朝三暮四。 自己辛苦 着 经营家庭,生活越来越富裕起来了,丈夫却在外放荡,忘恩负义。 “ 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 胡能有定。 宁不我顾。 ” ③ 当唯一的依靠也要弃她而去时,她对亲生父母控诉自己的不幸,哀叹自己的遇人不淑。 在经历 背叛 后,她没有多去斥责那个负心人,只是哀怨着,叹一句 “俾也可忘 ”这类女子身上都有着难得的伦理道德品质,散发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她们勤劳持家,善良温婉 , 忠于爱情。 在遭到抛弃之后,她们往往会呼喊着自己的不幸,哀怨命运的不公平,但是也只是言语和心理上 ①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版第一卷),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0 年出版,第 60 页 ② 金启华 《诗经全译》,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4 年版,第 132页 ③ 梁锡锋《诗经》,河南大学出版社 2020 年版,第 91页 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毕业论文 怨妇诗的同与不同 8 的表现,她们没有用行动来抗争,不敢有怒于丈夫,这无不体现着《诗经》中女性哀而不怒的特点。 在这些怨妇诗中的女子栩栩如生,各具特色。 (一) 怨妇对丈夫的态度的不同 在 遭到丈夫抛弃以后 ,她们对丈夫抱着不同的态度,表达着不同的主题。 《 小雅 我行我野》和 《召南 江有汜》 《 谷风》就是很明显的一个对比。 《 我行我野》 :“ 我行其野,蔽芾其樗。 婚姻之故,言就尔居。 尔不我畜,复我邦家。 ” ① 女子本是他乡之人,再与男子相爱以后,远嫁到夫家。 女子不远万里嫁给男子,与男子生活在一起,日夜同在。 可是丈夫却没有好好对她,爱他,不念结发之情,另寻新欢。 面对婚变,遭受被遗弃的打击,她打算离开伤心之地,回到自己的家乡。 并且狠狠发誓道 “尔不我畜,言归斯复 ”女子愤懑不平,公事刚强而果断的,严厉的谴责男子的负心。 在面对不公平待遇时,敢于发泄自己内心愤怒不满的情绪,也体现了女子内心世界的醒悟。 女子对自己有信心,《江有汜》:“ 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 不我以,其后也悔。 ” ② 在丈夫对自己薄情寡义以后,口头上说着报复语言,她相信丈夫一定会后悔,现在没有好好珍惜自己。 因为他不会找到比自己更合适的对象了。 虽然这只是女子单方面的推断,但也隐含着一个信息,女子一方面是抱着报复的心理,另一方面女子希望丈夫可以跟自己重归于好。 这样的心理暴露了女子坚强又弱懦的矛盾性格。 还有一些女子,在被背叛后,不仅对男子没有责怪之意,反而不计前嫌抱有重新开始的幻想。 《小雅谷风》中女子只是委婉的叙述自己被遗弃前后发生的事情,没有责骂 ,只是有些责备之言,“忘我大德,思我小怨。 ” ③哀怨丈夫的不忠,在贫穷的时候赞美自己的好,愿意和自己 共患难, 却 不 愿和自己共富贵。 《邶风谷风》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诗当中的女子直到被赶出家门,还怀念二人的誓言,希望丈夫回心转意。 (二)怨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