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新校区建设前期规划设计中的投资控制(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16 钳工训练 台虎钳等 17 电焊训练 交流、直流电焊机等 18 二冲程船用柴油机综合实验室 二冲程柴油机、配套设施、综合训练控制 可逆转、电喷 19 柴油机综合拆装实训室 4 台拆装用柴油机、增压器及分油机等 购买旧设备 20 船舶液压起货机系统操作实训室 船舶液压起货机系统 21 船舶电力推进实验室 “泰安口”电力推进系统设备等 半 潜 船 仿 真 系 统 、ECOPROP 型 建设方案 建设内容 根据教育事业的实际需求和航海教育水上实习、实训的特点,新校区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建筑工程、水工工程、数字化校园、室外配套工程、室外管网工程及配套设备等。 其中,工程规划建筑面积约为 23 万平方米。 建设工期 项目建设工期按照 3 年时间进行安排,如自 2020 年 1 月开始施工,至 2017 年 12月底即可全部建成。 2018 年春季即可投入使用,安排搬迁。 建设目标 青岛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4 通过建设新校区,为 该院校 教育事业的飞跃式发展提供必要的硬件条件。 经过今后几年的努力,逐步把学院建成集学历教育、在职培训、科技研发三位一体 ,学历教育特色鲜明,在职培训品牌突出,科技研发创新实用,社会服务效益显著的国内品牌、国际知名的普通航海高等院校和海洋经济人才培训中心。 项目建成后逐步达到全日制学历教育在校生 7000 人,年短期培训 10000 人项。 第 3章 新校区总体规划方案 设计理念和方案要求 该院校院校 定位于普通专科层次学历教育为主的航海类高职院校,除了全日制学历教育外还侧重于多项专业培训,特殊培训与适任证书培训。 新校区主要应围绕航运,修造船与物流三大专业群来设置,以航海类专业为主干,以修造船,物流类专业为支撑,以远洋运输专业为补充。 规划设计应积极围绕这些专业来定位。 规划设计阶段需要提出建设分期建议、工程量及投资估算,因此合理确定建设项目的建筑、道路和绿地等的空间布局、合理确定日照间距,通过总平面规划,在满足建设项目需要的情况下,尽量节约土地,以期达到投资控制的效果。 另在本阶段还应提出包括用地面 积、建筑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平均层数) 规划要满足三个方面的要求,首先是满足高校的功能使用要求,营造高效优美的空间环境,并适用教育手段的发展;其次是满足学校的教学特点,文化与历史传统要求,营造富有特色的校园空间;第三是要考虑到可持续发展与节能环保的要求,将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相整合,考虑地形,精心组织校园空间。 方案的功能分区要明确,结构秩序要清晰,区域主题要突出。 该院校 作为航海类学校,首先是一所大学,必须表现出不同于普通学院的鲜明的文化特征。 除了通过对地理环境的有效转化形成文化特色外,校园的文 化特征还应突出地反映在规划布局的整体性、景观设置的高品质、建筑设计的人文品位、公共空间的人性化等方面。 航海类高校特点应体现在整个校园体系的设置上,区与区之间的衔接要紧密和便捷,建筑群体布局要紧凑合理,创造便捷、弹性、高效的适应性校园空间环境。 青岛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5 航海类高校作风体现在规划上应具有明确的引导性和方向性,布局明朗清晰,特色鲜明,建筑风格简洁优雅。 航海类高校的特点还体现在对海域与岸线的重点考虑,校园规划对海的利用不仅仅是景观上的,更是功能上的。 应设计可持续的校园。 校园的可持续发展除了生态环境方面的考虑,还体现在不用尽现有资源,为将来发展留有余地,使未来发展的建筑不破坏现有格局。 应设计现代化校园。 把握高等教育发展趋势,顺应教育内涵变化。 由传统的教师对学生的单向灌输向以学生为主体的,以人的发展和素质培养为中心的开放式教育转化。 规划营造多层次交流空间,通过课堂内外交流环境的潜移默化,促使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应设计信息化校园。 以信息时代特征为指导;总体布局采用有利于学科交叉,资源共享的细胞模式系统化布局。 