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积极性,使他们极大地依赖着土地,从而导致转移就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会选择兼业的经营方式,同时也增加了他们在转移过程中的所需的成本,最终影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 二、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是阻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最大障碍之一 我国现阶段正处在第三个阶段及人口迁移逐步放松 阶段,虽然对迁徙自由的限制逐步松弛,但二元户籍制度的弊端依然存在。 二元户籍制度将全体公民划分为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这两种户口已经成为差别化分配各种利益的最直接标签。 其背后附加了从社会保障到教育、医疗、公共服务等几乎所有公民权益的城乡化差异。 于是农民非常渴望迁移到城市当中去,去享受作为城市户口才能享有的各种待遇。 但是他们在城市中往往受到社会歧视,自身权益受不到保障。 据统计近六成的外出农民工没有与就业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有 %的外出务工人员每周工作时间超过劳动法规定的 44 个小时的。 同时他们的子女教育、住宿、 生活等方面都遭受不公平的待遇,这都增加了农村劳动力进城的物质成本,又增加了心理成本,严重打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积极性。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 现阶段,我国城镇已初步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都在原有制度上进行了改革和完善。 而广大农村地区,除对养老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进行了改革外,其他的保险项目基本上没有建立起来。 这种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保障制度,使转移到城市的农村劳动者无法享受到城镇的社会保障制度,而且雇佣他们的企业也不为他们办理相关的社会保险手续,一旦遇到重大波折,基本 生活就得不到保障,不得不返回农村。 因此,社会保障体制的不健全增加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风险,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 社会经济因素 一、城市化进程缓慢 城市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员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 我国走了一条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不同的道路:优先工业化,抑制城市化。 这就导致我国的城市化一直处于滞后状态。 国城市化进程却比较缓慢,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数量少,据 2020— 2020 年中国城市发展报告的数据显示,目前世界城市化水平为 47%,中等收入国家为 60%,发达国 家平均城市化水平为 75%,而我国的城市化水平率还不到 38%,到 2020 年底也才达到 %。 二是分布不均。 我国东西部的城市化进度差异十分明显,东部地区的大城市较多且实力较为强大,明显处于领先的行列;相反,中西部地区的小城镇少实力较弱。 在这种情况下,中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偏好向东部转移。 这样一方面会导致东部地区许多城市人口和就业压力过大,从而迫使政府采取限制农村剩余劳动力迁移的政策,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区的城市不能产生聚集效益,城市化难以推进。 二、劳动力市场不完善 劳动力市场是劳动 力供求双方在劳动力使用权的转让与购买上达成合约的总和,它的基本功能就是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全社会的合理配置。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后,大多数集中在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从事着重、累、脏、险的工作。 一方面由于户口制度的限制,他们只能留存在城市非正规部门。 另一方面,随着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造成了对下岗人员再就业的冲击,所以一些城市 制造出了一系列门槛,给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增加了更多的困难。 从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的渠道来看,他们大多自发涌入劳务市场。 导致供求双方信息不完全符合,也缺乏合同约束。 这为用人单位在以后钻法律 空子提供了可能,导致农村劳动力对市场缺乏信心,极大地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大大影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成功率。 三、经济产业结构不合理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大产业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通过表三可以看出第一产业在 GDP 中所占的比重有所下降,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依然占据主导地位,第三产业也有明显的发展。 但是跟国外相比,我国第二产业比重偏高,而第三产业比重却偏低。 不仅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比例偏低,而且从业人员的结构也不合理。 主要是因为第三产业市场化程度低,在一些领域存在很强的垄断性特征,导致了第三产业内部的低效益 和第三产业的发展缓慢,制约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表三 ③ : 20202020 年中国产业结构及就业结构 单位: % 年份 GDP 结构 就业结构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2020 50 2020 2020 40 2020 2020 其他因素 一、政府作用发挥不充分 政府如何在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贫富差距,引导农民向非农产业、向城镇转移转移等方面发挥作用,是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实践中需要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 主要从转入地和转出地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对于转出地的政府 ③ 《 2020 年中国统计 年鉴》 而言,他们认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是农民的自发行为,他们不想过多干预。 