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的成因及对策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大大丰富了广大农民的菜篮子和腰带子,有利地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促进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二、开展农户小额 信贷 存在的问题 (一) 信贷 规模的日益扩大,资金需求与有限的信贷资金供给 间的矛盾 由于近年来金融机构竞争激烈,尤其是邮政储蓄银行的奋力崛起,加上城 市信用社地方政府的政策倾斜等因素,农村信用社虽然倾其精力,不断采取各种措施,创新经营手段,加大工作力度, 积极盘活不良贷款,清收到期贷款, 但仍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发展有一定的差距,因此给农村信用社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定影响。 仅从支农方面来说,要想满足广大农户的需求,靠目前 储蓄 的 资金供给 还远远不够。 为了减少资金供求压力,中国人民银行积极采取措施给予支农 再贷款, 据不完全统计,三年来,累计为我区农村信用社发放支农再贷款 亿元。 从资金需求方面看,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的成功运行,是解除我国需求型金融抑制的最佳 途径。 一方面说明农村信用社的借贷资金不再遥不可及,另一方面,许多由于获得了小额信贷资金支持而走上了脱贫致富 4 道路的农户已经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活广告,在这种示范效应下,需要农村信用社信贷资金的农户肯定会有越来越多。 随着该项业务的不断发展,农户的资金需求额也会越来越大。 (二) 单一的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与多元化、多层次贷款需求 间的矛盾 ( 1) 贷款期限。 小额信贷期限存在局限性。 农户小额信贷并未能建立起一种农村信用社向农户提供中长期贷款,满足农户多方面需求的有效机制。 一是农业生产周期与贷款期限的矛盾。 农户小额 信用贷款虽是“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但在贷款期限上一般不超过 1 年,这对传统农业生产确实足够,而现代农业生产周期一般需要 1 年以上, 1 年以下的贷款期限与现代农业生产周期不匹配,影响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实施效果。 二是由于农信社自身资金实力有限,现阶段农户小额信贷资金一部分来自于央行的支农再贷款,而支农再贷款的期限一般较短,就我区 农村信用社 而言,支农再 贷款多数为 3 个月、 6 个月,并规定不得展期。 而农户贷款由于受农业生产周期的限制,造成贷款期限不合理,期限制订的短,到期贷款收不回,影响农村信用社贷款到期收回率, 贷款期限制订的 长,农村信用社有 不许发放有 中长期 农业贷款。 ( 2) 贷款 利率。 要让参与小额信贷的金融机构能赢利,这是金融机构愿意扩大并能持续提供小额信贷的根本保证。 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逐渐深入,银行商业化的程度提高,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是如果农村信用社在小额信贷项目中长期处于亏损状态又得不到有关部门的补助,那么目前开展得轰轰烈烈的小额信贷工作就不可能持久,也不可能更大规模地深入发展下 去,更好地支持经济发展。 因此,贷款利率必然就成为金融机构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也是借贷双方都比较关注的问题。 如果利率过低,小额信用贷款又会再次成为寻租的对象,中低收入农户又会面临再一次被边缘化的可能。 如果利率过高,则会加重农户借贷成本,打消向农村信用社申请贷款的念头。 目前我区农村信用社贷款比较合理的做法是根据自身的实际经营情况、期限长短来制定合理的期限贷款浮动利率。 ( 3) 贷款 金额。 中国农村对小额信贷的需求很大。 据报道从试点地区所揭示出来的趋势来看,当小额信贷比较成熟,群众与信用社的积极性都充分发挥起来,信用观念也建立起来后,有 60%70%的农民都会有小额信贷的需求。 如果经若干年后户均贷款达到5000 元左右,那么一个成熟的中国小额信贷市场的极限就可能达到 3500 亿 5000 亿人民币。 如此大规模的贷款完全靠农村信用社的现行的吸储方法与能力显然不行。 而增加 5 农村信用社的吸储的竞争性或间接地通过其它金融机构的拆借 , 如把邮政储蓄从农村吸取的存款返回到农村 , 都需要农信社有一定的付息能力。 因此,就目前情况来说, 由于农户生产经营多元化, 农户的生产也 不再局限于粮食生产,还要进行经济作物、特色养殖、花卉种植等,农户的贷款需求与以往相比大大增加。 但是农村 信用社在 设定农户小额贷款金额时, 只考虑自己的资金实力问题, 没能充分考虑到农户的实际贷款需求变化,而且从农村信用社或者信贷人员自身利益出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