改善各专业封闭独立的传统布局,以整体集中,个体独立的方式,既满足学科交叉,高效便捷的要求,又满足格局部功能相对独立的要求。 应设计生态化校园。 以生态环保意识为指导,人与自然共存。 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地貌,海域,岸线,营造高雅,有文化氛围,有活力的校园环境,并在建筑规划布局中,尽可能满足节能通风和环保的要求。 应设计园林化校园。 以规划,景观,建筑三位一体的整体化校园设计为目标,在外部空间的设计中,从整个校园生态环境到单体建筑内部,营造多层次的园林空间,立足于提高修养,陶冶情操起到环境育人的作用。 总体布局 总平面设计原则 校区总体 布局首先满足现代高校的功能使用要求,保证高校建筑空间环境,与不断发展变化的教育模式相适应。 而后则要满足节约成本充分利用空间的要求。 将生态原则和景观环境作为校园规划设计的基本影响因素,将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相整合,充分考虑今后发展,重视对原有地形的保护和利用,达到校园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精心塑造符合城市设计和空间美学要求的校园环境,总体布局形成以行政主楼、图书馆、校园中心广场为视觉中心和功能中心,各功能区建筑群沿主轴线向两翼布置的格局。 青岛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6 教学区与后勤、宿舍区相对独立,避免功能上的相互干扰;充分考虑生活质量和教 学条件的保证度。 组织顺畅的内部道路网络,重视机动车辆交通对人行交通、环境的影响。 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 校区空间布局应采取简单明了、功能明确、流线通畅、动静分离的“二轴、一核、一环、多分区”的空间布局。 “二轴”:分别为由校区用地中央穿越的南北向主轴线和东西向副轴线,形成流线分离,功能联结的行进主导轴线。 “一核”:由行政主楼、图书馆、公共教学楼和礼仪广场组成,为整个校园的核心功能区和景观中心区。 “一环”:由校区主干道形成的“交通环”,将各个功能区联系起来。 “多分区”:围绕校区核心区域,沿交通环路,呈组团式布置各功能群,由北向南,由西向东方向分别为:体育运动区、生活服务区、公共教学区、后勤服务区、专业教学区,中央地带为核心景观区,共计六个功能分区。 核心景观区:包括主入口、行政办公楼、图书馆和周边广场,是新校区的核心空间,做为向城市开放的公共空间,将成为 该院校 对外形象的代表,具有象征性地位。 该院校 区域建筑物主要包括校行政主楼、图书馆以及报告厅。 图书馆位于南北向主轴线上,是学院的标志性建筑。 行政主楼位于南入口东侧,便于对外的交通联络,且维持其功能区的相对独立。 公共教学区:位于主入口西侧,校区东西向轴线以南,由五座半围合的公共教学楼组成。 专业教学区:位于校区东部,主要功能为各院系的办公、科研、实训实操用房。 生活服务区:位于西区北侧,南北主轴线以西,相对独立,以保持良好的住宿条件。 后勤服务区:为避免功能干扰,保证教学、生活秩序,将生活后勤服务用房全部布置在校区北部,形成独立的后勤服务区。 体育运动区:按照“动静分离“的原则,将体育运动区布置在用地最西端,既保持了 该院校 区域的独立性,同时又可以在西区和西面城市交通主干路之间构成充足的隔离带,避免交通噪音、废气对校 区秩序的干扰。 青岛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7 交通组织 道路系统 首先是路幅宽度控制,在满足建设项目的要求下,尽量选取规范下限指标,直接节约工程投资;其次是道路竖曲线控制如果在地形地貌比较陡峭的的地方,尽量选规范的上限指标,节约土石方工程量以节约投资。 根据项目用地较为规整的特点,校区路网结构以规则路网为主,综合考虑校区交通出行的流向、交通方式、区域内瞬间交通量大以及师生以非机动车为主的特点,力求建立一个畅通、安全、高景观化的路网系统。 项目路网设计中不仅应满足交通便捷的要求,而且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妥善处理车行 和人行的关系,做到人车分流。 在规划设计中将道路单纯的交通功能扩展为多层次的交往空间,形成多层次、多功能的信息联系和情感交流空间。 路网结构应注重加强各院系之间,外围区域与中心区之间的交通联系,特别是学生宿舍区、公共教学单元之间的交通联系。 