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昌吉农村小学乡土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化资源成为了信息化社会美术课程的新资源。 “信息化资源需要学生利用校内校外的网络,获取最新的美术有关的信息。 教师可以积极开发信息化的美术资源设计富有创意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学生可以学习制作个人美术网页,开展学生间、学校间开展交流。 ” ⑤ 教师和学生可以围绕一定的美术教学主题,利用网络 昌吉学院 2020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 第 5 页 共 22 页 通信技术与多媒体技术,基于网络环境下,师生之间、生生 之间交流、创作、研讨、评述等为主要的手段进行教学。 “网络美术教学”顺应了信息化时代,对课程设置时代性的要求。 打破了传统的美术教学格局,以知识的多元化,学习的开放性,建构知识的个性化,探究性学习等显著特点。 教师充分利用校内美术资源,开展各项美术活动如,美术兴趣小组、美术知识讲座、美术知识竞答、学生作品展等,或者将美术资源运用到别的活动中如校园布置、文艺演出的化妆和各种活动的宣传。 各校相互交流学习,开展学校之间的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也可以聘请专业水平的教师。 昌吉学院 2020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 第 6 页 共 22 页 2 昌 吉农村小学乡土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 本土文化是乡土资源的特征之一。 乡土资源是指我们出生、成长的地方的地域特色、自然景观、文物古迹、历史变迁、社会发展及民间艺术、语言文化等,它包括自然地理资源、人文历史资源和社会发展资源等。 美术教学中的乡土资源利用是指在美术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挖掘和利用学生身边乡土文化资源,来整合课堂教学,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积极性,体验美术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鼓励学生能在生活中大胆的学习美术。 根据乡土资源筛选出适合课堂教学、便于学生收集的本土美术资源。 在美术学科的教育中 营造出专为延续、扩展和深化学生能力的环境。 人文景观在乡土美术课程资源中的具体实践 近年来,昌吉市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 各种节日活动 , 学校可以分年级段组织学生参加 每年开展的 “ 花儿艺术节 ” 、 “ 民族风情节 ” 、 “ 美食文化节 ” 、 “ 乡村旅游节 ” 、“ 冰雪风情节 ” 和“昌吉老年新疆曲子剧社” 等活动,着力打造文化名城。 特别是以清代粮仓为代表的 “ 丝绸之路 ” 文化、以 “ 观音故里 ” 为代表的旅游文化、以恐龙化石为代表的史前文化、以回民风情为代表的饮食文化和回族花儿为代表的艺术文化等流光溢彩、交相辉映,映衬出昌吉市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 文化底蕴。 昌吉市民风淳朴,以回族为主的各民族热情好客,长期以来,各民族和睦相处,文化相互影响,已经形成了昌吉市海纳百川、广交四海朋友的人文特质。 昌吉是新疆乡村旅游的发源地,农家乐旅游度假村,无论在投资规模、设计造型和接待档次上都居全疆之首。 昌吉具有独具魅力的旅游资源,以南部天山自然风光、中部农家乐民俗风情和北部大漠探险为代表的旅游景区和以榆树沟烽火台、宁边古城、回族花儿、清代粮仓等为主的历史文化古迹,构成了绮丽自然风光与悠久历史文化相得益彰的优美画面。 除此以外,土地、森林、草原、野生动植物等资源品类繁多 、内涵丰富。 可以 带领高年级学生到当地人文景观进行欣赏或者写生课。 当地民俗在乡土美术课程资源中的具体实践 根据人文景观和当地民俗,在昌吉,可把乡土文化资源划分为:自然资源类,包括植物、动物、物产、矿产、自然景观、地形地貌等;历史文化资源类,包括服装文化、饮食文化、婚姻家庭、人生礼仪文化、文学艺术、宗教信仰、文物历史、红色文化等;社会经济资源类,科技工艺、图书文化、节日文化、旅游资源等。 乡土课程资源从名义上是统一的,实际上它的表现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就是千差万别,各具特色。 昌吉市是回族自治州,当地民 俗对乡土美术课程的发展存在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具有特色的小吃文化、建筑文化、节日文化、礼仪文化婚姻家庭、服装文化等都具备着开发与利用为昌吉农村小学乡土美术课程的有利条件。 本人所调研的昌吉农村小学有佃坝乡中心小学、大西渠小学、二六宫镇中心小学、榆树沟镇中心小学等。 师生中有汉族、维吾尔族、回族、哈萨克族等民族共处。 其中我 昌吉学院 2020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 第 7 页 共 22 页 印象最深刻的是阿什里小学,它的乡土文化的特色体现在:学校开设了许多特色课程,并组织学生参与调查搜集资料、开展社会实践,树立民族自信心,热爱自己的民族,家乡和祖国。 