所以政府就不能为农民提供很好的转移渠道和培训教育,农民只能利用亲戚朋友的关系通过介绍转移出去,这样的就业渠道十分狭窄。 而且通过这种方式转移出去的农村劳动力没有很好的保障,他们的利益及其容易受损。 另一方面,对于转入地的政府而言,他们对于转移进来的农村劳动力的态度不是欢迎,而是认为他们素质低,使他们的治安困难。 所以他们设置了各种显性隐性的障碍来阻挡农民进城。 并且,他们也没有做好对农村劳动力的保障工作,让农村劳动力在城市没有安全感,他们的利益也得不到很好的保障。 总之,不管是转出地还是转入地政府都没有发挥应该发挥的作用,不能促进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二、劳动力主体质量不高 据统计, 2020 年平均每百个劳动力中不识字或很少的有 人,小学程度有 人,初中有 人,高中有 ,中专有 人,大专及以上有 人。 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落后,使得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偏低。 外出劳动力文化水平以初中为主,较低的文化水平直接影响到工作机会的获得。 一般情况下,文化水平越高,获得就业的几率就越大。 文化水平较低的劳动力多集中在建筑、餐饮服务等行业,而且工作不稳定,流动性倾向较大,在地域上多倾向于就地就业的近距离转移。 同时,农村剩余劳动力普遍缺乏专业技能,缺乏现代管理观念和经营意识。 这样一来,不仅转入地的政府和市民反对他们的转移,而且他们自己也不情愿转 移出去而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表四 ④ : 1995 年到 2020 年我国农村学校数(万所) 年份 高中 初中 小学 1995 年 3112 45626 2020 年 1629 39313 44 2020 年 1762 31458 2020 年 1428 28670 3 促进中国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的对策分析 在以上对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下面我们将主要 ④ 《 2020 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 探讨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对策。 主要从制度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考虑,包括赋予农民部分土地所有权、建立有利于人 口流动的户籍制度、完善劳动力市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等 制度方面 政府应加快促进一系列的配套制度改革,是转移的劳动力能依法享受当地居民应有的权利和承担应尽的义务。 下面我们将主要从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着手,力求寻找解决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对策。 加快土地制度改革 土地制度属于产权方面的制度。 土地制度是否合理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重大。 在农村劳动力没有获得永久的所有权的情况下,农村劳动力就不能携带土地权证离土进城,就不能将原籍的土地进行处理,以获得转移所。浅析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从以上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公允价值强调公平、自愿的交易价格,它最大的特征就是来自于公平交易市场的确认,是基于活跃市场的理性双方对资产或负债价值的公平认定和计量属性,而不是某个特定主体的估计。 它的确定并不在于业务是否真正发生,而在于双方因一致性而形成的价值,是一种具有明显可观察性和决策相关性的会计信息。 2.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对商业银行收益波动的影响
,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大大丰富了广大农民的菜篮子和腰带子,有利地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促进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二、开展农户小额 信贷 存在的问题 (一) 信贷 规模的日益扩大,资金需求与有限的信贷资金供给 间的矛盾 由于近年来金融机构竞争激烈,尤其是邮政储蓄银行的奋力崛起,加上城 市信用社地方政府的政策倾斜等因素,农村信用社虽然倾其精力,不断采取各种措施,创新经营手段,加大工作力度,
用区间对应的水的沸点不得小于发动机的正常工作水温,同时也不得超过发动机最高工作水温 5℃以上。 压力式散热器盖由控制最高压力的压力阀和系统内出现负压时开启的真空阀组成压力式散热器盖见右图 工作原理如下图示意: ①当散热器压力增加到一定值后,蒸气阀门打开,蒸气由排出管排出; ②当散热器压力低到一定程度,空气阀门开启,空气进入。 如箭头所示。 8 冷却风扇 风扇安装对风扇性能的影响 (
要是劳动组织论和经济人观点。 二、古典管理理论阶段。 杰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管理学家泰罗、法约尔和韦伯。 以他们为代表形成的管理学派被称为组织技术学派。 三、 行为科学理论阶 段。 以梅奥、马斯洛、赫茨伯格、弗鲁姆、麦格雷戈、利克特等人为代表形成了行为科学学派。 他们从“社会人”和“自我实现人”的基点出发,开始重视对人的需要、动机及行为规律的研究,承认人的社会性、主动性、创造性和进取性,主张用引导
方;商业银行。 第三方物流仓储企业 作为 媒介,为融资需求方中 小企业和资金提供方商业银行牵线搭桥。 通过对中小企业提供的 动产、存货、原材料进行资产评估,辅以质押率的确定向企业开具质押仓单;商业银行将监管质押物的权利赋予第三方物流公司,并依据其提供的仓单为中小企业兑现融资;中小企业 对 第三方 物流企业尽力协助其办公、支付监管费用; 第三方仓储服务业依据双方出具的委托书制定三方合同
串级控制方案说明 ( 1)温度 TI104流量 FI103 串级控制回路 以换热器 E101 可程出口温度 TI104 为控制目标,利用离 心泵 P102 调节换热器管程进口流量 FI103,从而实现控制目标。 T CF C温 度 设 定 流 量 设 定进 料出 料流 量 检 测F I C 1 0 3温 度 检 测T I C 1 0 4 换 热 器P 1 0 2 ( 2)温度 TI102流量