交通主干道为呈十字状布置的两条中心主干道,将校区各组成部分有机地串联起来,两侧结合景观的要求,形成一系列广场与林下空间,与道路空间交织缠绕,丰富沿路景观,使之成为校区主要的景观大道。 沿校区外围设环形道路一条,作为交通串联的辅干道。 在中心主干道与环形道路之间,设有若干步行便道,作为主要道路的辅助道路,方便校园内的人行交通和散步的要求。 步行空间与水体、绿带相结合,塑造优美宜人的步行环境。 出入口设置 校区主入口设于南面,朝向大学三路。 该院校 入口作为校区的礼仪性出入口,主要供举行重大活动和主要接待活动时 使用。 在道路北侧设两个出入口,其中北入口位于校区中轴线上,与南入口对齐。 该院校 入口为校区日常活动主要的出入口,校区日常对外联络主要通过 该院校 入口出入。 在北入口西面,体育运动区与学生宿舍区之间设一处辅助入口,既可通过道路对两个功能区实现“动静分离“,又便于学生日常出入,避免对主入口造成额外的交通压力。 停车场设计 青岛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8 为满足新校区投入使用后的停车需要,校区内拟根据建筑物使用性质和特点的不同分别设置相应的停车场、停车位。 行政主楼停车场设在建筑物西侧与专业教学区之间,为地面停车场。 另外,在行政主楼东侧设 部分临时停车位,满足临时来访和接待用车停车需要。 专业教学区各院系馆楼前设室外停车场,拟结合道路系统,采用港湾式。 生活服务区停车采取地上与半地下停车场相结合的方式,临时停车和后勤服务工作用房采用地面停车场,其他停车在建筑物底部的架空层设半地下停车场解决。 在各楼的底层和附近设置非机动车车棚,集中停放。 竖向设计 根据用地的性质、功能,结合自然地形,规划地面形式可分为平坡式、台阶式和混合式。 用地自然坡度水于 5%时,宜规划为平坡式;用地自然坡度大于 8%时,宜规划为台阶式。 台阶式和混合式中的台地规划应符 合下列规定:台地划分应与规划布局和总平面布置相协调,应满足使用性质相同的用地或功能联系密切的建(构)筑物布置在同一台地或相邻台地的布局要求;台地的长边应平行于等高线布置;台地高度、宽度和长度应结合地形并满足使用要求确定。 台地的高度宜为。 通过以上竖向工程技术控制可以节约建设项目在场平阶段的整体投资。 基于项目用地较为平坦的特性,竖向设计将主要依据现有地形,尽量减少土石方的开挖工作量,利用好地形,同时又协调好建筑物之间、建筑物与城市环境之间的体量关系,防止建筑天际线对景观边线的破坏,营造 错落有致的校园空间环境。 经过对用地平衡的研究,校区竖向标高将依据现有地形,沿地形坡度的变化,逐级降落,在各出入口处与周边城市道路标高相协调 绿化景观设计 项目建筑材料在规划设计阶段尽量选择地方建筑材料,塑造地方特色景观,达到控制投资的目的,绿化选择尽量以地方性植物和乡土植物为主,考虑植物的生态特性,建立植物群共生互补,乔、灌、花、草结合,形成生物多样性,并达到节约和控制投资的效果。 绿化景观设计应充分考虑等高线、植被等自然条件,采用化整为零的布局手段,利用依山傍水的地理优势,强调建筑与山水自然融合。 通过种树、铺草,让植物发挥其特有的生态功能,同时还使其起到划分空间,丰富校园色彩的效果。 青岛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9 与城市干道相临区域,采用手法严谨、规整绿化布局,以树林草坪为主。 校区内部的景观、绿化设计手法自然,追求自然状态的景现效果。 在环境塑造中,充分借鉴中外园林景观的先进理念与手法,并将文学、艺术、建筑科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综合运用,以追求境像互生的美好境界。 努力营造出一种山水、建筑、绿地以及人的活动有机融合、 和谐安详的特色景观,创造出一个建筑与自然共生、协调谦和、好学上进的校园形象。 在进行校区绿化的过程中,强调林下空间的营造和绿化的层次,注意高大乔木和低矮灌木的搭配,草坪和花卉的搭配,绿化和硬质铺装的搭配,做到协调而不单调,丰富又不杂乱。 道路广场设计 校区道路共分三个等级,主干路包括中央主干道及环形路,道路均采用一块板构造,路面荷载按 40 吨级汽车计算。 其余的车行道为次级车行道,宽度统一为 米,一块板构造,荷载等级为 40 吨汽车;校舍区内部的道路为人行道路,宽度为 米,一块板构造。 人行道路非特殊情 况下,禁止车辆通行。 车行道路均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素土路基,路基密实度不低于 95%, 200 毫米厚碎石结合层。 