虽然昌吉回族自治州有着独特的地方 乡土和民族文化,但是昌吉其他农村小学开展的乡土课程并没有很好地将其融入到教学当中,总体体现出了乡土课程形式很单一,只有绘画、书法等兴趣小组。 校内外资源的优化整合 教师要筛选有意义的校外资源,并且将校外资源合理的运用到昌吉农村小学的美术教学中,因地制宜地开展丰富多彩的乡土美术课程,不断地调整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好地接受乡土文化的美术课程, 给学生 创设 多方位、多角度的体验。 “ 校内外美术课程资源的整合,是以校内美术课程资源为主体,将校外美术课程资源融合进美术教育系统的过程,也是拓展和优化美术 课程资源的重要途径。 校内资源主要以教师为主, 在有关领导和教学辅助人员的配合和参与下,以物质资源为基础,以学校的人文环境为背景,融合各种相关的活动和学科课程资源,形成整体教学力量,以实现学校美术教育效果的最优化。 ” ⑥ 这些形式多样的课内外教学活动大大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给学校美术教育增添新的活力。 让学生 更深入了解,发现 并 探索本乡 、 本土民间优秀的美术 资源。 昌吉学院 2020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 第 8 页 共 22 页 3 昌吉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中对乡土美术资源的利用 结合昌吉乡土美术资源的调查现状,我们可以在美术教学中开发出丰富多彩的 课程形式与活动内容。 将乡土美术中的名胜古迹用于美术课的欣赏教学中,也可以将欣赏课带到当地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环境中去,与写生课创作课相结合。 参与当地的民俗活动或重大节日传统的文化庆典活动,尝试用身边的各种材料、形式和方法制作相关的美术作品,如昌吉有的回族所信仰的伊斯兰教的节日,宰羊宰牛等民族传统的节日活动。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的利用 在“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中,让学生体验与运用描绘、雕塑、拓印的等手段与方法体验造型乐趣。 “造型与表现是美术创造活动的两个方面,造型是表现的基础,表现是通过造型的 过程和结果而实现的。 ” ⑦ 通过“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该要达到以下三个目标: ( 1)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基本造型要素,并能运用对称与均衡、对比与和谐、多样与统一等组织原理进行造型活动,可以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 2)通过对各种各样的美术材料、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讨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可以提高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 3)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有利于提高美术学习兴趣的持久性。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能突出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改变过于强调学科特色的倾向。 根据不同的 年龄阶段,教师设定不一样的课程,例如:可以让学生尝试不同的工具,初步的认识物体的形状、颜色与肌理,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材料,通过看、画、做等方法大胆地、自由地表现出自己所要表现的事物,体验造型的乐趣,学习使用各种美术工具,通过使用不同材料激发想象力去创作。 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的材料,探索各种造型表现方法;不仅关注学生美术学习的成果,还要重视学生在“造型表现”活动中参与和探究的过程。 案例 1 课题:《拼豆子》 适用学段:第二学段( 3~ 4 年级) 教学目标: 能说出豆子的特征 ,对豆子 的属性有一定的了解; 能够大胆地运用某种造型方法表现豆子的特征; 使用多种豆子组合起来,激发想象力。 教具准备:准备各种各样的豆子,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教学过程: 一、思考讨论 课 件播放片断,仔细观察 不同的豆子特点。 选用自己创作要用的豆子,可以根据自 昌吉学院 2020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 第 9 页 共 22 页 己的作品需要,可以用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