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苗族歌舞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以剑河县温泉村为例本科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成部分,在研究和探讨苗族历史文化中浅析苗族歌舞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 以剑河县温泉村为例 2 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苗族古歌中,传唱的主要是神话传说和人类起源,苗族叙事歌主要诉说的是苗族迁徙的历史,苗族飞歌承载的主要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苗族舞蹈则是记录了苗族同胞迁徙途中的每一步 艰辛。 在唐代《朝野佥载》上就有 “ 五溪蛮,父母死,于村外闾其尸,三年而葬,打鼓路歌,亲戚饮宴舞戏一月余日 ” 的记载 [ 1]。 从这可以看出 苗族 歌舞文化历史的悠久,地位之重要性。 苗族歌舞文化是苗族人民长期社会生活实践的产物。 苗族歌舞是人们长期交往联系的载体,是民族节日活动的主要内容,它承载着苗族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诉说着苗族的迁徙历程,传唱着苗族迁徙的每一段艰辛,舞蹈出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人们可以通过歌舞来增进成员之间友谊,促进民族的和平与团结,祈求爱情幸福和社会繁荣昌盛 [ 2]。 二、传承与保护苗族歌舞文化的意义 (一)苗族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为华夏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苗族歌舞文化与华夏文化其实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加强对苗族歌舞文化好的传承和保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也是对华夏文化进行传承与保护。 这种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有助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形成。 (二)苗族歌舞文化是苗族人民真实的生活写照,是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它承载着苗族悠远的历史,诉说着苗族披荆斩棘的迁徙历程,体现着苗族这个民族的勤劳勇敢与豪爽热情性格。 传承和保护苗族歌舞文化一方面可以让 濒临消亡的苗族文化恢复生机并完整的延续,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增强民族的凝聚力,提高人民生活的幸福感。 (三)传承和保护苗族歌舞文化不仅有利于苗族地区精神文明建设,而且还有利于促进苗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社会的稳定 ,民族的团结和共同繁荣,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构建做出贡献,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奠定文化基础。 (四)传承和保护苗族歌舞文化能够促使我们的民族文化得以延续并繁荣发展,让优秀的民族歌舞文化不会出现因找不到传承人而消亡的状况,让后人们能够认识和了解我们苗族的历史和文化,增强其民族的自豪感、自信心和责 任感。 浅析苗族歌舞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 以剑河县温泉村为例 3 三、苗族歌舞文化在传承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苗族歌舞文化在其形成与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不同时代的考验和过滤,积淀了各个时代的文化精髓。 但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现代化的不断加快,苗族歌舞文化在传承与保护方面却受到了严重的威胁,有的甚至已走向消亡。 苗族歌舞作为苗族的文化符号在很多苗族村寨都已经消失殆尽,许多苗族同胞连自己是民族语言都不会说。 随着老一辈传承人的相继离世,新一代的不愿意传承,这加速了苗族歌舞文化走向消亡。 在剑河县温泉村的走访调查中发现,苗族 歌舞文化赖以存在的各种环境都已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三十岁以下几乎不会唱苗歌,会唱、能唱的都集中在六七十岁的老年群体中。 现今苗族歌舞文化在内容和种类上也在迅速地锐减,像以苗族的叙事歌、古歌以及舞蹈 —— “祝牛鸥”(苗语发音)几乎都不再兴起。 苗族地区学校教育没能担起苗族歌舞文化传承与保护应有的作用,这使得苗族歌舞文化在传承与保护上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危机,主要表现为: (一)苗族歌舞文化依托的民族语言和节日濒临消亡 苗族语言和节日作为传承与保护苗族歌舞文化的依托和载体,在苗族歌舞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所带来生活方式的变化,如今的苗 族地区却出现了这样的状况:苗语的使用人数和范围在不断缩小,苗族舞蹈传承所依托的民族节日也在悄然中消失或名存实亡。 就温泉村来说,由于该村旅游业的发展,外来人口的增多,人们日常生活沟通语言大多为汉语,汉语成为了人民与外界沟通的主要语言,而苗族歌曲的歌词都是苗语,这给依托苗语传承的苗族歌谣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再加上民族节日的减少和庆祝方式的改变,苗族歌舞找不到传承、演艺的舞台,在许多民族节日期间,打篮球成为民族节日活动的主角,球赛奖金成为了吸引群众参与积极性的一个必备因素。 这种民族语言和节日的变化给苗族歌舞文化的传 承与保护带来了挑战和危机。 苗族语言和节日作为传承与保护苗族歌舞文化的依托和载体,在苗族歌舞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所带来生活方式的变化,浅析苗族歌舞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 以剑河县温泉村为例 4 如今的苗族地区却出现了这样的状况:苗语的使用人数和范围在不断缩小,苗族舞蹈传承所依托的民族节日也在悄然中消失或名存实亡。 族节日消亡 在许多民族节日期间,打篮球成为民族节日活动的主角,球赛奖金成为了吸引群众参与积极性的一个必备因素。 这种民族语言和节日的变化给苗族歌舞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带来了挑战和危机。 (二)苗族歌舞文化传 承人出现老龄化趋势 民族文化传承人老龄化对于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来说都是一种危机,一旦传承人离世,这必将造成民族文化的重大损失。 如今民族文化传承人老龄化的现状在很多少数民族地区都比较严重。 在剑河县温泉村的走访调查中发现,会唱能唱苗歌的人群主要集中在五十岁以上的妇女中。 据她们说,以前老人们会唱的很多歌种,有很多她们都已经不会唱了,会的歌曲中也有很多唱不全了,苗族歌曲的很多精华部分都集中在六十多岁的老人那里。 每到传统的苗族节庆活动,踩鼓场里、对歌场上到处都是中老年人的身影,年轻人可说是屈指可数。 这种原本属于青 年人的歌舞节日活动,如今老年人却成了活动的主角,歌舞文化也只能在老年人群中传唱、舞蹈。 (三)苗族歌舞文化出现后继无人的状况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深入与加快,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外来文化在苗族地区的不断传播,苗族人民的思想观念也随着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在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驱动下,外出打工、求学的人数与日俱增,久而久之,苗族青年男女对传统民族歌舞文化逐渐地产生了陌生感和距离感,甚至这些歌舞文化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成为了“他人的”或者只是停留在父辈那里的回忆。 因此,许多优秀的苗族歌舞文化因无 传承和无新鲜血液的注入而消亡。 随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