校区内所有公共广场的负荷等级均与道路相同,地面贴防滑广场砖,局部铺贴花岗岩,采用不同花色组成图案。 校园内的小型活动广场采用绿化与硬化相间的手法,在中央地带适当布置草坪、灌木,在边缘地带种植高大阔叶乔木,形成丰富的林下空间。 其他楼前活动空间,根据实际情况,分别采用地砖或混凝土地面。 主要规划技术经济指标 用地平衡 ,详见附表 31 表 31 新校区用地平 衡表 序号 用地名称 用地面积 (平方米) 占总用地比例 1 总用地面积 % 2 建筑物占地 % 3 道路占地 % 4 广场占地 % 5 体育设施用地 % 青岛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浅析高校新校区建设前期规划设计中的投资控制(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的个性主义者,他们“敏捷精悍”、“傲骨嶙峋”,因破除迷信“ 拔 掉神像的胡子”,辩论“改革中国的办 法”与人打架,甚至被作为“吃洋教”的“新党”而受人排斥。 现在却变得“迂腐”和“孤独”,进而在灰色的生活中沉沦。 第 三 类: 爱情悲剧型 《伤逝》中的一对恋人子君和娟生,是“五四”时期青年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他们的饿思想带有明显的时代特色。 争取婚姻自主和 6 妇女解放
sion. The protagonist Celie is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this kind of black woman. The oppression that Celie suffer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parts. The first oppression es from her stepfather,
时,就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教育和教学的效果。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应学会和善于调控好个人和学生的情绪,保证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 1. 教师情绪自我调控。 1 理智调控。 教师需要利用自己的意志、智慧、修养,冷静理智地分析对事物的认识是否正确,考虑激动情绪带来的严重后果,主动纠正认识上的偏差,控制自己激动 的情绪,保持思维的条理性。 例如,在集合队伍时,学生出现迟到现象
有的从概念整合理论、认知视觉或文化视觉 (欧小艳, 2020) 研究中式英语。 此外,由于母语的干扰,在英语教学中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中式英语。 追其渊源 , 语言的产生和发展是扎根于社会文化土壤的产物,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语言表 达习惯反映了不同的文化背景,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相差甚远,如果忽略了两者之间的差异,按照母语文化背景知识进行交际, 就有可能造成交际失误,从而影响传情达意
通信的射频信号大多为连续信号或其持续时间远大于多径传播时间, 多径传播效应限制了通信质量和数据传输速率。 4 由于超宽带无线电发射的是持续时间极短的单周期脉冲且占空比极低,多径信号在时间上是可分离的。 假如多径脉冲要在时间上发生交叠,其多径传输路径长度应小于脉 冲宽度与传播速度的乘积。 由于脉冲多径信号在时间上不重叠,很容易分离出多径分量以充分利用发射信号的能量。 大量的实验表明
is behind the name additional son, said is someone’s son, such as Johnson, Thomson and jobson. Later found that this way is too monotonous too rustic and came up with many other methods. But in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